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前言
笔者一辈子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其间,太极拳运动一直伴随着我,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以身试拳已达五十余载。
太极拳是一种「以意导动,动静结合,内外兼练,性命双修」的运动,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锻鍊功能是全身心的,健身效果是全面的,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养生功中的一颗明珠。
太极拳又是一种「松、静、慢、柔、圆」的运动,它动作优美,情趣高雅,内涵丰富,运动量小,出汗不觉累,疲倦不喘气,练完一趟拳以后满身轻利,精神特爽。这种有氧运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太极拳更是一种「塑型健美、增智益慧」的运动。它理法严实,功夫深奥,把一个自然形体雕琢成一尊「立如秤准」的塑像,要求「活似车轮」的圆动,不断调理身形,随时修正不足。
笔者练拳至80岁,依然身躯挺拔不驼背,两脚走路似有弹簧。在行拳走架时,聚精会神忆拳理、合拳规,在悟拳理中悟拳法,在悟拳法中悟人生。长期坚持演练,寒暑不辍,如春风化雨,滋润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强壮了体魄,净化了心灵,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自古以来,拳术的核心是「技击」。太极拳产生之初,也是为技击所用,而健身是次要的。在传统太极拳各派传人中,不乏「杨无敌」这样的高手「放人丈外,跌者懵然」「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但在当今世界,冷兵器逐渐失去了主要地位,传统技击的价值已经削弱。若不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太极拳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深奥莫测的妙境,则有深陷入误区之虞。《普及太极拳》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大众的需要,更是歷史的必然。
笔者出于职业本能,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不断求索中华民族优秀的太极拳如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让工人、农民掌握和接受它?如何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地区推广和普及?这就是《普及太极拳》萌发的初衷。
经过50余年的实践,在学习各派太极拳传承经验过程中,精心演练,博採众长,比如,舒展的拳架学习杨澄甫;科学的缠丝劲效法陈鑫;太极理境继承王宗岳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创新。
第一,改直线行拳为圆形走架。练拳者在一个圆圈中(太极图)以圆形、圆势、圆动完成一套优美的太极拳运动。
第二,补偏删繁。每式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左
右平衡,全面发展。
第三,图像力求清晰准确,立体直观,易懂易学。消除畏难情绪,缩短学拳时间。
第四,文学解说尽可能追求形象生动,简约明瞭,使授拳者减少许多赘语,学拳者一「点」即明。为普及太极拳解决一些难点,让太极拳运动平易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 普及太极拳 》涵盖了传统太极拳修炼的三层功夫:架功、气功、劲功。「闯过三关再分手,健身、技击任君走」。透过套路演练,一层一层攀升,循序积累功夫,必将达到强身健体、防身御侮的目的。
凡学练过这套太极拳的人,都亲身感受到运动效果明显,别有一番新意。式子编排虽多(100式),但学习时间大大缩短。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学识水准高低,都可以从书本上轻松愉快地学会这套普及的太极拳。
庐陵布衣老人 刘南亮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太极拳与芭蕾舞
第二节 太极拳与太极图
第三节 太极拳与地球人
第二章 规矩篇
第一节 内规矩
一、松
二、静
三、慢
四、柔
五、圆
第二节 外规矩
一、手型
二、拳法
三、掌法
四、勾手
五、步型
六、步法
七、身型
八、身法
九、眼法
第三章 套路篇
第一节 三十七个标准定式
第二节 过渡动作抱圆圈
第三节 圆架子
第四章 内功篇
第一节 调息法
一、唿吸姿势
二、唿吸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二节 气功六字诀
一、六个字音对应脏腑
二、六个字发音口型
三、注意事项
第五章 内劲篇
第一节 手缠丝
一、仰掌平面缠丝
二、俯掌平面缠丝
三、手立体缠丝
第二节 足缠丝
一、进步缠丝
二、退步缠丝
三、转向缠丝
第三节 腰嵴缠丝
一、左缠丝
二、右缠丝
第六章 拾玉篇
第一节 「学拳」借鉴「学书法」
第二节 「看图学拳」说
第三节 「白蛇吐信」释
第四节 「立如秤准」析
第七章 行拳口诀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