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杨式太极拳为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先生所创,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习者最多的拳种。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经杨氏三代宗师研习、修润而定型,其风格舒展飘逸、宁静大气、柔和缓慢、含蓄优雅,它以独特的练功方法和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然而,当年杨家传拳内外有别。世传仅是一套108式或后来衍生出来的传统88式、85式和83式养生拳架。在杨氏子弟内部传承却另有一套体系,这个内传太极拳体系有三套拳,第一套108式、第二套加(家)手、第三套小快式。
这三套拳的风格各异,招式、手法变化颇多,动作新颖别致,内容极为丰富。三套拳架,层层进阶,各练一层功效。这个完整体系,由张文炳先生所传,先生是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先生和杨少侯先生哥俩合传的登堂入室弟子,是内传弟子中极少数的外姓弟子。
这套杨式内传太极拳108式,是杨澄甫先生l928年以前在北京传授的早期拳架,与后期经杨澄甫先生修定的大架,从拳架结构上看基本相同,从招式手法变化的细节上看,不尽相同。早期拳架内外开合皆适中,更接近于杨健侯先生的中架,其拳路构思细腻、结构合理、科学实用,是技击、保健、疗病三者的自然结合。
同时在处理一般动作与高难动作的协调安排上,都显得非常适当,使习练者自始至终都感舒适、轻松愉悦。
作者简介
张汉文,1940年生,曾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祕书长、北京市武术协会三皇炮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澳洲少年禅武学会总会顾问。中国武术七段。
作者自幼习武,1954年拜「京都会友镖局」着名武术家「大枪 董英俊」先生为师,习练三皇炮捶拳械,是此拳种的第七代主要传人。1957年拜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崔立志(字毅士)先生为师,习杨式大架太极拳;此后有缘又拜在杨式内传太极拳第四代宗师张文炳(字虎臣)先生门下,深研杨式内传太极拳之奥秘,成为杨式内传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此外,曾得授着名武术家吴斌楼,查拳大师常振芳,三皇炮捶大师袁敬泉、段庶卿、张庆云和着名中医、武术大师欧锡九等诸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功底颇深。
曾发表过武术理论、功法技法、点穴按摩、宣传武德等数十篇文章,其中一些文章汇编入《功法荟萃》《内功举要》和《北京武林轶事》等书中;着有《三皇炮捶拳》一书,并先后又在日本和臺湾出版,此书的出版结束了此拳种口传身授的歷史,此后又出版了《三皇炮捶匯宗》。在《燕都当代武林录》一书中任副主编,出版有《中国传统武术大全.三皇炮捶》、中国传统武术经典系列《名家名拳.三皇炮捶拳械专集》等多种教学光碟。
曾参加《京城武林》《武术世界》等多部大型纪录片录制的演练工作,曾多次参加北京市武术比赛,成绩优秀。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积极展开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弟子遍及国内外。
蒋林,1945年生于天津武清县。出生武术世家,7岁从家叔始学通背拳,14岁入选北京市业余体校从王茂林老师学中国式摔跤,后正式拜摔跤健将朱友山为师,继续学练中国式摔跤,曾入选北京市通州区代表队,多次取得市级比赛的优秀成绩。
1964年作者师从张文炳(字虎臣)先生习杨式内传太极拳械,至1970年正式成为张文炳先生的登堂入室弟子,是杨式内传太极拳第五代主要传人。
1982年应北京市通州区体委之邀,任区太极拳培训班教练,培养出太极拳辅导员近百人,并多次被评
为北京市太极拳优秀辅导员。
1995年应聘任北京腾龙武术学校教练,培养出多名武术优秀人才,在市级武术比赛中取得前六名的优秀成绩,其中卢占国、王非在全国和北京市武术比赛中,取得拳术、器械、对练的第一名。
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杨式太极拳研究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团结湖培训中心副主任、澳洲少林禅武学会总会顾问。
目录
一、如何修炼杨式内传太极拳至高境界
(一)外松形体
(二)内松心意
二、杨式内传太极拳家手的风格特点
(一)抱球运圈多
(二)手法变化多
(三)拳套招式多
(四)左右移重多
(五)进退弧形步
(六)内气缠绕多
(七)转腰幅度大
(八)盘练时间多
三、杨式内传太极拳家手拳谱名称
四、杨式内传太极拳家手套路图解
五、杨式内传太极拳家手内功解析
(一)太极拳之气功
(二)太极拳内功功法
(三)试解李道子「授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