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太极拳是近世挖掘与整理得最为完备的一门拳术,但在推行上,所缺乏的不是古典拳论,而是传承上的经验之谈。
《太极拳研究一得纪要》是张敦熙先生钻研太极拳数十年之心得笔记,浅显易懂,较之于诸家拳经拳论之深涩难解,大异其趣。往往短短数言,即足以发人醒思,令人茅塞顿开,颇值得后学细细体会。
张熙将军行述
先生讳敦熙,字敬华,于民国二年十一月五日生于江西省安义县(现棣南昌市),祖籍广东梅县。张氏书香门第,世有令德。父德惠公为民初革命志士,伯父为清新军统带,对创建民国着有贡献,先生禀承庭训,自幼即矢志救国护民、捍卫国土,毕其终生莫不以兴盛桑梓家邦为职志,歷经剿共、抗战、保台,在变乱的大时代中散发光芒,谱下可歌可泣的事蹟。
先生家学渊源、文武全才、阅书过目不忘、一目十行、演讲卓越动人,擅长四六骈文。自六岁即习武、南拳北腿、无不精通。十九岁北上天津考取河北省立水产专校、与前国民党张秘书长宝树为前后期同学。其后于日本侵华发生惨案际,参与「铁血锄奸团」,大专学业完成后即投笔从戎,自此正式加入报国行列,展开先生战功辉煌、功勋彪炳、精忠报国的一生。
二十余年际,先生由于文武全才,已在先总统蒋公最高统帅部南昌行辕担任要职,每週向蒋公匯报。其职常须出入险境,因武功精湛皆能化险为夷,达成任务。抗日战争伊始,先生更积极为民族圣战致力,与日军近身肉搏战时,曾遭子弹贯穿左耳,毫釐之差,命即休矣,几度身临生死边缘;江西沦陷后更负责江西全境对日本的敌后作战,三十一年,因贡献卓着昇任上校,时年仅廿九;经常欺敌腹地、觉生死于俄顷,直至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三十七年大陆沦陷前为江西保安团主任,打保卫战又伶右耳受伤,仍坚守岗位,保护江西省政府向南撤至台湾,民国三十八年先生以国家为重,克尽阙职留守金门,返台后,仍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念兹在兹,远离爱妻二度赴金门歷经古宁头大捷。五十一年又三度赴金门,任职金门防卫司令部,先生共三度防御金门、于枪林弹雨中戍守最危险的前线。
民国四十三年,先生首任台北师管区主任,擘划适合台湾的后备军人制度与体系,从人的动员到车辆动员系统,井井有条,贯彻寓兵于民的系统,因此获得国家第一届「特保特优」殊荣,时年度仅颁予行政院及国军,各保举名额一名,接受蒋公特别的召见。四十五年任少将职缺,四十七年再调外岛后升澎湖防卫司令部政战主任,四十九年任第二军主任,五十一年再赴金门前线,晋升少将,为该年唯一晋升者,后为马安澜司令官时之金防部第一副主任;五十三年,调返高雄任职二军团,戎马倥偬。五十五年,北调供应司令部,五十七年因国家推新制限龄退伍,遂以少将五十五岁即行退伍。先生忠勤为国,于四十六年即已获忠勤勋章及其他勋奖章多次;民国四十年初参加蒋公主持之石牌研究班,四十二年革命实践研究院创始之「党政军联合作战班」,及国防研究院等,为台湾由军而政逐步转化成復兴基地作出政略贡献。
先生于军旅三十余年,歷经剿共、抗日、台澎保卫战等前线大战,身先士卒、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又运筹帷幄、调和鼎鼐,使军政、军民一心,度过国家大难;然先生一生耿介、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全无钻营取巧;公而忘私,权大而不弄权、贡大而不求名,为读书人投笔从戎,由乱世的惊涛骇浪至承平的百废待举,无我无私的奉献,而后功成身退,树立良典佳范矣!
先生退役后,未取任何公职及顾问,而以教学太极拳自康康人,并积极推动太极拳的普及、简化与精进,任中华民国太极拳协会训练班主任及常务理事。亦先后任太极拳教练委员会,学术研究会主任委员。七十五年受聘文化大学国术系,教授太极拳、太极剑、刀及通臂拳等十余年,国术界桃李满天下,其得意门生得其真传者,有施锡钦、林仲熙、洪允和、赖文成、张志中、许秋德、于学仁、郑云龙等诸人。七十八年太极拳协会会员大会通过鑑定为太极拳功夫「玖等」之殊荣,并获颁中华民国国术总会荣誉十段。
先生治学严谨兼有创造力,不拘泥于古学,且在古武学中赋以现代运动力学,与健身循环纲要之揉合。从六岁起学少林字门拳及于棍、锏,于高中时更拜三名师,学罗汉拳、伏虎拳、地蹚拳、铁沙掌、弹腿、醉拳及十八般兵器、三节棍、大刀、拐子金钢圈及空手对白刃等精湛武术,实战造诣非凡。后赴天津拜学国术大师周景海先生四年,学得太极、通臂两门拳艺,精通易筋经,尤其太极奉系师承杨健侯宗师之杨氏太极拳,实得周大师之真传也;先生退役治武术三十年,认为「武功」一项不亚文事,其精微奥妙与道贯通,放眼近代太极,融匯学、体、用者寥寥无几,实为一代国术大师!先生于武学着作等身,先后着有〈太极奉着述与发展〉、〈太极拳源流再探讨〉、〈太极拳歌〉、《太极拳研究一得纪要》与〈摘要〉、〈太极拳的境界与练习要领〉、《健身基本功法〉、〈字门奉概述〉、〈通臂奉简介〉、〈值得记述的太极拳学术研完会〉、《太极拳论丛附武术丛谈》。
先生与夫人王方荣女士结缡五十年,伉俪情深、相敬如宾,育三子一女,均为社会杰出精英、栋樑之才;长子一方现任八○二医院医疗部主任,建立南部该医院开心手术系统,为国内心脏血管外科、换心权威名医,另在社会重大枪击案之紧急救活,声名卓着:如黄信介女婿张金涂检察官及近二十年前土银抢案林延湖襄理之开心手术。次子一平,初学物理、后学电子,曾任职美国Fairchild半导体公司,现任美国NEC之高级经理,于积体电路设计造诣高深。么子一熙,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大众电脑集团首席顾问、美商应用材料公司顾问,曾任第二届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委员、美国摩托罗拉总公司顾问、科学园区联华电子、华邦电子、诚洲公司顾问、华新丽华集团技术总监等职。一熙并在美国参与创办全球联合通信半导体公司、吉传无线通信公司及未来通信公司;在科学园区并参与创建研能科技公司。参选新竹市国代选举,获近三成新竹选票,该地国民党第一高票当选,任国代期间活跃于宪政改造,曾提大会六分之一的修宪案,其中两案入中华民国宪法条文,不负选民所託;此外曾获教育部青年研究发明奖及教育部教学奖、国民党光华奖章等。长女一华,台大药学系、国防医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毕业,空军总医院航太医学组研究负责人,在我国航太医学发展贡献良多。先生培育四名子女有成,分别以「医、药、理、工」不同领域济世救人,先生纵位居高官要职,含和育粹、庭训极为严谨,要求子女勿骄矜恣肆,及培育出国家之英豪,辅世之长才。
先生以「忠孝传家」、「做人做事做学问,耐苦耐劳耐谤怨」为庭训,一生于军职时以国家为第一、退休后以树人为己任;教拳从不收费,捐赠奖学金、推广太极拳、国术与保健,学生遍及美加、南非世界各地。并多开馆授徒,绵延太极拳学与国术。
奈何先生年初始查验出罹患癌症,以八十有七之高龄罹此病症,身体日渐瘿弱、病痛日益加深,然先生不仅未为病魔折服,反积极鼓励家人乐观、后学进取,并尚每日着文,深感与时间赛跑之珍贵,临终之时日仍勉遵医生嘱咐,坚强移动微弱病体,而后甚至无开口之气力,意志仍清醒坚毅,竟欲起身向探病亲友致谢,观之令人感佩卓超;先生于民国八十八年十月廿三日晨七时九分辞世,享寿八十七岁。感念畴昔,悲凉悽怆,不觉临风而泣涕,先生毕生气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一生事蹟,生而有闻于当时,身后能传于后世,从老得终,奚所復恋,今惟有含哀饮泣,恭述懿行,伏望以尽情悰。
自序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之瑰宝,也是中国武术之精华。因为它引用了中国哲学中最古老、最深奥的易经中繫辞上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定大业』的至极之理;又融合了中国道儒释修练身心的一种静坐导引吐纳的方法,于肢体运动中发挥了心理、生理、医理的健康治疗作用,更因为太极是一种阴阳两仪互动的变化,得出了这种以球体圆形弧线的缠丝劲运用方法,而以沾连黏随为要求的技术,进而得出了「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捨己从人」、「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短制长」、「以逸待劳」、「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各种战术,吻合了兵学上应敌变化的原理原则,与力学上的静力力学和动力力学,亦即结构力学和运动力学,更发挥了生物力学的最高妙用。
由于太极拳的内涵,无论在深度上、广度上、精度上、变化上,均是无穷无尽妙不可测。笔者涉猎十余拳种,歷时七十余年,对太极拳则特别爱好,愈深入愈研究,愈觉其理精深、其法无边。近二十余年来,更视为一门学问,以之与各类拳种比较研究,一有所悟所得则随笔记要,以期毋忘。
民国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岁次己巳),笔者对太极之研究已摘记有五九条目,乃打印分送诸同道。嗣又承,高雄县太极拳杂志分七期刊登,迄今又已七年。再陆续摘记得七五条目,由施锡钦同学代为打印,但未公开。客春于文化大学校车中,与陈玉修教授谈及,彼愿为整理成一有系统之着作。初稿完成后,由文大国术组欧晓玲同学输入电脑,打印校读之后,觉得内容所记尚多缺失,实不足成为一完整之太极拳研究书籍,乃拟加以补充。
第以琐务缠身,蹉跎经年,仍未动笔。此期间内子王方荣一再催促提议:仍就原记先行付印,嗣后补充整理另行成书。思之再三深觉有理,乃商之于施锡钦、林仲曦、沈淮敦、许秋德诸同学,咸认可行。比即请许秋德同学分类编排,现今已整理完成,校读一遍觉尚有可读之价值,而不致误导读者走入歧途也,是为序。
作者自述
敦熙幼时多病,六岁,先君礼聘新建涂怀春老师,教习字门兼习棍锏,嗣又教法门。初甚觉其苦,以督练严厉,从无辍日,身体渐壮,且感兴趣。殆至高中时代,先君又与崇仁谢伯华,河南郑鹤年,陈老诸先生合聘马良弟子山东德州张进德,河北镖师刘瑞亭,湖北拳师李仁三位老师以教诸家子弟,场地借河东会馆,连各家亲友,约廿余人。每晚七至九时,週六下午,週日全天,所学为新武术、弹腿、罗汉拳、伏虎拳、地蹚拳、醉八仙,以及十八般兵器单练对打,常与谢重华对拳及单刀进枪,与谢亦华对双刀,与谢復华对剑,与谢燕华空手对白刃。与郑小弟对三节棍,与陈家兄弟对大刀、拐子、金刚圈等。张师原任第三军技术大队队长,军长朱培德任江两省主席随留南昌,刘师原任省府委员路孝忱保镖,李师任职造币厂,均各有独到功夫。惜斯时年轻,未能深得其秘。十九年升学于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有缘拜河北京东三张首座张策师祖之次弟子周景海先生为师,从学通臂、太极两门拳艺,歷时四年,由知武功一项,不亚文事,其精微奥妙与道贯通。南返后从政从军以至来台,均以职务冗繁,时练时辍。功夫未见精进,反而倒退,五十七年退役家居,得知有中华民国太极拳学术研究会之组织,承李道合学长,引识刘宗表道兄,同为介绍拜见理事长韩振声先生,蒙邀参加入会,于是重拾旧学与同道切磋请益,收穫匪浅。先后撰写「太极拳着述与发展」、「值得记述的中华民国太极拳学术研究会」、「太极拳源流探讨」、「字门拳概述」诸篇刊登于教育部武术史料集,「通臂拳简介」于体育辞典,「太极拳歌」、「太极拳的境界与练习要领」等于研究专集,并先后蒙提名推选担任改组后之中华民国太极拳协会常务理事兼训导班主任,乃以「自康康人」共勉诸同学,并参与太极拳谱之研究与撰稿,且不时研阅武术书籍尤其太极拳着述,一有所悟所得即笔之于纸,期为太极拳发扬推广,稍尽棉薄,俾有助于充实自己与发展全民体育,而使人人可学可练,身体健康,进而延年益寿也。爰将歷年笔之于纸之所悟所得汇而成册,衔之曰:「太极拳研究一得纪要」。如有错误欠周或其义不名之处尚乞道友随时指正,俾事进益。原稿承隋涤秋道友代为分汇,黄崇厚同学,代为缮正,太极拳协会合作金库支会会长王清男同学付印成册均此志谢。
目录
张敦熙将军行述
自序
作者自述
太极拳歌
道技兼修
虚无的心态
正确的太极拳架
高手妙手
反者道之动
松的效益
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功是能的表现
散手致其用
牛顿定律
球面三角形
放松是不二法门
初学太极拳
符合力学
动的哲学
虚静沉柔
精熟太极原理
腰腿合用
劲与力
松紧柔刚
内劲是无上法门
披身踢脚
千斤坠
太极鎚
金丝缠腕
虚实变换灵活
太极拳的唿吸法
进阶有序
四平架
开合劲
练习与遇敌
应敌
意气劲
掤劲
开合屈伸
返本还原
形开气合
走化圆融
执一驭万
太极无碍
太极拳三旋
太极拳研究
太极与通臂
敬以存心
动功与静功
人体姿势的标准
时常静
拳技有大道
调合平衡的途径
导引按蹻吐纳
防止老化
完备的拳种
攻防原则
入静
守窍繋心
顺自然之势
以心行气
不动心
五篇拳谱
合与巧
弧形曲线运动
捻转嵴椎
刚柔劲
练拳八要
重心位置
判定好坏标准
慢练的限度
耐力与肌力
重心
稳定重心五要
人体动作原则
体用一得
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
松柔走化
摺迭转换
心得六十四则
清
腰隙
释拳
内劲
腰嵴
松腰
松胯
唿吸自然
推手是懂劲之要阶
捨己从人
太极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