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伊斯兰教兴起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主要流传于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中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等地区,二次大战以后在欧美国家也获得传播。目前,世界上约有十二亿穆斯林,占世界总人口的1/5。由于伊斯兰教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它已成为某些传统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的第二大宗教,而在地区政治和国际政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瞭解伊斯兰教发生、发展的歷史很有必要。本书极其通俗、概略地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兴起发展、教义主张、经训教法、礼仪制度、教派学派、神祕主义、思潮运动等内容,并以适当的篇幅介绍那些与伊斯兰教有关而又并非伊斯兰教的、仅仅是在伊斯兰名义下从事的活动或事件,极适合一般读者大众的阅读。
金宜久,1933年出生于上海市。1952年于上海市晋元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师。195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师,并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阿拉伯语。1964年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留学生预备部学习,并于1965~1967年赴开罗进修阿拉伯语。1983~1984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宗教研究中心访问。1964年以来,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在此期间,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哲学和宗教课程。主编有《伊斯兰教史》、《伊斯兰教简史》、《伊斯兰教概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辞典》、《伊斯兰教小辞典》、《当代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世界政治》、《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伊斯兰教什叶派》等;合着有《伊斯兰与国际热点》;专着有《伊斯兰教的苏非神祕主义》、《中国伊斯兰探祕》。
折口文字
「伊斯兰」系阿拉伯文的译音词。它的原意是「顺从」、「和平」,作为宗教,它有「顺从之教」、「和平之教」的含义。它的信仰者,由「伊斯兰」转义而有「穆斯林」之称,意为顺从所信奉之阿拉者或信奉阿拉而享有和平者。伊斯兰教是个入世的宗教。它既重视来世的永恆福利,又不轻视现世的物质福利,这决定了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繫,显现出它的政治性的特点。然而,伊斯兰教毕竟与政治有所不同,它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性。了解伊斯兰教的发展史,有助于观察当前世界的风云变幻、国际政治中宗教因素,特别是伊斯兰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序
前 言
「伊斯兰」系阿拉伯文的译音词。它的原意是「顺从」、「和平」,作为宗教,它有「顺从之教」、「和平之教」的含义。它的信仰者,由「伊斯兰」转义而有「穆斯林」之称,意为顺从所信奉之阿拉者或信奉阿拉而享有和平者。《简明伊斯兰史》系编者依据多年主编和参与撰稿的着作编写而成。
伊斯兰教是个入世的宗教。它既重视来世的永恆福利,又不轻视现世的物质福利,这决定了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繫,显现出它的政治性的特点;本书的每章,均以适当篇幅涉及伊斯兰教于不同时期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材料。然而,伊斯兰教毕竟与政治有所不同,它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性。
在宗教的发展中,宗教社团分裂为不同的教派,是极其正常的现象;伊斯兰教也不例外。本书对伊斯兰教的两大主要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发生、发展,均有所介绍;只写某个教派以替代伊斯兰教的整个发展史,显然是不全面的。在伊斯兰教的发展中,不可忽视神祕主义的影响;苏非派以某种生活的和感觉的方式形成为神祕主义的派别,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教派。本书没有迴避苏非派神祕主义的有关问题,否则的话,编写的伊斯兰教史将是肤浅的。
到了近现代,伊斯兰教在教义主张、教法礼仪等方面的发展,相对地处于停滞状态,而与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的结合日趋紧密、明显,恰当地反映伊斯兰的宗教思想在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了解近代以来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
二战后,伊斯兰復兴的发展,既有宗教方面的復兴,又有政治、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復兴;它们之间密切结合、互为表里。伊斯兰復兴往往以民间的宗教復兴、新泛伊斯兰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等不同形式显现。本书在概述伊斯兰化的同时,注意到伊斯兰政治化过程中,伊斯兰教发生蜕变的现象。为的是说明宗教蜕变、异化为宗教极端主义后,它虽与所从出的宗教有关,但它已不再是原初的宗教,而成为政治异己物了。
了解伊斯兰教的发展史,有助于观察当前世界的风云变幻、国际政治中宗教因素,特别是伊斯兰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限于篇幅,在简编中可能有不完善、重大遗漏、缺点或错误,期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正统哈里发时期的伊斯兰教(西元610~661年)
一、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二、 正统哈里发的内外活动
三、 穆斯林公社的分裂与内战
四、 《古兰经》的汇集
五、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和宗教制度
第二章 倭马亚王朝时期的伊斯兰教(西元661~750年)
一、 倭马亚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二、 卡尔巴拉惨案与阿里党人
三、 哈瓦利吉派的起义
四、 早年的文化与智力活动
五、 合法主义运动
第三章 阿巴斯王朝兴盛时期的伊斯兰教──伊斯兰宗教体制的形成(西元750~945年)
一、 阿巴斯王朝由兴盛到衰落的演变
二、 教法学、圣训学和古兰学的发展
三、 教义学的发展
四、 什叶派各支派的形成
五、 苏非派神祕主义的发展与正统信仰
第四章 阿巴斯王朝衰落时期的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深入发展(西元945~1258年)
一、 哈里发制度的衰落
二、 布维希人和法蒂玛人统治下的什叶派
三、 塞尔柱人统治下的逊尼派
四、 苏非派神祕主义与正统信仰的调和
五、 伊斯兰民间信仰的发展
六、 阿巴斯哈里发制度的覆灭
第五章 传统哈里发制度解体后的伊斯兰世界(西元1258~1800年)
一、 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地图
二、 逊尼派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苏非派
三、 什叶派伊斯兰教的发展
四、 伊斯兰復兴的前驱
第六章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的发展(西元1800~1945年)
一、 伊斯兰世界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 瓦哈比运动的发展
三、 新苏非主义与社会运动
四、 印度伊斯兰现代主义
五、 波斯巴布教派的兴起与分化
六、 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七、 废除哈里发制度后的伊斯兰世界
第七章 伊斯兰教在二次大战后的发展(西元1945年~ )
一、 二次大战后的伊斯兰世界
二、 伊斯兰復兴的发展
三、 伊斯兰国家推行伊斯兰化
四、 伊斯兰政治化的发展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