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第一章 太极论谭
一、太极拳道
二、太极名缘
三、美兮太极
四、太极观照
五、(杨式)太极经义
(一)太极阴阳解
(二)太极刚柔解
(三)太极动静解
(四)太极虚实解
(五)太极劲力解
(六)太极方圆解
(七)太极形神解
六、太极行健———太极拳学的养生观及健身原理
(一)重德养性
(二)动静适应的有氧运动
(三)回归自然的运动
(四)畅通排废
(五)涎液漫生
(六)復脑运动,健脑平衡
(七)德高身正
第二章 太极拳法旨要
一、太极心法———即合德法或圆德法
二、太极志法———即练志法
三、太极意法———即用意法
四、太极气法———即唿吸法、吐纳法或调息法
五、太极眼法
六、太极身法
七、太极手法、步型、步法和腿法、膝法
(一)太极手法
(二)太极步型
(三)太极步法
(四)太极腿法和膝法
作者简介
王志远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高级工程师。
志远先生早年习武,师承傅钟文、沈寿、赵安洲等宗师。他生而颖悟,体格清健,且又性情怡和,沉静稳重,追随诸恩师左右,殚精竭虑,认真研习太极等内家拳术,数十载如一日,故深得恩师的厚爱器重,亲授真传,成为嫡传杨式太极拳之衣钵传人。
他为弘扬发展太极拳事业,几十年来未敢懈怠,在傅钟文老师和沈寿老师倡导之下,于1983年创立了宁波永年太极拳社,为该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随之又倡导了香港永年太极拳社,现担任宁波永年太极拳社社长及香港永年太极拳社永远名誉会长之职。
志远先生敏思勤学,博採众长。他注重理论的学习,在勤修太极拳术之同时,博览拳论、拳史、拳谱,做了大量的拳学理论研究,遍阅名家着论,详加考评,勘误释疑,心勤笔健,发表的论文难计其数。《杨式太极宝典丛书》是一部较为系统的杨式太极拳着作,系先生积几十年心血之力作,丛书之三《杨式太极刀》已经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现在奉献给行家读者的是丛书之一《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详尽地论述了杨式太极拳的拳论、拳理和拳术。丛书之四《杨式太极剑》、丛书之五《杨式太极杆(枪)和戟》、丛书之六《太极推手及散手》及《太极拳谱校注诠释》,都将陆续出版,以飨读者。
註:《杨式太极刀》大展出版社于2003年8月出版中文繁体字彩色版,欢迎洽购。
序言
我的拳艺生涯里,曾有过很多领我进门的老师,其中主要有沈寿、赵安洲、傅钟文等。有的已仙逝,有的已隐居,有的已住进了百岁院。每当我想起他们严格的、有时甚至是严酷的教育训练,而又如父兄般待我,崇敬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常常为之而热泪盈眶。我今天的点滴太极拳知识和功夫,无不是他们辛勤教育的结果。
他们常常教诲我,坚持勤、恒、礼、诚,故我能耐得寂寞、耐得淡泊、耐得辛苦,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晨昏无间,坚持每日工余苦练四个小时以上的太极拳,赢得了「拳痴」和「绵王」的称号。
他们又告诫我,不要早为师,不要早出书,不要早成名,以免误人误己。但由于当时太极拳不及如今之普及,师资力量缺乏,加上老师年事渐高及健康等原因,我早已为「人之患」(「人之患,在患为人师」),代师授艺了,学生遍及世界各地。出书则在老师「你也应该写一些体会了」及把「杨家传世太极拳整理出来」的嘱託下,在人民体育出版社的鼓励下,以及广大拳友的支持下,才酝酿撰写《杨式太极宝典丛书》。该丛书分为太极拳理论篇、太极拳练习篇、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杆)、太极推手及散手、太极拳谱校注诠释,以及杨家太极五代名人略传。
此书虽系我撰写,但实际上我仅仅是站在诸老师的肩膀上,将他们平时辛勤教育的内容,作一次整理和总结,其间也有我的一些体会和理解,而毛病和错误往往出在「体会和理解」之中,诚请行家里手多多指出其中的误谬,则在我的拳艺生涯中又增加了良师益友,幸甚。
此书在社会各界,特别是香港永年太极拳社和宁波永年太极拳社的关怀下出版,其中拳友林宏、李沛镗、江锦、陈佩铭、李沛豪、余伟文、刘与科、林逸慧、梁日明所作贡献尤甚,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王志远于香港
註:《杨式太极拳》一书完稿,准备作序。刚好有拳友系季老学生,赠我《季羡林散文》以「共同体味季先生散文中的真情、真思和真美!」其中「遥远的怀念」一文,甚合我心境,遂借用一二句作序,以增光辉。
太极赋
太极拳阴阳合德,练其形而传其神,传其神而达其意,达其意而先其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气鼓荡,内气潜转,源动腰嵴,劲贯四梢,丹田吐力,功力老到。支撑八面而稳固厚重,八面转换而轻灵圆活,拳势如行云流水,风曳杨柳,轻盈自然。又恰似溪中浣纱,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刚柔互运,虚实渗透,动静浑然,蓄发相变,奇正相生,功劲似有若无,形影飘忽莫测,貌似柔软无力,实则无坚不摧,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自初发悟,至于有成,走架之境凡三变:初若身立水中,随水波之推荡;稍进,则如善游者,与水相忘,有足不履地,任意浮沉之慨;又进,则步愈轻灵,若自忘其身,直如行于水面,飘然为凌云之游也。功臻上乘,其和气周匝一身,溶溶然,若山云之腾太虚;霏霏然,似膏雨之遍原则;淫淫然,若春水三满四泽;液液然,如冰河之解释;往来上下,百脉通融,被于谷中,畅于四肢,拍拍满怀都是春,而其像如微醉也,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宇宙,天人合矣。
绵王志远壬午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