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易经占卜 > 周易时解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周易时解

prev next

周易时解
  • 商品编号: wuj2969
    出版社: 五洲
  • 作者: 张谨绘
    出版日: 2012/11/01
    ISBN13: 9789576012969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420
  • 定价:  NT$40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NT$400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7334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张序

  张谨绘同学,蕙质兰心,识见多异于常人。虽然立足台北,但能放眼天下;虽然胸怀万有,但能反观自我,天生好学不倦,尤于易理之研究。前经林医师文理兄之介绍,跟我学习易道八字命理与堪舆。从言谈中得知,她曾花费了​​十年功夫钻研易经,已窥得易道之眞髓。对于彖、象、繫辞之义理、略有心得。爲发扬我固有文化之精髓,不忍私藏,拟出书分享同好,乃求序于我。
  谈到易经,接触过的人,无不深感其文字晦涩,不易看懂;卦爻之喩义旣深且奥,更非常人所能理解,因此就被视爲一部玄不可测的「天书」。再加上走江湖混饭吃的,及神坛庙祝者流,经常假藉易学,滥用八卦,吓唬愚夫愚妇,卖卜求利,更将易经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来面目尽失。其实易经是一部究天人、谈义理的好书,内容涵盖哲学、伦理、数学……与卜筮,故能列名传统国学五经——易、诗、书、礼记、春秋——之首。爲中华儿女,理当认识自己固有文化的精髓,那么张小姐的大作——周易时解——将是我们大家最好的认知工具,读者看了之后,保证对宇宙人生会有更深一层的体认。
  易以阴阳消长爲立论基础,八卦爲其架构,卦分先、后天,书云:「先天爲体,后天爲用。」先天八卦祗有符号而无文字。解说,它的主旨在阐发大自然生生不息与层层节制的要义,五行生剋的理论依此而生;至于后天八卦则是根据先天八卦的精神,依中国的地理形势、四时节气等时空的条件而制定,故「先天爲体,后天爲用」也!
壬申年 辛亥月 张伯勋谨序于台湾台北

徐序

  结义金兰五男五女,谨脍排行老七,各人歷程不一,成就亦各有所长。谨绘对于易学学术研究,可谓学而不倦,十年苦硏,无师自通,精诚所至,金石爲开,易学造诣还算可以。因易经原文博大精深与艰涩奥义,学者见仁见智,诸家註解各有所长。而今有此周易时解本书之见世,虽不是鉅着,但对初学者能一目了然,至大帮助;对精研学易者能融会贯通全易之理。因是书对理、数、象之註解不繁不杂,可述爲合于中庸之道也。又基于其个人之学识程度不高,有註释此书之成就,寔是难能可贵,其精神寔堪嘉许,尤其是其个人之人生歷程,经人生之逆境,可谓逆境中见眞心矣!
  余所见易经爲万经之首,其精深博大、包罗万象,可谓范围天地而不过,进德修业之大本,超凡入圣之典范,以存心养性,可证天人合一之道。但歷来,多种版本之註解皆泥于古,辞句之繁杂令人不懂或许离道远矣!给后之学者谓爲天书,而退缩不前,殊爲可惜。而今谨绘能以一般事理,註解易经本书,使人易知易从,并能明白易道之理,又能溶于吾人生活中之点滴,解开不可测之神秘。易经本书,使人于物质世界中找到精神价值之层次世界,又啓示世人亦应重视物质之利用,然物质则需建立于人类之公平互助和谐之圆满,此天道下济世人之原因,与效天法地之眞意。然是人,究竟有亲疏之别,故圣人以亲亲仁民爱物以导后世辅相天地。
  期望本书之出版,对学易者个人心性之提昇,对进德修业之精进,对家庭之幸福,对社会之安定,人际关系之合谐,有所裨益。
  余限于学识之浅薄、见解之狭窄,此篇贺序不成文章,期望谨绘见谅,诸位大德补充指导是所祈望。
岁次壬申阳月老二徐庸释谨贺

刘序

  易经乃研究宇宙、人生现象之道理,说明宇宙人生变化之法则,故可以指示吾人生应遵循之方向,参天地之化育,并证天人合一,以达内圣外王之境矣。
  张小姐研究易理,有相当时间,肯用功夫终能成就,非是一般人看易经有如天书般之难理解。于是书出版之际,爲文以祝贺,并愿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刘仁盟写于板桥

廖序

  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尙其辞,以动尙其变,以制器尚其象,以卜筮尚其占。然易以筮而幸免秦火之劫,自汉以来,治易者不囿于象占之域,即陷于术数之坑地。魏王弼始扫象术而畅谈易理,学者歛然从之。而弼好老氏喜谈玄,啓魏晋淸谈之户,于易已去其三而存其一,道阙而不全,是尚未深于易之义理者也。若深于义理者必不忽于象数。盖有此理,则有此象,有此象则有此数,数者气量也,数有奇偶而变化见焉。繫辞云:「生生之谓易,成象谓之干,效法谓之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事乃象之显之,数之着,理之顺也。治易者其可偏废乎?
  孔子虑治易者舍本逐末,于繫辞中直指曰:「易也者象也。」闚其含义有三:一曰现象,凡人目所能见者,宇宙间事物皆是也。二曰意象,即观察宇宙间事物所摄取之印象,经过想象而构成之抽象观念属之。三曰法象,则不问其具体之现象或抽象之意象,莫不循盈虚消长之轨蹟而成自然法则。故离象而言易,不啻隔靴搔痒,岂能中肯?是知观象则玩辞,观变则玩占,诚以言出圣贤之口则单辞片语,皆有如妙谛,假借旁通,悉爲至道,借易以明理,自夫子而然。何则?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斯乃得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指迷于后之学者也。
  十五年前,得识张谨绘君,在这段时间,知张君她在人生哲学、中国国学上浸游其中,加上社会歷练、体验人生良多,特在儒学,五经之首——易经,多年来的精研探讨,曾有初稿之着作,再经多方学者指教与修习,于今成书,以余对其之认识,竟能如此,实是值得予以鼓励。
  书帙内涵,彖象辞中其义理之阐述,颇得指引人生光明之正路,啓示人能居安思危,穷处见生机,尤以述易之层次理域,导引各层面,精进莫怠,勿固步自封之有殊见,故值得有志趣朋友得以恭研,给予体悟人生进退之理,以达中和,至无量层次也,是爲序。
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冬十一月 南韶谨识

自序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云: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房,焦延寿,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搏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説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伊川,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啓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説愈繁。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之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
  易经求正解作者郭扬先生引述本段,并指出文中两个方面:
  其一:易学所涉及的学科极广,涉及的空间极大。易学大则可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小则可用于个人修身养性,齐家守业,于自然科学则可用于天文、地理,可用于化学、算学等等,至于用卜筮占气候,尤为自夏、殷以来所倚重。
  其二:易学流派极多,所以见仁见智之争执,歷代纷起。今天我国和世界易学界所出现的争鸣,只不过是歷代的余波泛滥,浸盈日广而已。一门学科能歷数千年而歷久犹新,诱人研讨,其本身价值如何,已不辩自明。
  郭先生又言:近几年来,易学奥秘的探求不仅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不少前人所未有的新见解,国外有志于此者亦纷起钻研,颇多创获,使人既羡且佩。与此同时,在易学许多问题上,学者们见仁见智,各执一端,流派纷起。这种争议热潮,就易学来説,称得上是歷代巳然,而今尤烈。
  也就因为易经是部令人好奇与争议的书籍,自古至今多少易学者,为此书皓首穷经,因此才能看到古今周易多种版本之註释与导读本。原本註解常因时空差距与见仁见智,故不容易理解或不能苟同其看法。而导读本却令人感觉易学博大精深,并为世界最珍贵之智慧宝库,其内容大部份是作者对于歷代易学着作之辩证与检讨;近年则有马王堆之帛书周易与甲骨文及其他文物相继出土,中国大陆学者更能考据中国于上古、中古时,人们应用易道的生活资料;与近代世界各地研究易学状况,易学之应用或与科学、医学、生物遗传学、电子学、宗教哲学……等,学理与卦理之印证,又有作者于章句所体会;更有易学之月刊,集海内外易学前辈之心得佳作。看他们文章,使人能撷取其精华为我智慧而用,不必再考证原文这句那句古人或近代某人言如何。故由前辈们治学精神,与导读本之啓迪,诱导我应将研究之心得写出,与诸位同好共同检讨,即我浅拙心得能否契合卦爻之意否?
  写这本书之过程,灵思如泉涌,举目皆资材,成书容易,但要讲读易之歷程与为此书写序文,感觉很为难,因牵涉太广,有促使我学易之原因,有使我下工夫研究的人生歷程,最主要一点是本书非考据学,纯粹是以能见到,能听到,能理解之事与理和读者见面,又很想交代清楚读者想要知道更多易学方面的知识,则非序言能及,是为序言难写之原因。既已为文,故仅此表白註解周易六十四卦内容,并不沿用歷代作者之轨迹,故不谈以考证为主之训诂,预测之占卜、灾祥、谶纬,亦捨原文当代背景,因为我们是研究「易卦」,不是研究史。卦有卦理,爻有爻意,如物有物理,有结构,有组织,而卦象亦含此意,虽只六爻,亦含卦理、结构、变化之妙而成彖辞、爻辞之文字表象。故六十四卦,以卦爻之内涵、结构,先天后天卦象之关系,来探讨彖辞爻辞文意,偶而佐以儒理、老庄、佛理、自然界之物理、与人情事理,导读本之篇幅章句、或一代名人之行为表现、以印证卦爻,并引申另一层意义。对于繫辞、説卦,依文意与辅读註解,使读者在研究六十四卦之前,能明白古圣作卦之意与功用。更希望读者知道,易经有被称为「天书」,但是,易经不是神秘或是很玄的书,在繫辞上已昭然地告诉我们「百姓日用而不知」,只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之差别,故卦象所示之如天、地、日、月、水、火、风、雷、山、川……等,皆和生民息息相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应用,其在圣,或是凡、即是地球上之人类皆可引用之。
  张立文先生言:「易学的发展,从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明到清代民国,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丰富的过程,易学在每一歷史阶段,都与该阶段的需要相结合,而成为该阶段的重要思想,以致为时代的精华。」果真,文所以载道也,拙作盼能有作为。但以个人浅拙之见闻与修辞,自不能以窥探易学博大精深之内涵,惟忱望后继者,能以慧心深研妙理,以妙笔圆融各家集大成,俾使周易之诠释更孚时代之意义,以裨益世道与民生。诚如泰卦象辞:「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则不负古圣为万世开太平而遗留之絶学。
  这是作者第二本周易篇译本,写第一本时,心中有所保留,而只将原文之繫辞、卦、爻大略解释,但亦希望对易学同好者有所助益,惟于付印成书后,始看清内容失之过简,卦爻之註解更有空降之憾,乃尽我所知、所觉,以成此书,祈望弥补前本之缺失。故本书除了个人心得与导读本之资料,更有应用报纸所刊登李嘉鑫、吕理德、郑丽园三位先生之文章,附于井卦彖辞註释之后。因为要和三位连络不知容易否?故未经其本人慨允即以应用,除了感谢之外,也致歉意。书未完稿之前,因恐怕自己不能持恆而中辍,故不敢公诸周围,大约完稿后,家人关心,师长与朋友鼓励与指点而修正,使本书能面对世人。黎凯旋先生为提携后辈而题封面书名,李炳尧先生对本书付出极多的关心,张伯勋、徐庸释、刘仁盟、廖南韶等先生赐序鼓励,鞭策我未来应更精进,立己益人,以不负师友之砥砺教诲。我更感谢易学界诸前辈着书于前,诱我、导我、助我于易学路上,使心能突破斗室之方间,神游于古往今来之时空,与丽日同行于大千世界。故本应有更丰富之内容以飨读者,可惜个人之智慧与学识有限,又因易理博大精深,与见智之异,余以管窥蠡测之智慧,书乃不能尽言,言又不能尽意,虽读者须要知道易学更多的知识,此书却无法提供更详尽之资料,是个人引为遗憾,亦敬请读者原谅,易学前辈指正。
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十月 张谨绘

繫辞传序

  周易这部经书是由「易经」和「易传」两部份组成的。易经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有卦辞,爻有爻辞。至于「易传」则是包括解释卦辞与爻辞之彖辞与象辞、干坤之文言、繋辞上下传、説卦、序卦、杂卦所组成。易传之内涵,引用张立文先生言:「易传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亦吸收了道家、阴阳家之思想。故其思想恢宏,乃于唐朝时,易学与佛学融合,李通玄和澄观两位,以易象合于华严。易象与华严法界合观,亦可以「共契玄宗」,以道教、儒教、佛教之教理贯通易象、易理,而能有易学会通三教之妙。」故易传以本具哲理之外,更是解释六十四卦非仅用于卜筮,与文字表象之义,而是非常广汎地包括了道、儒、释与人生精神层次与物质表面事项及内涵结构上之哲理。只不过当时之作易传者,不将此明言书于其中,却以易之本体与致用再三示之。故易传除教人如何读卦、明卦之外,其要点是使认为卦爻只用于卜之外,其更能应用于哲学、物理、政治、企业……等多方面。乃于繫辞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开物成物,探赜索隐。」「定天下之大业。」……等。
  至于伏羲画卦何以言易?说文解字言:「易,日月之义。」日月循环无已,而世间万物生死迁变,易以本体至应用之广汎,以观日月所存之空间,古往今来之变化,故言:「易『变』也。」有不易、简易、变易三易之理。
  繋辞上传首章言天尊地卑,即天地空间内涵盖着无形气机之流行与有形万物之变化,此为不易之原则,是易有太极。以阴阳归纳空间内之万事万物成两象,如天地、日月、尊卑、男女、动静、刚柔、有无、有形无形:凡种种对待为简易之道,亦即太极所生之两仪。由归纳而推演,以阴阳相生相薄,五行生剋、八卦相盪成六十四卦,再推而万事万类之变化应用,则为变易。
  繫辞传言:「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故由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而至万事万类之变化,又与邵康节先生杭辛斋先生所言之物物各有一太极相较之,此不易、简易、变易实是体与用之变化,与层次高下之别。因万类各有其占之空间,由宇宙、地球、各国家、山川河岳、人物、动植潜飞之各类、菇菌……等之个体,再两性之分类,再至物理或事类之变化,生生不息之繁衍。总之,其是有形,或是无形体者之变化,皆不离此不易、简易、变易之道。故郭扬先生言:「阴阳消长,万物化生,日月推移,亘古如斯。」
  而以物物各有一太极而言,周易原旨之作者保巴先生释义:「物物各有太极,既不堕于形器,亦不流于虚无。」佛家之:「不执有相,亦不执空相。」因不堕于形器,方能不执有相,故虽具飞龙在天之高位,亦能以未济之心而復潜于更上之成就。而不流于虚无,则不执空相,乃是以实心面对万类万缘之变化,乃知效圣法贤而潜以上进。易道由本体而致用,由不易而简易变易,一贯性,圣人作繋辞,明易道之原,与作易者之心,更再三述此三易之道。惟易道无象难知,无数不明,无理则不成,故有河图、洛书、有数、説卦、序卦、杂卦、六十四卦,诚如黎凯旋先生言:「易有易象、易数、易理三大内容,试看天地万事,有象就有数,有象有数就有理,三者相因相生,相互为用,缺一不可。」以象、数、理之应用乃能见周易之不易、简易、变易之道。
  以不易、简易、变易之体用,郭扬先生言:「一部易经,系统性、综合性、深度和广度,都足以令中外颠倒。」郭先生如此之高见,但一般人并不能体会,只因感觉艰涩,很玄。但若将「易」与「容易」合观,易本是容易,周延易行之义,郭扬先生言:「易道至简至易,这一条很合乎现代科学家所共认的公理,爱因斯坦深信在复杂多变物质世界中,还存在着一个简单的,足以使世界达到如此和谐,如此有序的法则和原则。这一点,易经的作者们,在数千年前就构思到了这一方面,并且作了一定的论述和探索,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重视吗?」祖先所留之珍贵文化遗産,我们应重视,因此,读者先将繋辞、説卦、序卦、杂卦研究明白,理出了解六十四卦之纲领,则必能知易经是容易学,容易知。并佐以参考资料,更能感受此原文很薄之周易,其博大精深之原故。

目录

张序
徐序
刘序
廖序
自序
繫辞传序
繫辞上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繫辞下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说卦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序卦传
 上篇
 下篇
杂卦传
六十四卦序
周易上经
 干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
 贲
 剥
 復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周易下经
 咸
 恆
 遯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渐
 归妹
 丰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
爲连山易与归藏周易併之入周易时解而序
连山易
诸家论说
归藏易
比较周易歷史之大约过程与帛书周易比较
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周易干卦之比较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火珠林

火珠林

NT$100元
易通天文

易通天文

NT$600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