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概 述
第1章 谷物类
第2章 蔬菜类
第3章 肉食类
第4章 水产类
第5章 果品类
第6章 造酿类
第7章 菌藻类
前言
作者在长期从事中药学和中医食疗学教学及临床工作中,深感中药(古代称本草)和食物可分而不可离,药即食,食即药,博大精深。为了弘扬中医应用食物防治疾病的优势,乃广罗博採,阅读并收集了大量的医籍、药书、杂志等中有关食物方面的知识,编写了《中医食疗学》一书,应用中医浅显的术语对食物进行分述。本书立足于科普性质,突出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通俗性、可读性。
全书分谷物类、蔬菜类、肉食类、水产类、果品类、造酿类、菌藻类七大类。每味食物按照中文笔画由少到多进行排列。
在分类方面,作者根据人们习惯上的认识,将七大类食物又具体地分为几小类。对于每一味食物按照食物名、来源、别名、性味、功用、趣话、应用注意、食疗方、附等编排。
食物名:以最常用、常见的名称作为正名。当一物出现药物名称、食物名称人们都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採用食物名,如蕺(?棞?歅?淼)菜,作为药物时多用鱼腥草名称,但作为食物名称还是用蕺菜较为妥当,因传统人们将其称为「菜」,而不是「草」。有的名称则採用人们的习惯称谓而不用陌生的名称,如洋姜,不用菊芋名称。
来源:简单介绍该食物的科属、食用部位以及产地。为节省篇幅,语言尽量简捷。
别名:由于一种食物的称谓很多,乃收集了大量的别名以便于读者对该食物的认知。因为有些食物人们比较熟悉,但名称可能人们对其不是很了解,故此以别名来进行提示。
性味:按照食物、药物均有性(寒热温凉平)味(辛甘酸苦硷涩淡)的特点,以中药的表述方法对于食物的性味进行介绍。
功用:为便于读者掌握、了解该食物的特徵,将功用以最简捷的语言表述。此是食物的核心内容,尽量不涉及方子,也不对其进行拖泥带水的粉饰,以免画蛇添足。
趣话:作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为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凡涉及该食物的谚语、俚语、俗语、成语、典故、传说、带有知识性等方面的内容,均在此有一些介绍。
应用注意:介绍食物在食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如食与食忌、食与药忌、食与病忌的知识。
食疗方: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方子,一般选方以简单、实用、操作方便为原则。有些是作者自己的经验方。
附:简介与该食物同出一物的食物或药物,有些较特殊的则用较大篇幅介绍,如桃子中的桃花等。
我在编写本书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错误在所难免,若有不妥之处,尚祈谅解。
王绪前 于武汉 湖北中医学院
作者简介
王绪前 1950年1月生,湖北潜江人。教授。作者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一直从事《临床中药学》、《中医食疗学》、《中药学研究进展》等课程教学己30年。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25本,其中专着2本,主编5本,副主编5本。
湖北中医学院从1984年开设《中医食疗学》,这在中医院校中是比较早的,自此作者即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直至今日《中医食疗学》经过20余年中医食疗学的教学,作者收集古今食疗知识,广罗搏採,从人文知识方面来充实讲课内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被全院学生海选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