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医药保健 > 玄学中医学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玄学中医学

prev next

玄学中医学
  • 商品编号: dj7817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陈广玄
    出版日: 2010/12/01
    ISBN13: 9789574687817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48x210mm
    页数: 432
  • 定价:  NT$35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315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6644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本篇所楬橥的是已隐没匿迹的「道术论」。学「道」是为了安身立命,学「术」是为了经世致用。二者乃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如今「道学」已逐渐荒芜,而「术学」更是秘而不宣。愚弟因学哲学起家,对道学与科学明判泾渭,在当今之医界可谓独树一帜。有关中医之论述更是全篇精采之所在。更盼望能对有兴趣研究或求治中医之读者,指出一条明路…

楔子
  本篇所楬橥的是已隐没匿迹的「道术论」。学「道」是为了安身立命,学「术」是为了经世致用。二者乃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如今「道学」已逐渐荒芜,而「术学」更是秘而不宣。
  愚弟因学哲学起家,对道学与科学明判泾渭,在当今之医界可谓独树一帜。有关中医之论述更是全篇精采之所在。更盼望能对有兴趣研究或求治中医之读者,指出一条明路,不致于误入歧途而浪费时间与生命。或多少能对质疑「中医之理论与价值」者释惑。
二○一○/一○/一○ 陈广玄

序言
  有一位霍姓朋友介绍史姓患者到我中医诊所来就诊。这位患者得的是鼻咽癌﹔已发现约半年,目前正接受台中荣总医院的放疗与化疗。刚好我这位霍姓同学以前也得过鼻咽癌,但很久以前就痊癒了。这位史姓患者也是因去请教霍先生如何治癒鼻咽癌而结识的,他们同在教育界服务。这时史先生正好很用心的在读由梁士洪医师着作的一本叫《癌能医更能防》的书,他很在意书中以中医的方法──「癌能医,用金医」的治疗,于是请我把这本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对他的治疗有帮助。我花了两夜的时间把书读完了,发现有关中医的部分,也是回归传统的精神,以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加上「信息」启发,来解释中医的理论。只不过他以玄学的四维思惟来超越科学的三维思惟,并以为最先进的物理学也玄学化了,来印证中医理论的超科学。在这一点「玄学化」的中医理论上深获我心。因我最近也完成了《玄学中医学》的着作,可谓「一拍即合」,很快的就有这一本《玄学中医学》,即「道术论」的问世。
  其实中医与西医在本质上最大的差异,有两点:
  (一)中医以整体的「观念」在治病,讲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用的是「四两拨千金」的方法﹔不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的思惟理路是哲学的,也就是玄学的。而西医的思想来自科学。科学的认知对象是部分的,不能涉及「全体」。依梁士洪医师在《癌能医更能防》一书的观点,认为即时性的三维思想,不能超越时间,即不能超越过去与未来。而中医是四维思惟,是玄学思惟,不受时空的限制。
  (二)西医是一种科学。科学的本质来自「概念」。「概念」是抽象的,即一切个别事物的「共相」,也就是个别事物的「定义」。这个个别事物的「共相」只存在于人的「理智」中而已,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实际上存在的只有个别的、具体的事物而已!换句话说,实际上并没有「概念」这个东西﹔「概念」只是理智思惟的对象而已!「概念」的性质是「普遍性」的,可普遍「指涉」每一个实际的个别事物。「概念」虽然可指涉每一个个体──这就是逻辑上的「外延」﹔但却无法指涉每一个个体的「特殊相」。而概念的「共相」──也就是事物的定义,就是逻辑上的「内包」,可由理智推演其逻辑性,判断事物的「对」与「错」﹔这就是科学的「真」,也即是科学的唯一「价值」。由「概念」与「概念」的比较推演,可演绎为一则公式或一套定律﹔纯粹的推演就是「数学」,数学是纯粹抽象的。由于纯粹抽象的数学之发达,才能带领科学的进步。因此,科学的「真」是「普遍性」的,也就是猎取到了事物的「共相」而捨弃了个别事物的「特殊相」。
  这N个个别事物的「特殊相」,是理智所无法猎取的。「特殊相」要靠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识)以「现量」认知。而第六识(意识)的个别认知是「直观」,即「意像」﹔这也可取名为「观念」。换句话说,「观念」也是「个别的」,是「意识」的「现量」认知。这有别于「概念」是「意识」的「比量」认知。而恰恰是这一点个别具体事物的「特殊相」,是中医所取用者。这也就是在本质上与西医的最大差别﹔也是永远也无法被「科学西医」所取代的原因。
  从这一点「特殊性」看,中医就是一种「治病的艺术」,而不是「科学」。其研究与思惟是哲学性的、或玄学性的﹔其价值之所在是臻于「真、善、美」的艺术的。此故,传统的中医称为「术」,属「五术」之一﹔而「五术」又是源于「道」﹔此故,有「道术论」之问世。
  举一例来说:「茶杯」是一个「概念」。当「茶杯」成为理智中的认识对象时,只是一个抽象的「共相」而已。也就是茶杯之所以为茶杯的「定义」──这就是逻辑学上的「内包」。「茶杯」的定义我们可以解释为「喝茶的杯子」﹔而「杯子」的定义更复杂了。我们可以定义为「用于盛流质饮料的容器」。这个定义并非百分之百的正确,其间尚有模煳的空间。当我们的理智捕捉到事物的「内包」而形成「概念」时,只是指涉到事物的「共相」而已,并没有捕捉到事物的「全相」。而事物的「全相」,理智是无法捕捉到的。就如拿「杯子」来说,当「概念」指涉实际的杯子──即其「外延」时,只是捕捉到「杯子」的「共相」而已,并没有捕捉到「杯子」的「全相」。但实际上每个事物都以「全相」存在着的。比如眼前实实在在的这一只杯子,它是「塑胶」做的(质)、它是圆形的(形)、它是白色的(色)、它很小(量)、它很轻(量)、它很薄(状)、它很耐用(值)、它很好用(值)、它很美观(值)、它是爱人送给我的(价)……等等,这些构成茶杯「全相」的N种「特殊相」,是被排除在「概念」之外的。当「概念」指涉到其「外延」──即实际的事物时,就会产生「对」、「错」的「判断」问题。当这个「判断」在理智上推演时,就有了逻辑的「对」与「错」了。这逻辑的推演即是「数学的演算」。春秋战国时的一个诡辩家公孙龙子,就是以「概念」的逻辑性,而推演出「白马非马」的名言。以逻辑的推演,我们也可以说「茶杯非杯」,这是没有「错」的,因「茶杯」与「杯子」的内包跟外延都格格不入。「茶杯」的「内包外延」「窄」,「杯子」的「内包外延」「宽」,说「茶杯非杯」是逻辑上的「对」,就如同说「1不等于2」的道理一样,因「1」所指涉的「内包外延」「宽」,而「2」所指涉的「内包外延」「窄」。
  事物要成为「概念」必须通过「智性」的「抽象」过程。因此,「智性」越发达,「抽象」的能力越好,所得的「概念」便越「清晰」﹔则「是非对错的判断」便越容易。小孩子智性尚未完全成长,故必须搬手指算苹果。
  科学的基点是「概念」,所获得的是事物的「共相」﹔而「共相」有其逻辑的「普遍性」,这是科学的价值﹔但却无法获得事物的「全相」,这是科学之失。而恰恰是这一个「全相」──即万事万物的个别的「特殊相」,是为中医所用者。万事万物的「全相」,即是实际存在的每一个个体,其表现是以N个「特殊相」表象来存在着的。而这N个「特殊相」正是中医所用者。中医通过玄学的「太极、阴阳、五行」这一套理论系统,将万事万物的N个「特殊相」,「化繁为简」,然后「执简驭繁」,使个个事物还原为个个本来的「全相」,即呈显原来个个事物的N个「特殊相」。这就是中医「治病的艺术」。
  个个事物的N个「特殊相」,其实离不开「五行」属类,而「五行」中本就含藏「阴、阳」二象,而「阴、阳」却从「太极」而来,而「太极」又从「无极」而来。易经曰:「无极而太极」,又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老子本易经曰:「道生一──太极﹔一生二──两仪﹔二生三──四象﹔三生万物」(老子说生三是说生第三次的意思)。道即是易经的「无极」,无极是「形而上」的,属「先天的─天地未判前之谓」,「太极」以下是「形而下」的,属「后天的─天地已判后之谓」。「无极」是先天存在的「精神能量」,「太极」是「先天能量」转化为「有形物质」的开始。故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即是说有形的物质是由无形的精神所转化的。易经以「形而上、形而下」来形容「道、器」,揭开了物质由能量转换的秘密。如今科学亦已证明质量与能量可以互换。但科学比易经却慢了五千年。不仅物质可以化为能量,就是能量亦可还原为「精神」﹔这就「神」了,也是科学所无能为力的。
  梁士洪医师在《癌能医更能防》一书中提到「光」有「粒子」与「波动」的二相性;「粒子」是物质,「波动」接近「能量」﹔二者尚在「太极」以后的阶段,不知尚有「无极而太极」的「而」阶段。道家已将「而」阶段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五劫。这五个阶段就是「先天的」,乃「神」蕴酿「精神能量」达一千两百万度以上而产生的一点物质──即「太极」的准备阶段。「无极」就是「道」,是万事万物所演化的源头与规律。无极演化为太极(物质之起点),太极演化为阴阳(起闟闢作用),阴阳两气,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降为地﹔有天地而后有日月,有日月而后有万物。万物皆由阴阳二气所化──故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而阴阳二气又是由「先天祖」──太极所化。而「先天祖」是由无形无象的「无极」所蕴酿的「精神能量」。万事万物的N个「特殊相」都具有「五行」的任一「相」,而「五行」又具有「阴阳」二相,「阴阳」又归于一「太极」。由此可知物物有一「太极」。「一本散于万殊」、「万殊不离一本」,「一与多不即不离﹔不一不异」,这是玄学的精闢论述。易曰:「神无方而易无体」,又曰:「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也,不急而速,不行而至。」庄子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又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些话都是玄学的论述(命题),非科学所能问津。

着者前言与主要经歷
陈绍卿(陈广玄) 中医师
  (一)凡四篇,一以贯之﹔穷本溯源,自成完整体系。
  (二)从源头判别中西医学之价值与界限,实乃学习中医精髓之钥。
  (三)世人皆不识哲学与道学是根本,尽从科学着眼学习。一切医学理论或医政设施皆从科学观点行事,中医只是附属或聊备而已!
  (四)从本质上认识中医之精神与价值,方不致于「妄自菲薄」!
北京出版「中华中医人物志」之简介文
  ,70第一届中医师特考及格。当时的试期赶巧排在本人就读的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考后两天。彼时正流传着耳语:唸哲学毕业后就得失业。系里也密传着一则笑话:有位上届毕业生,因找不到头路,……那时圆山动物园刚死了一只大猩猩──牠是星期假日表演给小朋友看的主秀。少了牠,参观者感觉逊色多了。园长蔡清枝出了个好点子,应徵了学长当替身,披了毛绒绒的黑猩猩皮囊,正表演的活灵活现,一不小心走到老虎栏边,只听老虎大啸一声,惊出了一身冷汗。还好,忽听老虎轻声细语:「老弟,不用怕,咱是台大哲学系毕业的。」
  翌年,本人就回老家当「陈松骨科医院院长」,算是解决了失业问题。,81年北上开设「玄元中医诊所」。,87──,93年应聘为中和「慈济中医医院医疗副院长」,专搞针灸治疗。七年中用针计达三十几万人次。对「面瘫」的下针,有独到之处。,01年荣获全国十大杰出中医师华佗奖。现为「松华堂伤科中医诊所」负责人。曾于员林社区大学开「五术与人生」讲座。主要着作:「道术论」(含1、玄学中医学。2、道学。3、命学解密。4、鸾门之道。5、无极内经诗笺。6、灵学真诠。7、杂论等。)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三教九流养生集

三教九流养生...

9 NT$207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