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这是一本讲解传统太极拳理论的书。在讲解传统太极拳理论的同时,利用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力学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来解释太极拳的原理。本书中所运用的力学知识比较简单,具有中学物理知识的人士就可以轻松读懂。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萧飞,一个热爱生活性格开朗的人,自幼就怀揣武侠梦想,希望能够行走江湖仗剑天涯。在现实的世界中,作者十四岁师从武汉传统武术家孙天新学习传统武术,内容包括传统硬气功、内功打坐、形意拳、八卦掌等基本功法。而后在孙天新师父的引荐下,二十四岁时又跟随太极拳家孙南馨之徒程建武学习传统太极拳,主要包括杨、吴两式太极拳的内容。虽然现代的生活方式,已经无法真正实现儿时的侠客梦,但作者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追求却一直没有停止。在拜师学艺的同时,也藉现代物理理论来进一步剖析、论证传统武术的根基,希望中华武术这一瑰宝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下更加发扬光大。
自序
几乎所有的中国小男孩都有一个侠客梦,我自然也不例外。记得还在上幼稚园的时候,李连杰演的《少林寺》正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我也受到它的影响,看完电影没过几天,就扎着腰带,跑到文化宫去学武去了。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在看武侠小说,总在梦想有一天能成为绝世高手,仗剑天涯。初中的时候,被全国忽悠而来的一阵气功热、特异功能热沖昏了头脑,天天练一些莫名其妙的「气功」。后来好不容易在走火入魔之前清醒过来,知道那些「气功」都是骗人的。消停了几天后,便成天吵着要到少林寺去学功夫。老爸被逼无奈,只好答应我学功夫的要求,几天之后,便带我到他的挚友孙天新家里,正式开始学习传统功夫,那一年我14岁。
孙天新是武汉有名的传统功夫高手,年轻的时候访遍武汉名家,几乎没有失过手。对我则是倾囊相授,像传统硬气功、内功打坐、形意拳、八卦掌等,只要我想学,就毫无保留地教我,使我得以窥探传统功夫之门径。在我23岁的时候,孙天新师父引荐我随太极拳家孙南馨之徒程建武学习传统太极拳。程建武师父为人耿直,一生酷爱武术,跟随孙南馨学习太极拳十年之久,得以登堂入室。他在教授我及其师兄弟时都是毫无保留,手把手餵劲,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演示、讲解。在几年的时间里,两位师父不断和我摸劲,解答疑问,使我终于能够进入太极拳之门。
回想当初对传统功夫、太极拳不甚瞭解时,心中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解答。而现在,那些问题都被解答完毕而且几乎完全被遗忘。有时候看看网上关于各种问题漫无边际的争论,周围练拳者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功夫多年没有进步,看着一些人像当初的我一样迷茫,总觉得自己应该能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现状。
在孙南馨师爷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华武术,是我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过去曾被尊为『国术』。而太极拳则是我中华武术中的瑰宝,宝中之宝。」这表明了太极拳在中华武术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太极拳也是中国拳术发展的最高阶段,瞭解了太极拳,也就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拳术乃至中华武术。
太极拳主要是研究人的运动状态,如何稳定自身,如何巧妙用力之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好可以用力学的知识来解释清楚。就太极拳的学习与推广来说,目前的状况是:
{1}懂太极拳的老一辈拳师,对力学没有太深入的研究。
{2}对力学有研究的学者,对太极拳又缺乏深入的瞭解。
{3}传统的、有技击能力的太极拳的传承到现在为止都只在较私人的范围内进行,其流传的面不广,一般练习太极拳的人很难和真正的传统太极拳高手有接触,因为机会太少,所以,很多内容没有办法直接体会。
这些就让太极拳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形成一个成文的、系统的、完善的现代理论体系。本书的目的并非是要去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只是希望能往这个目标做一点有益的尝试,希望以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大家能够更多地瞭解真正的太极拳的内容,帮助练拳的人少走弯路。本书以科学、理性的观点,用现代的力学分析方法,帮助大家理解太极拳是如何运作、如何巧妙地运用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起到良好的技击效果的。
太极拳在现代人眼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太极拳纯粹是老年人用来活动筋骨、有助于养生的一种运动,不能用于实战;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以及影视作品中,太极拳又化身成为高深的技击功夫,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有着非常强的技击能力。以我的角度看来,将这两种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才最符合太极拳本身的面貌。
{1} 养生的功能: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最大的区别之一,其他的竞技体育运动和拳种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锻鍊、保健的效果,但是与太极拳相比较,养生的效果远不如太极拳明显、显着。
{2} 技击的效果:从太极拳的特点以及现代太极拳各家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来看,太极拳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进化的过程。从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陈式拳,发展到杨、吴、武式等流派,可以看出每一式都比前式有所改进,更偏向于养生的目的,对体力的要求也相应减少,技击的效率更高。
太极拳和力学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繫。力学本身的研究对象就是力的相互作用,包括物体的运动。也就是说,世界万物,小到分子之间,大到银河、星系之间的作用都可以用力学来解释,既然如此,那么人和人之间,搭手、推手、格斗的运动状态,他们的作用力,这些都显而易见地包含在运动的范畴当中,所以也可以用力学来解释,这是毋庸置疑的。
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办法用力学知识去精确地解答所有的运动问题,精确地预测所有的运动状态,但对于太极拳来说,这些运动的某一瞬间的状态、受力情况、最有可能的运动趋势,都可以被清楚地分析出来。透过对这些问题的瞭解,可以清楚地知道太极拳的原理,瞭解太极拳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真正地理解太极拳。
理解太极拳,学会思考太极拳的相关问题,从而知道我们正确的追求方向,这就是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虽然书中内容经过再三思虑,但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始终保持思辨的观点自主思考,也请各位读者、高手不吝指正。
萧 飞
目录
第一章 太极拳概论
第一节 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太极拳的组成结构
第三节 太极拳的本质
第四节 如何有效地学习太极拳
第二章 经典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物理学的单位
第二节 基本力学概念
第三节 力与运动
第四节 动能和碰撞
第五节 转动
第三章 太极拳的力学分析
第一节 太极拳拳架的基础分析
第二节 太极拳拳架实例分析
第四章 太极推手的力学分析
第一节 太极推手的实例分析
第二节 太极推手在自卫防身中的应用
第五章 常见问题解答
附录 推荐阅读书目及其简介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