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总序一任继愈
《易经》这部书幽微而昭着,繁富而简明。五千年间,易学思想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学。
《周易》经传符号单纯(只有阴阳两个符号),文字简约(约二万四千余字),给后代诠释者留出驰骋才学的广阔天地。迄今解易之书逾数千家。近年已有光电传播媒体,今后阐释易学的各种着作势将更为丰富。
歷代有真知灼见的易学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反映各时代、各阶层的重大问题。前人研究易学的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研究易学,古人有古人的重点,今人有今人的重点。今天中国人的使命是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迎接二十一世纪。
易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要为文化现代化而做贡献。当代新易学的任务之一是摆脱神学迷信。易学虽起源于神学迷信,其出路却在于摆脱神学迷信。凡是有生命的文化,都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大到社会治乱,小到个人吉凶,都想探寻个究竟。人在世上,是听命于神,还是求助于人,争论了几千年,这两条道路都有支持者。
哲学家见到《易经》,从中悟出弥纶天地的大道理;德国莱布尼兹见到《易经》,从中启悟出数学二进制的前景;严君平学《易经》,构建玄学易学的体系;江湖术士不乏「张铁口」、「王半仙」之流,假易学之名,蛊惑愚众,欺世骗财。易学研究走什么道路,是易学研究者普遍关心的大事,每一位严肃的易学研究者负有学术导向的责任。
本丛书的撰着者多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涌现的中青年易学专家,他们有系统的现代科学训练的基础,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有严肃认真的学风,易学造诣各有专攻。这部丛书集结问世,必将有益于世道人心,有助于易学健康发展,为初学者提供入门津梁,为高深造诣者申一得之见以供参考。
这套丛书的主旨,借用王充《论衡》的话———「疾虚妄」。《论衡》作于两千年前,旧迷雾被清除,新迷雾又弥漫。「疾虚妄」的任务远未完成。如果多数群众尚在愚昧迷信中不能摆脱,我们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
本丛书的不足之处,希望与读者同切磋,共同提高。
(任继愈先生现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首席顾问。)
总序二---朱伯崑
《周易》系统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这份珍贵的遗产,是学术界的一项艰巨任务。近年来,海内外出版了多种易学着作,形成了一股周易热。关于周易文化的论述,提出许多问题,发表许多见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又为易学爱好者和关心传统文化的读者带来许多困扰。有鑑于此,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的同仁,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套丛书,参加争鸣,希望能为读者澄清一些问题,将弘扬传统文化引向较为健康的轨道。我们编写这套丛书,依据以下几条原则:
(1)倡导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和评介周易文化,区别精华和糟粕,突出易学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周易》系统典籍,所以长期流传不息,关键在于其中蕴涵的智慧或思维方式,吸引歷代学人不断追求和阐发。这套丛书的重点在于阐述其智慧,使读者从中受到教益,故定名为《易学智慧丛书》。
(2)《周易》系统典籍或歷代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各个领域,如古人所说「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等,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弘扬易学智慧,不能局限于《周易》经传本身,如歷代经学家所从事的注释工作;还要看到其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编这套丛书,着眼于从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易学智慧的特色及其价值。
(3)任何传统文化的研究,都应同当代的文明建设联繫起来考量,走现代化的道路,即古为今用的道路,传统文化方能重新焕发出其生命力。编写这套丛书,亦力求体现这一精神。总之,弘扬传统应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
(4)《周易》系统的典籍,文字古奥,义理艰深,一般读者难于领会。编写这套丛书,一方面立足于较为踏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典不能妄加解释和附会,一方面又要以较为通俗易懂,用当代学人所能接受的语言,叙述易学智慧的特徵,易学文化流传的歷史及其对中华文化所起的影响,行文力求深入浅出,为易学爱好者提供一入门途径。
以上四条,是我们编写此套丛书的指导方针和要求,参加撰写的同仁,大都按这些要求努力工作。有的稿本改写多次,付出了艰巨的劳力,至于是否达到上述目的,要待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了。总之,编写这套丛书是一种尝试,旨在倡导一种学风,抛砖引玉,以便同学术界、文化界的同行,共同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
(朱伯崑先生现任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自序
学术需要交流,特别需要朋友。我写这本《易学与生态环境》,完全是朋友促成的。因为我研究地学史,对《周易》中的地学思想有所接触。在写《中国的风水》过程中,也促使我多次去翻阅《周易》或读其他易学着作,并关心国内外学者研究《周易》的动态。
一九九七年我的同事和朋友董光璧先生在看了《中国的风水》之后,即约我写《易学与生态环境》。我口头应允,但因忙于别的写作,没有动笔。
到一九九八年四月中旬,董光璧先生邀请我参加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易学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认识了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崑等一批研究《周易》的知名学者,透过学术交流,使我对《周易》的认识更加开阔,深感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邀请我撰写《易学与生态环境》一书是一种荣幸,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而易学中蕴藏的十分有价值的生态环境思想与观点,需要发掘出来为现实服务。面对当今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再回顾易学的生态环境思想,就会觉得我们对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没有继承好,丢失得太多了。
易学中的「节制」观、「天人合一」观和「太和」观,儒家的「禁发有时」论,都是金科玉律,违反不得的。时下环境变坏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的结果,违反了易学的生态环境观点。
《易学与生态环境》主要讲三个内容:
一是易学中的生态环境观念,发掘易学中的生态环境思想。
二是在易学影响下,中国古代生态环境思想的发展歷史。
三是面对当今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何借鉴歷史经验治理环境。
这样的内容安排是想让读者既了解古代人的优秀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发展歷史,又了解当今面临的环境形势与对策,从而启发读者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提高人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发展到今天,谁也不想自己毁灭自己,那么,就请你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家园,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吧!这就是作者的心愿。
杨文衡
目录
总序一(任继愈)
总序二(朱伯崑)
自序
第一章 易学中的生态环境观念
一.易学的生态观
化生说
物质运动说
周期说
生生不息说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生物分类说
二.易学的环境观
「辨物居方」的生境观
重视土地的环境观
「养而不穷」的水环境观
环境整治观
易学的环境因素观
三.易学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自然观
「太和」观
第二章 易学中的生态环境内容
一.易学中的生态与空间环境
二.生态与土地,强调「地宜」
三.生态与时间,重视季节与农时
四.生态与水
五.节制的观点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易学影响下的风水
一.易学与风水
在易学的影响下,相地术演变为风水术
易学对风水理论的影响
二.风水对生存环境的选择
都城选址
城镇.聚落.民居的选址
宗教胜地的选址
三.风水对生态环境优劣的识别
对水环境优劣的识别
对土壤环境优劣的识别
对矿藏环境优劣的识别
对地貌环境优劣的识别
对生物环境优劣的识别
对气象气候环境优劣的识别
四.风水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与改善
风水对生态环境的评价
风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四章 易学对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一.中国歷代的环境保护思想
二.中国歷代的环境保护法规
第五章 面对中国严峻的环保形势,借鉴歷史经验进行治理
一.水环境形势
江河
湖泊
海洋
地下水
二.土地环境形势
三.空气环境形势
四.森林植被环境形势
五.城市环境形势
六.借鉴歷史经验治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