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本书撷取了一部分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等主要内容的精粹典籍。
策划人语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一词,是中国学术界,面对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大形势,为了与「西学」相对应而逐渐形成的概念。国学, 就是「国故学」,据章太炎、胡适等学者研究,国故,「即中国过去的歷史、文化史,包括一切」,「研究这一切过去的歷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语)
现代国学之精要,就是归纳、梳理、研究、阐释祖先特有的、由几千年文明积淀酝酿出的「中国智慧」,以期对人类文明,在以往贡献的基础上,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学术工程。虽然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在一些人的心中正日渐湮灭,但正像着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说:「如果人类将来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瀚海文化工作室策划编纂的这套「国学论坛丛书」,即旨在为今日「中国智慧」的启迪,尽一份微薄之力。
毋庸讳言,国学作为一项研究中国固有学问的学科,其面对的研究对象浩瀚庞博,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儒释道医武,存世资料浩如烟海,任何再雄心勃勃的研究者,大概也只能取「一瓢饮」。为此, 本系列丛书撷取了一部分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粹典籍,目的在于诠释、完善中华养生学文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广大热衷于中华养生学文化的鉴赏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详细完备的文献资料。
在策划、遴选、撷取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那些出版年代较早且存世量少,或者还未出版过的歷史文献资料和典籍。由于许多资料和典籍时间较长,且保存过程中有疏失,故使许多资料完整和完好性较差,有极少的原版本还存在残页和缺页。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研究,我们虽努力设法予以补全,但仍有一些难以恢復原貌的缺憾。所幸者,就其全书整体而言,其收藏、研究、参考、学习的价值尚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在此,针对那些版本方面现存的缺憾,本丛书出版后,我们也热诚希望收藏有完整版本的仁人志士,能慨然援手,予以补全,以裨益于当世和后学。
应读者要求,我们对本丛书文稿做了重新编排,也尝试着做了断句,对书中的部分晦涩词语或冷僻文字做了注音和简要注释。由于我们水准有限,在校阅过程中,失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指正并予以谅解!
瀚海文化工作室 王占伟
订正 叙文
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医术之药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为缙绅先生所不道。
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智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 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之耳。
余自幼多病,屡濒于死,弱冠以前,即研究是术,庚子之岁, 乃实行之,以迄于今,未尝间断。盖十八年矣,不特痼疾竟瘳,而精神日益健康。久欲以科学的方法,说明是术之效用,顾以未肯自信,操笔辄止,非敢自秘,将有待也。
近闻日本冈田虎二郎、藤田灵斋,均宣导静坐法,其徒皆有数万人。冈田之徒,着《冈田式静坐法》;藤田自着《息心调和法》、《身心强健秘诀》二书,风行一时,重版皆数十次。余取而读之, 则慨然曰:「是吾国固有之术也。」冈田、藤田之书,平实说理,不为神秘之谈耳,惟其说能本乎科哲诸学,乃异于吾国古书所云。余于是乃不能自已矣。
间尝默察吾国民之根性,凡一切学术,以及百工技艺,苟有超绝恒蹊者,往往自视为秘术,私诸一己,不肯示人,以为公同研究。自古至今,卓绝之艺术,坐是而不传者,盖亦伙矣。东邻之民则不然,得吾一术,必公同研究之,其结果且远胜于我,我方且转而取法之矣。
如吾国之外功, 其粗者为八段锦, 精者为拳艺,然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习者无学,学者又莫之能习。迨明季有陈元赟其人者,流亡至日本,以是术传福野七郎左卫门等,彼国人起而研究之,至今蔚成柔术,而我国之拳艺如故也。
内功,其粗者为可却病,其精者乃可成道,然亦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流为怪诞,趋入异端。
今日本人得其术,加以研究,创为静坐法。彼国人自大学讲师、学生、军人、老幼男妇,多起而效法之,且学校有以之加入课程,大学学生,更有联合为静坐会者,嘻何其盛欤。而我国人则何如也?夫非以自秘之故而失其传耶,亦可慨矣。
余之为是书,一扫向者怪异之谈, 而以心理的、生理的说明之,凡书中之言皆实验所得,于正唿吸法,亦兼採冈田之说;至于精之成道,则屏而不言,以余尚未深造,不敢以空言欺人也。抑吾国之民性至今日浮动甚矣,一事当前,多不能体察其理,为盲从,为被动,一哄之市,有初鲜终,民性如此,国几不国矣。以静坐之术救之,其为扁卢之良药欤,吾将以是书卜之也。
民国六年十一月 因是子 识
目录
因是子静坐法目录
策划人语
订正 叙文
原理篇
人类之根本
全身之重心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重心即身心一致之根本
静字之真义
静坐中安定重心之现象
形骸之我与精神之我
方法篇
甲、姿势
静坐前后之注意
静坐时之两足
静坐时之胸部臀部腹部
静坐时之两手
静坐时之颜面耳目口及唿吸
静坐时之心境
静坐之时间
乙、唿吸
调节正唿吸
正唿吸法
正唿吸之练习
练习唿吸之时刻
心窝降下与唿吸之关系
静坐时腹内之震动
经验篇
幼年时代
青年时代
静坐之发端
静坐之继续
静坐之课程
初入手时之困难
第一次之奇景
第二、三次之奇景
二十余年间之研究
静坐宜知忘字诀
静坐不可求速效
震动与成效无关系
静坐与睡眠之关系
静坐与食物之关系
附 录
因是先生传
咏怀五首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目录
第一章 静坐前后之调和工夫
第一节 调饮食
第二节 调睡眠
第三节 调伏三毒
第四节 调 身
第五节 调 息
第六节 调 心
第二章 正修止观工夫
第一节 修 止
第二节 修 观
第三节 止观双修
第四节 随时对境修止观
第五节 念佛止观
第三章 善根发现
第一节 息道善根发现
第二节 不净观善根发现
第三节 慈悲观善根发现
第四节 因缘观善根发现
第五节 念佛善根发现
第四章 觉知魔事
第五章 治 病
第六章 证 果
佛学大要
冈田式静坐法目录
译余赘言
第一篇 冈田先生
第二篇 静坐之方法
第三篇 正唿吸
第四篇 静坐之原理
第五篇 主要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