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第一章 太极拳运动概述
第一节 太极拳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一、杨式太极拳
二、陈式太极拳
三、吴式太极拳
四、孙式太极拳
五、武式太极拳
六、综合太极拳
第三节 太极拳运动发展的阶段
第四节 太极拳与道家、儒家思想的联繫
第五节 太极拳与传统医学的联繫
第六节 太极拳的作用与功效
第二章 初段位太极拳系列教程
第一节 一段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分解说明
第二节 二段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分解说明
第三节 三段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分解说明
第四节 三段太极剑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分解说明
第五节 三段太极枪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分解说明
第三章 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法
二、示范法
三、领做法
四、分解法
五、正误对比法
六、切块提高法
七、阻力纠错法
八、教具诱导法
九、攻防体验法
十、录影分析法
后 记
作者简歷
序
我与曾乃梁教练相识已久,我们在工作、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机会不少。但走近他,是从太极拳开始的。
我所认识的曾教练,实干、朴实、厚道、谦虚。他长期在武术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对这一国粹、国宝有着特殊的情怀,倾注了一腔热血。从曾教练主持我省武术工作以来,揭开了我省武术辉煌的篇章,他培养出一百多人次的全国冠军,其中有「太极之花」「太极皇后」及「太极王子」等亚运会及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还有女子枪术世界冠军、南拳的亚运会冠军等,使我省武术运动跻身于全国乃至国际的先进行列,为此,他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多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他还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教练」,荣获「世界太极科技贡献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模、省优秀专家等称号。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退居二线后,仍指导我省武术工作,还热心指导省内外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澳门、臺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武林朋友,继续为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贡献力量。他还挤出时间,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拍摄了《太极拳大系》等VCD片,把他教练生涯的体会、对武术的情结、对武德的理解、对事业的挚爱,都融入着作之中,写出了不少的论文与专着,有的专着还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近期曾乃梁教练《走进太极拳》出版,要我作序。按照常规,「序」应出自武术名家或社会名人,起码也应是名文。而我非武术专家,不是社会名人,也写不出关于武术的名文,但还是欣然应诺,因这与「情」、与「理」都相符合。
因为曾教练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勤学精神让我感动。体育事业不仅需要善于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的教练员,而且更需要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教练员。体育工作要求我们善于从战略的高度对教学、训练、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找出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从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实践,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走进太极拳》在曾教练的辛勤努力下,几经修纂,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他做到了「秉笔直书」,阐述太极拳的发生、发展和现状,既有保存体育文献与史料的价值,又是一本很详实的实用教材。我政务繁忙,没能对该书「细读、细研」,更谈不上有「精评、精析」之类的见解,但我认为该书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起码具备「新」与「实」两个字。
「新」,则是新鲜,如该书中提出的太极拳自发生到发展至今经歷的七个阶段的见解,又如明确提出太极拳理论与道家、儒家思想相关联的见解等,都给人以新颖的感受。
「实」,则是实用,在教学实践中用得上。比如明确地将太极拳常用教学方法,归纳成「太极拳十大教学法」,这在实践中很有指导意义;又如对太极拳段位制教材中攻防含义的说明、易犯错误及其纠正方法的阐述,都颇具实用性。
我深感书与人都有「君子之言,信而有证」。读起来使我感到那么亲切,那么丰富。
读其书,自然使我想起宋代诗人陆游的一句名言:「必有事实,乃有是文。」看到了曾教练日夜读着不辍,筚路蓝缕,献计献策,为武术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孜孜探求的精神,为普及太极拳运动、推广全民健身计画的奉献精神,这也许就是我写《走进太极拳》序言的初衷,从中我获益匪浅。
蔡天初 福建省体育局局长、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 2001年5月于福州
作者简歷
曾乃梁,男,1941年11月29日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党员。武术国家级教练(正高级),国家级武术裁判员,武术八段。歷任福建省武术队主教练,现任省体工大队咨询教练员、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12岁开始习武,师从福建太极、南拳名师王于岐。1953~1959年在福州二中就学,1959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现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1964年毕业,1967年武术研究生毕业,师从着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1991年曾任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国武术队领队;1992年任第4届中日太极拳比赛中国队主教练。1993年5月出任首届东亚运动会中国武术队主教练,同年11月出任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韩国队教练;同年12月出任第5届中日太极赛暨首届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中国队领队。1994年出任第12届亚运会中国武术队主教练(赴广岛)。1995年被第2届世界太极修练大会聘为大会导师。1996年赴马尼拉出任亚洲武术裁判员培训班教练员,后留任菲律宾国家队教练,参加第4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7年受聘赴雅加达,任印尼国家队教练。1998年起多次赴日本讲学。2001年3月受中国武协邀请赴三亚,参加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名家演示并作专家辅导。
自1977年4月调回福建省体工大队,组建省武术队并任主教练。亲自培训的运动员,获全国武术比赛以上冠军者百余人次。其中有4人次获世界武术锦标赛金牌,4人次获亚运会太极和南拳金牌:有第11届亚运会和第2届、第4届世锦赛男子太极拳金牌得主、共获32枚大赛金牌、有「太极王子」美誉的陈思坦;有首届世锦赛和第12届、13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金牌得主、共获32枚大赛金牌、有「太极女神」美誉的高佳敏;有第2届世锦赛女子枪术金牌得主的魏丹彤;有第12届亚运会女子南拳金牌得主、被誉为「新南拳王」的王慧玲;有蝉联6届全国金牌和蝉联3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女子太极拳冠军、有「太极之花」美誉的林秋萍;有第4届亚锦赛男子南拳冠军吴贤举。还有吴秋花、傅正芬、代林彬、李强、周育玲、黄丽芳、邱金雄等一大批国内外大赛的名将。此外,1993年受韩国武协的邀请,为韩国国家队训练两个月,为取得第2届武术世锦赛1金4铜好成绩作出贡献,被授予「功劳牌」。1996年应菲律宾武协之邀,培训菲国家队一个月,为取得第4届亚锦赛女子太极剑冠军等好成绩作出贡献。
在武术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1987年发表论文《太极运动推向世界战略之初探》,获首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最高奖───大会优秀奖。论文在《中华武术》《武术健身》《武林》《中国武术精华》及《中国体育》外文版上发表,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国武术大辞典》部分条目的撰稿人,撰写条目3万余字。被聘为《中国武术大百科全书》的编委,并参与《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段位制》《国际武术推广教材》的审定工作。与卫香莲合编《太极拳入门及功法》小册子,其中《六手太极功入门》被译成日文,在日本推广。主编21万余字的《体育欣赏入门》,还与他人合作编写出版《武术运动小知识》《武术基础练习》等书。受中国武术研究院之委托,为全国武术高、中级教练员培训班撰写部分教材,并多次讲课。撰稿、策画并指导,与弟子合作拍摄《太极拳大系》等太极拳系列录影带、VCD共7盒,在国内外广为传播。提出的太极拳教学训练四阶段的见解、「太极拳十大教学法」的观点、太极拳阴阳平衡说,以及关于创编太极拳系列统一套路与设太极小系列的主张,提出的要以「太极语言」表达运动感情,「以心练拳」,达到「拳情并茂」「吾即太极」境界的观点,关于六个「养生说」的观点,均具有创见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他还受聘为武打片《木棉袈裟》担任武打设计,该片获得文化部特别奖。
曾先生还受中国武协和福建省体育总会派遣,多次到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或率队表演,受到好评。
鉴于其在武术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树,多次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多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记功,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省「优秀专家」等称号。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在社会科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1995年获「中国当代十大武术教练」称号,1996年获「世界太极科技贡献奖」。他的事迹,被列入《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人名录、《中华武林着名人物传》,1999年被列入《中华魂‧中国百业英才大典》和《世界优秀人才‧中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