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三十九式太极拳 劲意直指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三十九式太极拳 劲意直指

prev next

三十九式太极拳 劲意直指
  • 商品编号: dj7176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张耀忠
    出版日: 2009/11/01
    ISBN13: 9789574687176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205
  • 定价:  NT$22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198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5514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目录
绪论 人体六球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及太极拳气势中心圈
预备势
第 一 式 起势(四动)
第 二 式 揽雀尾(十六动)
第 三 式 搂膝拗步(六动)
第 四 式 手挥琵琶(四动)
第 五 式 野马分鬃(四动)
第 六 式 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 七 式 肘底看锤(二动)
第 八 式 金鸡独立(四动)
第 九 式 倒撵猴(十动)
第 十 式 斜飞势(四动)
第十一式 提手上势(四动)
第十二式 白鹤亮翅(四动)
第十三式 海底针(四动)
第十四式 扇通背(臂)(二动)
第十五式 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十六式 转身蹬脚(四动)
第 十七 式 进步栽锤(六动)
第 十八 式 翻身撇身锤(六动)
第 十九 式 二起脚(六动)
第 二十 式 左右打虎势(四动)
第二十一式 双风贯耳(四动)
第二十二式 披身踢脚(四动)
第二十三式 回身蹬脚(四动)
第二十四式 扑面掌(四动)
第二十五式 十字腿(单摆莲)(四动)
第二十六式 搂膝指裆锤(四动)
第二十七式 正单鞭(六动)
第二十八式 云手(六动)
第二十九式 下势(二动)
第 三十 式 上步七星(上步骑鲸)(二动)
第三十一式 退步跨虎(二动)
第三十二式 回身扑面(二动)
第三十三式 转脚摆莲(四动)
第三十四式 弯弓射虎(四动)
第三十五式 卸步搬拦锤(四动)
第三十六式 如封似闭(二动)
第三十七式 抱虎归山(二动)
第三十八式 十字手(二动)
第三十九式 收势(二动)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公开将前人不肯轻易透露的太极劲产生的秘密,结合每个具体的动作一一告知学习者,使之功夫上身,立竿见影,彻底摆脱走空架子的错误,尽早步入真正太极拳的奇功妙境。

序言
  我初学太极拳,是在1959年。那时我在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任职。记得当年春天的一个早操时间,作训参谋把大家集合起来,宣读了一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下达的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上的军官,都要打太极拳。
  其理由是,人到了35岁这个年龄,如果再去踢足球、打篮球、排球或搞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等激烈运动,身体条件已经不适合了。唯有打太极拳才有益健康。经他这么一动员,大家欣然认同。作为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令行禁止,说干就干,读完文件,当场就教拳。当时教的是杨式太极拳108式。
  原来,作训参谋是预先被委派到「太极拳师资集训班」学习,毕业后回来教我们的。我当年34岁,也就超前参加了。从此便与太级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我在坦克独立第八团任职。一天夜里,徒步外出野营拉练,进行作战演习,次日早晨返回时,因疲劳过度,晕倒在营门外边,失去知觉。后经组织上安排,让我到北戴河北京军区疗养院休养。
  凡到该院休养的学员,每天早晨都必须参加太极拳练习,因为该院将太极拳列为体育疗法项目,这正合我的意愿,于是我在休养期间,又学了一些新的套路。从北戴河回到北京,先后在天安门广场、东单公园、龙潭湖公园等地学了一些套路,包括杨式快拳、陈式头趟、吴式83式等。
  从1959年到1979年这20年间,我所学过的太极拳套路,有老的、新的、长的、短的、慢的、快的、单人练的、双人对练的,算起来可真不少,但统统都是些空架子,皮毛的东西。跟人家一搭手,手上没有东西,脚底没有根,其原因就是没有学到真东西。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早晨,我在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前,遇见几位老者在晨练,我一见他们的神态气势,便知他们功夫非凡,我便上前请他们教我。但因素不相识而未允,次日早晨我又去求教,其中一位较年轻的指点我说:「你到南边找王培生去学吧,他的耳朵都能打人。」我一听兴奋异常,心想,这真如仙人指路,他告诉我地址后,我蹬上自行车直奔王先生家去了。
  当见到先生后,我说明我爱好太极拳,并请老师教我练习,先生同意了,开始时先生教我练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的练法和心法。后正式拜先生为师,跟先生一学就是20年,其间,我深深感受到「苦练三年,不如明师一点」的这句名言。太极拳是口授之学﹐若无明师传授﹐无论你学多少套路,练多长时间,总归是空的。因为太极拳是练反常的﹐太极拳的思维方法跟平常人的想法绝然不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年轻人喜欢掰手腕,在掰的时候总是在与人相握的手上较劲。而太极拳恰恰相反,即与人相握之手,既不用力,也不放意念,几近把它忘掉,而是意想空着的手在与无形的手掰腕子,另一手便产生了使对手掰不动的劲力。这叫做「物极必反」。也就是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为而无所不为」。
  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才是习者应该学的真东西。此种反向思维方法,我将在后面结合分解动作加以明指,请习者体认。
  我的师爷杨禹廷先生仙逝后,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开会宣佈,王培生先生为北京吴式太极拳掌门人。会上老前辈曹幼甫先生感慨地说:「太极拳是一代不如一代。」然后,他拍着王培生先生的手背说:「就是培生还行。」如今我的恩师王培生先生也已驾鹤西去。我也已到耄耋之年。
  我师在赠我《太极拳推手精要》一书中的题词为「鸳鸯绣出从君看,可把金针渡他人」。现在,我把老师传授的和我个人总结的东西赶紧整理成书,公诸于世,以供同道继续研习和推广。
  将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发扬光大,这就是我编写此书的初衷。本书主要内容是太极拳三十九式。此套路原为三十七式,但最后一式将「抱虎归山」「十字手」「收势」合为一式,在概念上有拥堵之感。故还原其各自独立的式名,分层详解,以利习者。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首次公开将前人不肯轻易透露的太极劲产生的秘密,结合每个具体的动作一一告知习者,使之功夫上身,立竿见影,彻底摆脱走空架子的误区,尽早步入真正太极拳的奇功妙境。一书在手,可无师自通,从中获取健体、技击双丰收。
  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赵维国、张贵华、厉勇、周怀恩等各位在摄像、文字列印等多方面的大力帮助,在此一併致谢。太极拳的理法深奥无穷,限于笔者水准,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指正。
着 者 乙酉初夏于北京天龙斋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