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内容简介
本教材之编纂,首重干啸洲大师正确理念的传达,为使初学者易于理解,并特将练拳时,身体外形必须随式变化之部分,区分为「上肢」、「腰胯」及「下肢」三部,按拳式进行,将对应变化动作以连环图说的方式阐释,期使大家易于模拟。
作者简介
谢昭隆,字善同,号惟缘,1952年8月20日生于台北(祖籍云南昆明),师承干啸洲大师,为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郑子太极拳三十七式示范教材作者,海峡两岸杨氏郑子太极拳有缘拳社指导老师,台北市有缘郑子太极拳协会理事长及红十字会¬总会前副秘书长。
谢昭隆有幸在1987年,得识杨氏郑子太极拳干啸洲大师,拜师入门习¬拳。干大师乃宗师郑曼青先生得意真传弟子〈其余颇富盛名之师叔伯有:徐忆中、陶炳祥、¬梁栋材、罗邦桢、陈志诚、黄性贤、刘锡亨、宋志坚、鞠鸿宾及吴国忠等人〉。
目录
慈济医院张副院长子明先生序
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化学系教授林天送博士序
自序
郑子太极拳三十七式名称
练拳姿势基本要求
练拳唿吸注意事项
脚步格式图
脚掌着力图
手部动作示范
拳架对应动作连环图说
谢昭隆师父于杨氏嫡传郑子太极拳的传承与创新
后记
自序
作者自幼喜好运动,「篮、排、足、羽」表现皆有过人之处,卅岁以后,渐觉体能似不胜负荷这些蹦跳疾跑及冲撞的活动;每思其他领域,常见年龄愈长者,技艺愈精纯,造诣愈深厚,亦愈吸引广大青年爱好者追随左右;因此亟欲寻找一种能老而弥坚,日益精进,并可与年青人一较长短的运动项目,以便终身锻鍊。
有幸在1987年, 经由师兄刘弘白博士的引荐,得识郑子太极拳大师干啸洲先生,拜师入门习拳;干大师乃宗师郑曼青先生得意真传弟子,拳艺精湛,功力深厚;作者追随其整整十年,获益良多;干大师晚年还经常亲自指导弟子推手,大家都感觉他老人家的功夫,仿彿每隔一段时日,就会更精进一层,不但身形愈见松沈,内劲亦更加整脆;即便作者虽已自诩功力小成,一旦为其沾黏,立觉机势全无,招架乏力,令人不可思议;太极拳正是这种令人梦寐以求「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的运动。
干大师尝谓:「人的衰老是从下半身开始,要长命 就得多做下肢运动,以减缓老化速度」;且经常耳提面命:「唯有对下盘多下功夫,才得走化自如,茁长内劲」;并强调:「太极拳不动手,动手非太极」、「行拳 必须腰动手动,腰停手停」。作者在其亲授及指导下,苦练「栽根」、「磨根」及体会「不动手」之涵意,至第六年已感整劲初生,益加坚信干大师理念之正确性。
因此本教材之编纂,首重这些正确概念的传达,为使初学者易于理解,并特将练拳时,身体外形必须随式变化之部分,区分为「上肢」、「腰胯」及「下肢」三部,按拳式进行,将对应变化动作以连环图说的方式阐释,期使大家易于模拟;相信只要持之以恆的练习,定能建立扎实的太极拳基础,进而享受练太极拳的乐趣。
本教材渥蒙长官题词嘉勉、天送兄、子明兄慷慨赠序及八方亲朋好友关怀鼓励,仅此一併致谢。倘有疏漏不足之处,尚其诸先进、同好不吝指正。
郑子太极拳三十七式名称
第一段
一、「预备式」、起势、右抱
二、「左掤」、左抱
三、揽雀尾之「右掤」
四、揽雀尾之「履」
五、揽雀尾之「挤」
六、揽雀尾之「按」
七、「单鞭」
八、「提手」
九、「靠」
十、「白鹤亮翅」
十一、「左搂膝拗步」
十二、「手挥琵琶」、左搂膝拗步
十三、「进步搬拦捶」
十四、「如封似闭」
十五、「转身十字手」
第二段
十六、「抱虎归山」、揽雀尾之履、挤、按、斜单鞭
十七、「肘底捶」
十八、「右倒撵猴」
十九、「左倒撵猴」、右倒撵猴
二十、「斜飞式」
廿一、「左云手」
廿二、「右云手」、左云手、右云手、左云手、单鞭
廿三、「单鞭下势」
廿四、「左金鸡独立」
廿五、「右金鸡独立」
廿六、「右分脚」
廿七、「左分脚」
廿八、「转身蹬脚」、左、右搂膝拗步
廿九、「进步栽捶」、上步揽雀尾、单鞭
三十、「玉女穿梭一」
卅一、「玉女穿梭二」
卅二、「玉女穿梭三」
卅三、「玉女穿梭四」、右抱、左掤、左抱、揽雀尾、单鞭、单鞭下势
卅四、「上步七星」
卅五、「退步跨虎」
卅六、「转身摆莲」
卅七、「弯弓射虎」、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转身十字手(还原)
练拳唿吸注意事项
太极拳对唿吸的要求,首重「自然」,初学者于行、坐、立、卧时,唿吸皆须保持平顺自然,空气完全由鼻进出,再逐渐着意练习,使唿吸尽量「细、长、静、慢」,不要多久,由于意识的放松及上身含胸、拔背、松腰、沈肩等姿势的配合,自能气沈丹田,而行腹式唿吸;当腹式唿吸已成自然习惯,养气充足后,可再加以意念导引,练习「河车倒运」以求打通任督二脉。
唿吸配合行拳动作之要领,取决于腰胯:腰胯转动时为唿气;转动之前,身体重量移转重心脚的过程,则为吸气。但如腰胯未左右旋转,唿吸配合动作的原则如下:往上为吸、往下为唿;往内为吸、往外为唿;往后为吸、往前为唿。由于唿吸与动作一定要配合正确,才能有效发劲,初学者定要细心体会练习。
根据作者多年心得,当唿吸自然,气沈丹田,养气充足饱满,并以「河车倒运」练气打通任督之后,只要一开始行拳,马上即会感觉气遍週身,指尖涨麻;更奇妙的是:每当拳架有别扭不顺情形,「气」也会自动帮助冲关修正,奥妙之处有待读者将来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