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老古POD价_NT$ 325元〕(原NT$ 280元)
为金刚愣伽楞严三经宗通重印首语
释迦文佛一代时教,若不自东汉以后而传入中国,则将早随印度本土文化而沦丧殆尽。佛教输入中国,在魏晋以后,若无达摩一系列禅宗之崛起,亦将随南北朝之衰乱而心法无遗矣。故中国文化与佛教,正当盛唐之兴隆而卓然挺拔,良有以也。
但自晚唐五代之际,禅佛而有五宗七派之门庭设施,则已由盛而衰,势必入于儒道而相互依存,蜕异竞秀。因之而有宋代理学之突出,神仙丹道之辉耀,亦势易时变之必然也。
过此之还,迨于明代中叶,左右佛老而匯集理学之宗,则有阳明王学之作。当此之时,禅门佛子从王学而入道者,颇不乏人。
及乎明季末期,身为智识分子之儒冠学者,颇非王学之滥而欲归正于禅,但又鄙薄禅僧而不为,独以居士而手提禅宗正令者,因而风起。如:田素菴、李卓吾、瞿汝稷、曾凤仪辈,皆以当时名士而标示学佛,且为士大夫之所诽议者,其数不少。期间尤以李卓吾之得罪名教中人,遭逢不幸,最为可哀。
但禅佛正宗法印,几已荡然无存。师僧中虽有密云悟,以及憨山、达观少数几人撑持门户,殆亦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耶!由此而及轻出能振兴禅宗,高堤正印而扫荡阴霾者,有之,唯雍正一人而已。惜唿!身为帝王身,应为帝王身而得度者,恐终难得其人矣。
今因学子周勋男之请,嘱为明末曾凤仪所辑金刚、楞伽、楞严三经宗通再周勋男之请,嘱为明末曾凤仪所辑金刚、楞伽、楞严三经宗通再版为序,旅泊中人,尘劳繁剧,实已无暇及此。然因其再三催促,简书禅佛宗乘之衍变如此,则可之曾氏之辑,固有其独具匠心,足资千古者。非大心开士,曷能作此,应为随喜赞嘆,是法住法为云尔!
辛未年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金刚经宗通缘起
盖闻佛智甚深,上哲莫窥其际;圣言至妙,庸流岂识其端?空生唱无说而雨华,疑丝暗掷、无着昇兜率而面教,分部犹违。乃知「般若」无边,允唯「金刚」第一。研穷匪易,信受诚希。幸「偈」衍于慈尊,绳墨具在、喜「颂」扬于大士,敲唱同符。西天功德施,洞烛空假之致;长水《刊定记》,略标合併之规。均之羽翼天亲,剖二十七疑而悉断;要于铺舒法体,破凡所有相以皆非。第破相之旨愈微,而如幻之观渐密。已入住地,犹云「无住相应」;纔起度生,普令无度为尚。救偏于虚无之界,决机于杳霭之乡。良以执隐于俱生,金刚其对证之剂;未登于等觉,此乘有到岸之功。唯佛能知,非凡所测。契此深深之义,还他上上之根。在昔黄海,独谓是经能见性;于始六祖,果于言下便知归。五叶既开,人握如来之印;一灯相续,别称教外之传。悟不由师,语多合辙。机锋迴露,陆离宝剑之光;照用齐彰,璀璨摩尼之色。信乎后五百世,勿谓无人;若也持四句经,终当有人。
凤仪学慙专诣,识洩徧参。道味悦心,似有投于夙好;禅关娱老,或不昧于往因。适兹鬭诤之秋,横出和同之见。谓「宗即教,炽然说、无间说,尽属言诠」;谓「教即宗,如来禅、祖师禅,总须坐却」。销归自己,拈华语拈句和殊?了彻那边,所见与所闻奚异?斯则「宗通」即啓经之钥,而「说通」亦入悟之门也。障碍都融,真如顿显。
若夫鸠摩擅释,业示信于舌根;而冥主效灵,诏补遗于石刻。众生一段,慧命偶增;乃至色见声求,尚遗四句之偈;如露如电,尤阙三种之缘。偈论既有明徵,经文焉可残略?僭录唐译,用备周观;重释偈言,附载篇末。顷缘先君奄逝,日诵斯经、因于墓次参求,遂乘此集。冀微霑乎湛露,庶少润于枯骸。依金刚以藏形,敢企清凉之窟;偶山明之相似,聊资般若之熏。法与地而俱灵,幽与明而永赖。敬付剞劂,广为流通。傥取证于无生,均衔恩于罔极。
南岳山长金简曾凤仪舜徵父题
目录
为金刚愣伽楞严三经宗通重印首语
三部宗通重刊札记
金刚经宗通缘起
卷一
本卷正答,此下蹑迹断疑
卷二
一、断「求佛行施住相」疑
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
三、断「无相云和得说」疑
四、断「声闻得果是取」疑
五、断「释迦然灯取说」疑
六、断「严土为于不取」疑
卷三
七、断「受得报身有取」疑
卷四
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
九、断「能证无体非因」疑
十、断「如徧有得无得」疑
卷五
十一、断「住修降伏是我」疑
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
十三、断「无因则无佛法」疑
十四、断「无人度生严土」疑
十五、断「诸佛不见诸法」疑
十六、断「福德例心颠倒」疑
卷六
十七、断「无为何有相好」疑
十八、断「无身何以说法」疑
十九、断「无法何以修证」疑
二十、断「所说无记非因」疑
二一、断「平等云何度生」疑
二二、断「以相比之真佛」疑
卷七
二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二四、断「化身出现受福」疑
二五、断「法身化身一异」疑
二六、断「化身说法无福」疑
二七、断「入寂如何说法」疑
卷八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偈释(上)
卷九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偈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