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prev next

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 商品编号: dj5783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奚桂忠
    出版日: 2007/12/01
    ISBN13: 9789574685783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48x210mm
    页数: 250
  • 定价:  NT$25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225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5478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目录
一、预备势时如何理解「与肩同宽」?
二、预备势的两手掌位置
三、练起势时如何做到「手走弧形、臂要旋」?
四、练左掤时如何做到「上下相随」?
五、左掤后脚的角度应以几度为宜?
六、左掤的练法
七、右掤时如何理解「走手不走肘」?
八、扌履式时如何做到「引进落空」?
九、扌履式前后如何使动作「绵绵不断」?
十、挤式后脚的角度应以几度为宜?
十一、挤式时如何理解「边转边挤」、「似贴非贴」和「斜进正出」?
十二、演练挤式时如何防止「突臀」?
十三、关于前辈挤式拳照和图片的质疑
十四、按式时如何理解「平进平出」?
十五、按式后接做单鞭时如何做到「实脚转身」?
十六、练单鞭时如何做到「两膊相繫、两腿相随」?
十七、单鞭时如何理解「三尖相对」?
十八、提手上势时如何做到「坠肘」、「张肘」?
十九、练白鹤亮翅时如何做「靠」
二十、白鹤亮翅时如何做到「对拉拔长」?
二十一、白鹤亮翅接左搂膝拗步时如何做到神贯顶?
二十二、练左搂膝拗步时如何理解「一动无有不动」?
二十三、手挥琵琶时如何做到「迈步似猫行」?
二十四、手挥琵琶与提手上势的练法有什么不同?
二十五、右搂膝拗步接做左搂膝拗步时如何做到「脚走弧形」?
二十六、练搬拦捶时如何理解「用意不用力」?
二十七、如何区别「按」与「闭」?
二十八、十字手前后两腿怎样「分清虚实」?
二十九、抱虎归山时如何应用眼法?
三 十、练肘底捶时如何分清两手臂的虚实?
三十一、练倒撵猴时如何贯彻「腰为主宰」这一准则?
三十二、斜飞式时如何做到「八面支撑」和「八面转换灵便」?
三十三、练斜飞式和接做提手上势时如何理解开与合?
三十四、扇通背时如何理解「瓦丬掌」和「坐腕」?
三十五、练撇身捶和进步搬拦捶时如何理解「着人成拳」?
三十六、在做云手、按和海底针三式时如何理解「立身中正」?
三十七、练搬式和云手时如何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
三十八、练云手时如何理解「从劲入手」和「掤劲不丢」?
三十九、左右分脚时如何打出「四个隅角」?
四 十、转身左蹬脚时如何使「下盘稳固」?
四十一、练栽捶时如何理解「松与紧」?
四十二、练左打虎式时如何理解「速度均匀」?
四十三、练双风贯耳时如何唿吸?如何理解「气沉丹田」?
四十四、练野马分鬃时如何理解「动中求静」?
四十五、野马分鬃、揽雀尾和搂膝拗步的两脚横向距离有什么不同?
四十六、练玉女穿梭时如何理解「内外相合」?
四十七、下势接做金鸡独立时如何起立?
四十八、练白蛇吐信和穿掌时如何理解「四骈指」?
四十九、指裆捶与搬拦捶、栽捶定式时右拳高度的区别
五 十、练上步七星时如何打出「七星拳」?
五十一、退步跨虎与白鹤亮翅手法的区别
五十二、做转身摆莲旋转时,如何理解「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五十三、练摆莲时如何理解「含胸拔背」?
五十四、弯弓射虎与右打虎的拳法有什么不同?
五十五、收势时两腿何时还原?
附录1 试述杨式太极拳习练之要求——参加《傅钟文老师杨式太极拳短期研究班》的体会
附录2 迈太极步的24点要求
附录3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的跋文
附录4 拳德之探讨
附录5 咏傅钟文先师——敬献「傅钟文老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跋 徐芳骞

内容简介
本书由傅钟文之徒奚桂忠所着,书中列举五十五项学习太极拳时的重要问题与解答,让大家能更轻松的学习太极拳而不再只是依样化葫芦不得其解。

有问必答(代序)
  在《太极》专刊上连载五年,好评如潮的《传统杨式太极拳拳架与拳理的探讨》系列文章,终于在读者的期盼中,将结集付梓,并正式定名为《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释疑者,解释疑难,有问必答之意也。
  例如:针对单鞭的若干种打法,究竟孰是孰非?作者便将种种打法统统罗列出来,然后拿起「拳理」这把尺子作纵横度量;就如手持一把手术刀,逐一进行切割解剖。经过这么一个条分缕析的过程,最后方拿出自己的意见,以供大家参考。注意:是供大家参考,并非固步自封。
  不仅如此,当一个问题有了答案后,作者仍未就此打住,他还在继续探讨,苦苦思索,寻寻觅觅,一旦发现纰漏,他会及时予以纠正。如是,作者一手拿尺子,一手握手术刀,从拳理要求和实用意义出发,对杨式太极拳架作了合而分、分而合的剖析,似庖丁解牛,又似农民在农田里的深耕细作。
  杨式太极拳是一块无穷宝藏,作为我们习练者,不过是在这块宝藏的不同区域、不同方位上的淘金者而已,岁月匆匆,人生有限,我们可能淘出了一些金子,但永难淘出全部金子。作者深明斯意,故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开明的学术态度和细腻的研究方法。既然他是一家之言,我们完全可以不苟同他的一些具体观点,但他鲜明的治学精神、学术态度和研究方法,于我们是极具借鉴价值的。
  作者奚桂忠先生,乃太极大师傅钟文先生的弟子,退休前为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他崇尚太极,「爱而往学焉」,却未改书生本色,他勤于练拳,更善于思考,所谓「学然后知不足」;事实上,他为继承先师遗志,已义务教拳多年,从学者逾三千,收弟子近六十,所谓「教然后知困」。在学和教中,他对于捕捉到的疑问,统统不予放过,像一个学生演算方程式,有疑必解,有问必答,日积月累,形成了他的「探讨」过程。要出书了,他又深入反思,请益师友,对「探讨」再做「凤凰涅槃」,务使原作再获新生,这就是我们即将看到的「释疑」。
  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幸能成为奚桂忠先生大作的「先睹为快」的读者,也瞭解诸拳友对奚文的青睐。在《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即将出版之际,简单写出以上一些话,乃本真情实感之意,无奉和酬答之心。古语云:「虽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到底好不好,我的所感也是「仅供参考」,最终的评判还是要靠读者诸君。
  权作该书之序。
杨 宗 杰2005年元月于永年(作者系《太极》杂志社总编)


  3年前《传统杨式太极拳拳架与拳理的探讨》文章在《太极》杂志一问世,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反响,经全国读者评选,得票数名列前茅,被评为2000年「太极拳十佳论文」之一。如今经过作者夜以继日地辛勤努力,歷时三载整理的专集终于出版了。专集按照传统杨式太极拳式的先后为导引,分成了38个专题,在太极拳前辈论着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30年习拳体会,对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进行了细緻的阐释,是一份学习和研究杨式太极拳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的作者奚桂忠先生是恩师傅公钟文的好徒弟之一。他忠于老师的事业,除了「朝暮练拳勤,义传贵有恆」之外,其学习精神也难能可贵,他一贯地虚心向恩师、师兄和拳友学习,悉心钻研师传拳式的一招一势,细緻入微地研究、领悟和校正自己的拳架,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就。10年前他在1993年第5期《中国太极拳》杂志上发表了《试述杨式太极拳习练之要求》,较为详细地介绍参加1991年「傅钟文老师杨式太极拳短期研究班」的体会,阐述了傅老师在研究班中指出的练习杨式拳多处不规范的地方及如何纠正,及整套拳式中的具体要求,深得读者的好评。他又在1998年第3期《太极》杂志上发表了《迈太极步的24点要求》,把练习杨式太极拳由右弓步迈成左弓步的动作过程要求,不厌其详地介绍得淋漓尽致,被选入《太极拳现代文章精选》。
  近3年来又陆续发表了《传统杨式太极拳拳架与拳理的探讨》18篇文章,共介绍了杨式拳法中的38个专题,从另一个角度较详细地分析了各式拳架与拳理。例如「做左掤时如何做到上下相随?」他对此用8层含义分别作了详尽的描述。不仅与杨公澄甫此势「上下相随」拳架和理论相吻合,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对傅氏三代所着《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中的左掤,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剖析与论述,做到了对前二者并行不悖,并为进一步客观地研究和探讨杨式太极拳,开闢了引人入境之路。这就是奚桂忠师弟的独到之处。
  太极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想学好,须有明师真传、深究理论和多年的苦功,三者缺一不可。它同我国的中医学、书法与国画艺术和京剧等传统国粹一样,绝非轻而易举就能成就的。李雅轩师伯曾说:「要想练就太极拳技击方面的功夫,除了强调要有真传,要拜明师学到高品质的拳架之外,还得在理论上不断深入研究。」对于有志此道者来说,是至理名言。
  当下时有不学无术者编拳、编书,假冒伪劣充斥市曹,鱼龙混杂。对初学的同好误导匪浅,令人气愤!本书对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有较为翔实的论述,是学习杨式太极拳必读之书,更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能使他们免走弯路和误入歧途。
  附录中的《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跋文,对拳架和练法作了较为客观的论述。《拳德之探讨》一文,是师弟根据恩师关于「勤恒礼诚」的教诲作了展开,旁证博引,心血铸成,值得一读,相信读者也会有开券有益之感。
  如今,吾弟桂忠正继续将学拳心得、练拳体悟、教拳问答和对一些莫衷一是练法的见解,公诸同好,求教同好。这种谦虚好学、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并预祝吾弟佳作连续不断,为弘扬传统杨式太极拳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 广 海 谨序2004年5月徐州(作者系徐州永年太极拳拳社社长)

作者的话
  1999年,笔者在《太极》杂志上拜读了梅应生先生的论文「就『单鞭』勾手一势与杨式太极拳同好商榷」。梅先生为这个只有3~5秒钟的细小动作,勤于思考,博览群书,去伪存真,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公诸于世,这种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和不保守自秘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于是萌发了撰写《传统杨式太极拳拳架与拳理的探讨》的想法,拟根据傅钟文恩师晚年的言传身教,对每一拳式的练法结合一个拳理进行论述,并对演练传统杨式太极拳中一些莫衷一是和常见的问题,谈点浅见,希望借此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弘扬杨式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在读者的鼓励和《太极》杂志社的支持下,笔者深受感奋,连续发表了20几篇拙作。近年来,时有国内外拳友来函来电索取连载于(2000~2003年)《太极》杂志中的拙作,也有的读者建议汇编成册。在同道的热情敦促下,在妻子的协助下,在女儿的资助下,笔者决定对已发表的拙文进行整理、修改、汇编,书名为《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由于拳架错综复杂,拳理奥妙无穷,拳德博大精深,而笔者才疏功浅,书中难免有谬误、偏颇之处,敬请同仁不吝赐教,并非多余之言。
  本书撰写期间,曾先后书面或口头徵询了张哲清、傅清泉、张广海、华杏芬、翁蓓华、张克文和杨宗杰等同好的意见,承蒙教益;同时,有的地方得到朱廉方老师的教正;又蒙杨宗杰先生、张广海师兄和徐芳骞贤弟子赠序赐跋;另外,林仲兴老师为本书题签;在再版的更正过程中,得到金用葆师兄和张仲义、王诗澄二位贤弟子的帮助,谨此一併志感。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32目探究

杨家太极拳老...

9 NT$207元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杨少侯太极拳...

9 NT$252元
杨氏五十一式太极剑+VCD

杨氏五十一式...

9 NT$315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