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武氏太极拳为河北永年广府东街武禹襄(1812一1880)所创。武禹襄得真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陈青萍,并从其兄澄清处(其兄为舞阳县知县)获王宗岳《太极拳论》。回家后与其甥李亦畬详加研习,对其深奥拳理悉至细微,并颇有发悟而独创出一派严格遵循太极之理与法则的武氏太极拳。还结合实践心得写出《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势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着名拳论,开太极拳详理之先河。
他的传人李亦畬(1832一1892),更把武氏理论发扬光大,着有《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秘诀》、(太极拳小序》及《跋》等,禹襄之兄也写有《释原论》、《打手歌》等,形成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太极拳理论体系。他们对太极拳理论发展所做的贡献是至今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
武氏太极拳是从中架子开始教学的,其姿势紧凑,动作舒缓,尾闽中正,虚实清楚,阴阳相辅,刚柔相济,靠内气潜转指配外形,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分工严格,不相逾越,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脚,并在松静之中暗含着开、合、隐、现,走架或打手时,开则俱开,周身骨节或肌肉群都微有开展的意思,开为发,发力的神意微现于体外;合则俱合,周身的骨节和肌肉群微有收缩的意思,合为收,把运力的神意收隐于体内,这种由开到合,由合到开,互相转换的渐隐渐现,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说的「忽隐忽现」。
特别是武氏太极拳结合古代「踵吸法」用呵、嘻、唿、呬、吹、嘘六个字来分别医治心、肝、脾、肺、肾、胆等各部气官之疾病,颇俱效果。
在推手上,武氏太极拳注重粘连黏随,接劲制人,不提倡用着制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妙境。
武氏太极拳由于其理论精深,身法严谨,神形兼备,内涵丰富,体用两全,既可锻鍊体质,又能陶冶情操,既能防病祛病,又能技击防身,所以,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为了使武氏太极拳这个武林瑰宝能在中国大地迅速普及,造福于人类,最近,国家体委已把武氏太极拳作为重点推广的体育项目之一,并整理出一套武氏太极拳竞赛套路。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氏太极拳一定会大放异彩。
前言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武术项目,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五大流派,武氏太极拳就是其中之一派。当代武术家顾留馨先生曾说:「近代太极拳的传佈,以杨氏祖孙三代对教材教法不断创新之力量多,而于拳理的钻研总结首推武、李,较之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抽象性概括远为具体切实,有继承,有发展,乃能自成一家。」
这里的「武、李」,即指武氏大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及其传人李亦畬大师,武氏太极拳之所以备受太极拳界的推崇,也正是由于武禹襄、李亦畬结合技击实践,把太极拳理论推到了一个难于企及的高峰。他们二人的着作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被现代各派太极拳奉为经典。其中王宗岳《大极拳论》的公开与传播也皆出自李亦畬的手抄木。
我自幼习练太极拳,后拜师于李亦畬之子李逊之先生,深得先师器重,先师言传身教,不遗余力,授于拳理至细。我深感先师授艺之恩德,总想能为武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添砖加瓦,以慰先师在天之灵。为之,早在60年代初我即把先师所谈的拳中诀要及自己练拳的体会写成《太极锁钥》一稿,可惜由于「文革」的十年动乱及其他一些原因,至今未能付印出版,十分遗憾。
近年来为推广普及武氏太极拳,我广交朋友,切磋拳技,培养后人,传授拳艺,也接待过不少中外太极拳爱好者,但着书之念,从未忘记。
承蒙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力帮助,使我能够在年逾八旬的今天,把先师在教拳过程中,口授心传,保留下来的一些记录资料,及木人对太极拳在理论实践方面的理解、体会和经验加以总结,写成此书,使武氏太极拳得以正确承传和发扬光大。当然,这些内容都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我所能做到的,不过是有限的继承和总结。
《武氏太极拳全书》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拳理部分,主要介绍太极拳理论,是笔者对大极拳的实质及哲理性的研究与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科学她认识大极拳之精髓,弄清太极技击的实质。
二是拳架部分,该部分採用图解的形式,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武氏大极拳的基本套路、动作要领和要点,便于读者自学。
三是推手及器械部分,主要介绍武氏太极拳的活步推手及武氏太极十三刀、武氏太极十三剑、武氏大极十三杆、武氏太极四刀等一些从未全面介绍过的内容。
四是先师口授的拳要及由自己心得笔记组成的拳释、拳解。
五是先哲们对太极拳的经典论述。
六是武氏太极拳名人简介。
《武氏太极拳全书》运用了大量的动作示范图,这些图照全部由笔者亲自示范,当然也得到我的几个弟子如金竟成、王印海、翟维传、钟振山、胡凤鸣等的帮忙。他们有的配合示范,有的帮助拍照。有的在书稿的整理及资料的抄写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
由于本人水准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同道不吝赐教,莫教胎误后人。
姚继祖
作者简介
姚继祖先生是武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他出生于太极拳中兴发祥之地──河北永年县广府镇,白幼即随其祖父习练太极拳术,并曾在永年国术馆与当时太极名人韩钦贤等修习太极推手及器械套路,后拜师于太极泰斗李亦畬之子李逊之先生,自此秉承师训苦练不辍,深得太极之精髓,终成名家。
早在60年代初,姚继祖先生就不断在一些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对太极拳之见解。他与太极名家顾留馨先生相交甚密。
1981年,全日本太极协会访华团慕名来邯郸,在政府的安排下,姚继祖先生接待了他们,他与日本朋友一起切磋交流,谈术论技。其精湛的技艺,渊博的学识,使日本朋友佩服之至。团长、日本东京太极学院院长、全日本太极协会指导委员长三蒲英夫先生也与姚继祖先生成为挚友,并在日本的《太极》杂志上极力推崇姚继祖先生的精湛拳技。
1984年,姚继祖先生应邀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会,并在大会上进行了讲学、表演和辅导,被评为全国太极十三名家之一。南方诸多报纸都以《北方枭雄姚继祖》为题发表文章,盛誉姚先生之拳技。
1994年姚继祖先生又经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审定为全国十三名太极大师之一。
姚继祖先生不但拳技精湛,武德人品无不服之,拳如其人,人如其拳,而且理论造诣颇深,文武兼备,成为一代太极宗师名扬海内外。他在练拳过程中,还经常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整理并编为歌诀,成为太极理论之珍贵资料,并曾整理成《太极锁钥》一书,可惜由于十年「文革」及其他原因一直未能出版,十分遗憾。
此次,姚先生大作的出版,定会为太极之辉煌大典增添其光彩的一页。
目录
第一编 武氏太极拳特点及身法概要
太极拳概论
武氏太极拳的源流及特点
武氏太极拳身法概述
第二编 武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
武氏太极拳图解及要领的说明
武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武氏太极拳套路图解
第三编 武氏太极拳推手
武氏太极拳推手概论
武氏太极拳推手方法图解
第四编 武氏太极十三连环剑套路图解
武氏太极十三连环剑名称顺序
武氏太极十三连环剑套路图解
第五编 武氏太极刀套路图解
武氏太极十三刀名称顺序
武氏太极十三刀动作图解
武氏太极拳四式追魂刀图解
第六编 武氏太极杆术套路图解
武氏太极十三杆套路名称顺序
武氏太极十三杆套路图解
武氏太极四杆术对练要领说明
武氏太极粘黏四杆图解
武氏太极四散杆图解
第七编 拳解与论术
太极拳歌诀
拳 解
拳 论
论打手
第八编 古典拳论
古典拳论
附录
附录一 健身六气法
附录二 武氏太极拳名人简介
附录三 武氏太极拳传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