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自古迄今注易,释易书籍不仅众多且各版本文字不尽相同,前辈先贤及近代学者解读方式各有侧重,有着不同差异甚至相反的论述,本书《易经》部分将公元前168年帛书本文字与公元2018年中华书局杨军撰《周易经传校异》的易经文字对照比较注解《易传》部分以义理解释、象数解卦分列註释。祈使读者能清楚分辨且逐步建立对易经解读的自我认知。期望本书可以协助易学爱好者在入门、进阶过程少走弯路,建立信心,使《易经》此本中华经典能更好的持续扩大普及至世界各地。
1. 本书参照帛书《易》文字,考察其原始字意,还原《易》最初经文描述的各种场景及可能表达的多种涵意,并将易经、易传分开解读,不使读者混淆。
2. 以义理阐发、象数解读两种方式分列,摘选歷代不同学者诠释的易经、易传注解。
3. 「易理基础名词」、「象数解卦原则」两章节,使读者先行略读,循序渐进,掌握各卦义解、象解的注释内容。
4. 内容丰富、详细,适合易经入门、进阶者,本书将是ㄧ本能让您看懂的优秀图书。
作者简介
游铠戎(宏光),台北工专(现台北科技大学)化工科毕业,政大企业管理高级班毕业,担任过企划、行销、品管、经营管理顾问等不同岗位的高阶主管,长时间服务于台湾、中国上海不同的股票上市公司,有着丰富的工作与人生经歷。退休后静心研读《易经》、四书等传统经典,有着一些较特殊的心得希望能与众分享,让经典蕴含的经验、智慧能传承下去,开枝散叶感动、影响世界更多的人们。
前言
天下第一经:易经,中华文化哲学的源头,对儒家,道家,兵家及至占筮术数,天文历法,中医药理等等,莫不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易学爱好者,在读易过程中发现,由古迄今解易,注易书籍不仅众多,且前辈先贤及近代学者解读方式各有侧重,有着不同差异甚至相反的论述,其中原因分析如下:
(一)易经原始版本只有经文,后续才有解说它的易传出现,易传又称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繫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东汉郑玄以易传附易经将其合併后,延续成为今日所通行的《易》经版本,因易传各篇成文年代不同,且部份为多人着述再汇编而成,加上各代学者之所学;所经歷;所处时空背景等差异,对易经、传的理解、注释必定各有不同,所以各种注解《易》经、传的书籍,难免会有解释上的分歧或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
(二)东周春秋时期之《左传》,《国语》已有引用《易》经文字的记录,可知易经内容传播甚早、甚广,迄至战国年代各国文字仍不相同,直至秦、汉才完成文字统一,但流传的《易》经文中各别字、句差异已经产生,使后续流传的各版本《易》文字不能完全一致,造成各朝代易家在某些文字上的训诂与注解各有不同。
(三)易学流传中各朝代的象数派学者,以象数解释卦,爻辞,但各家解易体例有所不同、各有侧重如:取象说,卦气说,纳甲说,五行说,卦变说,错综说等等,精彩纷成;各有依据因此产生差异。义理派学者,以义理注释卦,爻辞,但解说者依其师承传统,学理上的认知不同及对儒,释,道三宗的各人偏好,夹杂个人际遇、政治理想等,故诸家对《易》各卦,爻辞的义理注解,必然也会有所分歧。
故本书尝试以下述方式匯解《易》经、传,祈使众多易学爱好者在入门、进阶过程有所助益:
(一)《易》经本是占筮之书,《易》成书约四百至八百年后,《易》传各文本才陆续出现,以象数或义理二种方式注解《易》经,东汉末年《易》经、传合併成今日所见《易》经版本,故本书将《易》经、传分层解读。《易》经的卦辞、爻辞,将考察其文字的不同训诂,使读者依据卦意,了解经文可能代表的多种涵意;易传在〈彖〉〈象〉部份以义解、象解二种方式,摘选不同时代易学家的注解与相互差异,间或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供读者多方面参考掌握。
(二)为符合古籍研究的规范,使用繁体字编写本书,习惯简体字读者可下载简繁体电子字典,用繁体手写输入方式,查找简体字及其读音,逐渐熟练后,简、繁字体的查找,将会是个有趣的汉字溯源过程。
(三)本书各章节可以随意翻阅,哪里有兴趣就读哪里,遇有不甚理解之处,可潇洒先行跳过,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不必拘限于顺序、章节等固定方式,本书[第二章、易理基础名词]此章节对易经,易传内文的一些名词做出说明,[第三章、象数解卦原则]此章节,则对诸多象数名词及象数解卦方式作出整理归纳,以「一以贯之」的原则作为本书象数解卦的依据及六爻预测占筮知识的补充,初学者对此二章节可先大致浏览一遍,不必要求一次就能理解、记忆,只要对有关知识点有些印象,在后续阅读六十四卦详细注解时,可以随时回头翻阅参考对照。
(四)本书以2018年中华书局杨军撰《周易经传校异》的易经文字为依据底本(杨军先生依李富孙《易经易文释》,王甗《周易校字》,翟均廉《周易章句证异》,宋翔凤《周易考易》,王树柟《费氏古易订文》为纲,兼蒐罗歷代异说同时参考汉帛书本《易》,对易经、易传的文字考证并兼辨其正误,修改为正确的古字),因为一个字由古至今不断演变,其现今字义与先秦时代的古字义不一定相同,若各别文字以今意解古义,可能出现很大差异。故本书将依据汉帛书《易》的原始文字对照通行本《易》,筛选出文意不同的文字,查找其最初本义,将汉帛书《易》、通行本《易》差异文字分别注解,祈使读者能多掌握《易》原始经文描述的各种场景及可能表达的多种涵意。
(五)本书参考书目及作者姓名详见[引用参考书目]此附件,本书引用时,或写某某云或写〈某某书〉云,表达作者个人看法时加註「案」。在各卦〈彖〉〈象〉义理、象数注释时,将撷取、匯整多家看法,甚至是不同的看法,使读者能了解先贤、前辈在易学上的异、同论点。祈使读者在易经各卦、爻辞的解读,可在逐步熟悉过程中,建立自己本身的义理认知及象数解卦技巧。
(六)本书卦、爻辞中生僻字的注音方式是选择发音相同的易识字,附上数字标明发音为第几声,例如:(亶,沾1)、(冓,够4)。另有「易经文与帛本文字差异对照」此一章节,方便读者有六爻预测需求时可方便查找对照。
个人是一名易学爱好者,在学易过程中有过许多的困惑及茫然,希望藉着本书内容中的一些说明可以协助易学爱好者及对易经感兴趣但心有忐忑的人,在研易入门、进阶过程少走弯路,有更多的认识,可以建立信心,不要半途而废,使《易》此本经典能更好的普及。本人在智慧,学理,能力上的局限,使本书在对《易》经、传的整理、说明表达上定会有疏漏之处,但分享学习心得、推广《易》此本经典却是诚意满满地,祈读者给予理解、支持,谨在此献上诚挚的祝福与感谢!
游铠戎(宏光)2023/10/25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繫辞传
第一节、易传.繫辞上传
第二节、易传.繫辞下传
第二章 易理基础名词
第一节、非《易》经、传内文的一些名词
第二节、《易》经、传内文的一些名词
第三章 象数解卦原则
第一节象数一些名词说明
一、卦
二、爻
三、象与数
四、河图、洛书
五、天干、地支及应用
六、纳甲、纳子(纳支)法
第二节象、数解卦介绍
一、卦象
二、卦气图
三、消息卦与错卦
四、不易与变易的认识
五、错卦(伏卦)、综卦(覆卦)的一些解卦说明
第四章 六十四卦注解
第一节上经三十卦
第二节下经三十四卦
第五章 说卦传
第六章 本书经文与帛本文字(摘选)差异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