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养生者其身清 修心者其神静
养生观念,是道教学说中极富特色的部分,久为世人所瞩目。本书结合养生功法与静心教义,展开道教思想的探讨。除了道教理论、歷史演变的论述,本书特别凸显长期在身心方面的实践对修道者的提升部分,涉及的内容有:道教静功(包括一般的静修方法和内丹术),道教动功(包括导引术、内家拳及杂修功法),在道德层面、科仪斋戒方面所展开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摄方法,以及服食、辟榖、外丹、房中术等独特的养生修炼方法。
这些古老的养生方法,即便自现代医学、心理学等科学角度来考察,仍有许多殊胜之处。故无论自理论上,还是自实践上考虑,本书都具有相当的价值。
自序
接触养生论题,是我非常快活的时刻,这与我的童年记忆有关。我的父亲在三十余岁时患上了肺结核病,经多方求治仍日趋严重。后赖习练太极拳竟恢復了健康,获得年近九十的高寿。当年他见我体质也不好,便为我寻师学拳。这一过程自小学四年级开始,断断续续地维持了七、八年。1978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之后,又有过在校园里学习太极拳、木兰拳等的经歷。虽因生性懒散,学拳成绩不佳,然体质因之而强健。在不经意中,也对此种锻炼方式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二十年前有机会接触了道教养生的书籍,以后又参与了相关论着的撰写,对其中的一些原理,便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近年来,中国正朝着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思维方式与生活理念也逐渐地国际化,接受西方化的程度很高,随之而来的弊端便是心身压力的沉重。特别是青少年,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套牢,紧张地奔波于各式课堂,却把应有的体育锻炼置弃不顾。这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为了我们,特别是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有必要发掘道教养生观等传统文化,使之指导于我们的日常行动。我的这本小书,就是以此为写作出发点的。
涉及道教养生观的书籍虽然不少,但真正要理解它,还很不容易。特别是其中的有些说法,良莠参半,若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很难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故在写作中对有些内容,便有把握不够的感觉。望读者能通过讨论、质疑等各种方式,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意见。
撰写本书期间,三民书局的各位编辑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为本书的出版、校改付出大量心血,使我在此期间学到太多的东西。谨于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李似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神仙信仰中透露的静心修炼目标
一.道教教派的神仙信仰
二.道教神仙想象的养生内涵
(一)逍遥愉悦,身心自由
(二)健康长寿,甚至摆脱死亡的困扰
(三)发挥自身潜能,有超人的本领
三.道教神仙观以「道」支撑、守静养性特点
四.静心养生观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重人贵生、我命在我的教义支援
一.「我命在我」的生命观
二.天人合一的天道观念
三.形神相依的人体认识
四.?术合修的炼养思路
第三章 静虑凝神中的「道」把握——道教的养神之道
一.「身清神静」的修道主旨
二.「守静存神」的修行实践
(一)存思类
(二)内观类
(三)守一类
三.神不出游之法
四.清净心性的成道之途
五.静修之道的现代解释
第四章 精气神结合的内丹术——静心之教的核心
一. 内丹术中的「三宝」说
二. 内丹术的修炼方法
(一)建立根基
(二)小周天运行
(三)大周天功
(四)「还虚」「胎息」状态
(五)粉碎虚空
三.内丹术的三丹田关系
四.内丹功法的开发潜能作用
五.内丹修炼的时空结合要领
第五章 静心之教的动功辅佐(上)——导引术的引入与改造
一.先秦导引术概述
二.道教导引术的理论基础
(一)「道法自然」、类比推导的思想出发点
(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观点
三.道教导引术举要
(一)五禽戏
(二)八段锦
四.导引术的后期发展
第六章 静心之教的动功辅佐(中)——张三丰内家拳的创制
一.张三丰生平及其传说
二.内家拳的「哲拳」特徵
(一)对气形关系的重识
(二)「后发制人,以静制动」的拳术原则
三.内家拳的主要流派
(一)太极拳
(二)八卦掌
(三)形意拳
四.道教拳术的现代流行
第七章 静心之教的动功辅佐(下)——杂修功法及动静辩证
一.五官杂修类功法
(一)扣齿类
(二)赤龙之耕
(三)鸣天鼓
二.睡功
三.动功的动静辩证观念
(一)动静概念新理解
(二)动静的相互结合
(三)动静关系认识的引伸
第八章 德生双修,精神呵护——心神相关的「静心」修炼
一.身心并重,性命双修
二.积德行善,精神愉悦
三.参透死生,乐观隐世
四.淡泊名利,安心定神
第九章 咒斋移情,调适情绪——「静心」之道的心理层面运用
一.移情浅说
二.中国歷史上的「祝由」方式
三.持诵经文的作用
四.符咒斋法的作用
五.符咒斋法移情特徵
第十章 服食炼丹,养生之端——静心之教的支脉
一.药食同源,寻觅灵芝异草
二.辟谷养气,应时而动
三.金石大丹,意外之获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