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作者简介
郭慎
余自稚龄在家乡山西省五台县随外祖父东云公学习中国式摔角(山西省素称摔角之乡)始,就对武术产生兴趣,及长又先后在学校、社会、军旅生涯中拜名师学习多种武术。以学习先后顺序简述如后:刘木森大师太极拳、少林拳(气功协会长);黄沧浪大师柔道(柔道十段);常东昇大师摔角、常氏太极拳(一代跤王、武状元);潘文斗大师擒拿(宪兵学校武术总教官);李元智大师八极拳(陆官校武术教官);张英建大师少林拳(民国44年台、港、澳国术大赛徒手比赛总冠军);林象贤教练举重、健美(国家代表队教练);张镜宇教官日式刺枪术(大陆时期陆官校噼剌总官);边宁佳教练角力(美国国家代表队教练);李基鸿教练西洋拳(国家代表队教练)。
并远赴法国、义大利、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度、伊朗、韩国、苏联、外蒙古、中国大陆等国参加角力、举重、健美教练裁判讲习,荣获角力、举重、健美,三项国际教练及裁判証。曾担任国军战斗技术师资班教官、突击兵、反情报班的格斗教官;台湾高等法院警训练班武术指导。现仍兼任中国文化大学国术学系摔角、擒拿术教授。
邱志瑶
玄牝太极学会理事长
联合国大学IOU武术硕士
文化大学国术系
德育护专(经国技术学院)食品营养科
国术、武术、太极拳、摔跤、民俗运动国家级教练与国家级裁判
内容提要
擒拿术为人类搏斗中所获得之经验,其施术之着眼点,完全依据人体生理之脆弱部位,以最有效之方法克制敌人之要害,使其失去扺抗力,或己身被敌擒缚时,悉能从容解脱或反擒之技术。
擒拿术原名:分筋术,又名:黏拿踢法、搓骨法及地煞手,其名虽异,其法则同,均不外使敌人四肢失去作用,或关节脱臼、骨折或神经失去感觉之效用。擒拿术之动作系由拳术中之精华撰化而来,擒拿术原属拳术,系由武当派拳师——张三丰溶创为擒拿术,即当时所谓的七十二手点按术,亦称之谓七十二把神拿。明代陈元赟氏,曾着有——万法全书,其中绘有擒拿摔跌之图样甚多,由此可知当时之擒拿术已成专门技术。明朝末年陈元赟氏东渡日本,将擒拿术与摔角术一併传于日本,而演变成如今之柔道,復经日本政府之奖挹发扬,更奠定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之基础。英国人——范朋氏曾来我国研究国术,就其所得曾着科学自卫法一书,为港、沪等地巡捕方所採用,收效颇宏,美国人亦曾以日本之柔道优点,演变成徒手自卫法,现亦为训练:军、警、宪的重要课目。我国宪、警机关及情治单位早将此术列为必修课目,国军自民国四十六年起,由国防部主管训练,作战部门邀集专家编订教材,选训干部,并巡迴各部队教学,且列为国军战斗技能之重要项目。中国文化大学自国术组成立即将擒拿术列为正式课程。
目录
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擒拿术之目的与功用
第二节、擒拿术之方法与要领
第三节、擒拿术施术时对人体部位之生理分析
第四节、擒拿术教学应注意事项
第二章、擒拿术场地设备与体能训练
第一节、擒拿场地设备
第二节、擒拿基本体能训练法及用具
第三章、擒拿技术
第一节、擒拿法
第二节、解脱反擒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