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姓氏的民族之一,具有最古老的姓氏传统,中国人的姓氏可谓源远流长,至今仍在不断丰富与发展之中。
中华民族又是世界上凝聚、向心力最强的民族之一。五千年的风雨沧桑锻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姓氏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血浓于水,体现人们血缘关系的姓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之一。
中国人一向看重姓氏,古人把「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看做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的优良品德。《北史.元景安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北魏皇族元景安事北齐文宣帝高洋,受赐高姓。元景安的堂兄弟元景皓却拒绝改姓高,他说:「岂得弃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为此而本人被诛、家属流放。由此可见,古人把继承先人姓氏看作神圣的职责,把维护家族的姓氏传统视为一种高尚的节操。这种传统观念至今还以广泛的影响。许许多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华赤子,回国寻根,认祖归宗,正是中华姓氏文化深深札根于民族灵魂深处的表现,也是强烈地存在于中国人心中的对祖国、对家乡至亲至爱的原因之一。
重视姓氏必然重视姓氏研究。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的姓氏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姓氏之学。但是,由于歷史的、思想文化的局限,过去的姓氏研究中不免有封建等级观念、迷信色彩的成分;也还有不少尚未涉及或尚未深入的领域。因此,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姓氏文化研究,建设并不断完善中国姓氏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基于以上想法,在此奉上这本拙作,以期为我国姓氏学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本书将回答姓氏是什么、姓氏的来龙去脉、姓氏的渊源歷史、文化内涵、外在形式和我国古代的姓氏制度及其演变等等问题。总而言之,探索我国姓氏的发展歷程及其规律,是本书的内容,也是写作的目的。
为了方便读者,本书在介绍姓氏起源时,对所举姓氏个个追本溯源、列出名人、说明郡望(郡望不可考者除外),并且注出音读,包括以语拼音、注音字母标出今音;以《广韵》标出古音(上古韵部从略)两部份。书后附《我国姓氏特殊读音一览表》。(该表由我的老同事周仪庄女士协助编制)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首都师范大学不少同仁、学生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谨表谢忱。
籍秀琴 一九九七年八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