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真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真

prev next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真
  • 商品编号: ywaa417
    出版社: 逸文武术
  • 作者: 陈龙骧,李敏弟
    出版日: 2018/07/01
    ISBN: 9867822463
    ISBN13: 9789867822468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90x260mm
    页数: 187
  • 定价:  NT$400元
  • 优惠价:  9 NT$360元
    登记后可再补货
  • 点击数: 6744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大松大软」的练法,是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感觉灵敏、增长内劲最佳的手段方法,练太极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灵机,才能符合太极拳的真正拳味。

  李雅轩宗师十分强调要随时保持太极拳的纯正风格,他的床边墙壁上,总是贴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他亲手用毛笔写的字──「要经常想杨老师(澄甫)打拳、推手的样子,功夫才会进步。」
  有学生问李雅轩先生:「老师,学太极拳有没有什么诀窍,你能不能传我们一些秘诀?」他回答:「我现在告诉你们两句话,照这两句话去做,拳就练得好,功夫就会进步,第一句话:打拳要放松放软的打;第二句话:打拳要想着我的样子。」此话言简意赅,天下很多道理就是这样,最简单的,也就是最深奥的。
  近代太极拳界,「李雅轩风格」的太极拳,是极具有代表性的系统。观李雅轩宗师的拳照,舒展大方、气势磅礡,令人有神威不可逼视之感,正是他所强调「大松大软」练法的最佳写照。
  本书是李雅轩宗师拳照首度完整公开的呈现,十分的珍贵,学者应仔细研读雅轩宗师所传留下来的心得,细细推敲拳势中所蕴藏的太极拳真理,才不枉前贤苦心孤诣所做出的文化贡献。

代序 李雅轩风格的太极拳魅力

  近日收到海外朋友邮来台湾举办太极拳表演大会的邀请函,在太极拳表演的各家形式中,除了郑子太极拳,陈、武、吴、郝、孙等形式外,杨式的其中又分若干种,包括「陈龙骧115式」。国内今秋九月计划在青岛举办的全国杨式太极拳邀请赛,也按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分成「傅钟文风格」、「李雅轩风格」、「杨振铎风格」等太极系列进行比赛。由此可见,李雅轩先生所传具李雅轩风格的杨氏太极拳运动形式,已相当普及,成爲当今杨氏太极拳一种颇具特色的运动形式。
  陈龙骧先生是李雅轩的爱徒,又是女婿,不难想像,陈龙骧先生在廿多年中一直致力推广传播其恩师李雅轩先生所传的杨家太极拳,爲此他做了许多努力,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使其具有李雅轩风格的太极拳运动成爲大众喜爱的太极运动形式之一而享誉海内外。
  从杨澄甫在北京后到南方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传拳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当年跟随杨澄甫研习太极拳的传人当中,对现代国内研习杨家太极拳较有影响的,李雅轩先生可算是他们不多的几位师兄弟中之重要人物。李雅轩先生与田兆鳞、董英杰、褚桂亭、郑曼青、崔毅士等人,后来在不同的地方一直致力传播太极拳,他们的弟子们遍布世界各地,而他们几位当年随杨澄甫在研练太极拳功夫方面,是各具特色的。正如李雅轩先生在回忆往事的文章上讲述的,「郑曼青发劲的手法颇好,天才聪明也够,所以他与郑某推手时,啪的一声,将郑某摔在墙上(在南京军校内,有张英振在场看见)」;「郑曼青善于打一种摸准了之后挺身进步将身攻出的打法,人虽小,有功夫、有胆量,所以对方虽其有备,亦被其打伤。」「崔毅士(立志)会发松沉劲,发时先吸一口气,然后以松弹之劲打去,此劲可以把人打出声,此谓以气打气之功夫」。「董英杰力大胆大,敢打敢上,这是他的长处。他善揉措劲,可以将人揉得东倒西歪而后倒也。」……
  而回忆到李雅轩先生自己如何运用太极功夫实践,他谈到「我在成都槐树街某请客吃饭时,有某某之朋友孟某者,素有通臂之功夫,言谈中轻视太极拳,说太极拳没用,要与我较量手法,舞动双拳向我攻来,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陡然进身、分开其两手,便顺势以拳向其胸部点之,但不过意思而已,并未打上,然他因惊叉气,疼痛多日始癒」「我在成都天仙桥街永兴弹花厂中与牟祖绶打散手之踢脚,我右手虚晃其面部,他以右手向上迎架时,其右胁已亮出,我便经其右侧往其右后闯两步去,提右脚向其右胁踢去,其劲竟透至其左侧,疼痛不已」「我在成都将军街夏宅,与杨绍西打散手之用腿,势如窝里放炮啪的一下,使其不及逃脱。」……由此可见,当年学太极拳功夫的这班杨家弟子们,确是练就一身功夫,不单止拳架打得好,也敢于实践,功夫上身。而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功夫练上身,用出来时,用得好,各家功夫颇爲相近,运用的规律一样,如上面所提到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陡然进身」、「往其右后闯两步去,提右脚向其右胁踢去」、「势如窝里放炮」、「有胆量」、「先吸一口气,然后以松弹之劲打去」等的形容攻击或后发先至的方式、方法,是武术的共同规律,是一位武术家、一位功夫能练上身的功夫好手很自然的遇敌反应或说是制敌的山然方法。
  李雅轩先生的太极功夫是颇高的,我们从李雅轩先生晚年拍摄的太极拳拳架照片中,可以看到李雅轩从行功走架中所透出的武术家的神韵气质。这种不怒而威、庄重沉厚的神韵气质体现了李雅轩先生的好功夫。从李雅轩先生传下来的拳架拳套看,整套动作是打得很舒展大方,气魄雄伟。这与李雅轩先生的个人气质、个人修养,他对太极拳的理解,他对武术功夫的理解密切相关。李雅轩先生的太极拳架,是大气大度的拳架。
  比较李雅轩先生与他的师兄弟、同门留下来的拳套拳架照片,李雅轩先生的练拳风格是颇爲明显而不同于其他。其实,武术是一种个异性很强的综合形体运动的传统文化,功夫的体现在于综合的修养和对拳术的理解程度及意识的转化,今人若要学习前贤的功夫,非下苦功不可,必须全面的学习和研习实践。
  习拳者目的不同,其结果则不一样。练好拳套不等于练好功夫。但拳架是功夫的基础,习拳者必须明瞭此理。
  好友陈龙骧、李敏弟夫妇邀我爲本书写序,我欣然应允。陈龙骧、李敏弟爲将老师、父亲李雅轩对太极拳的认识、理解、经验及独特的太极拳风格等文化广传,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不愧爲李雅轩的传人,也是他俩热爱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执着表现。陈龙骧、李敏弟俩人从十多年前就着手整理李雅轩遗留下来的手稿、信件、照片等珍贵资料,出版了体现李雅轩先生的拳学风格的《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杨氏太极剑法精解》、《杨氏太极刀枪精解》等书。现在,又经努力,整理编着了《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眞》一书。此书最宝贵之处是将李雅轩先生多年的练太极拳心得及拳架套路照片完整刊登出版,并将拳架招式作了细緻入微的解析,持赜索隐,嘉惠后学,十分难得。这样就更利于太极拳爱好者研读图文,了解李雅轩先生的拳风全貌,便于学习。此书套乃太极拳书籍中之珍品也。
  我殷切期望李雅轩先生的传人们,在认眞研习李雅轩先生拳架精论的基础上,能将李雅轩先生的太极拳功夫继承下来、传播下去,使这一支具李雅轩风格的太极拳发扬光大,广传于世界各地。
梁伟明
二○○三年六月

目录

代序——李雅轩风格的太极拳魅力/梁伟明
第一章 一代杨氏太极拳宗师李雅轩
第二章 苟利太极,生死依之一——记杨氏太极拳名家陈龙骧
第三章 「大松大软」的练法为太极拳技击之必须
第四章 杨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真
 (一)简单即寓深奥理
 (二)掤手上势用意明
 (三)奥妙无穷揽雀尾
 (四)支撑八面单鞭掌
 (五)提手上势虚实清
 (六)白鹤亮翅气磅礡
 (七)拗步掌法威力勐
 (八)虚回蓄劲挥琵琶
 (九)步步向前无敌手
 (十)搬拦捶法手见红
 (十一)步随身换如封似闭
 (十二)豹虎归山气势雄
 (十三)斜单鞭接肘底捶,肘底捶法显神威
 (十四)以退为进倒撵猴
 (十五)凤凰展翅斜飞式
 (十六)海底针法用採劲
 (十七)收放自知扇通臂
 (十八)烈马发威撇身捶
 (十九)左右云手护胸腹
 (二十)高探马头击面门
 (二十一)左右分脚奏奇功
 (二十二)伤敌脚背用栽捶
 (二十三)气韵不凡右蹬脚
 (二十四)顶天立地打虎式
 (二十五)发劲勐脆双贯耳
 (二十六)披身踢脚显奇能
 (二十七)野马分鬃招式奇
 (二十八)野战八方穿梭式
 (二十九)抽身下势卸敌势
 (三十)金鸡独立站如松
 (三十一)白蛇吐信是险招
 (三十二)指裆一捶命归阴
 (三十三)当胸一击七星捶
 (三十四)气魄雄伟跨虎式
 (三十五)出奇不意摆莲脚
 (三十六)不怒而威射虎式
 (三十七)庄严沉厚十字手
第六章、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
 (一)练法之一
 (二)练法之二
 (三)练法之三
 (四)太极拳的手型、步法和眼神
第七章、李雅轩先生一百一十五式杨氏太极拳架大观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太极拳一代宗师李雅轩修炼心法

太极拳一代宗...

95 NT$304元
李雅轩杨氏太极推手诠真

李雅轩杨氏太...

9 NT$315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