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神臺‧孔庙之探索》乙书,计60篇148万余字,乃作者吴慕亮继《周易通鑑》之后,又一浩繁广博之作,亦是两岸最完整的《孔庙》深入研究巨着。自汉武帝(刘辙)独尊儒术肇始,中国之皇帝每年均往祭孔。自汉代后,祭孔活动延续弗断。规模亦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臻达顶峰,尊称:「国之大典。」清代,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其于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设《大成殿》。颁佈圣旨,敕令官员,专门举行一年一度之祭孔大典,并尊孔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至: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民间有祭孔大典,直迨中华民国结束统治大陆时期止。
公元1949年岁次己丑,中共政府于中国大陆建立职权后,基本取消祭孔活动,遭学者批以弃中国化。洎公元1984年岁次甲子,《曲阜孔庙》始恢復民间祭孔,尔后中国各地区陆续始睹祭孔之活动。中华民国政府迁徒至台(民国38年12月25日),《台北市孔庙》乃成中央政府举行祭孔大典之处,以往咸由内政部长代表中华民国总统主祭,近年改由台北市长担任,孔子奉祀官及孟子、曾子后人等,亦在此参与祭祀之耳!臺湾以《台南孔庙》最早,乃明郑时期–陈永华所立,入口题有:「全臺首学。」此额题字者弗明,但已成臺南市,甚至台湾象徵之一。每年9月28日举行《释奠典礼》,歷由台湾省政府主席担任主献官,今则改由臺南赖市长清德。
神臺.孔庙之探索-吴慕亮弁言
赞 诗
尼山竹堑气相连,中隐延陵慕亮仙,
着作等身情缱缱,才华逸俗影翩翩;
崇儒尽有神臺记,礼圣宁无大道篇,
万国衣冠来此日,讴歌处处武城絃。
岁次乙未教师节谷旦
江夏黄宏介 敬题于草屯
弁 言
夫「儒」之名众矣,如:「儒家」、「儒学」、「儒教(孔教)」、「孔家店」、「孔孟之道」,诸说虽殊,却无宣称己之支派。盖「儒家」基本教条之一,其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之名称,咸可言儒家之一。
东汉学者之《许慎.说文解字》,对「儒」字之释:「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儒者,有道之士。《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曰:「凡有道术者,皆称儒也。」盖「儒」即今谓「学者」,系极普泛之名称。
《论语.雍也篇》,载曰:「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故「儒」字本属古代对学者之尊称,字义「雅」、「优」及「和」之意,从「人」从「需」。系学问淹识,博古通今,振聋发聩,谠言正论.乃人之所需也。
「儒家」一词,本自《汉书.艺文志》之图书目录,亦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儒家」以《六经》为圣经,遵循尧舜之道,以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之典章(《周礼》)为典范,以孔子为宗师,教化民众之流派。自春秋、战国、秦、汉以降,乃由孔子创立之后,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之思维体系矣!
孔门四科十哲,二十二贤,七十二弟子以下及歷代名儒,均享圣殿「从祀」。儒家学说,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广披黔首。圣人之学在天与道,不为做官;圣人之志公心济世,成人成物。吾曹庸辈,服膺弗失,战战兢兢,如履渊薄。
老朽慕亮,从幼至弱冠,栖隐堑北,《延陵世第》古厝,伏承 先君-锡坤公之挚友,晋江.应崇朴教授启蒙,诵读《经》、《史》、《子》、《集》,以修、齐、治、平为本,未暇览《金经贝叶》,空、寂、泡、影之文,故难窥其堂奥也。
概而言之,玄者,善之长也;佛者,以善为本,必无二也。上天好生,化育万汇;大士慈悲,渡尽群伦,亦无二也。老朽慕亮,搦翰北窗,埋首灯下,不避浅陋,谨将神州(大陆)暨蓬岛(臺湾)之《孔庙》,襄贊成集,简册流芳。
旋而握卷,详以考之,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又称:「三孔。」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之曲阜市,于公元1994年岁次甲戌(民国八十三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録。迄今修缮竣工,对外开放参观,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孔子(公元前551年岁次庚戌-公元前479年岁次壬戌),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系春秋时代之教育家及哲学家。孔子属儒家学派之创始人,其思维影响深邃,后世尊称:「万世师表。」读书士子,钦仰慕之。
《孔庙》:其位于曲阜城内,于孔子昇霞后由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庙宇,经歷代帝王之扩建,规模弗断扩大。眼下《孔庙》占地20万平方米,有院落九进,建筑物466座,其中着名建筑有《大成殿》,《杏坛》,《奎文阁》等之雄伟。
慕亮考之,《大成殿》,系《孔庙》之主殿,高32米,宽54米,九嵴重檐,黄瓦覆顶,有28根雕龙石柱,赞称:「中国三大古殿之一。」《杏坛》,系孔子生前讲学之处。旁处有一株古桧,则称:「先师手植桧。」《孔庙》内邃有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陈列大量碑刻。其碑刻甚丰,仅次《西安碑林》。
復以考之,《孔府》:其位于《孔庙》东邻,系孔子世代嫡裔,长孙-衍圣公世袭之府第,占地16万平方米,有各式建筑物400余间,收藏极丰文物。《孔府》,则分:中、东、西三路,其中东路属《家庙》,西路属《学院》。中路以内宅为界,前者官衙,后者内宅及花园。《孔府》之大堂属衍圣公之公堂也。
《孔林》:又称:「至圣林。」乃乌鸦不栖神秘之瑞象,其位于曲阜城北门外,系孔子及其哲嗣之家族墓地,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孔林》周围林墻长5.6公里,高3米,厚1米。《孔林》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古树万余株,以及各类华表、石人、石兽。故至每年清明时节,《曲阜.孔庙》,则举行春季祭孔大典也。
夫《孔庙》者,或称:「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通称:「文庙。」系属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之庙宇式建筑,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竟成藉以宣传儒家思想之庙宇也。
盖中国文化之传承,其于神州周边地区之影响深邃,如:越南、朝鲜、日本,以及本岛臺湾等地,咸兴建《孔庙》。十八世纪后于欧洲、美洲等地,亦相继出现《孔庙》。海内外《孔庙》曾发展至三千多处,今尚存一千三百余座矣!
《孔庙》之歷史,可追溯至孔子逝世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岁次癸亥(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当时孔子之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六经》)等,孔子遗物,并按岁时祭祀。此即中国乃至世界最初之《孔庙》,现于《曲阜孔庙》之内也。
北魏(拓跋宏)太和十三年岁次己巳(公元489年),于当时之京城建立首座之《孔庙》。唐朝贞观(李世民)四年岁次庚寅(公元630年),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贞观之后,歷代之《孔庙》遍及各地。
南宋高宗(赵构,宋徽宗之子,在位三十六年),建炎二年岁次戊申(公元1128年),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画像南下,宋高宗赐其安居于浙江衢州,公元1253年岁次癸丑建立《孔氏家庙》,其谓:「南宗孔庙。」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六年岁次癸酉(公元1393年),颁发「大成乐」专祀孔子。成化(宪宗.朱见深,明英宗之子)十三年岁次丁酉(公元1477年),增祭孔乐舞为《八佾》,加笾、豆成十二,扩大规格,以祭祀孔子。
盖其所有列入国家祭典之《孔庙》,皆属礼制庙宇。此外,亦有孔子后代之《家庙》、孔子生活之处所建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之祭祀庙宇等非礼制庙宇。惟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庙》文物已遭破坏净尽,嘘唏之嘆亦无奈也。
旋作礼制庙宇之《孔庙》,咸与地方官学结合,亦即所谓:「庙学制。」佈局则分: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右庙左学等形式。主要建筑,均以:《万仞宫墙》、《泮池》、《礼门》、《义路》、《大成门》、《櫺星门》之巍峨矗立。
旋有《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之部分,復有《孔庙》并设《乡贤祠》、《名宦祠》、《节孝祠》、《孝子祠》,如《全臺首学》之《台南孔庙》。《孔庙》均以三进院落(曲阜孔庙九进),或两进者众。
南宋末年,学者-熊禾书曰:「尊道有祠,为道统设也。」明朝《史》学家-王世贞,亦称:「太庙之有从祀者,谓能佐其主,衍斯世之治统也,以报功也。文庙之有从祀者,谓能佐其师,衍斯世之道统也。」古贤箴言,诚不诬矣!
吾国《孔庙》主祀孔子,唐代后以孔门弟子及歷代儒学大家附祀配享。其配享之人继嗣新增,汉明帝以孔子72弟子配祀,至民国初期,达162人,有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等名号。每年固定于春、秋二季,举行《释奠礼仪》。
自汉武帝(刘辙)独尊儒术肇始,中国之皇帝每年均往祭孔。自汉代后,祭孔活动延续弗断。规模亦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臻达顶峰,尊称:「国之大典。」清代,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其于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设《大成殿》。
颁佈圣旨,敕令官员,专门举行一年一度之祭孔大典,并尊孔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至: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民间有祭孔大典,直迨中华民国结束统治大陆时期止。
公元1949年岁次己丑,中共政府于中国大陆建立职权后,基本取消祭孔活动,遭学者批以弃中国化。洎公元1984年岁次甲子,《曲阜孔庙》始恢復民间祭孔,尔后中国各地区陆续始睹祭孔之活动,臺湾《孔庙》,亦如是也!
神州(大陆)之《孔庙》,颇负盛名远播者,计有:泉州府之《孔庙》、福州府之《孔庙》、北京之《孔庙》、广东之《德庆孔庙》、山西之《平遥文庙》、山西之《太原文庙》、四川之《德阳文庙》、吉林市之《文庙》、苏州之《文庙》。
慕亮考之,则有:南京之《夫子庙》、上海之《嘉定孔庙》、云南之《建水孔庙》、云南省之《石羊孔庙》、浙江之《黄巖孔庙》、天津之《南开孔庙》、海南省之《文昌孔庙》、崖州之《孔庙》、四川之《富顺文庙》、贵州之《安顺文庙》。
陕西之《韩城文庙》、安溪之《文庙》、泉州之《南安文庙》、甘肃之《武威文庙》、桂林之《恭城文庙》、哈尔滨之《文庙》、山东之《巨野文庙》、……,以及蓬莱仙岛之《臺湾孔庙》,老朽慕亮,孤陋寡闻,胪列24座,寸楮如后:
然!全臺四十余座《孔庙》内,其中有十三座县、市府管理之官方《孔庙》,其他属私设,亦非标准形制之《孔庙》(如附加于某庙内,或刻孔子牌位,或塑立神像置于某一角落),爰有《孔庙》保存尚完整,部份已荒废,特以註明。
老朽復究,其完整者,忭有:《台北孔庙》、《桃园孔庙》、《新竹孔庙》、《苗栗孔庙》、苗栗《象山孔庙》、《台中孔庙》、《彰化孔庙》、《鹿港文武庙》(文开书院)、《南投孔庙》(蓝田书院)、日月潭《文武庙》。
《埔里孔子庙》、《嘉义孔子庙》、《台南孔庙》、《台南敦源圣庙》、南安国小《孔子祠》、《高雄孔庙》、《旗山孔庙》、《屏东孔庙》、海滨国小《孔子祠》、《罗东孔庙》、凤林国小《孔子祠》、《澎湖孔庙》(文石书院)。
臺湾以《台南孔庙》最蚤,乃明郑时期-陈永华所立,入口题有:「全臺首学。」此额题字者弗明,但已成臺南市,甚至臺湾象徵之一。每年9月28日举行《释奠典礼》,歷由台湾省政府主席担任正献官,今则改由台南赖市长清德。
《台南孔庙.大成殿》,内悬清代:康熙帝、雍正帝、干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之御匾。摒日治时期中断外,战后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严家淦、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亦相继赠匾,颇负盛名。
爰以,《台北市孔庙》,其位于臺北市大同区大龙峒,盖与大龙峒《保安宫》为邻,由于臺湾日治时期后,废弃台北城内原有之《文庙》,后由台北士绅:辜显荣(辜振甫之父)、陈培根(大龙峒着名富绅文士)等人,捐献建立《孔庙》。
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徙至台(民国38年12月25日),《台北市孔庙》乃成中央政府举行祭孔大典之处,以往咸由内政部长代表中华民国总统主祭,近年改由台北市长担任,孔子奉祀官及孟子、曾子后人等,亦在此参与祭祀之耳!
公元2008年岁次戊子(民国97年),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先生,亲自主持中央政府之祭孔大典,竟成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迄今,首位亲自主持祭孔大典之总统,创下首例。旋而仰望,圣光普照,新书名曰:「神臺.孔庙之探索。」
吾自遁隐堑北「河洛居」,将届三十载,平日读书,兀兀穷年,以《周易》为宗,诸子百家为辅。今夕明窗净几,思潮如泉,侃侃而谈,书纸言诚,弗觉繁多。铭篆 诸君惠诗弁跋及幕后英雄,台南蔡律师敬文,挑灯夜下,凝然校罄。
盖《神臺.孔庙之探索》乙书,计六十篇壹佰肆拾叁万余字,乃继《周易通鑑》后,亦浩繁广博之作。亮才疏学浅,不揣谫陋,勉力为之,虽弗敢翫怠,罅漏乖谬,仍弗能免,悃祈方家,赐正敎诲,聊作弁序,以立于沧海之一粟尔!
天运乙未吉羊之岁九月廿八日午时谷旦
隆中吴慕亮沐手敬书于风城之卧龙道轩牖前
目录
题 贺
神臺.孔庙之探索………………蔡策勋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庄杨瑞泽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正三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陈运栋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蔡耕农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谢清渊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宏介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杨龙潭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张俪美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陈俊儒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洪龙溪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严素月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武丽芳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李秉昇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许锦云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蔡琼瑶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炳炎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李旭昇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景钊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鸿生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洪淑珍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杨东庆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素娥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柯银雪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陈千金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 琼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明珠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陈连金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陈贤儒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运金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俊源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温喨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张翔纶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人杰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蔡庆霖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杨雅岚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郭忠民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连池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谦儒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刘天禄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潘贵隆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许丽春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许念萱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王若庭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刘元瑞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王宥期贺诗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玉英贺诗
弁 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吴慕亮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徐醒民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庄杨瑞泽弁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宏介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人杰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洪富连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培钰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来镒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鲜于文柱弁
神臺.孔庙之探索………………刘英雄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詹顺荣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刘见成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白其刚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连池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简崇濯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郭忠民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家崑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杨锦章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张清渊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廖牧贤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孙客尘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浴沂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文煌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郭师诚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张永泉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温喨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宝莲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潘贵隆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洪勤芳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王若庭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赵云瀚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李羽宸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达忠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林承庆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胡九蝉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黎永志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张翔纶弁言
神臺.孔庙之探索………………吴万吉弁言
原 文
儒教.圣学之探索
孔圣庙之列表节录
曲阜.孔庙之探索
復圣.颜庙之探索
述圣.孔伋之探索
宗圣.曾庙之探索
亚圣.孟庙之探索
北京.孔庙之探索
南京.文庙之探索
太原.文庙之探索
巨野.文庙之探索
恭城.文庙之探索
平遥.文庙之探索
永春.文庙之探索
石羊.孔庙之探索
吉林.文庙之探索
安顺.文庙之探索
安溪.孔庙之探索
武威.文庙之探索
南开.孔庙之探索
建水.孔庙之探索
泉州.孔庙之探索
海南.孔庙之探索
崖州.孔庙之探索
富顺.文庙之探索
惠安.文庙之探索
黄巖.孔庙之探索
嘉定.孔庙之探索
福州.孔庙之探索
德阳.文庙之探索
韩城.文庙之探索
苏州.文庙之探索
德庆.孔庙之探索
哈尔滨.文庙探索
东京.孔庙之探索
韩国.孔庙之探索
台北.孔庙之探索
台南.孔庙之探索
高雄.孔庙之探索
台中.孔庙之探索
彰化.孔庙之探索
新竹.孔庙之探索
象山.孔庙之探索
苗栗.孔庙之探索
桃园.孔庙之探索
埔里.孔庙之探索
归仁.孔庙之探索
南安.孔庙之探索
旗山.孔庙之探索
嘉义.孔庙之探索
鹿港.文武庙探索
日月潭文武庙探索
蓝田.孔庙之探索
宜兰.孔庙之探索
罗东.孔庙之探索
屏东.孔庙之探索
海滨.孔庙之探索
凤林.孔祠之探索
澎湖.孔庙之探索
金门.朱祠之探索
语 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吴慕亮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刘英雄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连池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廖牧贤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曾谦儒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黄宝莲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王若庭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黎谦承语跋
神臺.孔庙之探索…………………张翔纶语跋
延陵布衣.命谱年表………………吴慕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