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杨氏太极拳用法》由杨振铎着。杨氏太极拳是哲拳,它是武术,也是医术,更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文化,杨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责遗产,它融匯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哲理,博采各家武术精华,动作适应人体生理卫生。杨氏太极拳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内外之消涨,与唯物辩正去阐明的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规律相吻合,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宜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优秀拳种之一。
前言
当前,习练杨氏太极拳者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爱好者提出,应以《太极拳体用全书》为蓝本,早日编写适合初学者使用的通俗教材。
自1934年杨公澄甫所着《太极拳体用全书》问世以来,由于内容丰富,拳姿舒展雄健,堪称楷模,深受广大爱好者的欢迎与喜爱,虽时隔数载,至今仍然是习练杨氏太极拳者所必须遵照摹练之蓝本。
《太极拳体用全书》文字简练,内容均为应用之法,其拳照是由杨公澄甫宗师亲自示范,被太极拳爱好者尊为杨氏太极拳典型代表,楷模中之鼻祖。该书实属杨氏太极拳爱好者最后攀登高标准之珍本。
现今习练杨氏太极拳者甚多,而《太极拳体用全书》系高年级具有一定水准者研究之课本,一般初学者不易接受,因此在实际习练过程中,确有许多不便之处,只能依样画葫芦,水平不易提高。故要求杨氏后裔也以照片形式(因画像不易表达神态)在原《太极拳体用全书》拳照的基础上,增加过渡动作,并在文字上採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将基本理论、习练方法、动作要领、要求等用白话说明,以便学者从理论认识、锻鍊方法、动作要求上有所了解,不致人云亦云,形式模仿,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因之迫切希望编写适合广大杨氏太极拳爱好者需要的初级课本。这是杨氏太极拳爱好者企盼已久的愿望。
鉴于上述意见,我作为杨氏后裔,责无旁贷,应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因此编写了这一教材,但限于水平,书中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读者见谅。
杨氏太极拳简介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一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它在中国武坛上的出现,为人类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氏太极拳是哲拳,它是武术,也是医术,更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文化。杨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贵遗产,它融匯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哲理,博采各家武术精华,动作适应人体生理卫生。杨氏太极拳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内外之消涨,与唯物辩证法阐明的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规律相吻合,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宜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优秀拳种之一。
目录
杨氏太极拳二十字口诀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手法
太极拳之练习谈
太极拳术十要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练法、架式、风格
杨氏太极拳符合科学健身原则
杨氏太极拳用法之说明
杨氏太极拳用法图解
揽雀尾之用法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晾翅
左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十字手
抱虎归山
肘底捶
倒撵猴
斜飞势
海底针
扇通臂
转身撇身捶
云手
高探马
右分脚
转身左蹬脚
进步栽捶
打虎势
双峰贯耳
野马分鬃
玉女穿梭
下势
金鸡独立
白蛇吐信
高探马穿掌
十字腿
进步指裆捶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结束语
附录一
太极拳论
明王宗岳太极拳论
十三势行功心解
十三势歌
打手歌
附录二
太极拳体用解
附录三
太极拳老谱三十二解
杨振铎首次传承弟子
杨振铎第二次传承弟子
杨振铎第三、四、五次传承弟子
杨氏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