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本书曾于民国六十六年印行,作为「中华易学讲座」教材,于六十九年元月再版,成为许多易经研究社团的指定参考书籍。本书此次出版,增补作者早期研究《易经》时的「易经浅释」一文,本书所述六十四卦,乃据各卦象辞义旨,以阐明孔圣贊易之功,惟其形上之份量较多,歷代易学诸家,一以信守儒门经义为要务,盖自儒门易释彖象以后,形上哲学即已一气呵成,绵延不绝。
作者简介
【黄家骋】
1948年1月,出生于台北,中华民国易经学会理事暨易经主讲、华冈传统医学会副会长、港九中医师公会永远名誉会长。中华易学月刊专论数十篇,媒体专栏超过三千篇。着作易学提要、易学与医学之综合研究、洪范易知、易术概要、七政三王真躔万年星历、星海辞林六巨册等。讲授易经、天文、中西星象、三元地理、择日等卅余年。
目录
第一篇 易学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易之释义
第二节 易之效能与极功
第三节 易之释名
第二章 易之义理
第一节 易字之创始
第二节 易字从勿说
第三章 先秦易学思想之特徵
第一节 通变乘时
第二节 察见感知
第三节 效法天行
第四节 生生不息
第五节 鼓舞人生
第四章 释彖
第一节 彖为统论一卦之义
第二节 彖在明卦之所由
第五章 释象
第一节 原象之名
第二节 卦之与象
第三节 立象尽意
第四节 象经佚文
第五节 因象立卦
第六节 以数象义
第六章 释爻
第一节 爻与阴阳刚柔变化
第二节 诸家释爻之说
第三节 原始要终之理
第四节 初爻难知其上易知
第五节 中爻辨是明非
第六节 二四三五同功异位
第七节 阴爻与阳爻之前
第八节 爻之位序
第九节 六爻排列之时序
第十节 设卦观象
第十一节 错综变与中爻
第七章 释辞
第二篇 易学溯源
第八章 图象概说
第一节 图象之演进
第二节 河图洛书沧桑
第三节 儒门易与图书
第四节 十为河图九为洛书
第九章 河图
第一节 河图纳甲
第二节 河图与五行生成之数
第三节 河图之气数
第四节 河图之数与八卦所属
第五节 河图之数与位
第六节 河图与气数象
第十章 洛书
第一节 洛书之数与位
第二节 洛书源流考证
第三节 河图洛书之比较
第四节 洛书之特色
附图:河洛卦位合图
第十一章 太极
第一节 太极之广义
第二节 太极之狭义
第三节 道与阴阳之观念
第四节 太极理论分析
第十二章 两仪
第一节 两仪释名
第二节 阴阳以干坤为体
第三节 两仪乃两气之动静所成
第十三章 四象
第一节 四象释名
第二节 辞变象占之义
第三节 象之参伍
附图: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图
第十四章 释卦
第一节 卦之释义
第二节 卦分阴阳
第三节 卦之性与用
第四节 八卦述义
附图:成卦顺序图
第五节 八卦名称训释
第六节 八卦排列之序
第七节 八卦首序与功用
第八节 周易卦序溯源
附图:先天八卦次序图
后天八卦之序图
后天八卦之位时序图
第十五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五行之语意
第二节 阴阳思想发展过程
第三节 阴阳二气之运行
第四节 五行生克
第五节 五行之命意
第十六章 易数
第一节 古算经纬
第二节 邵康节皇极经世
第三节 天地之数
第四节 大衍之数
第五节 阴阳老少之数
第六节 参天两地而倚数
第七节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第八节 二气与五行生化
第九节 纳甲之说与二气五行
第十节 易数与科学发明
第十一节 零与一
第三篇 易学递嬗
第十七章 歷代之易
第一节 伏羲易
第二节 神农易
第三节 黄帝尧舜易
第四节 原易商周与周易
第十八章 三易分论
第一节 连山归藏阶段概论
第二节 连山易
第三节 归藏易
第四节 连山易与归藏易之递嬗
第五节 文王易阶段概说
第六节 儒门易阶段概说
第十九章 易之变化与递嬗
第一节 周易源于连归
第二节 三易出自伏羲
第二O章 易之支流老子
第一节 老子哲学之基本观念
第二节 老子与孔子之哲学思想
第三节 老子思想与易学关系
第四节 老子尚坤德
第四篇 经传要义
第二十一章 经传概释
第二十二章 十翼分论
第一节 十翼概述
第二节 十翼始源
第二十三章 彖上下传
第一节 建立易学思想之体系
第二节 建立天人贯通之理想
第三节 重「时」观念之形成
第二十四章 象上下传
第一节 象传为解说爻辞之文
第二节 大象之义
第三节 象与人事
第四节 小象之义
第五节 孔子贊易作大象之辞
第二十五章 繫辞上下传
第一节 为阐明易义之作
第二节 繫上传各章章旨
第三节 繫下传各章章旨
第四节 内容要义
第二十六章 文言传
第一节 强调大人刚健之德
第二节 倡言务实而不务名
第三节 教人防微杜渐之道
第四节 勉以天理不偏之义
第二十七章 说卦传
第一节 据筮术以言易道
第二节 发挥天人贯通之理
第三节 明顺逆之道
第四节 明对待生物之功
第五节 明后天八卦之流行
第六节 对待流行之配合
第七节 八卦之情性
第八节 八卦衍生之象
第九节 人体为象
第十节 父母六子
第十一节 八卦名目变化诸象
第十二节 坎水及其衍生之象
第十三节 离丽及其衍生之象
第十四节 艮止及其衍生之象
第十五节 兑泽及其衍生之象
第十六节 总结
第二十八章 序卦传
第一节 序卦传概说
第二节 序卦传上篇要义
第三节 序卦传下篇要义
第四节 后论
第二十九章 杂卦传
第五篇 六十四卦
第三十章 伏羲六十四卦
第三十一章 文王六十四卦
第一节 气数流行
第二节 内容体类
第三节 空间义化-位
第四节 时间变化-时
第五节 允执厥中-中
第六节 同声相应-应
第七节 干为卦首
第三十二章 周易上下经要义
第一节 上经概说
第二节 下经概说
第六篇 上经象义
第三十三章 上经三十卦
第一节 干卦 元亨利贞 善嘉义事
一 大哉干元 万物资始
二 干元一气 有生之首
三 大明终始 气而无尽
四 六位时成 六龙御天
第二节 坤卦 承天时行 应地无疆
一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二 坤厚载物 德合无疆
三 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
四 牝马地类 行地无疆
五 守位者顺 安分者正
第三节 屯卦 物之始生 郁结未通
一 阴中能动 拨乱兴衰
二 勾萌未舒 多难未泰
第四节 蒙卦 蒙以养正 元德圣功
一 内刚外阻 欲行且止
二 渎为自疑 疑则愈蒙
第五节 需卦 光亨贞吉 往之有功
一 干处坎下 未肯遽进
二 刚健不陷 义不困穷
第六节 讼卦 天水违行 不亲反仇
一 由需而争 阳浮阴厄
二 刚而行险 能和而安
第七节 师卦 众聚利正 天下民从
一 师者众也 类相聚也
二 刚中而应 行险而顺
第八节 比卦 偕乐感荒 原筮永贞
一 相亲相匹 相与辅类
二 永贞无咎 以刚位中
第九节 小畜卦 风行天上 密云不雨
一 阴阳相得 生育以成
二 健而巽顺 刚中志行
第十节 履卦 克己自守 由畜得履
一 履蹈虎尾 凛于春冰
二 柔以履刚 险而不危
第十一节 泰卦 小往大来 天地交泰
一 泰者亨也 利之所见
二 数往者顺 知来者逆
第十二节 否卦 天地反类 不可荣禄
一 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
二 小人道长 君子道消
第十三节 同人卦 文明中正 济穷应变
一 火性炎上 与天同明
二 得位得中 而应乎干
第十四节 大有卦 一柔居尊 众阳并从
一 上下相协 亨通利物
二 刚柔文明 应乎天行
第十五节 谦卦 有而不居 谦尊而光
一 静以制动 柔伏制疆
二 惕厉虚静 君子有终
三 中和之义 忠恕之情
第十六节 豫卦 刚应志行 内顺以动
一 阳居九四 阳气奋升
二 既顺以动 復应于刚
第十七节 随卦 动以悦易 至于诡随
一 道大用光 功弘德备
二 天下随时 与象俱新
第十八节 蛊卦 饬以防害 因而致利
一 蛊失于前 而获于后
二 先甲三日 后甲三日
三 阳刚不亢 阴德不凝
第十九节 临卦 二阳浸长 以逼于阴
一 临观之义 或与或求
二 临孚天德 得干之气
三 临至八月 数尽气改
四 以人应天 与时消息
第二O节 观卦 有象以示 为人所观
一 阳俯照临 而阴转盛
二 群阴得阳 光明为贵
三 顺巽中正 以观天下
第廿一节 噬嗑卦 颐中有物 啮而后合
一 物之有合 相得无间
二 刚柔分动 雷电合章
第廿二节 贲卦 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
一 饰者有文 文者有色
二 顺应天道 不贪文饰
三 柔来文刚 刚上文柔
第廿三节 剥卦 阴盛阳孤 小人之长
一 少阳加阴 其阳且尽
二 消息盈虚 天道之行
第廿四节 復卦 朋友无咎 反復其道
一 復为全易 生机所在
二 反復其道 七日来復
第廿五节 无妄卦 存诚无妄 尽其在我
一 人之终始 物之生化
二 无妄作为 匪正有眚
第廿六节 大畜卦 以阳畜阳 以畜致育
一 刚自内出 由少及大
二 笃实辉光 日新其德
第廿七节 颐卦 口以食物 自养其正
一 颐成其养 无养不孚
二 观其所养 养正则吉
第廿八节 大过卦 四阳居中 相聚而盛
一 阴侮阳盛 不保中竹杏
二 大过之占 君子亨利
第廿九节 坎卦 水流不盈 行尚有功
一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二 以坎合离 通达其用
第三O节 离卦 日月丽天 重明以正
一 坎之与离 相须成用
二 重明丽正 化成天下
第三十四章 下经三十四卦
第一节 咸卦 人 道之始 物生之根
一 一动一静 一止一流
二 咸具亨利 贞干之德
第二节 恒卦 夫妇之道 立不易方
一 夫妇谐和 而家室固
二 天地之道 恒久不已
第三节 遯卦 天山虽高 其性本止
一 乘时之消 而辨行止
二 内无不足 外有不充
三 柔之浸长 阳且失时
第四节 大壮卦 威震于天 声势壮大
一 爻刚以动 阳盛而壮
二 刚动于始 柔静于中
第五节 晋卦 日出地上 前进而行
一 阳出地上 日出天明
二 日出东方 天下同明
第六节 明夷卦 其内文明 而外柔顺
一 欲进下得 欲升不可
二 光为地蔽 不见其明
第七节 家人卦 正位乎内 天地大义
一 人类根源 平治基础
二 家道得正 而天下定
第八节 睽卦 火动而上 泽动而下
一 一家不正 则家道穷
二 说丽乎明 柔进而上
第九节 蹇卦 见险而止 不能前进
一 升降之途 猜嫌难止
二 蹇以知止 方利于行
第十节 解卦 阴阳和畅 百物解散
一 解缓安和 福利可期
二 解利西南 往得众也
第十一节 损卦 泽深山高 损深增高
一 损而后益 天道忌盈
二 损下益上 其道上行
第十二节 益卦 中正有庆 其道大光
一 伤者不久 损后必益
二 益动而巽 日进无疆
第十三节 夬卦 水在天上 决下之象
一 其势甚盛 其行甚速
二 不利即戎 所尚乃穷
第十四节 姤卦 天下有风 刚柔相协
一 阴微得时 阳顺失势
二 天地相遇 品物咸章
第十五节 萃卦 刚中有应 聚以正亨
一 柔以承刚 如地之载
二 利见大人 亨聚以正
第十六节 升卦 木生地中 长而益高
一 风起于下 而腾于上
二 柔以时升 坤巽而顺
第十七节 困卦 水居泽下 枯涸无水
一 泽而无水 为泽之穷
二 君子虽困 不失其亨
第十八节 井卦 水入于下 而取于上
一 在市井中 则相存问
二 巽乎水下 井养不穷
第十九节 革卦 去故变革 水决火灭
一 不失中和 革之有成
二 汤武革命 顺天应人
第二O节 鼎卦 巽木入火 烹享调和
一 巽下离上 木火同功
二 烹以享上 復以养贤
第廿一节 震卦 帝出雷动 震惊百里
一 阴初生阳 故为长男
二 小微犹慎 大事不渝
第廿二节 艮卦 阳于阴上 极上而止
一 有始有终 动前止后
二动静不失 其道光明
第廿三节 渐卦 木在山上 以渐而高
一 遵于正道 徐徐而行
二 进取有志 心无欲速
第廿四节 归妹卦 以悦而动 女之所终
一 兑上震下 顚倒背戾
二 坤德之成 人之终始
第廿五节 丰卦 以明而动 盛大离明
一 震木离火 木火通明
二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第廿六节 族卦 据于高颠 无可依繫
一 羁旅于外 旅者寡亲
二 得中乎外 而顺乎刚
第廿七节 巽卦 巽以从人 人无不悦
一 干坤门户 巽由之入
二 巽乎中正 柔顺乎刚
第廿八节 兑卦 刚中柔外 悦之中合
一 以柔御刚 刚不犯上
二 柔外刚中 不失其贞
第廿九节 涣卦 风行水上 披离解散
一 阳失其始 必至于涣
二 刚来不穷 柔得乎外
第三O节 节卦 节以制度 有限而止
一 节之有度 止之有所
二 当位以节 中正以通
第卅一节 中孚卦 下悦上顺 中下交孚
一 中行之道 致其中和
二 天道恆久 地道随时
第卅二节 小过卦 可以小事 大事非宜
一 动止相违 阳刚志外
二 失位不中 不可大事
三 失正无主 失中难用
第卅三节 既济卦 水火相交 各得其用
一 水居火上 生成乃见
二 方济之初 则得其中
第卅四节 未济卦 水火不交 不相为用
一 未济之反 互成既济
二 物不可穷 以未济终
附录:理学脉络与白沙学说兼述姚江学派性理心法
一 导言
二 先贤里居与师承
三 白沙学说渊源与脉络
四 白沙论心即理
五 白沙论良知
六 白沙与甘泉
七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