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佛禅仙道 > 三教九经妙谛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三教九经妙谛

prev next

三教九经妙谛
  • 商品编号: tnju7207
    出版社: 靝巨
  • 作者: 吕松柏汇册、孟颖点校
    出版日: 2019/06/01
    ISBN13: 9789574367207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精装170x220mm
    页数: 1312
  • 定价:  NT$80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NT$800元
  • 商品库存: 2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3388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前言
  西哲说:十九世纪是英人的世纪,廿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廿一 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除了工业产品,世界各地的商品,不是Made in Taiwan,就是Made in China 之外,更重要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大道哲理将引领世界走向真善美。
  论中华文化思想的中心,一个「道」字便可包括净尽了,《大学》一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庸》一书中说「率性之谓道」,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本本皆阐「道」字,追求这一个「道」字,身为中国人,以浩然正气为网维,要是到做天下第一等人,做天下第一等的志节,无非就是不断地实践「明道」「行道」「了道」的工夫罢了。更何况圣贤之所以明道立教者无他,全在要人各自復其本性而已,天下岂有性外之事,圣贤更无性外之功, 《大学》、《中庸》两书正是论性了命的最佳经典。
  钱穆教授曾提及:身爲中国人,欲復兴中华文化,起码要读九本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南华经》、《近思录》、《传习录》、《六祖坛经》。而《学庸》正是九本书中开端的基本课程,凡立志于进德修业者,实乃肩负有復兴中华文化的重责大任,故对代表中华文化思想的代表书,应不余遗力加以阐述,不断提昇生命意义,昇华心性的功夫。
  大要而言,《大学》为德、《中庸》爲道,《大学》以明德新民为宗旨,《中庸》以成已成物为依归,明德者,成已也,新民者,成物也,因此《大学》、《中庸》两本书是互为体用的,《中庸》是体,《大学》 是用。至于着手功夫,《大学》以格物致知为重,要我们先格除物慾,立三不朽,穷下功夫,必能生大智慧,得圆满妙果,《中庸》则直指本性至善宝地,要我们明善復初。《大学》以明德、亲民·于至善为究竟,人人达乎此,则可入大同盛世,故明明德于天下是《大学》为目标;而《中庸》则要我们悟天命之性,率性修道达乎与天地同参,故《中庸》 以贊天地之化育为目标,直达圣神大化之境 《论语》被誉爲中国人的一部「圣经」,意味着它是世人所必读的一部经典,盖《论语》一书除了讲论伦理道德重要网目,祈提升人类的生命的意义价值外,内中含有性理心法,天命承傅的结晶要句,最足以启发人们的灵明本性,使之不昩本来面目,指示世人达本还原之要道;亦给国人完满的人格奠基。
  《论语》一书的形成,系由我们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在今二千五百年前,与弟子们及时的言行,经弟子或再傅弟子纪录而成,内容包罗万象,含许多精言粹语,句句珠玑,对个人的人格修养与社会伦理道德,提供了一些永可遵的准绳,如孝悌忠信等八德。至今虽然时移世异,但对人生行为的指导,仍有其超时空的价值,并已成为我全民族的共同德行。
  孟子贤士后世以其宗传孔圣之道,尊为亚圣。盖其学说自有不可泯灭之价值。唐韩愈;「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等语,可谓推崇备至。宋程颐亦谓;「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箇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箇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又谓;「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也。」则并道出孟子所以伟大点矣。至于其文词之浩荡流利,为后世论文闢一康庄。孔孟既志同道同,而命运竟亦相同!进不能行道于当时,退即以传道于后世。孟子继往开来,使东方文化益復发挥而光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释佛理最深奥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 释尊讲经佛法的大智慧精华,即阐明宇宙人生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佛学之浩瀚,经典之广大。在诸多的佛经中,《金刚经》是为般若经典首要必读的选本,有经之王的称号。要深入经藏,深悟佛法,必也要以《金刚经》之「降伏其心」、「安住眞心」为真义。「成佛受记,实无得一法,随其心净佛皆庄严,金刚妙谛,无所住其非身法性,实不可思议。」佛陀觉悟后,具足六神通。为什么要穿衣吃饭,吾人要信解受持,圆满《金刚经》,要能会得佛。这一段般若风光,要能明白般若无二,一切现成而已。
  每一分皆以回归自性本体为主旨,体用兼备。所谓「千言万语话本来,千经万典谈如来。」举一例而言,《金刚经》首分,有句「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其表面意是次第乞已之后,就要还至只祗园精舍。然这个「还至本处」的真实义,就是回到「自性本源」,当外出乞食代表我们的心已外放,要知道将我们的本心收回来,所以要「知本」,要知道本来面目。有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甚么事都不能离开我们的本心本性,方能做到率性之道,所以身为一个修道士,需要得返本还原。五祖也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又云:「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不离本体本心,一定要回至本处。
  《六祖坛经》正是中国第一本用白话文所写成的经典。本的作者(实则为口述者)惠能禅师,一位不识字而悟性高的大明师,他能摒除一切文字障,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启发自心顿悟之功夫,提昇人类内在精神之价值,其一生伟业终影响了整个佛教的宗风,也给后代立下成佛的信念。这个新法门、新境界,让中国思想界带入了一个新的旅程,也震撼了整个世界思潮。试想想看,产生中国的高僧大德,有大才、大魄力
、大胸襟、大徳业者,不下百千人,然其言论配称为「经」的,却唯独六祖恵能一人而已,余者之言论只称之为「论」、「远」、「解」罢了。
  《六祖坛经》乙书之重要性,已是世所公认,且经文本身已是最白话、最清晰易读、易解了。本诸经文一再强调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的真理,努力参悟。共证菩提觉路的不二法门。
  《清静经》顾名思义,即是让自性清明的一条路径,全文近四百个字,却涵盖了修行的每一项妙窍。经中首先直剖宇宙本源的实相与功用;不知其名,强名曰「道」。第二、三章则论现象界的相对论,将道之「体」 与「用」宣洩无遗。第四章点出世人清静自性迷失的两个因由:(一)心扰之。(二)慾牵之。第五、六章则提出化解之道为澄心与遣慾。第七、八章则开示要明心见之三法要:心、形(身)、物之安置法,如此方能入眞空法界,湛然常寂。第九、十章强调眞静应是「感而遂通」、「静而能应」的境界,方能悟入道,而可传圣道。第十一章则明析上士、下士,上德、下德之差异。第十二、十三、十四章开示烦恼之根源为妄心,必流浪生死,而常沉苦海。第十五章则鼓励大家悟入真常之道,臻致永恒的清静地。整部经脉络一贯,诚系一部了悟自性本源的无上法门。
  《道德经》乃生发道德、阐扬道德的一条正路。建树道德之不变法则。践行道德的一条路径。
    道:本体、理性之止处,静、真空、一,人之本来面目。
    德:作用、善美之事态,动、妙有、二,人之本然行为。
  《道德经》上篇言道(道中有德)。下篇言德(德中有道)。道是绝对的真理,亦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目标,真理在宇宙中,只有一个,故三教本同源也。有道无德易招魔,有德无道难超生。道以德来表现于外;德为道之作用,道之表现也。
  《南华经》共计三十三篇,七万言,由内篇、外篇、杂篇组成。以〈逍遥游〉居首为庄子哲学总纲,展现庄子思想的境界与理想。以「无 己」、「无功」、「无名」的工夫,消解形躯与世俗的羁锁,达到超越的逍遥境界。以〈天下〉居末。是记录先秦诸子百家歷史渊源,并且加以批评的总结性文章,是中国学术批评史的开山之作。
    西元二〇一九年五月  孟颖敬书于纽约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大六壬精解

大六壬精解

9 NT$900元
符咒全书(龙潭阁藏版)

符咒全书(龙...

9 NT$990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