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喆先生于1958年撰写完成的一部关于太极拳行功方法的书稿,原名为《太极拳一百零八式行功练习要诀和唿吸方法》。
108式太极拳,是由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先生之子杨班侯,亲自传授于弟子张策,张策又亲授其弟张喆。
包括套路、推手及对练等内容,是杨式太极拳早期的练习方法,具有技击实用价值和养生功效。
目录
第一章 108式太极拳练拳十要则
一、注意虚灵
二、沉肩坠肘
三、以腰为主
四、尾闾中正
五、虚领顶劲
六、一动一静
七、用意不用力
八、注意丹田
九、唿吸方法
十、聚精会神
第二章 太极拳架练习及推手动作要领
一、太极拳架的练习
二、太极推手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练功要领与唿吸方法
一、练功要领
二、108式太极拳各式要诀与唿吸方法
第四章 108式太极拳技法解析
第五章 太极推手
一、太极推手的基本原理
二、太极推手的基本要素
三、太极推手内容和操练方法
附录
后记
序
我的家乡河北省香河县马神庙村,歷来有练拳习武的风尚。我家亦有几代人习武。受此薰陶,我自幼酷爱武术,并很早就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武术训练。尤其在五行通臂拳方面,数十年间钻研操练,未曾间断;同时,随先兄张策(秀林)公(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先师的亲传弟子)研修太极拳,两样功夫兼习苦练,几十年来,受益良多。
1934年,我受邀请到天津教授五行通臂拳,开办了「天津第一五行通臂拳社」,教授五行通臂拳和108式太极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除了在拳社授课外,也受邀到各大专院校,传授太极拳技艺。
就108式太极拳而言,我认为,于身体锻鍊方面,由于其在运动之中,每个动作转换相接,连绵不断,配合唿吸进行舒展柔缓的运动,使全身内外筋骨五脏得到全面的锻鍊,气血运行顺畅,精神充沛,从而达到强健身体的效果;而于技击方面,由于太极拳特殊的技术技法,在把握其原理和技术技巧之后,即可达到刚柔并济,揉化刚发,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而运用太极拳术的理念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亦大有裨益。我在几十年的武术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教授学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全国在普及推广太极拳运动,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我本着平生所学及锻鍊中的体会,编写了108式太极拳行功要诀与唿吸方法,供同好者共同研究。限于写作能力不足,在本书文字与论解方面,恐有错误之处,尚希爱好武术同志指正。
张喆
编者说明
《张策传杨班侯太极拳108式》,是张喆先生于1958年撰写完成的一部关于太极拳行功方法的书稿,原名为《太极拳一百零八式行功练习要诀和唿吸方法》。据张.亲传弟子邓鸿藻先生生前介绍,张喆先生原计划书稿的文字工作完成以后,配上图像即正式出版发行。但书稿完成以后,还未来得及配图,张喆先生即身染重病,一年后逝世,因此,出版工作即搁置下来。
「一百零八式太极拳」,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先生之子杨班侯,亲授予弟子张策(秀林);张策又亲授予张喆。1934年,张.先生到天津开设「天津第一五行通臂拳社」,在教授五行通臂拳的同时,亦教授太极拳技艺,并将本套太极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邓鸿藻、张春裕等人。
笔者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多年习练五行通臂拳的基础上,开始练习本套太极拳技艺,直至1987年9月邓鸿藻先生辞世。十余年间,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本套太极拳术,徒手方面包括一套完整的套路和太极推手及对练等内容,是杨式太极拳在其早期所练习的方法和内容。因此,它除了具备现代套路所要求和应具备的特点外,更具有技击实用的价值,更强调轻灵、松活、圆润、饱满、柔顺、自然的状态;于养生方面,更具有气血顺畅、体态安舒、内固精神、外强筋骨,以达内外兼修、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于技击方面,取拳打两不知,化即是打,打即是化,挨至何处何处发,后人发先人至,四两拨千斤之效。
练好本套太极拳,结合太极理论的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处事、做学问、干事业,都大有帮助。
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随着技艺的提高和知识的深化,你会逐渐体会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阐述的古今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必须经歷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苦苦思索人生的目标和方向;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地争斗;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然贯通,归于自然。
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扶持、鼓励之下,太极拳越来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太极拳技艺,因其体用兼备的特点,更是为追寻太极拳真谛的爱好者津津乐道。张.先生以其毕生实践经验撰写的这册太极拳方面的着作,虽然过去了近六十年,依然不失为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太极拳专着,相信对有志于太极拳运动的人不无裨益。
本书在整理过程中,文字部分没有做大的变动,图片和演练由笔者和蒋锐、王学亮、李慧谟、侯全友完成。我们虽和老一代武术家相较,有诸多不足之处,但也为补足本书之需要做了一些工作,如对习练太极拳者有所帮助,则不胜荣幸。因本人水准所限,
在整理本书的过程中,有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斧正。
韩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