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王序
阴阳五行之说。倡导者盖始于战国之邹衍。太史公书称其「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亦称「邹子五十六篇。」则与其他阴阳家之书。早归散佚。封禅书所称「齐威王时。论着五德之运。及秦帝。齐人焚之」者。是也。然其要指。大略见于太史公自序。犹可考其得失也。汉儒童董仲舒、子政、之徒继兴。亦喜言五行之说。则援阴阳入儒矣。后来述作。若语其详尽。文犹可考信者。殆始于中古以降乎。
潮郡罗子桂成。敏慧好学。十载之中。两度层从余游。其所撰硕士论文。对此一学说。由唐及宋。爬罗抉剔。疏通证明。致远鈎深。实有所得。则以其平日搜罗典籍。凡两百余种。即手抄本亦不鲜。廼成是编。可谓富矣。
且罗子自卒业后。继续研讨。孳孳矻矻。其造诣。不特专精阴阳五行之说。更精研其术数。诚不欲以一得自满。而鄿达于専门名家之业。本诸先哲之数理。施之于寻常日用之中。求其吉凶悔吝之所由。既明其体。復明其用。盖尝从当代名师陈丈道生游。锲而不捨。日积勿忘。则所学益进。其术益精矣。罗子勉乎哉。
在昔荀子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今兹获覩罗子之成。鄙怀良慰。吾冀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
西历一九八二年岁次壬戌八月二十一日韶生病癒出院后第三个星期敬序于香港九龙怀冰室时年七十有八
目录
王序
自序
阴阳五行学说探源
(一)阴阳五行学说之来歴及其演变
甲、来歴
乙、演变
(二)从字源学释「阴阳」「五行」
甲、释「阴阳」
乙、释「五行」
(三)「阴阳」二字之定义
1.天地即阴阳
2.干坤有阴阳之义
3.日月分阴阳
4.卦爻分阴阳
5.刚柔即阴阳之义
6.寒暑昼夜分阴阳
7.阴阳有尊卑贵贱之义
8.冬夏分阴阳
9.向背分阴阳
10.阴阳有隐显之义
11.阴阳有大小之别
12.由阴阳而生雌雄
13.暦分阴阳
14.干支分阴阳
15.礼分阴阳
16.魂魄分阴阳
17.鬼神分阴阳
18.音律分阴阳
19.阴阳与数
20.相宅分阴阳
21.珓分阴阳
22.文分阴阳
23.善恶分阴阳
24.南北分阴阳
25.山之突出者为阴、平者为阳
26.唿吸分阴阳
27.清浊分阴阳
28.以阴阳配干坤二卦及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29.顺逆分阴阳
30.左右分阴阳
31.先后分阴阳
(四)阴阳五行与易
甲、阴阳与易
乙、五行与易
(五)五行论
(六)五行化合
(七)五音与五行
(八)纳音五行
(九)阴阳五行与医学
(十)人相学与阴阳五行
(十一)堪舆与阴阳五行
(十二)卜筮浅谈
甲、引言
乙、龟ト之兴起及龟ト所用之材料
丙、易筮之发明及卜筮之工具
丁、殷人用龟之原因
戊、易筮兴起之原因
1.材料之缺乏
2.朝代之更易
己、论龟数与筮数
庚、结论
唐代术数盛行之原因
唐代天文学与阴阳五行之关系
周邵二子之阴阳五行观
(一)周子太极图说
甲、博略
乙、周子太极图说
丙、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辨
(二)邵子易学及其派系传人
甲、传略
乙、释观物吟
丙、先天易学
丁、派系传人
子、百源门人
丑、百源续传
寅、邵学之余
卯、邵学别派
宋代河图洛书之学
(一)河图洛书原始
(二)九宫数
(三)结论
附录一:引用及参考书目
附录二:期刊
附录三:图表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