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易经占卜 > 象数易学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象数易学

prev next

象数易学
  • 商品编号: guy7771
    出版社: 志远
  • 作者: 张其成
    出版日: 2003/04/15
    ISBN: 9578497776
    ISBN13: 9789578497771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285
  • 定价:  NT$30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NT$300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7702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现代除了两三本象数学源流史着作外,还几乎没有一本象数哲学的专着。本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在分析、比较汉代象数与宋代象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1、「象数」范畴在各歷史阶段的内涵。
2、「象数易学」形成演变的过程及规律。
3、象学派和数学派从易学本元论到哲学本体论的提升。
4、中国传统哲学史上「象本论」学派与「数本论」学派的特徵。
5、象数思维方法的特徵及其对中国传统人文和科技的影响。
6、象数学派的宇宙生成法则与结构法则。
7、象数学派的人文情怀、性命学说与生命境界。

前言

  《周易》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歷代对《周易》的註释,构成了〝易学〞。易学作为经学的一种,从汉代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歷史。歷代易学家在对《周易》的研究态度和註释方法上各有特色,总的来说可分为象数与义理两大派。《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象数学派以象数为第一位,以象数解《易》,以象数论义理;义理学派以义理为第一位,以义理解《易》,以义理论象数。从整个易学史发展过程看,两派的互相攻讦一直没有停止。因象数学派在解《易》的同时,涉及到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医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学体系十分庞杂,也造成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度大大增加。久之,象数学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就近现代学术界而言,可以说对象数学的态度仍然是不够公允的,有人认为象数就是术数,是算命打卦的同义语,应打入〝封建迷信〞的行列;有人认为象数学根本不是易学正宗,与哲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只有义理易学才是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象数学代表了古代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甚至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新发明都可以从中找到来源……
  认识的误区带来了研究的缺陷与薄弱。现代除了两三本象数学源流史着作外,还几乎没有一本象数哲学的专着。本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在分析、比较汉代象数与宋代象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1.「象数」范畴在各歷史阶段的内涵。
 2.「象数易学」形成演变的过程及规律。
 3.象学派和数学派从易学本元论到哲学本体论的提升。
 4.中国传统哲学史上「象本论」学派与「数本论」学派的特徵。
 5.象数思维方法的特徵及其对中国传统人文和科技的影响。
 6.象数学派的宇宙生成法则与结构法则。
 7.象数学派的人文情怀、性命学说与生命境界。
  〝象数〞和〝象数学〞(象数易学)作为两个既有密切关系又各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在歷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歷了不同的阶段。从《周易》开始作为卦爻的〝象数〞成为〝象数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象数学〞的两大形态——汉易象数学与宋易象数学对〝象数〞的内涵又有不同发展。
  宋易象学派与数学派在易学本原论上有〝象在数先〞和〝数在象先〞的论争,进而通过〝气〞、〝理〞范畴,将这场论争提升为本体论的论争。以周敦颐、朱震以及明清时期来知德、方氏父子为代表的象学派将〝象〞与〝气〞合为一体,以〝象〞——〝气〞为宇宙本体;以邵雍、张行成、蔡氏父子为代表的数学派将〝数〞与〝理〞合为一体,以〝理数〞——〝数〞为宇宙本体。数学派还通过对〝太极〞的解说强化了这一本体观,〝太极〞虽被视为一个兼包虚实、动静、心、气、理数的综合体,但其本质仍是〝理数〞,即宇宙事物生成变化的次序、理则。〝理数〞之〝理〞不同于程朱的〝理〞,〝理数〞之〝数〞不同于毕达戈拉斯的〝数〞。邵、张、蔡的数本论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独树一帜。
  由《易传》所创立而由象数学派所发展的〝象数思维方式〞,採用取象——观象法、取数——明数法、符号模型法,表现出整体性、功能性、形象性、变易性特徵,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科技(以中医为代表)産生了重大影响。
  象数学派将宇宙生成过程看成气化流行的过程,汉代象数学家通过卦变,〝四太〞、九宫等学说反映了这一过程,宋代象数学家通过〝一生一〞法则和先天学说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过程。象数学派建构了一套有别于西方的宇宙结构论,其特徵,一是宇宙结构论是与宇宙生成论密不可分的,结构论往往附属于生成论;二是将宇宙的结构视为一种先验的、程式化的象数模型,即卦爻、九宫、五行、河图洛书模型,这是一种时空合一、偏向关系功能的结构模型。
  象数学家一般被认为是只重天道不重人道,实际上无论是汉代象数学家还是宋代象数学家都不能作如是观。汉代象数学家虽然偏重天文之学,〝多参天象〞,但目的却在于以天道推人道,以卦占定人伦、明王道,以阴阳灾异推论人事吉凶、宣扬五常伦理,表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政治理想;宋代象数学家则更是参合天人、以人核心,或由太极以定人极,或由物理之学、宇宙之学而论心学、性命之学,从而建构了宇宙与人文同构、同序的理论图式,表达了鲜明的人文价值理想。
  对《周易》的研究在方法途径上向来就有哲理阐发与文献考证之别。前者注重揭示或发挥《周易》的道理(〝易之道〞),目的在于建立思想理论体系;后者注重对《周易》文句、字义的训释考证(〝易之文〞),目的在于求取《周易》的本来意义。当然两者并非完全割裂。就学风而言,古代是〝復古〞,近代是〝疑古〞,现代是〝释古〞。本书注重史料的考证,同时又注重逻辑分析和理论归纳,将纵向的歷史文本与横向的哲学思想相结合,以史料文本(〝易之文〞)为依据,以哲学思想(〝易之道〞)为目的。以〝释古〞为主,但不是为〝释古〞而〝释古〞,更不是为〝復古〞而〝释古〞,只是企望在〝释古〞的基础上,总结象数学派的哲学思想的特徵及其得失,建构象数哲学体系,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展开易之〝道〞,打通易学与现代哲学、现代科学的通道,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当然能否如愿,则有俟读者明鉴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象数〞的内涵——象数范畴论
 一、卜筮与象数
 二、《易经》中的象数
  (一)卦象
  (二)爻数
 三、《易传》论象数
  (一)《易传》论〝象〞
  (二)《易传》论〝数〞
 四、易学中的象数观
  (一)象数学派论象数
  (二)义理学派论象数
 五、象数与术数
  (一)术数源流
  (二)象数与术数
 六、象数与义理
  (一)义理是易学〝意义〞与〝道理〞的动态系统
  (二)象数为〝周易〞之体,义理为〝周易〞之用
  (三)象数派与义理派的偏向与互补
 七、小结
  (一)符号象数
  (二)事物象数
  (三)象数与术数
  (四)象数与义理
第二章 象数易学的发展与演变--象数学源流论
 一、两汉象数学
  (一)孟喜与京房:象数学
  (二)《易纬》与郑玄:爻辰九宫说
  (三)荀爽与虞翻:卦变说
 二、两宋象数学
  (一)陈抟:象数学
  (二)刘牧:河洛学
  (三)邵雍:先天学
  (四)周敦颐:太极图说
  (五)蔡元定与蔡沈:河洛学
 三、明清象学数
  (一)来知德:错综变中说
  (二)方以智:象数学
  (三)焦循:天元术
 四、象数学派解易的特徵
第三章 对宇宙本源的探索--象数本体论
 一、象本论
  (一)象与数
  (二)象与气
 二、数本论
  (一)数与象
  (二)数与理
 三、象数本体论的特徵
第四章 传统思维方式的典范--象数方法论
 一、《周易》思维形式与象数思维形式
 二、象数思维方法
  (一)取象-观象法
  (二)取数-运数法
  (三)符号模型法
 三、象数方法论的特徵及其影响
第五章 宇宙造化之妙--象数学派天道观
 一、气化流行:宇宙的生成过程
  (一)卦变:宇宙变化是一个气化过程
  (二)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宇宙发生四阶段与九宫序
  (三)〝一分为二〞的生成法则与〝元会运世〞的演进数理
 二、象数模型:宇宙的结构次序
  (一)卦爻:时空合一的宇宙模型
  (二)九宫五行与河图洛书:宇宙生成变化的结构图式
  (三)四象:天地间物事皆成四片
第六章 人文情怀与生命境界--象数学派人道观
 一、借卦占以定人伦明天道
 二、五常论理与政治神学
 三、从太极到人极
 四、作为人伦图景的河图洛书
 五、先天心法与性命之学
  (一)天人相为表里,推天道以明人事
  (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命之学的建构
  (三)修养功夫与生命境界
附:博士论文评议书
后记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易道主干

易道主干

NT$400元
易图探秘

易图探秘

NT$280元
易通天文

易通天文

NT$600元
易经生命科学

易经生命科学

9 NT$621元
易学基础教程

易学基础教程

NT$500元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