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prev next

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 商品编号: dj2683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余功保
    出版日: 2004/01/01
    ISBN13: 9789574682683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48x208mm
    页数: 372
  • 定价:  NT$30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270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5217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目录
圆中求方———与太极拳名家李德印的对话
闲云出岫———与太极拳名家杨振铎的对话
寻找和谐的平衡点———与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的对话
高山流水———与太极拳名家门惠丰的对话
智以藏往———与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的对话
气以直养而无害———与陈式太极拳名家冯志强的对话
拳掌之间———与赵堡太极拳名家赵增福的对话
捨无可捨———与武式太极拳名家钟振山的对话
风云三千里———与着名太极拳专家夏柏华的对话
武之大者———与孙式太极拳名家孙剑云的对话
盈虚有象———与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的对话
招势出于八面———与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的对话
附录一:运动与精神———余功保谈太极拳十大文化元素
附录二:太极拳大事记(新中国成立后)

卷首语
太极拳既是武学,也是人学。
它是关于人的健康、自强、和平、发展的学问。
太极拳柔和挥洒了它对于力量的另类包容,它的舒缓体现出对于速度的特殊理解。
在中正安舒、一派天然的勃勃生机中,展现了东方文化对生命的诠释。对于生命的昇华是太极拳的主题。太极拳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运动。
「止戈为武」,激扬文字的热情具体化为技术要领的规范。太极拳以「立」为本,以「生」为胜,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怀与形体创造的完美结合,是对人类自身潜能的最大肯定。
「拳者,拳也」,所以知轻重而通缓急。
「随曲就伸」就是顺势,曲是规律,伸为变化,随曲就伸的精义就在于:合乎规律,通晓变化,乃「天人合一」的流畅之境。
上善若水,至柔至刚。虽无形而能随形,虽平和却能生万物,和平养无限天机。
太极拳流动的就是一幅生命的长卷。
--余功保

前言
  在2001年召开的一次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我在谈到武术的资源时曾讲到,武术最主要的资源是三方面,一是文化资源,包括它的文化背景、理论架构等;二是技术资源,包括各类技术要领、锻鍊方法等;三是人才资源,包括武术各流派传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其中,武术名家是最值得珍视的资源,甚至是「稀有资源」。因为前两种资源是要由第三种来显现的。
  在本人的研究和工作过程中接触了许多武术名家,深刻感受到太极拳「以人为本」的特性。多年来对于许多问题的剖析,愈发觉得武术之为「武学」的成立。武术不单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
  2001年在筹办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的过程中,和一些优秀的太极拳家、名师、专家进行了广泛座谈,就太极拳的各类问题进行研讨。这是一种对太极拳理论、技术全方位的「扫描」,其中太极拳名家的许多真知灼见,乃数十年心血凝成,具有长久的价值。对于海内外太极拳研习者会有很大的作用。经一些武术名家提议,遂将这些讨论的内容整理成书,便有了这本《与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自我锻鍊的运动,因此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一个方法是在练拳的过程中体验、总结和感受。另一个方面是要理解、认识别人,尤其是要认识、研究卓有造诣的太极拳家,感受他们对于太极拳的理解、看法,学习太极拳名家的体验方式是加快提高自身的一种方法,此谓「借力打力」。这也是本书由来的一个原因。
  太极拳追求一种独特的文化品味。练太极拳不能有一丝「火气」,宁静致远的境界是太极拳的生存方式,沉着宏大是太极拳的力道风范,这些已经不能单纯以肢体的空间组合来理解,它是与人的精神状态相关联。所以太极拳最为唾弃的就是「蛮力」。以「文」来温「武」,「虚火」得降,好钢才能炼成。
  名家与其作品的基本作用有两个,一是为范本,二是为超越。
  有造诣的太极拳名家皆为「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范本,由虚而实,由僵而灵,由直而曲,方圆规矩,其中奥妙、言传还需体证。名家的话是一个座标,每个人的发挥空间却是很大。中国武术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歷史,是无数武林传人超越前辈的过程,这样才建立起了庞大的中华武学体系。当你掌握了规律,跳出了别人的「座标」,也就破除了「框框」,达到「自如」境地,这就实现了超越。许多前辈的武术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进落空」的作用,你要不断「摸手」「试劲」「懂劲」,由「着熟」而「渐悟」,从而「阶及神明」。
  认识别人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外王内圣」。拳家是个参照系,可以以之修正、规范自己,可以适应参照系,还可以在掌握规律后重建座标,构造新的甚至更高级别的参照系。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她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典型缩影。太极拳所表现的武学境界不能简单以力、技的角度去看待。习练太极拳时间愈久,功夫愈精纯,对此体会就会越深。
  王国维先生曾用三段古词阐述治学三境界,本人曾经套用此形式借四段古诗寓说太极拳四层次。
  其一,「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此为太极拳入门阶段,掌握了基本动作,去浊返清,也初步体会到太极拳的一些感受,把握了一些基本特点。
  其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逐渐掌握了太极拳的要领方法,体会到一举动处处皆是规矩,是一种「可求」的感受,越学觉得章法越多,是一个理、行对立统一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功力的不足,每一次上进都可以感觉到进步。
  其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为左右鼓荡、内外上下相合之时,化有形为无形,外示安逸,内固精神,阴阳相合,道法自然。
  其四,「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全面掌握太极拳的内在规律,又有了长期的功力基础,一举动周身轻灵,有难以尽说的妙处。
  这每一层次都是在反反覆覆中前进,都是在面对、克服很多问题中前进。
  对太极拳的研究、习练最确切的二字当以「体悟」待之,「体」为实践,要反覆「行拳」,「悟」要用心去感受,方法是要「养」,要「静」,静生慧,「无极生太极」,就是此理。
  本书力争提供的就是太极拳的「体悟」之道,各位名家透过数十年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本书对话内容涉及到太极拳的各个方面和层面,有理论、有技术,也有发展,有的同一个问题特意由不同的名家从各自的体会分别阐述,有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是很多问题,但如果能提供一些启发,就算「物有所值」了。
  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各位太极拳名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