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太极拳研究—杨氏太极拳篇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太极拳研究—杨氏太极拳篇

prev next

太极拳研究—杨氏太极拳篇
  • 商品编号: ywaa410
    出版社: 逸文武术
  • 作者: 王嘉祥
    出版日: 2005/04/01
    ISBN: 9573021110
    ISBN13: 9789573021117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235
  • 定价:  NT$25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225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4963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太极拳研究》的撰写原则,系根据「一祖、二宗、四小家」的特定架构所阐述的。「一祖」指的是陈家,「二宗」是杨家和武家,「四小家」分别是李、郝、吴、孙四家。预计按〈杨氏太极拳篇〉、〈武、李、郝、吴、孙氏篇〉、〈陈氏太极拳篇〉三部出版。
  《太极拳研究》.〈杨氏太极拳篇〉根据《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撰,1931年初版)、《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撰,1934年初版)、《太极拳势图解》(许厚编纂,1921年初版)和《太极拳法阐宗》(王新午编纂,1942年初版)四本书,提出四个拳谱,依此做为研究的立论基础。
  其重点,在于根据拳谱把不同阶段每个人的每个动作加以分析,该拳创编的理法根源和陈氏太极拳有什么关系;实亦就是「杨氏太极拳实集陈氏太极拳老架、新架各艺之大成」之扩大分析。

出版序

  《太极拳研究》的撰写原则,系根据「一祖、二宗、四小家」的特定架构所阐述的。「一祖」指的是陈家,「二宗」是杨家和武家,「四小家」分别是李、郝、吴、孙四家。预计按〈杨氏太极拳篇〉、〈武、李、郝、吴,孙氏篇〉、〈陈氏太极拳篇〉三部出版。
  记孙公禄堂是说明,孙氏开阖太极拳集合了太极、形意、八卦,所表现出来的是「八卦身腰,形意步,太极劲」,自成一格。
  写吴氏太极拳,除了记载吴氏太极拳的传授系统和其艺业以外,吴家另外所代表的是杨家的小架子。杨班侯真正的架子杨少侯有继承,但可惜杨少侯没有留下片纸只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要瞭解杨班侯的架子,现在透过吴鑑泉,可以看出十分之一。
  郝为贞和李亦畬是进入武家的。太极拳近一百年的理法,不在杨家,都在武家,集其大成者是李亦畬和其二弟李启轩(承纶)。武氏太极拳自武公禹襄传李公亦畬,再传郝公为真,郝公月如以至郝公少如宗师,百余年来,李、郝两家并未自立宗派,守其正朔至今。依然称为武氏太极,盖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数典尊祖也。
  《太极拳研究》.〈杨氏太极拳篇〉根据《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撰,一九三一年初版)、《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撰,一九三四年初版)、《太极拳势图解》(许靇厚编纂,一九二一年初版)和《太极拳法阐宗》(王新午编纂,一九四二年初版)四本书,提出四个拳谱,依此做为研究的立论基础。
  其重点,在于根据拳谱把不同阶段每个人的每个动作加以分析,该拳创编的理法根源和陈氏太极拳有什么关系;实亦就是「杨氏太极拳实集陈氏太极拳老架、新架各艺之大成」之扩大分析。
  太极拳,技也近乎道,岂仅体用兼全而己哉!能神乎其技者,百余年来惟李公亦畬大宗师为第一人,欲悉其事迹,阅〈武、李、郝、孙、吴篇〉,便可知端倪。

目录

出版序
杨氏太极实集陈氏太极老架、新架之大成
杨氏太极三代大宗师行谊
杨氏太极拳势谱之一、杨氏太极拳势谱之二、许公禹生大宗师拳势谱、王公新午宗师拳势谱
杨氏太极拳势谱一——太极拳使用法
杨氏太极拳势谱二——太极拳体用全书
杨氏太极拳势谱三——太极拳势图解
杨氏太极拳势谱四——太极拳法阐宗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