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本套「陈氏太极拳老架」系 杜公毓泽直接承陈氏第十六世大宗师 陈公延熙之薪传者,其特点是以身领手,拳架姿势严谨、古朴,底盘稳固,易学难精,以松透为要旨,培养精、气、神,练气、养气效果极佳,果能姿势正确,符合拳理,功劲上身速度快。
杜公教拳,不尚理论,首重姿势,要求严格,而拳理尽在拳架中,此非 杜公亲传,甚难体会箇中奥妙。老架在台经过三十余年之传播,习者日众,然而传授日广,拳架姿势却去古愈远,其至教者各行其是,殊为可惜。
序
我于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考上国立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系,九月开学,随即参加太极拳社团,并师事 王公嘉祥,从习杨氏太极拳、刀、剑暨吐纳、导引、静坐诸法。民国六十五年(1976年)初春, 王师承黄开务先生之引荐,得以拜见 杜公毓泽于台北杜府,并获允传授陈氏太极拳老架、新架暨炮捶诸艺,是年六月, 王师命令我及师弟张健祥,随其于每週六晚,从台南搭夜车前往台北杜府,直接受教于师爷 杜公毓泽。
本套「陈氏太极拳老架」系 杜公毓泽直接承陈氏第十六世大宗师 陈公延熙之薪传者,其特点是以身领手,拳架姿势严谨、古朴,底盘稳固,易学难精,以松透爲要旨,培养精、气、神、练气、养气效果极佳,果能姿势正确,符合拳理,功劲上身速度快。 杜公教拳,不尚理论,首重姿势,要求严格,而拳理尽在拳架中,此非 杜公亲传,甚难体会箇中奥妙。老架在台经过三十余年之传播,习者日众,然而传授日广,拳架姿势却去古愈远,其至教者各行其是,殊爲可惜。
杜公毓泽在其八秩晋二华诞纪念专辑(门人专用,民国六十七年九月三日出版),序言中曰:「国术素重口授,太极拳更爲注重,盖,国术姿势爲立体形态,非平面图及说明所能表现,如果姿势错误,则外形影响内功,不能发挥其气血流通,新陈代谢之功能,因而拳架亦失去效用,则虽有高深之理论,丰富之着作,统归无用。故传授太极拳,首重姿势,若不正确,则虽终身苦练,亦难达到精妙之身手。」本人尝思,此套「陈氏太极拳老架」系延熙公晚年传授予 杜公毓泽,必然,将其毕生研究之功法隐藏在拳架当中, 杜公感同身受,故特别强调:「传授太极拳,首重姿势,若不正确,则虽终身苦练,亦难达到精妙之身手。」我平时教拳,也常告诫学生:「一个错误的观念,或一个错误的动作,虽经过二十年,它还是错误的。」练习太极拳,不正确的观念或动作,习以爲常,熟练之后,也就不自觉而自以爲是,所谓积习难改。甚至有曲解拳理者,拳架也会跟着变异,因此,学习老架,于拳架姿势,应力求准确,钻研深入,才不致误入他途,虚耗时光。
本套「陈氏太极拳老架」,据悉已成爲陈氏太极拳老架中最古老的一种拳架,自有其文化、学术研究参考之价值。本人无意之间传承瑰宝,内心确实深感惶恐,虽已练习三十余年,然因工作、家庭两忙,时练时辍,功力有限,也无法完全参透其中奥秘,只能以最眞诚的心,忠实地把所学记录下来,姿势动作务求其清晰、明确,惟疏漏难免,祈望先进不吝指正。
何宏财
二○○八年二月谨序
杜公毓泽八秩仁寿辰自述
嘉祥贤契在余八十晋二贱辰,欲由其台南自强国术馆编订转专辑,以资纪念。余素乏建树,愧不敢当,惟少年曾拜陈家沟太极拳大宗师陈公延熙爲师,学习陈家太极拳,深感必须在台推广发扬,以免失传。数年来,从余学习者日众,但对太极拳及其精义,有深刻瞭解者,甚少,故有向各同门弟子详实阐述之必要。
盖陈祖宗师讳王廷公自创太极拳以来,已歷九世,代有名手及赫赫武功之事实记载。陈氏素不以教拳爲业,极端保守,故外姓鲜得其传,迨杨宗师禄禅公,本传自陈氏,但爲适应教学环境,将原架改变甚多,以后郝、孙、吴各派分歧更甚;后因互争虚名,有人假託无稽之谈,谓太极拳非创自陈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惟陈氏根据我国数千年传统之易理。独特发明,创造太极拳及其缠丝劲,极合乎科学原理。
拳架有精采之手、眼、身、步法,加以陈家代有名手及赫赫武功之事实,故虽众说纷纭,固无损陈家光明灿烂之国术文化也。杨氏爲方便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起见,将原架之跳跃震足及困难之着势删去,使太极拳大众化,但极不适合年轻人之兴趣。是以多裹足不前,尤可虑者,杨氏拳架推行日广,则距陈氏原架日远,其原来精湛无比之手、眼、身、步诸法,奇妙之技击应用,以及各种拳架,终将失传而不可復得,可浩叹也。
台海藏龙卧虎之地,国术高手如云,余一知半解,何敢多言,惟就太极拳范围而论,幸得稍窥门径。自大陆沦陷,高手散失甚多,在台曾习陈氏太极拳原架者,寥寥无几。国术素重口授,太极拳更爲注重,盖,国术姿势爲立体形态,非平面图及说明所能表现,如果姿势错误,则外形影响内功,不能发挥其气血流通,新陈代谢之功能,因而拳架亦失去效用。则虽有高深之理论,丰富之着作,统归无用。
故传授太极拳,首重姿势,若不正确,则虽终身苦练,亦难达到精妙之身手。又学习太极拳者,对拳架必须先有正确之认识,现实社会一般风尚,练杨氏太极拳架者极多,乍睹陈氏原架,有人误认其外象似刚,动作似快,反以爲外家拳,不知拳经云:太极阴阳,有柔有刚,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故外似刚而内含柔,外似柔而内含刚,不得名爲刚拳,亦不得名爲柔拳,此其所以称爲太极拳,纯刚纯柔之拳者,皆不得谓之太极拳也。又误认爲动作似快,认识也不正确,初练习必须缓慢,但慢不可呆滞,继练转快,但快不可错乱,功深时练法快慢相间。诸君能得学习陈家太极拳原架,可谓难得之机缘,切望珍惜此机遇,专心苦练,方有成就,余深有厚望焉。诸君勉之,并望高明赐教。
民国六十七年 河南中州 杜毓泽 敬识
(摘自《杜公毓泽八秩晋二华诞纪念专辑》,中华民国六十七年九月三日,内部刊物。)
杜公毓泽大宗师行述
先师尊 杜公讳毓泽字济民,原籍河南省博爱县,清末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岁次丁酉(即民国前十五年)九月初三日生。
毓师尊翁讳严,字友梅,号毅斋,晚号梅叟,生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岁次乙亥,二十九年癸卯举于乡,光绪三十年中试甲辰恩科第十一名进士,与谭公延闿,贾公景德同年,以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入进士馆,奉派赴日留学,法政大学毕业,归国后改授翰林院编修,京师豫学堂监督,调回籍,筹备谘议局,被选爲议长。
民国元年,杜严任河南都督府秘书长,以我国技术人才缺乏,与李敏修先生共同创办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于开封,设英、德、法文各班,选派学生,留学各国,之后该校人才辈出,均对国家有所贡献,成绩斐然,民国二年任河南民政厅长,民国四年任广西政务厅长,廉洁方正,守正不阿,政风清简,口碑载道,回籍后被选爲众议员。有友人劝严公加入安福系,峻拒不顾,而后张凤臺先生二次长豫,屡徵不出,自此摒迹仕进,专心举办实业,任中原公司董事长,嘉惠桑梓、造福地方。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方在籍患病,爲避日方之罗致,力疾渡河以避之,流离汉口,辗转迁渝,终以痛国家之沦陷,享年六十四岁,病逝重庆。
毓师生而聪慧,昆季三人居长,世代书香,幼承庭训,秉有异质,头角峥嵘,先后负岌汴垣沪上,民国八年毕业于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班,十四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学系,初任天津世昌益利公司工程师,十六年投效东三省兵工厂任砲弹厂技士,深得该厂主官杨继曾先生(前经济部长)之激赏。八年升任该厂水压机所所长。
二十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毓师返回关内,二十一年对湖北华记水泥公司安装发动机及锅炉成绩优良升爲制造部机械工程师,二十三年任唐山啓新水泥公司工程师,二十五年任职军政部兵工署研究委员,旋调任技术司技正。抗日军兴,奉派至南京、江阴、湖口、马当、汉口各要塞安装砲械,在敌机剧烈轰炸下,奋不顾身,几遭不测。
二十八年冬,毓师奉派兵工署驻昆明办事处,滇缅路保山第二总库库长,展开接收由仰光抢运自国外进口之军械物资,英国政府限期须在三个月内运毕,由是,风雨无阻,日以继夜,卒能依限完成此艰鉅任务,荣获军政部嘉奬。二十九年调升第二十一军械总库总库长,三十年改调贵阳第七军械总库总库长。其时正值日军在湘北进犯长沙,二次遭遇我军强烈抵抗失败后,野心未戢,犹图再做第三次蠢动,我方情报获悉,敌军有使用化学毒气进攻我前方部队之企图。三十一年间,我军事当局急令毓师将数百吨枪砲弹药以及防毒面具等限十日之内赶运至桂林库转运第九战区前线分发补给。当时在交通运输极端困难下,由于毓师计划週详,日夜不停,督饬赶运,卒能提前两日,完成此项任务,获得上级给予全库官兵传令嘉奬,至今该库在台官兵犹引以爲荣而爲乐道也。
三十二年,毓师荣调兵工署第四十四兵工厂务处长,主持军品制造及修护工作,兼陪同美军驻贵阳助战单位,分赴湘黔一带,配备我第三、第四方面军美式装备,准备及时反攻。
抗战胜利,举国欢腾。未几,第四十四兵工厂,奉令迁移山东济南,于青岛设立分厂,毓师除负责协助迁建外,并兼任胶济区接收敌僞兵工厂事宜,秩序井然。三十七年,奉颁光华奬章,以奬有功。
三十八年大陆撤退,毓师随厂搬迁来台,于台北市基隆路重建新厂,復工生产。四十三年春,奉颁胜利勋章。四十六年兵工厂扩大编制,毓师以绩优,调升副厂长,仍负责督导生产业务,并从事改善管理制度,开发新产品与研究发展工作,同年春,奉颁忠勤勋章。四十七年奉颁六星宝星奬一章,四十八年奉颁七星宝星奬章。
四十九年,毓师应邀赴美,参观美国兵工生产设施,同年奉颁八星宝星奬章,五十年奉颁甲种景风奬章,以昭懋赏。五十二年十一月以兵工上校限龄除役然仍留厂,代理厂长职务,同年奉颁九星宝星奬章。五十三年五月始退伍离职,同年奉颁景风甲种一星奖章。
综计毓师服务兵工垂三十年而廉隅自励,两袖清风,深爲全体员工及各级长官所钦佩不已。尤以抗战初起以迄胜利,每日凌晨五时即上班工作,午夜方归,无问寒暑,八年于斯如一日,忠诚勤敏,卓着勋劳。
毓师退休后,仍老而弥坚,学而不倦,六十二年与周芳世博士联合翻译德国精密机械精选文件丛书,由徐氏基金会出版,列入科学图书库,嘉惠学子,甘棠永荫,令人仰止。
毓师原籍河南博爱,距温县陈家沟仅四十余里,陈家沟者,太极拳发源地也。毓师尊翁友梅公,于河南德高望重,陈家沟十六世大宗师陈公鑫(品三),清贡生,慕友梅公高义,遂订交焉。品三公曾携其歷时十二年所着之《太极拳图画讲义》(即今之河南陈家沟秘本:《陈氏太极拳图说》)拳谱,请友梅公付梓,以广流传。友梅公欣然慨允,并序于前,序中结句云:「动静交相养,阴阳得其平」,寓意深远,于开封付印两千册,分赠友好。
毓师于十八岁时,太夫子友梅公延请陈家沟十六世大宗师陈延熙公至陈家沟邻邑清化镇杜府,命毓师恭执弟子礼,从延熙公习陈家太极拳。延熙公者,陈氏十五世耕耘公之次子,第十四世陈长兴公之嫡孙是也。
清末,光绪二十五年(民国前十三年)之冬,袁世凯巡抚山东,发现陈耕耘碑。耕耘公字霞村,长兴公第四子,曾走镖山东、莱州、德州一带,歷数十年,有德于鲁,鲁人爲之立碑,以颂功德,袁氏始知太极拳爲陈家所专精,乃遣人赴陈家沟,礼聘耕耘公次子延熙公,往授其子侄,由鲁而津,先后六年,以母老辞归,行医于乡里。
延熙公之太极拳造诣特高,所授者爲老架,拳势甚低且极开展而寓紧凑,练法重点,以身领手,身、手、意合一。初习宜慢,习而后快,快后復缓是谓柔,柔久而刚自在其中。行拳则快慢相间,虚实互变,刚柔相济。用意则「柔行气,刚落点」,意气风发,应用有:摔、打、跌、拿、窜、蹦、跳、跃、被擒拿、破擒拿,接二连三,连绵不断,制敌机先。尤以缠丝劲爲主导,贯串于八门五步之中,缠丝劲者,爲太极拳命名之由来也。十大步骤,五层功夫,拳练千遍,得机得势,拳练万遍,神理自现,拳练十万遍,乃能放之则弥六合,捲之可退藏于密,是谓成手,登其峰,造其极,以迄于大成境界,此爲陈氏太极拳修爲之歷程也。
陈家沟太极拳套路练法,昔日有重着练法,有不重着练法,太夫子延熙公所授与毓师之老架头套十三势,爲介于二者之间之少重着练法也。
毓师承老架头套十三定型后,復从太夫子延熙公族侄陈公名标习新架中二套小架,此拳架创自陈家第十四世大宗师陈有本公,有本公根据长拳、老架、砲捶,及平生研究体验数十年心得结晶,融会贯通,自成一脉而问世者。有本公传其侄仲甡、季甡昆仲,及陈清平、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仲甡公传子垚、森、鑫。季甡公传子淼。有纶公传李景延、景延公传陈名标。此二套小架拳势略高而动作灵活,紧凑而又开展,初习、行拳、用意、应用、劲别、架构、步骤、层次,悉依老架规范,所谓: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丝丝入扣,接骨逗榫,步随身转,身随眼动,以手领身,手、眼、心、神、身、步法法合一。出神入化。
成手练时,瞬息劲发,全身抖擞,倏忽有雷霆万钧之势,故昔日有称之爲雷架者,行拳步法讲究管脚、插裆,步逼中宫,上手、下足、中腰、一体缠丝、手、眼、身、心、步合而爲一,进退自如。进步出着,封逼套插,连绵不断,提足落步,闪展腾挪,步颠踬而略形似醉,步落如立地生根,一动身如波涛起伏,有凭虚御风之势,双手交互缠丝,身腰膝一体动静,旋腰转嵴,如太极图型中间一划划弧旋转。
手之运行,以鼻爲中界,左手管左半边,右手管右半边,应用进退,左右、上下、里外、大小、顺逆缠丝,以中气行乎其间,前步进、后步随即跟进,打恨脚时,夺前脚部位,前脚犹如被挤般而出,故有夺脚之称。
手法、身法、步法大圈套小圈,圈中又有圈,一圈又一圈的捲放开合。以有圈不见圈爲上乘,练法中,身颤抖身法中正而能静,落地椿步屹立不移而能定,故昔日有称之爲屹颤架,此成手练法也。毓师习此拳架定型后,名标公復授外方内圆练法,此法为发劲之所由也。并谓毓师曰:此爲陈氏不传之秘,慎勿洩于外人也。
毓师虽深谙太极拳多种练法、用法,以公务繁忙故,无论在大陆或来台之初,二十年之间,并未授人。于台湾习陈氏太极拳者甚,至于直接承十六世大宗师陈延熙公之薪传者,仅毓师一人而已。
毓师来台数年后,趁公余之暇,勤练太极拳不辍。復研究各式砲捶,藉以锻鍊身心,保存国粹。迭蒙太极拳学术研究会暨太极拳协会歷届理事长,聘爲顾问、理事、监事、太极拳学术研究委员。
毓师退休后,年事已高,深感陈氏太极拳在台湾将有失传之虞,兼之登门求教者日众,七十岁以后,始公开传授,惟不收学习费用,义务爲习拳者服务,其间以师生之学,习者多至百余人,正式拜列门墙,师弟之传者,尚未有也。
迨至六十五年孟秋,毓师年晋八秩高龄,收弟子王嘉祥一人正式列入门墙,悉依古礼,执贽入室,先授老架头套十三势少重着之练法四年,继授新架二套小架,復授各式砲捶等拳艺理法练法八年。六十六年冬至月,续收涂宗仁、李后成、曹德邻三人,依序恭执弟子大礼,执贽入室,授以老架、新架二套小架、砲捶各艺。
综之毓师一生正式授徒,仅有予等师兄师弟四同堂学艺。师徒如父子,师恩重如山,同堂似手足,阐扬太极拳。禀承师训,世代薪火相传之义,继授再传弟子林清三、张义章、李正中、许建扬、蔡颖坚李小平、白巨川、何宏财、林钟波、张朝晋、张健祥、许登钦、张永昌、李美绿、苏美仕、黄玲玲、曾天全、蔡瑶昇、周明法、林珀如、冯肃静、蒋定芳、黄翔、林洵旬、高世芬、孙淑芬、黄世全、林世干、游金池、周慕德、贺德、司徒邦德等四十余人。续授三传弟子庄丰穗、吴锦龙、张峰槐、李尧洲、连瑞枝、梁佳文、蔡宜昌、吴振行、林原谊、王洁力、欧阳彦政、苏彩云、曾智星、林印唐、黎光汉等二十余人。可谓承先啓后,传绪有人。由六十五年迄今十四年之间,陈氏太极拳在台湾,延熙公一系,首自毓师起一脉传承,根深培厚,叶茂枝隆,已四代同堂矣。
毓师造诣,博大精微入密,练太极拳七十六年,寒暑无间,孜孜不息。毓师课徒,求眞、求实、求新、求精,颇有耐心,蔼然可亲,令人犹如置身化雨春风之中。毓师处世,严以律己,恕以待人,谦宏大度,执一守中。毓师起居,自奉俭约,粗茶淡饭,布衣疏食,晏如也。故能颐养天年,嵩寿九秩晋四,犹日授孙徒辈太极拳各艺,指划口授,不倦不休,津津乐道,后继有人。恺悌君子,克享遐龄,福寿齐臻,百岁预期,不幸于七十九年(公元1990年岁次庚午三月十六日(国历二月二十日),以感冒微疾,猝然逝世,一代哲人,与世长辞,不独陈家太极拳之损失也,曷胜悼念。
毓师德配康夫人爲慧,亦同邑人,温恭淑愼,出自名门。夫人尊翁志仁公爲革命先烈,与孙中山先生至交也。年二十二岁来归,孝侍翁姑,和睦妯娌,戚里称贤焉。生女杜碗、子杜珮,均能完成高等教育,于美国成家立业,孙肇明、啓明、兰馨桂馥,积厚流光,正方兴未艾也。
哲人已往,典则长存,爰述行谊,用彰德业,希后生来者,有可景慕焉。
中华民国七十九年岁次庚午冬至月吉日吉时吉刻
受业弟子 王嘉祥 敬谨恭撰
(摘自《杜公毓泽宗师追思纪念专辑》,中华民国八十年三月十六日,内部刊物)
目录
序
杜公毓泽大宗师玉照
王公嘉祥宗师玉照
杜公毓泽墨宝
杜公毓泽与弟子及再传弟子合影
作者与弟子吴锦龙陪侍 王师嘉祥
王师嘉祥与弟子合影
相关珍贵拳照、信函、手稿
(一)杜公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珍照
(二)杜公亲书《太极拳进步十则》
(三)杜公手稿
(四)王师嘉祥敬禀 杜公信函
(五)杜公覆示作者信函
(六)王师嘉祥手书心得提要五十字
(杜公毓泽)八秩晋二寿辰自述
杜公毓泽宗师行述(王嘉祥)
延熙公薪传 杜公毓泽陈氏太极拳老架动作姿势之四大要点
延熙公薪传 杜公毓泽陈氏太极拳老架拳谱名称
凡例
陈氏太极拳老架动作说明及图解
第一式 太极起势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揽擦衣
第四式 抱虎归山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金刚捣碓
第七式 白鹤亮翅
第八式 搂膝拗步
第九式 斜行单鞭
第十式 如封似闭
第十一式 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 掩手捶
第十三式 金刚捣碓
第十四式 撇身捶
第十五式 背折靠
第十六式 指脇捶
第十七式 肘底看拳
第十八式 倒捲肱
第十九式 闪通臂
第二十式 掩手捶
第二十一式 抱虎归山
第二十二式 单鞭
第二十三式 云手
第二十四式 高探马
第二十五式 右分足
第二十六式 左分足
第二十七式 双风贯耳
第二十八式 左蹬一跟
第二十九式 前堂拗步
第三十式 击地捶
第三十一式 翻身踢二起
第三十二式 怀中抱月
第三十三式 旋风足
第三十四式 双风贯耳
第三十五式 右蹬一跟
第三十六式 千斤坠地
第三十七式 掩手捶
第三十八式 小擒拿
第三十九式 抱头推山
第四十式 抱虎归山
第四十一式 单鞭
第四十二式 前招
第四十三式 后招
第四十四式 野马分鬃
第四十五式 搭手
第四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七式 揽擦衣
第四十六式 玉女穿梭与第四十七式 揽擦衣跳跃动作之连拍照片
第四十八式 抱虎归山
第四十九式 单鞭
第五十式 云手
第五十一式 双摆足
第五十二式 跌岔
第五十三式 金鸡独立
第五十四式 朝天蹬
第五十五式 倒捲肱
第五十六式 闪通臂
第五十七式 掩手捶
第五十八式 抱虎归山
第五十九式 单鞭
第六十式 云手
第六十一式 高探马
第六十二式 十字足
第六十三式 千斤坠地
第六十四式 指脇捶
第六十五式 白猿献果
第六十六式 抱虎归山
第六十七式 单鞭
第六十八式 舖地锦
第六十九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式 下步跨虎
第七十一式 双摆足
第七十二式 当头砲
第七十三式 金刚捣碓
第七十四式 合太极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