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形意拳的起源
第二章 形意拳桩功
第三章 五行拳
第四章 十二形拳
第五章 套 路
第六章 对 练
第七章 形意拳研究与教学
练拳‧授拳‧写拳
徐 才
北京形意拳研究会会长邸国勇先生在处理会务和教学之余,用心探索形意拳的奥妙,写出《形意拳械精解》一书出版,实在可喜可贺!
练拳、授拳又写拳,这样的武术专家里手真是值得敬重。武术的传承自古主要是口传心授,所以武术古籍较少。今天,武术走向世界,处在盛世中国的武术专家们,有充分的条件用现代体育观点和现代传播手段深刻阐释和论述武术了。我常到书店浏览新书,常是目不暇接,使人感受到盛世图书文化的繁荣。但有关武术的图书似嫌还少,至于有关形意拳的论着就更为缺少了。邸国勇先生这本《形意拳械精解》的出版,将会为形意拳的传播增加一个窗口。
邸国勇先生少年时期从河北武术之乡蠡县来到北京。1960年15岁时,他择师赵忠习练少林长拳和形意拳,之后又随吴斌楼学戳脚翻子拳,再后随李子鸣习八卦掌。
1983年他积极推动北京武协形意拳研究会的成立,为形意拳的发展作了不懈的努力。如今他把几十年练拳、教拳的体会心得整理成书奉献给形意拳爱好者。
形意拳是个内意外形相统一的拳术,要求「象其形,取其意」,其健身功能、技击功能都很强。模仿十二种动物的「十二形拳」更使练拳者融入大自然,体现「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的要求。练起拳来其形其意真是美哉,美哉!形意拳的美学价值,得到不少习练者的称颂。
一位毕业于大学音乐系的形意拳爱好者,将形意拳与古曲《高山流水》并论,认为二者神同形异。《高山流水》是俞伯牙移情于大自然,感受天地变化产生的音韵和旋律,形意拳则是移情于十二形动物,体验自然万物演化的神韵和节奏。形意拳以及各个拳种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特别值得人们去挖掘整理。衷心祝愿热心弘扬武术文化的朋友,创作更多的佳作精品!
立足整体 把握整体
康戈武
邸国勇先生编着的《形意拳械精解》一书即将问世,邀我为之序。形意拳溯源于心意拳,是一个主张「散之必有其统,分之必有其合」,追求内外合一,强调式整、劲整的武术拳种。此处所谓主张、追求和强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整」字。国勇之作从书名到内容,也都含藏着这个「整」字。于是,以《立足整体 把握整体》为题,撰成此文,祝贺邸先生为武坛奉献了一部有所创见、有所发展的新作。
此书以《形意拳械精解》为名,标明了此书的内容,同时也为其行文伏下了三个「整」字。其中,形与意,相对于人体的外形和内意而言,构成一个整体;拳与械,相对于武技的徒手技术和持械技术而言,构成又一个整体;拳械与精解相对于认识过程的实践和理论而言,构成了再一个整体。书名即点明了作者立足整体,全书立足整体的宗旨。
由这三个「整」,整合而成的《形意拳械精解》,不仅较完整地展示了形意拳的技法体系;还阐明了形意拳求「整」的标准、练「整」的方法;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还基于自身习练形意拳四十年所得,针对当前形意拳普及活动的现状,指出了求整、练整的要点和易被忽略问题的纠正方法。概言之,此书立足整体下笔,把握整体行文,既不离形意拳之整体,又突出了整体中的重点和把握整体的要谛。
《形意拳械精解》展示出的这种整体特色,不仅明示习练者应循着「立足整体 把握整体」的原则去练好形意拳,也启示人们循着「立足整体 把握整体」的观念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而言,对待社会问题、自然问题应如此,对待人类自身的问题———人体生理、人体运动、人体文化等等问题,也应如是。当然,任一武术问题也都应该用整体观念去对待。宏观地说,社会、自然、人类,以及他(它)们相关的万物万事是一个整体。武术只是构成这个大整体中的一个小整体。一定时期武术的盛衰发展,受着该时期大整体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微观地说,大整体中包含着若干个相互对应、乃至相互矛盾的小整体,任一小整体又包含着若干个相互对应、乃至相互矛盾的小小整体。依古人之言,不论是「天人合一」的大整体,还是含于一事一物中的小小整体,都是一个「阴阳相依」的辩证统一体。武术与其体系中林林总总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间,也都有着这种大整体、小整体和小小整体间的关系。在近些年的武术学术活动中,围绕武术的名与实、运动形式和锻鍊价值等一对对相互关联问题的讨论,都需要用这种整体观念去看待。那些以点代面、以局部充整体,或者有整体之名而无整体之实,或者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言行,混淆着武术的概念,影响着武术的发展,应该努力用「整体观念」去修正、去规范。
总之,邸国勇先生编着的《形意拳械精解》一书,既是一部可供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会形意拳、练好形意拳的教科书;又是一部以形意拳的整体观念揭示形意拳文化内涵的启蒙书;还是一部引导习练者由形意拳锻鍊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之「整体观」的参考书。有感如此,谨以「斯技堪习,佳作共赏!」作为此文的结语。
前言
为了适应当前武术蓬勃发展的需要,在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编着了这本《形意拳械精解》。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是五行拳、十二形和传统套路;下册主要是刀、枪、剑、棍和八字功。
上册共有七章,第一章形意拳的起源。第二章桩功,介绍了五个桩法,以三体势为主,不但讲述了三体势的来源和内中含义,而且对各部的要领和具体要求作了较为详细的讲解。砸桩是一种长功快的桩法,混元桩注重养身和放松,降龙、伏虎桩外注重间架结构的正确和劲力的合顺,内练心、意、气、神。
第三章五行拳,重点放在每一个拳法的劲力问题,整劲是形意拳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对每一个拳法动作劲力的来源,各部如何协调配合,关键部位在哪里,以及怎样打出整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对五行拳的唿吸方法作了介绍,使动作与唿吸相配合。
第四章十二形,突出了每一形在练习中应带有的意念和意境。在形意拳各拳法的练习中,如果没有意念去指导,那只叫「形拳」。目前有重形轻意的现象,在练拳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意念?用什么样的意念去指导练习?练习形意拳不能没有意,应该「形」「意」并重,在练拳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意念,就有什么样的劲力;有什么样的意境,就有什么样的功夫。
第五、六章是传统套路和对练,完全保留了民间传统的练法,只是在劲力和意念方面加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七章是自己学练的心得体会,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我来说,书的编写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总结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形意拳加深认识理解和体悟的过程。虽然书稿即将面世,但我并没感到轻松。武术事业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特别是形意拳在理论科学化的问题上,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真诚的希望武林同道和前辈及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多方面地批评指正,本身就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有利于自己的提升,有利于形意拳今后的发展。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赵新华先生给予了大力的帮助,赵先生审稿之严格,编审之认真,使我深受感动。另外,我的弟子刘明亮、杨树东为我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还有我的好友康戈武先生,前国家武术院院长徐才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