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探本溯源 阐幽解谜
在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中,河图洛书是最为神秘的,也是最为奇特的:它是一种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源流交错的文化阐释,至今仍然是一个褒贬径庭的文化悬案!
河图洛书无疑是中国神秘文化的本源,也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本源之后,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它的广博、繁杂、艰深,学者往往一触即退避三舍;又由于它的隐晦、神秘而且在今天看来充满了虚幻、迷信的色彩,很容易受到某些学者专家的轻易否定。
本书通过对河图洛书「象」与「理」这两个最重要方面的解读,企图为破解这个千古之谜、深入把握中国神秘文化和传统文化,提供扎实的基础和一点启迪。
序
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
台州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与天台山文化」资助课题
在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中,《河图》、《洛书》是最为神秘的,也是最为奇特的:它是一种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源流交错的文化阐释,至今仍然是一个褒贬径庭的文化悬案!
壹、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核心问题是《河图》、《洛书》本身是否存在?对这个问题的追问,自宋代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李申先生说:「《河图》、《洛书》,古代文献虽有记载,但没有说出它们是什么样子。宋以前的人们,争论不休,但也没有人拿个什么图或书来,说这就是《河图》、《洛书》。」宋代以前,因为没有具体的物证,也就开启了后世《河图》、《洛书》本身是否存在的争论。宋代以后有了《河图》、《洛书》的黑白点图,可是「这些图问世之初,就争论不休。」
【1】这是因为这图前所未见,而且陈抟所绘和弟子们所传,都有些神秘兮兮的,所以同样不免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这种亦真亦幻逐渐形成了两大派:肯定派和否定派:肯定派,分别从《尚书》、《礼记》、《太玄.玄图》、《汉书.五行志》及《左传》、《周易.繫辞》、《易纬.干凿度》、《数术记遗九宫算注》等经传,尤其是朱熹、邵雍、刘牧等图及图说立论,论证《河图》、《洛书》「其规模所自,良有至理存焉」: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
引解:神奇的河图洛书
在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中,《河图》、《洛书》是最爲神秘的,也是最爲奇特的:它是一种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源流交错的文化阐释,至今仍然是一个褒贬径庭的文化悬案!
壹、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
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核心问题是《河图》、《洛书》本身是否存在?对这个问题的追问,自宋代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李申先生说:「《河图》、《洛书》,古代文献虽有记载,但没有说出它们是什么样子。宋以前的人们,争论不休,但也没有人拿个什么图或书来,说这就是《河图》、《洛书》。」宋代以前,因爲没有具体的物证,也就开啓了后世《河图》、《洛书》本身是否存在的争论。宋代以后有了《河图》、《洛书》的黑白点图,可是「这些图问世之初,就争论不休。」这是因爲这图前所未见,而且陈抟所绘和弟子们所传,都有些神秘兮兮的,所以同样不免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这种亦真亦幻逐渐形成了两大派:肯定派和否定派:肯定派,分别从《尙书》、《礼记》、《太玄.玄图》、《汉书.五行志》及《左传》、《周易.繫辞》、《易纬.干凿度》、《数术记遗九宫算注》等经传,尤其是朱熹、邵雍、刘牧等图及图说立论,论证《河图》、《洛书》「其规模所自,良有至理存焉」: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
否定派则自欧阳修起,他在《易童子问》卷三中记载:童子「敢问八卦之说?或谓伏羲已授《河图》,又俯仰于天地,观取于人物,然后画爲八卦尔。二说虽异,会其义则一也,然乎?」他回答说:「不然。此曲学之士牵合傅会以苟通其说,而遂其一家之学尔。其失由于妄以〈繫辞〉爲圣人之言而不敢非,故不得不曲爲之说也。《河图》之出也,八卦之文已具乎,则伏羲授之而已,复何所爲也?八卦之文不具,必须人力爲之,则不足爲《河图》也。其曰观天地、观鸟兽、取于身,取于物,然后始作八卦,盖始作者前未有之言也。考其文义,其创意造始,其劳如此,而后八卦得以成文,则所谓《河图》者,何与于其间哉?若曰已授《河图》,又须有爲而立卦,则观于天地鸟兽、取于人物者皆备营之矣,而独遗其本始所授于天者,不曰取法于《河图》,此岂近于人情乎?考今〈繫辞〉二说离绝,各自为言,义不相通,而曲学之士牵合以通其说,而悞惑学者,其爲患岂小哉!古之言僞而辨、顺非而泽者,杀无赦。呜唿,爲斯说者,王制之所宜诛也!」欧阳修是通过否定河洛学家和易学家理论的根本〈繫辞〉来否定《河图》、《洛书》的存在的,他根据常理推断:如果《河图》已经具备了八卦的雏形或者原理,那么伏羲画八卦就不一定要根据《河图》了。至于〈繫辞〉中「观天地」等话语,一来说明八卦是前所未有的,二来体现了八卦创作的艰辛,最根本的是伏羲画八卦与所谓《河图》,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可能因爲要维护易经是群经之首的地位,或许而出于对僞劣学术、胡言乱语人的痛恨,欧阳修最后提出「杀无赦」,似乎有点偏激。但是,欧阳修否定说出来后,「袭欧阳修之说,而益加甚焉」!此后南宋有叶适等、元代有陈应润等,明代有归有光、刘臃等人,清代又形成一个高潮,胡渭、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等,都是否定派。否定派最重要的依据是:没有实物和可靠的文献,「魏、晋、唐、宋初之儒,不见《图》、《书》」,「考今,〈繫辞〉二说,离绝各自爲言,义不相通,而曲学之士牵合以通其说」(还可以参看下面〈《尚书.顾命》:《河图》的「宝物」形象〉一节相关论述)。
直到民国,争论依然持续,如易学家杭辛斋等就是持肯定的意见,而史学家顾颉刚等就是持否定的意见。
亦真亦幻的文化论争,造成了《河图》、《洛书》亦真亦幻的文化现实。尤其是随着汉谶纬学、易象数学的蓬勃发展,人们由对《河图》、《洛书》存在与否的关注,转向了对《河图》、《洛书》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河图》、《洛书》究竟是上天赐给谁的?对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9种:
(1)伏羲得龙马《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载:「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载:「刘歆以爲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在黄河得《河图》,祭洛水得《洛书》,作《归藏易》。《竹书纪年》卷一载:「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载:「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威……乃重坤以爲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3)仓颉南巡在洛水与黄河的交匯处得青文《洛书》。《河图玉版》载:「仓颉爲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
(4)帝尧在黄河、洛水设坛得龙马《河图》。《宋书.符瑞志》上载:帝欲「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爲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爲检,赤玉爲字,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殷、周、秦、汉当授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
(5)帝舜祭黄河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上载:「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6)大禹巡行黄河得《洛书》「九畴」。《竹书纪年》载:「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唿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爲洪范。」《汉书.五行志》载:「刘歆以爲,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7)成汤至洛水观尧设祭坛得赤文《洛书》。《宋书.符瑞志》上载:「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8)文王在磻溪受丹书《洛书》。《春秋命历序》载:「文王受丹书,吕望佐昌发。」又《春秋元命苞》载:「西伯既得丹书,于是称王,改正朔,诛崇侯虎。」
(9)成王临观黄河、洛水,得青龙《河图》、赤文《洛书》。《宋书.符瑞志》上载:「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体作乐,神鸟凤凰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吐之而去。礼于洛,亦如之。玄龟青龙苍兕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周公援笔以世文写之,书成文消,龟堕甲而去。」
纵观这些文献的记述,相互之间是明显不同甚至于矛盾。有幸独得《河图》,《洛书》或者兼得《河图》、《洛书》的:或伏羲,或黄帝,或仓颉,或舜,或尧,或大禹,或商汤,或周文王,或周成王。负载《河图》、《洛书》出河洛的也存在差异:负《河图》的或龙或马,或干脆就是龙马,而且这龙或黄或青;负《洛书》的龟或红或黑。《河图》、《洛书》本身还存在差异:《河图》或图或书,或是图、书并存;《洛书》则或「九畴」或名录,而且《河图》、《洛书》的文字也有红、绿、黑等色彩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一般因素,主要是不同的书相互说法不一,而且即便是同一本书也存在差异:如《龙鱼河图》就出现了伏羲、黄帝、尧和舜四说并存的情况。这可能是所据的来源有差别。但是,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基于撰写的目的或者立意所致:或出于对帝王的权威化,或出于对谶纬的诡秘化,或出于叙述的传奇性,或出于庸俗的立异等。章太炎曾经就指出:「既知政教,仅以游艺,借物以诇其姓名人地,则《绿图》、《幡薄》自此作。虽然,其粝者在姓名人地,而凿者在政教,则圣人所以作《绿图》、《幡薄》者,其本末可知。」其中「凿者在政教」,是说法的主要立意,获得《河图》、《洛书》的,全部是上古的帝王或圣人,便是最好的证明。
究竟是上天赐给谁的这个问题的讨论,并没有澄清《河图》、《洛书》亦真亦幻的迷雾,反而有加深迷惑的副作用。于是,人们又希望通过《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以期探索《河图》、《洛书》的真面目。对于这个问题,否定派无需多说,即便是肯定派,目前也是没有确定而得到统一的结论。由于先秦没有物证,而且文献记载也没有明显的确认,因此汉代以后便有了不同的推测了:有认爲是玉石的(今人用含山玉类比)、有认爲是图册的(没有地图、文书的区分)、有认爲是贤人的(泰颠)、有认爲是古代地理书,有认爲是谶纬图书,有认爲是八卦(或八卦九畴),有认爲是数理图式。现代对《河图》、《洛书》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有人认爲《河图》爲上古气候图,《洛书》爲上古方点阵图,有认爲是星象图(《河图》爲五星出没图式或天河之图,《洛书》爲北斗九星图式,或是导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导源于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有认爲《河图》爲天地四时五像比数图式,《洛书》爲阴阳寒热比数图式,有认爲是时令历法图,有认爲是完全三角形数图,有认爲原始占卜图,有认爲道教炼丹图,有认爲出土甲骨,有认爲蕴含勾股、幻方等的数理图,有认爲宇宙生命规律的数理模型……真是不胜枚举。
贰、源流交错的文化阐释
这些推测究竟谁「真」谁「幻」,我们认爲关键还不在于《河图》、《洛书》本身,而在于关于《河图》、《洛书》的文化阐释。这个我们可以从上一节关于有无、得主和本质的述评中可以发现:关于有无的讨论就提到前面所述否定派欧阳修对〈繫辞〉的质疑,肯定派朱熹在〈答袁枢〉一信中,对这个质疑的回应是:「〈繫辞〉虽不言伏羲受《河图》以作《易》,然所谓「仰观」「俯察」,「近取」「远取」,安知《河图》非其中之一事耶?大抵圣人制作由初非一端,然其法像之规模,必有最亲切处,然初未尝有数也。至于《河图》之出,然后五十有五之数,奇偶生成粲然可见,此其所以深发圣人之独智,又非况然气象之所可得而拟也。是以「仰观」「俯察」,「近取」「远取」,至此而后两仪、四象、八卦之阴阳奇偶可得而言,虽〈繫辞〉所论圣人作《易》之由非一,而不害其得此而后决也。」这样一来,伏羲作八卦究竟有没有效法《河图》就是问题的焦点,然而焦点的实质是:八卦与《河图》究竟谁先谁后,也就是究竟谁是源谁是流。正因爲没有弄明白源与流,朱熹的回应就出现了源与流交错阐释的问题,本来有没有效法《河图》,应该是要解决《河图》与八卦究竟谁是源谁是流的。可是他们却没有解决。朱熹既认爲《河图》是伏羲作八卦效法的「其中之一事」,那么《河图》应该就是八卦之源了;但又说「初未尝有数也」、「得此而后决也」,「未尝有数」那么《河图》就不是具有「两仪、四象、八卦之阴阳奇偶」的八卦了,「得此而后决也」这说明八卦已经具备规模了,那么《河图》至多是八卦定型时候的一个参照物而已,而不应该是八卦之源了。欧阳修採用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但他不是从源与流着眼的,因而无需多讨论。
关于本质的讨论,有从《河图》、《洛书》来源来推测的,有从《河图》、《洛书》数的形态来类比的,有从《河图》、《洛书》数的原理来推导的……从来源来推测应该属于哲学上的世界本原的讨论,可以略而不论。从数的形态或者原理来阐释,都是産生于把《河图》、《洛书》作爲数的形态和本质之后的,已经不属于完整的《河图》、《洛书》自身的源与流的讨论了。但是在实际阐释时,它们又往往交错在一起,源与流没有分别了。如把星象作爲《河图》、《洛书》的源,这是比较感性的源与流交错的阐释。这种阐释把星象作爲《河图》、《洛书》的源,立足于两者位置的对应,其本质实际是从古代星象学的流来推导星象与《河图》、《洛书》的形相似性:「爲了强调自己的「发现」,总是对古代星图进行一番改造,直到改造成与河洛相似爲止」,而且「其数据缺乏史料依据与科学推理」。
关于《河图》、《洛书》的得主更是源与流交错,有些没有次序的。如黄帝说比较晚出,宋代罗泌《路史.黄帝纪》是补充并完善战国时期《竹书纪年》的脱落的环节的,尤其是「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这个注,出自汉代的《尚书帝命验》,原文是:「河龙图出,洛龟书威,赤文象字,以授轩辕。」不过略加改造而已。
源流交错的文化阐释突出的就是河洛学中的「九数」、「十数」的论争。宋代《河图》、《洛书》的黑白点数图,都是从陈抟的龙图发展而来的,但是由于对龙图的理解有差异,对传统的河洛文献的选择和解读也有差异,因而出现了《河图》、《洛书》的「九数」、「十数」论辩——「图书之争」。一个以《图》九《书》十爲说,认爲《河图》数是四十五,《洛书》数是五十五。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刘牧。他说:「昔宓羲氏之有天下,感龙马之瑞,负天地之数,出于河,是爲龙图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爲肩,六与八爲足,五爲腹心,纵横数之,皆十五。盖易系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也。太皞乃则而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以阳气肇于建子,爲发生之源;阴气萌于建午,爲肃杀之基。二气交通。然后变化,所以生万物焉,杀万物焉。」这是源于〈繫辞〉、刘歆和孔安国的观点,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根本理念,而且还整合了汉卦气说、五行说和汉唐九宫说。坚持这一观点的知名人物还有王湜、朱震、郑樵、程大昌、朱元升、李简、张理、薛季宜等。
一个以《图》十《书》九爲说,认爲《河图》数五十五,《洛书》数四十五。代表人物是朱熹及其弟子蔡元定。他们认爲:「关子明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仿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这也是基于〈繫辞〉,不过他们是以「天地之数」一节爲其核心理念,认爲这是「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然后根据五行生成图来推导数位的构成,还发明了《河图》、《洛书》的体与用、全与变及其相互关系,令人耳目一新。不久,朱熹又把这种《河图》、《洛书》放在他的《周易本义》卷首,所以《图》十《书》九迅速流行,并成爲此后南宋、元、明、清的主导图式。知名人物还有叶昌龄、宋咸、李靓、胡一桂、董楷、吴澄等。
然而「图书之争」是以数的量以及位置的变化爲主要讨论点,如果从源与流来考察,那么无论是刘牧派还是朱熹派,都是以陈抟《龙图序》的「今存天地已合之数位而爲今之《河图》」爲起点,形式上都是以黑白点数爲源,而原理都是以〈繫辞〉爲源头,然而,在论说、图说的阐述中,则以八卦爲源,相互阐释,源与流因而交错进行了。朱熹派从以卦气说解释五行生成图,企图从这个图中直接引出八卦的形象,进而说明卦象来源于天地之数,河洛之数。因此,从整体上来考察,是由流而入源的,具体阐述就没有源流的差异了。而且天地之数与河洛之数究竟谁是源,谁是流,难分难解。刘牧派则是以大衍之数来阐述河洛之数,那么也是由流而入源的,再加上汉卦气说、五行说和汉唐九宫说,源与流也不能分辨了。
叁、褒贬径庭的文化悬案
《河图》、《洛书》本身的亦真亦幻,再加上阐释的源与流的交错混淆,使得《河图》、《洛书》及其文化阐释就成爲了一椿褒贬径庭的文化悬案。如何评估《河图》、《洛书》,也就成爲《河图》、《洛书》探讨硏究关注的第三个大问题了。就《河图》、《洛书》本身的评估而言,如同对《河图》、《洛书》有无的论争一样,存在着褒贬完全异趣的状态。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在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曾说:「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爲标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以夏、商、周三代文化爲主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以洛阳古都凝聚的文化爲核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性;以『河洛廊』南迁爲途径,把这一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幅射性。」这种高度赞扬和肯定不仅仅是对河洛文化而言,也是对《河图》、《洛书》而言的。总之,褒派通常认爲:《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或「中华文明肇造发端的象徵」,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贬派则首先是从《河图》、《洛书》的不存在和学术本身来否定的:欧阳修认爲河洛学者依据的〈繫辞〉条文是「离绝各自爲营,义不相通,而曲学之士牵合以通其说,而俣惑学者」,叶适甚至认为:《河图》、《洛书》及其阐释是「骇异后学,后学鼓而从之,失其会归,而道日以离矣。」既然认爲本身就不存在,所以汉代桓谭从肯定派天赐说出发,说天是没有目的、没有意志的,既然天是没有意志的,那么《河图》、《洛书》和一切的谶记便都是虚假的。其次,由于八卦、六甲、九星、堪舆等术数的广泛应用《河图》、《洛书》,现代则有人把《河图》、《洛书》等同迷信,予以完全否定。
章太炎则有进一步的否定:「亡人至于五鹿而得块,以爲天赐,其实野人也。虙牺之王也,其形龙蛇,不知所自始。……《河图者》,括地者也,或于形迷,而以写青黑黄赤,虽腐败则珍之。吾安之夫矍骇《河图》以为天赐者,非亡人之块邪?……吾安知夫前乎虙牺者,非有圣哲之士邪?彼且仪其地之象而沦于河,虙牺得之而以爲陈宲,斯犹萧何之收秦图籍,以知地形阸塞也。夫何瑰佹矣哉!禹之《雒书》,其犹是图。夫有周行于裨海以立髀者,迻书其度剂,票忽遇而拾之,宠灵其书以爲天赐也宜。」在章先生看来,《河图》、《洛书》都是通过测量而描画的山川地理形势的画册而已,本不足爲奇,大可不必「宠灵」,不必「珍之」。如果硬要说《河图》、《洛书》是上天颁赐给帝王的宝物,那么它们也可能相反,会成爲令晋公子重耳一样逃亡国外的土块:这就撩开了一直笼罩在《河图》、《洛书》身上的神奇面纱,是对易学、谶纬学的一次廓清。至于歷来被奉爲圣人的伏羲,在他眼里就是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像龙蛇一样的东西!
这些论争、阐释和探究,至今都没有结束,而且《河图》、《洛书》与《河图》、《洛书》的阐释关系如何,该如何评估《河图》、《洛书》与《河图》、《洛书》阐释形成的河洛文化,等等,则还需要继续。
因而我们不揣肤浅鄙陋,想通过对《河图》、《洛书》自身的形象以及内涵,对《河图》、《洛书》的阐释文献的方式尤其经过数千的歷史沉淀和积累来的主要理蕴,做一番新的清理和发掘,以期爲早日破解《河图》、《洛书》的千古之谜,提供一些基础。
目录
引解:神奇的河图洛书
壹、亦真亦幻的文化现象
贰、源流交错的文化阐释
参、褒贬径庭的文化悬案
外解:河图洛书形象解读
壹、不乏「图」素的先宋图箓
一、先秦《河》《洛》:宝物及其瑞象
(一)、《尚书.顾命》:《河图》的「宝物」形象
(二)、《尚书.洪范》:《洛书》基因的孕育
(三)、《文子.道德》:《河图》、《洛书》的对应形象
二、汉唐《河》《洛》:「易」及谶纬图箓
(一)、「易」的图箓形象
(二)、谶纬图箓形象
贰、宋后的文化图式
一、字画并茂:图的形态
(一)、画图
(二)、文字图
(三)、数字图
(四)、综合图
二、图文环生:图的作用
(一)、文字义理的形象化
(二)、画图形象的义理化
内解:河图洛书理蕴解读
壹、星象交辉的天理
一、宇宙模式:圆和方
二、天象分野:斗和宿
三、气候时节:阴和阳
贰、渊源有自的数理
一、圆方变法:勾股
二、组合魔术:幻方
三、和差均则:数律
参、音数和谐的乐理
一、五音:乐律基音
二、律吕:自然旋律
肆、全息协调的医理
一、气血经络:生理
(一)、《洛书》数理:人体全息密码
(二)、气血:人的生命之源
(三)、经络:人的活力通道
二、五脏八风:病理
(一)、器官病理:五脏
(二)、自然病理:八风
伍、玄妙莫名的易理
一、画数互生的八卦
(一)、幻化无穷之数:三分阴阳
(二)、至简至神之符:变点为线
二、玄之又玄的占卜
(一)、九星气象:风水
(二)、《洛书》法门:遁甲
陆、郢书燕说的哲理
一、方位与次序:时空观
二、象数与义理:认识观
三、典则与变通:辩证观
附录
壹、《河图》、《洛书》繫年
贰、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