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民俗宗教 > 内观实践【2020纪念版】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内观实践【2020纪念版】

prev next

商品说明: 

最实用的内观练习
许多人在内观禅修的过程中
获得身心转变,超越身心执着
直接灭除痛苦得到解脱

  「内观」有别当今北传、藏传的法门,最大的特色是透过有次第的方式,一步步观照缘起法的生灭。没有长篇的哲学大论,只有脚踏实地的「实践」。

  本内观系列书,连同《内观禅修》和《内观法要》共三本,皆由林崇安教授编译。这三本分别介绍不同内观大师的教法和步骤。有些人适合动中禅,有些人适合观唿吸等等,在这些不同的入手处,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体验,找到最适合自己进入的法门。

  本书有《实用内观练习》、《正确的修行》及《自觉手册》三大部份。介绍的是南传佛教大师马哈希法师、阿姜查、摩诃布瓦和隆波田禅师所传的内观法。

  马哈希法师的内观特色为对身心的任何动作时时给予注意(标记),并以观察腹部的升降为基础。腹部的升降属于风界(风大)的作用。不断正念正知于自己的身心现象,最后终必达成苦的止息。

  阿姜查的内观方法中,强调要将「觉知」放在行、住、坐、卧所有的姿势之中,而不是只闭着眼睛禅坐才算修行。

  《森林佛法》及《内在品质的生活》两篇开示,是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摩诃布瓦以「森林比丘」的身分,所教导的修行精华。

  隆波田禅师的《自觉手册》中,教导一种独特的动态内观法,称做「正念动中禅」。

  正念动中禅的特色是透过觉知自己肢体的动作来培养相续不断的觉性。以不断增强的觉性使妄念减少,最后超越身心的执着而灭除痛苦,得到解脱。这是一个直截了当的方法,和北传的禅与大手印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简介
马哈希法师
  一九五七年,马哈希法师获得政府封赠「大智者」的荣衔。这荣衔是赠予精通巴利三藏及满二十年戒腊者。
  一九八二年,马哈希法师在八月十四日入灭。享年七十九岁。
  马哈希法师一生多次出国,到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印尼、美国、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弘法。
  马哈希法师的着作等身,有《实用内观练习》、《内观禅修基础》、《念住内观禅修法》、《内观进阶》等等英译本,他一生的弘法成就,使他列名在当代佛教大师的榜上。

隆波田禅师
  隆波田禅师或称潘.印特佩悟,一九一一年九月五日生于泰国东北边境洛伊省的布宏小镇。他是清与姗的儿子,他的父亲早逝。由于小镇上没有学校,隆波田在童年时并没有接受正式教育。就像其他小孩一样,他必须帮着母亲照顾耕田。
  十一岁时,他在当地的寺里成为沙弥,他的叔叔是该寺的常住。在十八个月里,隆波田学习经典与不同的禅修方法,例如吸气时默唸「佛」,吐气时默念「陀」以及数息法。在脱下僧袍后,他回到家里。
  根据习俗,隆波田在二十岁时回去受戒成为比丘,再次向叔叔学习并禅修六个月。回復在家生活之后,他二十二岁那年结婚,并育有三个小孩。在村里,隆波田经常是举办佛教活动的负责人,受到当地人民深深景仰,并在三次不同场合被推选为村子的领导者。尽管身负重任,他还是继续不断地禅修。
  后来他移居到同省较大的江翰镇,以便孩子们上学。做为一个贸易商,他驾着自己的船沿着眉公河往来于泰国与寮国间做买卖。这段时间内,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禅修大师也增强了他对正法(真理)探究的决心。
  此外,他发觉到多年努力的行善、做功德、练习不同的禅修方法,并没有消除他的瞋心。最后,他决定开始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九五七年,隆波田年近四十六,离开了家并下定决心若不找到真理,就不回家。他来到了农盖省的摩尼光寺练习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但是他不像别人在心中默念 「动、停」,只是觉知身心的动作。几天里,也就是一九五七年泰国旧历八月十一日的早晨,他的心已完全到达了苦灭,不需要任何传统的仪式或老师。
  后来隆波田回到家,以在家老师的身份,用二年又八个月的时间将所找到的法教给他的妻子和亲戚。而后,他决定再出家使正法更弘开。剃度典礼于一九六○年二月三日举行。
  隆波田的教法流传国内外。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他还是献身于传法。一九八二年诊断出他有胃癌,他不顾病情,仍然继续积极地工作六年直至生命终止。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三日下午六点十五分于泰国东北的洛依省,隆波田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七。

编译者简介
林崇安
  台湾台中县人,1947年出生。
  美国莱斯大学理学博士(1969~1974)主修太空科学。
  国立中央大学专任教授(1974~2000)授太空电浆物理、科学哲学等课。
  1990年起于法光、圆光佛研所等授佛学课程。
  为法光、圆光、内观教育基金会董事。
  佛学专长为因明、佛教宗派思想、止观禅修。

  着作翻译无数,大千出版主要为《阿含经的中道与菩提道》、《佛法之源》、《内观动中禅》、《止观法门的实践》、《西藏中观学―入中论的甚深见》、《西藏中观学―入中论的广大行》等书。
  更多禅修资讯,可洽财团法人内观教育基金会

目录
实用内观练习003
一、觉知身心现象003
二、注意唿吸004
三、注意心念005
四、注意感受006
五、改换姿势009
六、行住坐卧011
七、进餐015
八、结论016

内观禅修基础0 20
一、简介020
二、寂止与内观020
三、五蕴022
四、智慧与解脱027
五、正确的方法033
六、心042
七、为何和何时044
八、缘起048
九、执取如何生起052
十、当下禅修054
十一、不断的练习059
十二、事物的分解 062
十三、无常067
十四、重新发现074
十五、终于安祥077
十六、进阶079
十七、圣道085
十八、总结087
十九、鼓励比丘的话088
甲、军青的织工088
乙、一位笨比丘091
丙、舍利弗的一位弟子092
丁、布萨天女与圣谛096

正确的修行109

无住 123

定的危险132

森林寺院内观法136

前言136
一、持续的注意137
(一)坐姿137
(二)行走与站立141
(三)躺卧142
(四)培养慈心143
二、省察145
(一)没有选择的觉知145
(二)审察你的练习147
(三)活在内观中148
三、进一步的建议150
(一)个人的行为150
(二)友伴与常课151
(三)姿势附註152

《森林佛法》摘要169

《内在品质的生活》摘要169

自觉手册187

导论 187
一 187
二188
三188
四189
五190
六190

第一、培养自觉 191
自觉191
规律的动作191
往返经行193
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觉 194
持续练习如环链195
总结重点195

第二 走在正道上197
基础阶段 197
看念头阶段198
荐言201

第三、障碍及解决方法 203
紧张、晕眩、窒闷203
昏沉203
静而不觉203
观的障碍(观障)204
喜障204
颠倒障205
总结重点206

后言207
一 207
二 207
三208
四208
五209
六209
七210
注意事项211

附录一212
内观的目标 212

附录二215
佛在《葛拉玛经》的开示215

附录三217
节录自曼谷邮报(1993年1月4日)217
人与念头 221
动中禅 223

附录四226
为何修行(隆波田讲)226
老师及教导摘要(隆波田讲) 238
《给感觉者》问与答246

显示完整说明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