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太极拳经论透视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太极拳经论透视

prev next

太极拳经论透视
  • 商品编号: dj0084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苏峰珍
    出版日: 2015/02/01
    ISBN13: 9789863460084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48x210mm
    页数: 221
  • 定价:  NT$22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198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5892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序言
  太极「拳经」、「拳论」、「行功心解」、「十三势歌」等都是太极拳的重要经典,从来修学太极拳者,莫不以这些经典作为学拳的指南,这些经典都是祖师前辈们修成正果后的精闢言论,也只有修炼到同一水准层次的人,才能稍微理解这些经论、歌诀是在说些什么。
  一般初学者对于刚接触的太极拳原本就陌生的,而且对这些古文言的经论也觉得有些深涩的,虽然有不少名师,将太极拳的经论作了释义,但都是偏向依文解义而已,对于太极拳经论真正的内涵,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解析,无法使人从中获益,不免有些遗憾。
笔者修学太极拳三十余年,不敢说对祖师们遗留下来的经论、歌诀有多深入的理解,仅就自己练拳的些微心得,就教于方家,借此而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的论作,以利后辈学人,是为所愿。
  本书仅论述「拳经」、「拳论」及歌诀「十三势歌」三部分,至于「行功心解」部分,拙作《行功心解详解》已于2012年8月由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请学者参阅指教。
  本书原拟书名为「太极拳经论详解」,唯因拙作已有「行功心解详解」,故改名为《太极拳经论透视》,在此向读者先于叙明。

目录
第壹篇 太极拳经
 第一章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第二章 气宜鼓盪,神宜内敛
 第三章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第四章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第五章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
 第六章 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第七章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第八章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第九章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坏)之速而无疑
 第十章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第十一章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第十二章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第十三章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火、水、木、金、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第十四章 原註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第贰篇 太极拳论
 第一章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第二章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第三章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第四章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第五章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第六章 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
 第七章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第八章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第九章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第十章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第十一章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第十二章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第十三章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第十四章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第十五章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第十六章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第十七章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第十八章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焉?
 第十九章 立如秤(平)准,活似车轮
 第二十章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第二十一章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第二十二章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第二十三章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第二十四章 本是捨己从人,多误捨近求远,所谓差之毫釐,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第二十五章 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敷衍陪衬。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
第参篇 太极拳十三势歌
 第一章 十三总势莫轻视
 第二章 命意源头在腰际
 第三章 变转虚实须留意
 第四章 气遍身躯不少滞
 第五章 静中触动动犹静
 第六章 因敌变化示神奇
 第七章 势势存心揆用意
 第八章 得来不觉费工夫
 第九章 刻刻留心在腰间
 第十章 腹内松净气腾然
 第十一章 尾闾中正神贯顶
 第十二章 满身轻利顶头悬
 第十三章 仔细留心向推求
 第十四章 屈伸开合听自由
 第十五章 入门引路须口授
 第十六章 功夫无息法自修
 第十七章 若言体用何为准
 第十八章 意气君来骨肉臣
 第十九章 想推用意终何在
 第二十章 益寿延年不老春
 第二十一章 歌兮歌兮百四十
 第二十二章 字字真切意无遗
 第二十三章 若不向此推求去
 第二十四章 枉费工夫贻叹息
作者小档案

太极拳经(原文)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盪,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 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原註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作者小档案
  苏峰珍,1948年生于臺湾,高雄凤山。自幼喜爱武术,苦无机缘学习。1980年与林师 昌立先生,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歷二十余年之久,为入室弟子,排行第二。同门中,练拳最为精勤,从无间断,为林师所赏识,而尽得其传。
  1982年至1992年参加高雄县市、臺湾省,及中华民国推手比赛,常名列冠、亚军,为师门争光。
  1994年取得省市级太极拳教练证及中华民国国家级太极拳教练证,经林师认可,开始授拳。
  2008年参加美国「1 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荣获第三名。其着作有《太极拳行功心解详解》、《内家拳武术探微》、《太极拳经论透视》等。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太极拳行功心解详解

太极拳行功心...

9 NT$216元
仙宗医学静坐

仙宗医学静坐

95 NT$190元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简体书)

太极拳与道家...

9 NT$405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