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导 读
序
卷一
中气论/阴阳入扶论/入阳附阴入阴附阳说/入阳扶阴入阴扶阳说/阴阳併入阴阳并扶说/阴阳分入阴阳分扶说/阴阳旋入阴阳旋扶说/阴阳斜偏十字入扶说/阴入阴扶阳入阳扶说/阴阳乱点入扶说
卷二
阴阳转结论/三尖为气之纲领论/三尖照论/三尖到论/十二节屈伸往来落气内外上下前后论/过气论/刚柔相济论/面部五行论/咽肉变色论/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行气论/点气论/得门而入论/头手二手前后手论/论头/论足/论手/论拳
卷三
拳法渊源序/合炼中二十四势/养气论/炼气诀/纳气/中气/论外形/大小势说/论用功/借行气/夺气/三气合为一气/承停擎/肝起肺落/老少相随/阴阳转结/勇气根源/五行能司/中气歌/头/胯/手/足/肘/膝/平肩/仄肩/讲出手/讲打法/讲点气/论打
/论拦/论手足/捷快用法/起纵说/打法总诀
卷四
论初学入手法/初学条目
卷五
二十四拳谱序/二十四字论/二十四字图说/二十四字偏势
卷六
枪法(四大纲领/八大条目/十二变通/托枪式/降手)/猿猴棒/双剑名目/论正气
导读
《苌氏武技书》是清干隆时期儒拳师苌乃周(一七二四~一七八三)竭其毕生精力写成的武术(以拳术为主)巨着。他的第五代弟子袁宇华(乃周玄孙德普的弟子)于一九二一年出版了乃周武术着作的旧本,分《培养中气论》及《武备参考》两种,共一百三十一篇。简编错杂,文字伪谬。一九三二年徐哲东先生删除重复,更正文字,写定为六卷共七十四篇,更名《苌氏武技书》,于一九三六年出版。一九九○年十月上海书店出版了此书的影印本,但却没有把徐先生的《校订记》和《校订续记》印入。这次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出版此书,根据徐先生的校订更正了很多文字上的错误和少数语句上的缺漏。《中国武术大辞典》和日本松田隆智的《中国武术史略》都有专条介绍此书,足见它在学术界有相当的地位。
本书阐述拳理非常细緻。第一篇《中气论》说,「中气者……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真气是中医学名词,它散佈于全身经脉之中,实际上是全身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功能。所谓文练,就是用静坐的办法,让意念来支配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活动。所谓武练,就是用内外合一的技击动作来练功,好像我们打太极拳一样,既要姿势正确,又要用意念来指导动作。所谓内丹借外丹而成,就是先用内外合一的练功方法来打好基础,再用静坐的方法来练功。
第四篇《入阳扶阴入阴扶阳说》曰:「以俯势入阳气,不将阴气扶起,则偏于阳,必有领拉前栽之患。仰势入阴气,不将阳气扶起,则偏于阴,必有掀推后倒之忧。……」「入」是目的性的动作(例如做前俯动作时,「前俯」就是目的),「扶」是调节性的动作(防止前俯过度)。做前俯动作时,手虽前伸却不可让身前扑,相反,身子要后屈,这样才不会向前栽跌。做后仰的动作时,身虽提起,背嵴却不可完全伸直,而要保持胸腰间的曲势,这样才不会被后仰的动作把身子牵动,以致向后倾倒。
第二卷第十一篇《行气论》曰:「……手一出,气着一面,不能四面俱着。力直出者无横力,我截其横。横出者无直力,我截其直。上出者无下力,我挑其下。下噼者无上力,我打其上。斜正屈伸,无不皆然。此捣虚之法,攻其无备也。……」这与太极推手的打法何其相似。
第十三篇《得门而入论》曰:「……盖拳之催人,必近其身,方能跌出。……」这话对练推手和散打的人很有帮助。
第三卷第二篇《合炼中二十四势》曰:「炼形合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形者,手足官骸也。气者,阴阳周流也。神者,心之灵妙,触而即发,感而随通也。虚者,无极也。阴阳本太极,太极本无极。至无而含天地之至有,至虚而含天地之至实。……始不着力,方能引出自然之力,且可便于转换,不至发难。」这和太极拳的原理和练法太相似了。
第四篇《炼气诀》曰:「凡一身之进退动静,以心为主,心君也,出令者也……以命门为辅,命门气之所从生,乃一身枢纽,宰相也,传君之令也。……故每一势之操纵收发,心先,命门为次,头又次之,手足则次而又次之。」这和太极拳家武禹襄《打手要言》里的「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先在心,后在身……」可说完全一致。
第九篇《论用功》最后曰:「……故学此道者,先抡大圈,渐抡渐小,迨于成时,则有圈而不见圈,纯以意知,自不着迹。」这和太极拳家说的「由大圈而归于小圈,由小圈而归于无圈……」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由此可见苌家拳的拳理和太极拳的拳理一致之处很多。但苌家拳似更注意技击。不但如此,苌氏在本书第四卷《初学条目》第二十二条曰:「学拳宜心领神会,博闻广见。凡人所不知者,我必知之。凡人所不能者,我必能也。……」足见苌氏很重视拳理。
他博採众长,自成一家。读者细读此书,就可认识到此拳的可贵之处,从而增强阅读的信心。只要认真阅读,克服少数术语上的困难,就可以掌握它的理论和练法,绝不至于身入宝山,空手而回。
徐哲东先生针对本书的某些难点,写了《苌乃周武术学》一书,好像是开启苌氏武术宝库的钥匙,对读者很有帮助。一九九○年九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大辞典》说:「苌家拳自苌乃周以下,歷传八代,主要流行于豫中,以荥阳、巩县、密县、安阳、开封等地最盛。」希望上述各地练苌家拳的同志们批判地吸收本书的精华,对本书作出评价,使它能发挥理论上和练法上的指导作用,使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受益。
林子清 二○○六年二月十九日于上海
序
苌氏武技书者,清苌乃周所撰也。旧本分培养中气论及武备参考两种,都一百三十一篇。简编错杂,文字讹谬,不知草稿未釐整者欤?将传抄之误欤?今为芟除重复,条次先后,是正文字,写定为六卷,凡七十四篇,更名曰《苌氏武技书》,从其质也,目录具如右。
乃周字纯诚,河南汜水人。干隆时举明经,尝撰《周易讲义》一书。顾自成童,即耽武技,籀诵之暇,辄习搏击。既十载,遇洛阳阎圣道,技大进,卒以此获大名。所着有:《中气论二十四气》、《武备参考》、《武备择要》、《青龙入海》、《罗汉拳》、《黑虎拳》、《白虎拳》、《炮拳》、《小红拳》、《二十四大战拳》、《六合棒》、《猿猴棒》、《六零奇枪》、《飞云八势枪》、《十七枪》、《春秋刀》、《单剑对枪》、《双剑对枪》、《双剑交对》、《剑指七星》、《虎尾蛾眉镰》等书。人以其文士而好武,故号为儒拳师也。
或曰苌氏初学于禹让,后遇阎圣道,技益精,周流四方,闻见既广,学乃大成。尝游开封,开封人方苦剧盗王伦。一夕,伦置衣巡抚署门石柱下,附书曰:「衣出则伦去。」乃周闻之,取衣悬诸高竿,扬言曰:「伦三日不去,吾且取尔首。」伦遂逸。乃周妻家秦姓,河阴世族也,宅宇崇闳,庭除石级厚二尺许。秦姓子弟见乃周至,戏提以石,乃周举手挥之,石应手糜散。秦姓子弟復强之裂除石,乃周登石皆中断。又能行于水面,身贴于壁。若此奇怪不常之术传说纷纭,不可备论。
然其书言:拳技主于养气,务使气藏于腹,精神合一,气力乃成。气力者,即精神能胜物之谓。言应敌,则重在虚实相济。言运功,则谓两膊宜柔而活,不可使着力。言仆人,则必前脚速进敌之身后,而不拘在人脚之内外。言练法,则须因势之自然,务使外形一家,再令圆熟,将筋节松开。皆微妙渊深,得其枢键矣。其论打法云:「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其论出手云:「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此太极拳家之要义,而苌氏亦得之,又足见其釆摭之精也。乃周之弟子有柴如桂者,最知名。当川楚教匪之役,常率团练捍卫乡里,教匪惮之。苌氏子孙亦有能传其学者,及乃周五世孙德普,以技授汜水袁宇华,宇华当民国十年,任镇嵩军拳技教习,此编始得宣佈。陕西冯君超如得其一部,以示余。余惟乃周所着武技各书本要,已具于此编。自余皆枝叶耳,得此一编,固可见其技术之全,故为理而董之,使具统纪焉。
徐震 哲东 甫撰 一九三二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