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本文叙述如何研究史前史并介绍上古史、中古史上下期、近古史。内文白话易懂,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教材。
序
我国爲五千年文化之邦,典籍之多、汗牛充栋。前清干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舘,徵求天下书籍,歷十余年始成,共有十六万八千余册,分经、史、子、集四部,而史部的册数佔了不少。
二十四史载籍既多,且皆以文言文撰写,不加标点符号,年轻初学的朋友,断句或有困难,精读更费时间,盖自民国八年「五四运动」,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以来,语体文逐渐代替了文言文之故。
笔者于二十年前,曾以实用爲主,趣味爲辅,以语体撰写「中国歷代治乱兴亡史」一书,销路颇大。民国六十年秋,忝任中国国学研究会常驻讲师,职责及兴緻所在,对国学的钻究益深;四、五年来,发掘二十四史中,趣味性、有价值的史料愈多,每至坊间参阅书本,常见旧作封面翻新,而内容依旧,遂萌重新修订增补的念头,但因课务繁忙,未及执笔;如今暑假将临,工作稍爲松懈,又看到二十年前的旧作品,不胜技痒,跃跃欲试,因毅然操觚,重修增补之,命名爲「白话中国通史」。
现代史已有语体文专辑行世,且有新式标点符号,初学阅读,没有不方便的地方。因而祇写到武昌起义,国民革命成成,中华民国成立爲止。作者才学疏浅,错误之处,尚祈方家不吝指正。
赖榕祥序于台南市
目录
如何研究史前史
一、发掘地下先民的遗物
北京人文化 山顶洞人文化 彩陶、黑陶文化
二、研究远古时代的传说
人类社会权力的争夺 黄帝时代的文化 尧舜的政绩 附录:虞舜的孝悌美德
上古史
一、夏商周三代
中国第一个王朝 后羿篡位及少康中兴 夏代的衰亡 商朝的兴亡 周朝的先世 文武王抗暴灭纣 周公平定三监之乱 周公的法制 成康两王的太平盛世 昭穆南征与周室衰微 厉王的暴政 幽王失国平王东迁 西周社会的透视
二、春秋五霸
春秋名称的由来 齐桓公称霸诸候 附录一:齐桓公怎样即位 附录二:齐桓公与管仲 宋襄公称霸悲惨兮兮 晋文公成就霸业 附录:国际和平运动 秦穆公争霸 楚庄王加入角逐
三、吴、越二国襄倾轧
吴国的始兴 夫槩的战术 勾践忍辱湔雪国耻 生聚教训恢復国力 灭吴称霸大功告成
四、战国七雄
战国名称的由来 六卿得势三家分晋 楚国的兴亡 附录一:吴起杀妻求将 附录二:楚王与屈原 魏的兴衰 附录一:西门霸治邺 附录二:魏公子无忌救赵 燕国兴亡事迹 附录一:荆轲刺秦王 附录二:乐毅给燕惠王的信 附录三:苏代说赵救燕 赵国沧桑 附录一:纸上谈兵 附录二:鲁仲连拯救赵国 附录三:市道之交 附录四:毛遂自荐 附录五:南辕北辙 韩国的强盛及衰亡 齐国兴亡事略 附录一:孟尝君和他的食客 附录二:晏子二三事 附录三:晏子荐穰苴 附录四:孙膑打退韩军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附录一:苏秦和张仪 附录二:吕不韦登龙有术 附录三:范睢爲秦相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与学术
社会的遽变 商业发达都市兴起 学术思想的发达 附录一:孔子与盗跖 附录二:春秋战国时代的谋士说客
中古史上期
一、秦始皇吞併六国及其灭亡
秦始皇吞併六国 秦始皇的内政 秦始皇的武功 异想天开的皇帝 秦代暴政及灭亡
二、秦汉之际
陈胜起火头天下响应 刘邦灭楚平定天下 附录一:汉王斗智不斗力 附录二:逐鹿中原的牺牲者 附录三:兴汉三杰 张良其人其事 韩信的一生 萧何二三事
三、西汉的政治及武功
西汉之治乱及改革 汉武帝的武功 王莽篡汉 附录一:吕后与戚夫人争立太子 附录二:成帝与赵飞燕姐妹
四、王莽的改制
王莽怎样篡夺帝位 王莾的改制 新朝的倾覆
五、东汉的盛世及武功
刘秀即位遥承西汉 光武中兴 东汉的武功 东汉的衰亡 附录:刘秀与严子陵
六、两汉的学术及发明
经学 文学与史学 科学
七、三国的鼎立
三国鼎立的酝酿 刘备联吴抗曹 魏蜀吴的鼎立 三国的发展与终究 附录一:刘玄德闻雷失箸 附录二:宁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八、两晋及五胡十六国
西晋八王同室操戈 五胡乱华 永嘉之祸二帝遇害 晋室东渡兴师北伐 东晋的覆亡 五胡十六国
九、南北朝的对峙
南朝的更迭 北朝的分合
十、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社会
文化的南渐 文史绘画及雕刻 道教与佛教 淸谈的思想 世族与门阀 附录一:文人韵事 附录二:名人轶事
中古史下期
一、隋的兴起
隋高祖开国及隋初盛世 隋炀帝的建设 附录:破镜重圆
二、隋的灭亡
三、唐高祖的开国及唐朝盛世
唐高祖的开国 唐朝盛世 政权旁落武后称帝 附录:唐高祖与窦皇后的姻缘
四、唐中叶以后的内乱及覆亡
安史之乱 藩鎭割据 宦官专横 黄巢造反 唐朝的覆亡 附录一:武则天与来俊臣 附录二:唐代宗与郭子仪 附录三:甘露之变
五、隋唐的武功
东突厥的平定 西突厥的平服、西域与南海 朝鲜的平定 日本的通使
六、隋唐的制度
中央及地方官制 隋唐的兵制 田赋制度 科举制度
七、隋唐的学术
诗家 小说家 词人及散文作家 史学 艺术 附录:文人韵事及趣作
八、唐代的宗教
佛教与唐玄奘 囘敎的流传 祅敎及摩尼教
九、五代十国
五代的更迭 十国的兴灭
十、宋太祖的开国及集权中央的政策
赵宋的开国 集权中央的新措施
十一,王安石的变法
时代的需要 新法的内容 试行的结果 新旧党争
十二、宋的外患
辽的寇扰 西夏的侵犯 金的兴起 宋金的和战
十三、宋室的南渡及和谈
宋室的南渡 金兵南侵宋营内乱 宋兵力战挽回颓势 宋金的和议
十四、南宋的覆亡
蒙古人的南侵 南宋的覆亡 附录:南宋抗金名将一瞥
十五、两宋辽金的官制及兵制
两宋的中央官制及地方制度 辽金的官制及兵制
十六、两宋的理学文艺与发明
理学的起源及派别 诗词和书画 两宋的发明 附录:文人韵事
近世史
一、大元帝国的建立与东西征
蒙古的崛起及平定东方 蒙古的西征 蒙古建国及继续征伐 四大汗国的形成
二、元朝的制度及社会概况
官制及兵制 交通制度 考试制度 社会阶层 工商业概况
三、元代的文艺及科学
文学、绘画及科学 附录:名人及其名着
四、元朝的灭亡
帝位的争夺 群雄并起顺帝西遁
五、朱元璋建国及明初内政
朱元璋的建国 明初的内政 靖难之役
六、明成祖的武功
扑灭元朝残余势力 西南与西北的经略 安南暹罗占城的内属 日本与朝鲜的归属
七、郑和出使南洋
附录:三保太监两三事
八、明中叶的祸乱
宦官乱政 倭寇之祸 附录:平倭戚兪二名将轶事 东林党争与三大案
九、明的覆亡
张居正的治绩 明末流寇的横行 明的灭亡
十、南明的奋鬪
南明四玉的挣扎 郑成功的反清復明工作
十一、明代的制度及学术
内外官制 学制、选举制度 明代的学术 附录:名人及其名着
十二、满清的入关
满淸的兴起 附录: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十三、三藩之乱与清初政策
三藩之乱 淸初的政策
十四、清初疆域的拓展
十五、清中叶的内乱及鸦片战争
苗乱捻乱及白莲教天理之乱 鸦片战争的起因及经过 南京条约的订立
十六、英法联军之役
英法联军侵华原因 战事再起及天津北京条约 附录一:英法联军迫近北京城 附录二:文宗在热河
十七、太平天国
洪秀全起义 太平天国的内讧 太平天国的覆亡 革命失败原因及影响 附录一:曾国藩与左宗棠 附录二:太平军的腐化
十八、俄帝侵华始末
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伊犂条约
十九、列强帝国主义的侵华
法国佔领安南、英国强佔缅甸 西南藩属相融损失
二十、中日甲午之战
日本夺我琉球 日本併吞朝鲜 台湾的抗日
二一、列强租借我港湾与势力范围的划分
中俄密约 势力范围的划分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二二、革新自强活动
洋务运动 康梁变法 新政的要点
二三、八国联军与辛丑合约
八国联军的起因 八国兴师问罪 附录:慈禧太后西狩 辛丑合约 附录一:慈禧太后回北京 附录二:大阿哥载漪被废立
二四、日俄战争与东北主权的丧失
日俄战争的起因 战争经过 朴次茅斯条约 对我国的影响
二五、国民革命与清帝逊位
国民革命的原因 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 兴中会与广州起义 伦敦蒙难及惠州之役 同盟会与浏阳醴陵萍乡之役 惠州七汝湖钦州等役 辛亥革命立民国 清帝逊位 附录:国父和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