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学铎社易学丛书六种
1、易学演讲录
2、太极图说考原篇
3、太极粹言
4、太极图
5、太极图攷
6、太极图象作法之研究
学铎社丛书序言
学铎社丛书者,易学研究会长中一子杨君践形所手撰也。杨子梁溪产,汉关西夫子之后嗣,宋龟山先生之嫡裔也,累也乐善,代称积德,自高曾以来,相继董长景云市政,五传至其尊翁,己百五十年矣,里俗感化,同歌贤良,甘棠遗荫,泽隆乡望,群谓大德之后,必有名世者生,逮清季辛卯之岁,卯月卯日,首辰夜半,家人咸闻钧天广乐,音韵悠扬,忽聆空际神语云,群圣拥送一玉麒麟来矣,其母侯梦感瑞云环身,宸斗陨怀,龙负图象,矫首天中,麟吐玉书,光曜地上,恍然而觉,遂生杨子,曾祖熊飞公闻报,欢喜无量,深感麟吐玉书之瑞,大衍积善余庆之报,遂锡命为嘉名云,杨子生而神灵,头角崭嶷,週岁即识书文,其母教之方字,字非排满八八六十四方阵,弗读也,读竟遍,己弗忘,四岁即通孝经慨然以宗圣曾子自任,戚族与之周旋,群叹为鸡林凤雏,五岁时有塾师爱慕自荐,大学己竟,即授中庸註解全读,以警其敏,顷刻辄背诵数百行,同学无弗咋舌,六岁时,其祖懋先公抱置膝上,示以伏羲先天八卦太极图,欲穷其理,精思至废寝食,八岁时群真秘录一书,值大病甚剧,犹据牀私自抄玩,僕妇陈惜其伤神,窃付诸祝融,其书不遂不传,惟手制机轮玩具,颇类活动影戏,深符物理,至今犹存,九岁,致力于易学手画太极图凡九十有九幅,揭宅之诸门殆遍,倦则临摹钟鼎古文,尤酷嗜象形字,今均有成书,而六书源流详攷音韵源流详攷为最辩,每岁作正平日记及大事年月表,自四岁六月起,迄现在,其书法,则倣春秋经传及通鑑纲目为之,杨子天资颖悟,聪慧异常,髫年博览群书,诸子百家,靡所弗窥,必悉穷其理而后止,既而负笈毘陵,学业辄冠群曹,研究科学,尤擅中外哲理,编译实用新书甚伙,遍访各地图书馆,搜罗藏书至富,独于易学说文性理佛典道藏诸籍,最称详备,辛亥暮春,神游无极,谒羲皇于宛丘,命受易学之道统由是遂屏杂学,专揅易经,自伪子夏传以迄近代日本高岛解凡五百余家,其间汉易宋易之争,言象言理之辩,为歷来治易家所不能决者,一一溯而疏其流,芟其芜而整其棼,闢邪说之近似,廓莠言之乱真,选择其纯粹撝其精微,理或未得,彻夜不寐,豁然有悟,坐以待旦,慨然深忧易道之久失真传,晦盲垂绝,遂发愤着述,先后成易学丛书三十六种,以上承羲文周孔四圣之心传,而下启后觉于将来,政体革新,被选议员,不以为荣,尝叹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吾宁为学者,以为着作贡献社会,无志闻政,不愿以私己功利误国也,昧斯言,有隐痛矣,先后迭长三校,兼任景云教育会长,大有孟子乐育天英才之意,甲寅春,督率教职学员娴习健身术,繙译名着,参易筋、按摩、铜人、催眠诸说,积年心得经验,着自然康寿法,丁巳秋,杨子董长精神学会来申江,承其尊翁宇青先生,命偕俞君仲还陵费君伯鸿创设灵学会,中国之有灵学之发明,实自杨子始也。杨子救世心殷,不觉形诸阐研学术,将欲崇善行,以维持世道,闢邪说,而匡正人心,践道德,以辅教育之所未周,尚感化,而补法律之所不逮,实说修齐,以悟上智,权说感应,以通流俗,总期世际昇平,化干戈而为玉帛,人安康寿,登袵席而免涂炭焉耳,传道院开,杨子为指导师,深恨自唐以来,方士技术之流,僭篡道家法统,而一切诐行邪说,惑世诬民之怪诞,且愈出愈奇,实与老子提倡道德救世之旨,风马牛不相及也,遂博稽歷朝老子註解,自汉河上公以迄近代,有数百家之说,述老子确解以攷证异本字句为老子辩非白诬,不第有功老子,实有功社会也,庚申冬,遍览道藏全书七千八百余卷,其间什九,尽属无稽谰词,而值供参攷者,尚不及什一,蒐集数十家黄庭经註解异本为攷证,本其实验心得,博採古今中外医道修养诸学说,而着黄庭经发籥外,更辑修道纂要一书,暇兼精研佛学各宗如唯识天台华严等大乘胜义,悉能得其究竟,同证人生最后圆满之真归宿,而耶教源流攷回教主麻末传等,尤为其研究世界十大宗教之余稿,尝叹曰,观于海者难为水,日月出而爝火熄,其惟孔孟之学已乎,以之正心修身,则心正而身修,以之齐家治国,则家齐而国治,以之理事接物,无所处而不当,小施小得,大用大成,行之万世而一无弊,彼各宗教之蜃市空华,说不足信也,旨哉斯言,昔濂溪晦庵象山阳明皆先出入佛老而后返归儒家,故其学说,能兼吞二氏,而深悉其流弊,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世人不深究而妄闻异端,不中宜矣,勇哉杨子,出入各宗教而不为所困,辞而廓之,偃如也,众人所难能,而杨子竟优为之,非出类拔萃,中立而不倚者,不足以当此,信乎杨子之以昌明圣道自任也。癸亥杨子为国际教务联合会,孔教总代表,殷痛军阀用事,故到处演说孔道之精义,必归本于周易咸彖传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能旨,甲子敷华大会,杨子欲因武城弦歌,革陋俗而登仁里,涤污染而倡善风,新一世之耳目,词后进入圣贤,故编大学歌舞乐谱以象勺教盛德学校,为礼乐导泉之源,余深钦杨子立志之卓,不苟与众同,而又悲世风日下,人心日坏,胥由道德沦丧,学术荒落所致,苟得一二人,提倡道德,发摭学术,则风行草偃,善感同化,即转移旧习,启廸新猷,亦非不可能也,天生杨子将以生花之斗笔,横扫异说,警世之木铎,振作斯心,正末流之丛弊,延既绝之心传,阐扬至学,昌明大道,以復唐虞三代之正规,绍缵羲黄周孔之遗绪,传此修己之准绳,垂作入圣之阶梯,裒辑其等身之着作,顿使夫洛阳之纸贵,爰本斯意,题曰「学铎社丛书」名称其实也,余读其书,知其必有以嘉惠士林也,不禁鼓舞而为之序,甲子,天正冬至,龙湫徐玑衡识。
易学演讲录 目录
辛太炎炳麟题字
杭辛斋题字
作者肖象
杭辛斋公函
杭辛斋通简
杭辛斋纂稿
杭辛斋论学
徐玑衡序
召国堂序
重编者序
践形易讲录第一编卷上 目录
先天后天八卦交变篇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创制图象之缘由
第三章 个人研易之歷史
第四章 易学史分三大时期
第五章 先天八卦图象确解
第六章 先天后天交变图象
第七章 后天八卦图象略说
先天后天八卦交变篇二
第一章 卦画为文化之发源
第二章 述易含三义
第三章 释先天之定象
第四章 证明先天卦位不自宋始
第五章 明先天卦位之得成立
第六章 有先天即有后天之可变
第七章 先天后天八卦交变图象
第八章 先天后天交变之因
第九章 泰否为先天后天交变之徵
第十章 姤復为先左后天交变之枢
太极类
第一章 述宋易之说
第二章 述汉易之说
第三章 述清易之说
第四章 分释各字之谊
易有太极生两仪篇二
第一章 阴阳两仪之本谊
第二章 本质自具阴阳
第三章 两仪非分两物
第四章 表里两面即阴阳两仪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三
第一章 阴阳为两仪之异观
第二章 瓜分黑半喻阴阳两仪
第三章 瓜脐瓜蒂喻两极习染之偏反
第四章 瓜兼表里喻善恶同具一心
第五章 变化气质为瓜旋善恶两途
第六章 採道佛家说证瓜旋阴阳之变化
第七章 月有晦朔弦望证瓜旋阴阳表里之动象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四
第一章 阴阳两仪由物体有与交接时而生
第二章 依月体以证阴阳两仪
第三章 依参同纳甲之理以证月体之自具阴阳
第四章 特制巨骰以证立方体之六面
第五章 立方体之六面自具阴阳两仪
第六章 六合两仪之三面观
第七章 六合两仪有无量变化
第八章 广证各种正多面体以明万物各自具阴阳两仪之理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五
第一章 易为最古哲学
第二章 太极即一阴一阳之道
第三章 易有太本无太极
第四章 虽无太极而易有太极是生
第五章 易不言无
第六章 无极为太极之无象
第七章 太极是生之旨
第八章 太极即易之总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六
第一章 极字之本谊
第二章 书洪范篇独多极字
第三章 经传子史诸书摘引极字
第四章 易道之中
第五章 圣德之中
第六章 孔子之文章在贊易
第七章 太极之谊与周易全书诸极字一贯
第八章 太极是生两仪即圣人执两用中之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七
第一章 太极自有本谊
第二章 极字本兼二谊
第三章 阴阳因对待而有
第四章 阴阳因分别而见
第五章 阴阳唱龢说
第六章 阴阳吸嘘说
第七章 太极之名因阴阳之名而存在
第八章 太极本来无极端
第九章 阴阳之极中淳和
第十章 阴阳之名存于所交之一瞬
第十一章 无极中而为太极
第十二章 太极之外更无无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八
第一章 易象有三极
第二章 自体之兼两
第三章 以位之比较明对待可递变
第四章 以数之仳较明对待可递变
第五章 以电之比较明对待可递变
第六章 以光色之比较明对待可递变
第七章 以人之比较明对待可递变
第八章 两极端之进退
第九章 执两用中之道
第十章 一极中之平均
第十一章 两极之和合
第十二章 两极之较差
第十三章 阴阳之互变
第十四章 两极由异观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九
第一章 孔子之太极即文王之干元伏羲之一画
第二章 无极之谊出自道家
第三章 极字月各种分别名相
第四章 干凿度之说
第五章 列子之说
第六章 古三坟之说
第七章 诸家之异说
第八章 太极是无说
第九章 太极是无中之有说
第十章 太极是有说
践形易讲录第一编卷下 目 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十
第一章 太极之道
第二章 道一之举证
第三章 始于一之举证
第四章 道生一无通于元
第五章 无具非无可有之谊
第六章 一之几微
第七章 一之有若无实若虚
第八章 一即太极之举证
第九章 一生二即太极是生两仪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十一
第一章 道生一之广证
第二章 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合周易之广证
第三章 老庄合证
第四章 形学合易之证
第五章 点之应用
第六章 线之应用
第七章 代数合易之证
第八章 是生之旨趣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十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十三
第一章 干坤为阴阳之极
第二章 定象八卦之两画法
第三章 表阳表阴
第四章 隐显一理
第五章 表阴阳仪
第六章 仪象八卦
第七章 表阴阳仪象
第八章 仪象在实相可证
第九章 定象八卦妙符磁极
第十章 磁电之异同
第十一章 磁电之关系
第十二章 定象八卦妙符电位
第十三章 磁电体质之微分子
第十四章 磁电场内之指力线
第十五章 阴阳之感应
第十六章 易象自然中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十四
第一章 二气感应以相与
第二章 序卦独不举干坤咸三卦名
第三章 雷电之字说
第四章 电光种类
第五章 坎离二用可见阴阳之感应
第六章 先后两象可见阴阳之感应
第七章 举电流证阴阳之交变
第八章 寡过在致中和
第九章 干坤一变为天地交变为既济
第十章 阴阳感应在致其平
第十一章 物物一太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篇十五
第一章 定象本象妙符天地
第二章 衡直正交为先后天转变之枢纽
第三章 衡直正交先后天异观非异型
第四章 周易上下二经皆终坎离二用
第五章 坎离二用可证磁电在先后天之关系
第六章 后天本象摄尽先天定象
第七章 衡直正交显磁流相互之关系
第八章 中直外圈实磁电流异观之随象
第九章 磁电可互相感应造成
第十章 磁电两流互成环中
第十一章 先后天互为体用
第十二章 磁电流正反自对
太极图说考原篇
华齐膺序
第一章 太极有图遻始于周濂溪
第二章 太极图说是周濂溪个人心得
第三章 溪太极图出自释家说
第四章 濂溪太极图出自道家说
第五章 太极图说之尊信与怀疑为汉宋异同之辨
第六章 太极图说之尊信与怀疑为朱陆异同之辨
第七章 濂溪太极图说之来源及其内容解剖
太极粹言
太极粹言
太极图
太极图攷
太极图攷引言
易简法第一
无极式太极图
分两式太极图
(一)立中式
(二)行中式
(三)成中式
两仪式太极图
(一)左右式
(二)上下式
(三)交互式
(1)林至式内外交互象
(2)践形式表里交互象
交互法第二
三圜式太极图
(一)直立旋转法
(二)平衡旋转法
双仪太极图
(一)擂式双仪太极图
(二)通俗式双仪太极图
(三)践形式双仪太极图
回旋式太极图
(一)圆图
(二)太极图
(附一)回旋式太极河图象
(附二)循环式太极河图象
(1)践形式回旋河图
(2)践形式回旋洛书
联拆法第三
联拆圜中式
(一)左右圜
(二)上下圜
(三)奇偶圜
(四)四象圜
(五)八卦圜
分合圜中式
(一)两仪规
(二)四象规
(三)六合规
(1)启运式六合规
(2)践形式六合规
(四)消息规
(1)沧晓式消息规
(2)践形式前后规
(五)环中规
倍析法第四
黑白象
(一)康节式层象
(二)圆象
(1)德久式圆象
(2)沧晓式圆象
奇偶象
(一)紫阳式横图
(二)双湖式竖图
(三)荆阳式圆图
分合法第五
分合式
(一)两仪重
(二)四象重
(三)八卦重
悬象法第六
悬象式
践形式悬象太极图实相
太极图象作之研究
引言
太极图象之作法一
第一作法 外作法
第一步 求圜象
第二步 求中线
第三步 求内蕴
(一)双仪式
(1)二一径系
二一径求点法
第一项 求地天两点得二一径
第二项 求见飞两点
第三项 求日月两点及上下两点
青田式起线法
第一项 起左仪自子至中四段曲线
第二项 起右仪自午至中四段曲线
通俗式起线法
(二)九二径系
求点法
第一项 求子午两点
第二项 求辰戌两点
第三项 求干艮巽坤四点
第四项 求寅申丙壬四点
起线法
第一项 起左仪自子至中四段曲线
第二项 起右仪自子至中四段曲线
(三)三一径系
求点法
第一项 求天地两点
第二项 求上下左右四点
第三项 求坎离两点及上下两弧周
起线法
第一项 起左仪自子会中三段曲线
第二项 起右仪自子会中三段曲线
第三项 起四维线
(二)三圜式即四一径系
求点法
第一项 求天地两点
第二项 求见飞两点兼起次圆线
第三项 求见点
起线法
第一项 起里圆线
第二项 起广圆线
(三)回旋式即三一径
求点起线法
第一项 求上下两点兼起里圆线
第二项 求作上下两切圆周
第二作法 内作法
太极图象之作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