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太极拳难学在于观念而不在于拳术。正确的观念就像一个导航明灯,能指引学习者前往正确的大道。太极拳是我中华文化的瑰宝,完全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内涵,如果有正确的观念,练拳就不易产生误差。
从第一本的《纵横太极》就期望能以浅白的语词来说明太极的道理;时隔七年,现在又写了《纵横太极.二》,一本初衷,我仍是期望让进入太极拳世界的学习者,能有一个明确的观念。
本书中所提到的武术观念,有很多是可以通用于其他武术的,我想有志于武术研究者,如果能仔细去思考书中观念,相信对其所练的武术也是会有相当助益的,武术本就是相通,大道本就是相似。虽然是其他武术,但如能藉用太极拳的观念,定然可触类旁通。所以这本书其实也是有写给其他武术参考的意图,其他武术的学习者如有意见,也期不吝指正。
作者简介
钟文渊,1966年生。现居台南,于台南、香港二地教拳。
在其多年坚持锻鍊中,亲身体验太极在武术与身心转换上的惊人功效,深悟太极已然成为放松关照与觉察的途径;分析习拳不仅只是外在的追寻,更是一种内在蜕变的锻鍊。在其教学与着作中皆能清晰简洁及深入地说明太极拳理内涵,并指出具体可行的练习方针,毫不藏私,鞭辟入里。
序
一直强调,太极拳难学在于观念而不在于拳术。正确观念就像一个导航明灯,能指引习者前往正确的大道。从第一本的《纵横太极》就期望能以浅白的语词来说明太极的道理;时隔七年,现在又写了《纵横太极.二》,一本初衷,我仍是期望让进入太极拳世界的学习者,能有一个明确的观念。
如果有正确的观念,练拳就不易产生误差,如此这样练习尚且需要「十年才能出门」,如果观念偏差了,后果难以设想。太极拳是我中华文化的瑰宝,完全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内涵,但看看四週太极拳的学习者,捧着似是而非的观念再加上混合着外家拳的观念来练太极拳者不在少数,心中实在相当忧虑。
距离七年才出了第二本书,这七年多了很多学生一起来研究太极拳,心中十分欣慰及感激,尤要感激的是「香港太极学院」院长 吴汝华女士,幸蒙不弃,将我引介入香港教拳,让这个太极拳的观念能在香港茁壮,这几年在香港的教拳,看到了香港学生们习拳的专注及可爱,每次上课大家都十分认真,示范时也很踊跃参与,学生和我一样,每次上课都非常开心。
能有学生的参与才能让这个拳术传承下去,所以我总是十分珍惜和学生的缘份,不论是台湾或是香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美好的师徒缘份,只要能来学习,我都充满了欢喜,所以我尽自己的力来指导学生,针对个别学生去研究适合他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有时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我最衷心的期望就是,衹要进入太极拳的领域的人都能朝着明确的道路前进。
在本书中所提到的武术观念,有很多是可以通用于其他武术的,我想有志于武术研究者,如果能仔细去思考书中观念,相信对其所练的武术也是会有相当助益的,武术本就是相通,大道本就是相似,虽然是其他武术,但如能藉用太极拳的观念,定然可触类旁通。所以这本书其实也是有写给其他武术参考的意图,其他武术的学习者如有意见,也期不吝指正。
太极拳的观念并不是个人的资产,而是属于大家的,我能从前人的明训得到一些灵感,能从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一点心得,都是归功于先贤们的努力遗留下来的典范,而之所以作一点点的心得分享。就是因为不敢藏私。前人努力,我们也要能尽一些心力才行,这个园地需要大家不断的灌注心力,让有志于学习太极拳者不致于迷途。
这本书的完成,要感谢亲人的支持及学生们的热情。在教学的互动中,观察学生产生的问题,在上课中解释分析这些问题,才能有本书的诞生。在本书的最后有一篇附录,里面有一些学生学习的心得。每个人学习的路程及心得都不同,让学生写出学习心得主要的目的,是让读者也能参考他人学习歷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太极拳在其内所激起的火花都有不同的灿烂,值得参考。
最后,还是期望本书能给有需要的人一点点的帮助,只要能让学习者省却一些茫路;能给学习者获得一些光明,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个人所学尚浅,书中或有疏漏,也期望明者不吝指教。
目录
序
观念篇
目的
原理
松
虚实
内家拳和外家拳
空间
蛇鹤的太极体
太极拳和气功
流动
拳架篇
工具
拳架的要求
胯
球体的结构
推手篇
谈推手
谈黏
合与空
挂与放
散手篇
散手的要求
分与合
圆的应用
特疏散手
附录
太极拳学习心得(台湾.沈世希)
微妙的机缘(香港.黄治平)
学拳心得(台湾.李丽绸)
不解之缘(香港.萧凤翘)
太极拳心得分享(台湾.李伟志)
纵太极传承 横宇宙浩瀚(香港.张桂英)
不可思议(香港.曾耀明)
练拳心得(香港.黄华生)
太极之路(香港.卢慧芬)
太极得着(香港.卢路)
学拳感言(台湾.吴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