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医药保健 > 杨清山按摩经验集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杨清山按摩经验集

prev next

杨清山按摩经验集
  • 商品编号: dj0190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杨清山
    出版日: 2014/05/01
    ISBN13: 9789863460190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379
  • 定价:  NT$30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270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5691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王敏清序
  按摩医师杨清山,行医数十年。他苦心钻研中国传统医学,勇于创新。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许多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
  1955~1986年,他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服务31年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作出了优异成绩,博得广泛地好评与赞扬。
  1986年初冬,杨医师患不治之症与世长辞,了解他的人们无不悲痛。万幸的是,杨清山医术结晶「经验集」得以常留人间,在他逝世9週年之际,《杨清山按摩经验集》能以再版,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与敬意。而且,也将使他精湛的医术继续造福于人民。

前言
  按摩疗法歷史悠久,是中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对保障人民健康起了重要作用。
  杨清山医师从事按摩疗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吸取了前人按摩手法之优点,结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摸索出向心性以深部揉压为主的按摩手法。其手法精巧灵活,对某些常见急、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本书于1976年作为内部资料印出后,颇受读者欢迎。宋庆龄名誉主席生前,曾为此书题词。这次出版是在原稿的基础上,经过再次修改写成的。
  本书由山西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李荣华副教授全面负责,并编写总论和部分疗效观察;第二附属医院理疗科张秀瑞医师编写临床治疗和部分疗效观察;刘笃讲师负责实验工作;赵耀青绘图。参与本书工作的尚有高应斗、郭连魁、李继彭、董书新、商永丰等人,任彦文特为按摩手法拍摄了科教影片,赵彦琴在再版过程中,做了大量文案工作,在此一併致谢。
  本书由北京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科专家吴洁审鉴。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水准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提出批评,以便再版时修改。

再版前言(一)
  杨清山医师是我国着名的按摩师。多年从事按摩医疗保健工作,能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充实并发展按摩技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派。在临床工作中疗效显着,为广大患者所欢迎,并得到许多高级干部的贊许。为了继承和推广他的技术成果,丰富中医学的宝库,1973年1月,山西医学院接受有关领导部门的委託,专门组成《杨清山按摩经验集》一书编审组,由杨清山先生心传口授的讲解与示范,编写人员实地学习、操作与体会,由山西医学院讲师李荣华、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理疗科医师张秀瑞执笔编写;山西医学院教材科绘图员赵跃青绘图;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活血化瘀研究室讲师高应斗、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医师刘笃做实验。由杨清山、李荣华、张秀瑞等率领一部分按摩学习班学员作了两年多的考查与验证,证实了本书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最后由本书编写组审查、讨论后定稿,1976年秋季作为内部交换资料,由山西医学院内部印刷出版。从1984年12月本书正式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至今已有10年之久,为了进一步满足读者的要求,现特再版,遗憾的是杨清山先生已病逝,无法再修补内容。今仅托嘱一直按杨先生亲传技法,从事按摩工作多年的张秀瑞撰写临床体会文章一篇,供参考。
《杨青山按摩经验集》编审组组长 原山西医学院副教授兼副院长 余国器

再版前言(二)
  杨清山医师,山西榆县人。自幼家贫无钱上学,便随亲友到关外(渖阳)学理髮手艺。在学徒期间,不但学技术,而且更重视学习文化,他勤奋好学,尊师爱友,深受同仁们的欢迎。师傅中有一位在渖阳市很有名气的按摩大师,对杨医生不但器重,而且非常爱护他,因此二人交往很深,他便拜这位大师为师,开始学习按摩技术。他积极肯学、钻研认真,进步很快,师傅们也都耐心地教他,约5年时间,他基本掌握了这位大师的全部按摩手法,而且能单独熟练地进行按摩治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便回到太原。
  杨清山医师回太原后最初在新开路(51路)一家澡堂理髮店工作,同时也进行按摩工作,不少骨伤科病人找他治疗,病人越来越多而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慢慢地在太原成为很有名气的按摩接骨大夫。
  杨清山医师对学中医抓得也很紧,在川至医专时,常到图书馆找中医导引、经络、按摩等中医古籍书看,他和樊清江教授很熟,有不懂的地方请樊教授讲解,将中医传统的按摩手法结合他的按摩手法进行细緻深入地钻研。
  建国后,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川至医专、长治和平医专、山西省高级助产学校等合併成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我们从侯家巷山大的旧址搬到精营东二道街川至医专的地方,我从附属医院外科调科任助教工作,这时杨医师常去解剖科找我借骨骼标本学习,同时我也常去理髮室理髮,常在理完髮后,杨医师在我头背部对我进行按摩,他的手法精巧灵活,运用自如,按摩完后使人身心特别舒服,因此引起我的重视,便拜他为师教我按摩,我负责给他教解剖和针灸经络穴位,我们二人相互学习、互尊为师。我本来就热爱中医,从此(1949年)便开始学习针灸和按摩,同时我们解剖科干脆给他一副骨骼架,放在理髮室供他学习,他有时也跟内科班和保健班听解剖课,杨医师待人非常热情,解剖科的人都很喜欢他,因此责成专人为他进行系统地讲解解剖学,使他进步很快。
  1952年王世英(原山西省省长)患病,经樊清江教授(原卫生厅厅长)介绍,杨医师便高兴地答应了给王省长按摩,不久便随王省长到了北京,到北京后除给王省长按摩外,有时也给中央一些领导们按摩,他的按摩手法也随之从骨伤科的重型手法、逐渐向保健按摩的中轻型手法发展。约在1957年前后,杨医师正式调北京中央保健局工作。乔迁京都时,我提出他的按摩手法可写一本书,他不但同意而且非常高兴,于是我们直接请示山医刘景山书记研究编按摩书的事,刘书记答应和党委研究后再作答覆,约在1959年前后院党委正式批准编写杨清山「按摩疗法」一书,由原王仲兴院长领导,成立按摩疗法编写小组,抽调解剖科杨占林任组长,李荣华任副组长,按摩手法由杨清山指导、二院张秀瑞大夫帮助杨医师按摩并参加编书抄写工作,尤效良、张玉润、郑贵书三人照相并拍摄按摩疗法科教影片;李俊民、郝风山二人绘图、编写工作从此正式开始。
  具体分工:杨医师技术示教与指导、杨占林查资料编写总论部分,李荣华编写杨医师的按摩手法和临床治疗。
  杨医师每天在我身上按摩示范,尤效良拍每式的手法照片,张玉润、郑贵书二人沖洗。由于我对杨医师的按摩手法不熟、尽管三番五次的示教,仍写不出文字手法,编写的难度特别大。
  杨医师对技术精益求精,随首长到全国各地,每到一处便拜当地的按摩前辈(专家),让他们按摩示范并研究专家们的按摩手法,在北京和上海还看了苏联和国外的一些按摩专家的手法,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按摩手法,将别人的优点吸收为己用。这时杨医师的按摩手法已独树一帜,形成一种向心的以深部揉压为主的按摩体系。
实验证明他的按摩手法,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在按摩后都有显着的提高(见按摩对机体的作用)。就这样我们边工作边学习直到1960年底,才将初稿完成。这时我们将底稿由张秀瑞大夫抄写3份,送山西人民出版社1份,李荣华处保存1份,杨清山医师带1份返回北京。
  1964年此书不但没有出版,而且出版社将原稿遗失,李荣华保存的一份也由省中医研究所李国章大夫借去丢失,幸好杨清山医师在北京将底稿印刷成册开办了多期按摩培训班,才将原稿保存下来。
  1968年~1970年,我在东北3016部队,针刺治疗聋哑病,往返路经北京,和杨医师再三商量,由山西太原重型机器厂医院李明肖大夫,将杨医生请回太重给一些人做治疗工作,几经周折后他又给王仲青省长按摩,透过王省长又与山医领导取得联繫,我们要求再次出版《按摩疗法》一书,医学院内部基本同意,但必须有上级的指示。
  1972年12月25日杨医师携带中央卫生部业务组给山西省教育局公函:「关于组织编写北京医院杨清山医师的《按摩疗法》书及拍摄按摩疗法手法电影的指示」,山西医学院党委接函后,立即抽调以院长余国器为领导的笫两次按摩疗法编写小组,及时开始工作,并把杨医师从北京带回第一次编写的按摩疗法底稿为蓝本,进行增补、修改、充实、实践,最后定稿。
  编写组的成员与分工:
  核心小组由余国器、杨清山、李荣华三人组成,负责编写计画和起草编写大纲。
  杨清山负责手法指导和给培训班讲课(第一期培训班以按摩编写组全体成员为主)以及临床治疗。
  李荣华负责编写总论(手法)部分和临床疗效观察。
  张秀瑞负责编写临床部分和部分临床疗效观察。
  刘笃负责动物实验。
  赵跃青负责绘图。
  李继彭、任彦文负责拍摄按摩手法科教影片。
  高应斗帮助刘笃作了部分动物实验。
  郭连魁帮助赵跃青绘了部分手法图。
  董书新、商永丰协助余院长做行政工作。
  从1973年1月4日第二次编写工作正式开始,到1973年6月底《按摩疗法》初稿完成。此后,按摩组全体成员深入工、农、兵实际作调查研究,并挑选典型病例、积存病例、进行论文编写。
  1974~1975年在太原钢铁厂按摩调查1年。
  1975年在清徐县、徐沟镇、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县,吕梁地区各县,进行实地按摩调查1年,同时到晋中军区、276部队医院、进行实地按摩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积存典型病例,共写成高品质的论文7篇。
  1975年底至1976年初,山西省科委,拨给编写组科研经费3万元,我们开始作「按摩机制动物试验」,在蟾蜍、老鼠、家兔、狗等动物身上作按摩机制试验,同时将《摩疗法》书,作为内部资料印刷3万册,赠送全国各大专院校图书馆作为内部科研交换资料。
  1977年10月杨医师回北京后,一方面培训按摩培训班,一方面仍给中央领导们做保健按摩工作,同时将《按摩疗法》一书,赠送中央各领导,宋庆龄名誉主席,看完该书后非常满意,1978年8月份给本书亲笔题词:「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资鼓励。并于1984年12月份,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西省新华书店发行。
  该书出版后,颇受按摩爱好者、按摩学校、按摩培训班的学员欢迎,很快被抢购一空,我并将该书赠送美国、日本、西德我的同学和朋友,均视为珍宝,藏于家中。
  1985年我应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拜尼医学院邀请,赴美讲学(针灸、按摩)。在美期间,举办了针灸、按摩培训班,学员反映很好,收益很大,同时我将「杨清山按摩经验集」赠送美国各大学图书馆和各省(州)市图书馆作为珍藏资料,反映极好,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到杨医师家,谈到外国人对针灸、按摩很感兴趣,找机会请杨医师出国讲按摩,他听到后很高兴,不幸的是在1986年11月23日他因病去世,未能如愿。
  1987年我应日本东洋医疗健康中心针灸、按摩院的邀请,去日本讲学(针灸、按摩),在日本同样举办了按摩培训班学员们对杨医师独特的有创世纪性的新型中国按摩手法特别感兴趣,并在我讲课示范手法时全部录影,作为珍贵的学习资料保存。我从日本回国后,在1989年5月18日收到日本东京都某大学的一个研究生(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张国安来信说:日本东京都一位川岛喜一教授,在日本得到「杨清山按摩经验集」,如获至宝,并在将这本书译成日文出版,请他帮助翻译,他已和川岛教授讲过,日本让我们直接联繫研究,该书在日本出版问世,我与川岛教授经过多次联繫后,他问到杨医师的情况,并想请杨医师去日本讲学,可惜杨医师已去世。
  近年来我给山西省老年大学、十三冶老年大学、山西老区医学专修学院等学生讲课时,都重点地讲了杨医师这种保健按摩手法,对人体的功能以及微循环都有助进作用,尤其对延缓衰老延长寿命都能起到保证作用,在海南岛将头面部按摩消失皱纹等作为头面部美容手法给学生讲课,实践证明都有很好的疗效。
  近年来收到国内、外不少中医按摩爱好者的来信,要买「杨清山按摩经验集」书,该书应该尽快再版,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山西医学院解剖教授 李荣华

再版前言(三)
  《杨清山按摩经验集》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至今,社会上应用广泛,不仅医务人员用,也有购书为自己家庭保健按摩用。尤其各基层医疗单位,如太钢尖草坪医院,清徐乡医院,原部队276医院等都开展按摩工作。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探索手法的作用,我由几十年临床实践,体会到对一些常见病应增加新手法。如胆结石摘除术后,胃切除,肠梗阻术后体质虚弱的治疗方法,除腹部外,增加捏嵴疗法,具体操作:从长强穴开始沿嵴柱向上至大椎穴止,用双手拇指,食指用力捻、提、推、拿手法,反覆3遍为1次,每日治疗1次,5~7次为1疗程。根据病情还可用双肾俞穴补气。即:双手拇指指腹按在左,右肾俞穴,按压3.7次,按后将按力沿双手拇指内、侧缘(虎口)推向脐下气海穴,此时推力曲拇指送至双中指指腹结束。两种手法同时应用疗效快,减少治疗次数,缩短疗程对小儿支气管炎、发烧(体温不超过39℃)咳嗽,厌食,重者伴呕吐,治疗方法:捏嵴,配合指揉捏大椎穴及双风门穴,各揉捏7~9次,使皮下有轻微瘀血为止。
大椎穴可退热,双风门穴可止咳,利痰,捏嵴可止呕吐、助消化,一般治疗1~3次即可痊癒。
对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失眠,纳差,腹胀,二便异常者。治疗方法:头部按摩加背部按摩,背部以摩法和拇指揉压夹嵴穴为主,调整神经功能。每次治疗时间10.15分钟,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若病程l~3月左右,治疗约1疗程,症状可基本消失。
  对骨科疾病,各种外伤所致的嵴椎骨或四肢骨骨折及关节损伤,经内、外固定术后而形成的关节僵直,伸屈受限,组织黏连,疤痕挛缩等并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经损伤(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治疗方法,除书上所述手法外,增加推揉和点揉。在治疗范围内用推揉,在神经分佈的运动点上用点揉,两手法结合应用,可使损伤的神经和关节功能得以迅速恢復正常。
  我和杨老师在一起工作期间(包括我在北京医院学习)深深感到,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任劳任怨,不分昼夜为病人服务,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服务态度端正,对病人不论职位高低,都一视同仁耐心治疗,这种高尚医德,值得学习。
  当前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深入,按摩工作也随之发展,除应用医疗外,还用于美容,保健等。近年来,透过各种方式,如办培训班,师带徒培养了按摩工作者数十人,分配到省骨科医院,太钢医院,省体育宾馆等单位服务于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尤其山西旅游事业的发展,国际友人旅游、观光不断增加,按摩保健显得更为需要。
  我认为《杨清山按摩经验集》一书是总结了他一生为按摩事业的贡献,也是中国按摩疗法中独特的一派,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应当继承发扬。为了人民的健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按摩工作应多做贡献。
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张秀瑞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按摩概述
第二章 按摩手法概述
第三章 上肢按摩手法
第四章 下肢按摩手法
第五章 腰背部按摩手法
第六章 胸腹部按摩手法
第七章 头颈部按摩手法

第二编 临床治疗
第一章 外科疾病
第二章 内科疾病
第三章 神经科疾病
第四章 小儿科疾病
第五章 妇产科疾病

第三编 按摩机制实验及疗效观察
第一章 按摩对机体影响的实验
第二章 按摩治疗腹部术后黏连疗效观察
第三章 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第四章 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第五章 按摩治疗慢性腰腿痛疗效观察
第六章 按摩治疗颈椎综合徵25例疗效观察
第七章 按摩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第八章 按摩治疗四肢关节扭、挫伤疗效观察
附: 杨清山传人按摩经验心得(一)
杨清山传人按摩经验心得(二)


按摩概述
《按摩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过程中,同疾病作对抗时逐渐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以医生的手,运用科学的原理和专门的手法,施术于患者的体表部位,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称之为按摩疗法。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