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清末先祖沈竹礽先生为参透玄空造化玄机之大德,为末劫利生之方便,将玄空风水学之真诀笔之于书,名曰《沈氏玄空学》。民国时,祖父沈祖緜先生将上书数次刊印,并秉承先祖正大光明揭示堪舆奥妙,将玄空之法一一告知于众,以天下为公、造福于世的宗旨,将先祖和自己的着作陆续出版,有《地理辨正秘诀》、《沈氏玄空秘藏》、《玄空古义四种通释》。父亲沈延发先生的《沈氏玄空堪舆学》于2007年出版。他提倡:为易学、堪舆不应有门户之见,应光明正大,知道的拿出分享,不懂的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心正不贪,此为"德",心正乃堪舆之本。2014年,叔沈延春先生在苏州又重刊《增广沈氏玄空学》,希沈氏易学、玄空学能有有缘人遇之、读之、藏之、传之……
笔者诚先辈宗旨,将沈氏玄空学的要义再加之浅显易懂的释解,并将九运二十四山向挨星图的排列方法用图表、实例加以详细的说明,读者阅之必会明了排列方法,而不会疑惑。玄空学的要义:到山到向、上山下水、伏吟反吟、父母三般卦、三般卦、生入生出、尅入尅出、比和、令星入囚、城门诀、生成合十、零神正神、九星断事等都有想细的解说。并对祖父沈祖緜的《紫白诀通释》作了小注。
愿读者指正、共享,并向大家学习。
序一 读宗宣风水释解 子洋
宗宣所写的风水释解是一本好书,把我国的风水科学解释得很好,希望大家细緻的拜读这一本好书。
风水这一学问有二面性:一是科学性。二是迷信。今日瑞典、瑞士和美国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房屋指南针正南,那是一个吉屋,人们居住获得健康。因爲正南是日照最好的方向。北京古代的皇宫亦是正南的。证明风水有科学的一面。
我家在抗日时避难于江苏泰州潘王庄,父亲与三哥(沈延发)演《九宫撰略》一书,给广东人杨纯三出版,传布于全世界,证明风水的根源是九宫古易,是地理、地质一本好书也。
沈氏四代人研究易科学,全国有20多位人。希望这一个队伍更好兴旺。
我国着名学者马浮、钱学森等均研究风水科学的一面,希望宗宣详细加以介绍之。
我家祖父在南京搞建筑学,他亦研究风水学,他收集风水书,集《沈氏玄空学》。今日苏州延春出豪款再次出版,传这一本书,更好传布于世界。
我家的大哥、三哥与四哥均在风水这科学上有好的看法。希望宗宣採纳之。
父亲讲,易注有几千本,好的几十本。王弼最佳,他注易最先进,亦希望宗宣这一本通释能採纳国内外的学者对风水的通释也。
回忆父亲与钱均夫二人在上海虹口办教育会,筹钱送青年学子赴欧美学习科学,这一个队伍包括章太炎的二儿章奇,在世界科学上起大作用的。
风水是多科学一个综合科学,希望宗宣把风水的原理根据九宫易与天文、地质等知识加以传释清楚。
希望把三哥30本易学书,能搞一个好的札记,在通释中加以传布也。因爲九宫易是风水最重要原理也。
希望宗宣这一本好书能把易经对风水的精华更大的发挥。
九宫易是风水的基础,九宫中纵横三个数均爲15,这维数代表阴阳加五行,因此风水科学是很重要我国易科学的精华也。
父亲沈瓞民写一本书,叫黄炎培先生出售,得钱建德寿坊故居,今日延春筹集80万把故居一新。从歷史上谈父亲与胡愈之同志在浙江上虞训练了大批人才,胡在国内搞刊物与书店,传布共産主义。胡愈之同志到苏州访问一定要去看父亲的。马浮老人亦与父亲很友好。希望之星这一本书中亦反映马浮与胡愈之同志的友谊也。
希望这一本书在全世界广泛传布。今日三教丛易,证明易的地方更高了。希望宗宣这一本在世界广传布之
2016年5月书
(註:子洋为作者的六叔沈延成)
序二
欣闻沈氏后裔沈宗宣的《沈氏玄空学要义释解》即将出版,自得斋丛书又增一本新作。
苏州市周易研究会依近代易学大家沈瓞民之故居,傍《沈氏玄空学》之巨作而立脚跟,斗转星移间已过二十五周年。2012年后,在完成对沈氏故居的修缮后我们随即着手开展弘扬易学、易学拓展性研究、易学着作整理出版等诸多工作,其中整理刊印自得斋丛书爲弘《易》之重。2007年始,沈氏后人已陆续自行刊印了沈延发编着的《沈氏玄空堪舆学》、《易学新论》等十几部着作、沈宗宣编着的《品味黄帝内经》上下册等多部着作。2014年我们重刊了民国二十二年版的由沈瓞民编着的《增广沈氏玄空学》。本书对如何应运而起、河洛爲宗、玄空是寄、太乙游宫、元运掌指、顺逆换排的衰旺生死,得令则取,失令则弃之法则有所阐述,也爲瞭解玄空奥秘提供捷径。认识天地之玄奥在世间法上固然有助于我们把握和处理自身,但主要的还是我们处世的道德修养最爲关键,起心动念之初的善恶已决定最终的果报,我们不光要读懂《周易》,更重要地是要遵循易理去人世爲人,才能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在飨读本书沈氏先辈智慧的同时,勿忘修身,拾微毫之善而积,虽处恶地神必祐之,愿有缘人能相遇并能读之、藏之、传之……
苏州周易研究会
裔男子青沈延春、后学西棠散人张晓苏谨识
二零一七年季春
(原文为沈延春、张晓苏为重刊
《增广沈氏玄空学》的跋,引以为序)
沈氏易学、玄空学先辈谱 前言
钱塘沈氏可称爲书香门第,且对《易》理有研究。(对钱塘沈氏的了解可阅《钱塘沈氏家乘十卷》。)曾祖竹礽(绍勋)先生潜研《易》理,平生览古今《易》着千余,着有《周易易解》、《沈氏玄空学》等诸书,刊布于世,爲晚清易学名家,祖父瓞民(祖緜)先生早岁与黄兴、陶成章等从事辛亥革命,并参加反袁二次革命,囹圄之厄,颠沛流离。七十余载,不忘研《易》,未尝中辍,着作百余种。以八十高龄,犹发奋成《三易新论》百万言(油印五十部)。爲近代易学大家之一。伯父延国(子元、子玄)先生又继承家学,从章太炎、蒋竹庄等学。曾教授于申江诸大学,通晓《易》理。父亲延发(子周)先生,昔侍父读《易》,略知其妙。后同济大学毕业,专治工程设计,奔贵州、重庆、上海、北京、天津,在祖国各地设计工程。业余尚能读《易》,庶不忘家学已尔。1977年7月由天津退休回到苏州。与其兄延国先生重研《易》理,收益良多,并组织苏州周易研究会多年。(摘编自鹭达文化出版公司《易学新论》上册《前言》)我们希望沈氏后代不忘祖训,继承传统,德艺双馨,造福社会。
下面分别以沈绍勋(竹礽)先生简歷、沈瓞民先生传略、沈延国先生简歷、沈延发先生生平事迹等四部分介绍姐下。
一、沈绍勋(竹礽)先生(1849-1906)简歷
沈绍勋,字莲生,号竹礽,浙江钱塘人。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二日,卒于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十七日,享年五十有八。配吴、谢、袁三氏,子二,祖绵、祖芬,女二,长蕙贞适冯、次如琴适王。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6月生,父观淮字竹坪,生母徐氏。
1852年三岁(壬子)
父亲去世,而孤。
与堂兄绍森、绍联、绍烺从陈松溪师保裕学。这时知道梦溪老人沈括爲沈氏远祖。又知沈氏歷祖中有青门山人沈仕其人,家藏歷代遗象及尧年佩彝公手扎。
1861年(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岁
11月28日
太平军攻陷杭州,沈氏一门死难者七人,绍勋被太平军挟去。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
辗转至松江
1月
华尔将军攻陷松江打败太平军,绍勋跟随华尔从军。华尔将军夫人姚氏(长梅,又拟杨氏),是桐城名家之女。
5月1日
随华尔攻克嘉定。
8月7日
旋復青浦。又与潘鼎新一起攻金山,潘师未至,先生已攻入金山县城。
9月21日
华尔攻克浙江慈谿(今浙江慈城),中炮火,次日在宁波死亡。先生改隶戈登军,在戈登军中翻译兵法,训练兵士。
12月
戈登攻苏州时,先生以锐卒先克浒墅关。李鸿章杀太平军六降将,戈登愤怒李鸿章无信,离去。先生亦力持降将不可杀意见,恐得罪当道,乃跑到上海习业,即以缩衣节食爲寻家计,而所得薪水微。
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
着《泰西操法六卷》、《地雷图说二卷》刊于苏州。
秋冬季
姚夫人(长梅)卒于上海,绍勋送榇至宁波。姚临终以遗産百万授先生,先生力辞。
1865年(同治四年)(乙丑)
读地理书。后至杭,在丁氏八千卷楼、余桃黄氏五桂楼、宁波范氏天一阁、卢氏抱经楼,凡藏是类之书,莫不毕读。
1869年二十岁(同治八年)(己巳)
开始能由上海至杭州,七次。
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
冬,爲先君子觅葬地。
1874年(同治十二年)二十五岁(癸酉)
与胡伯安之锡访仲山后裔,借观仲山所着《宅断》。
秋,膺顺天学政钱少宰襄校之聘。
1875年
配吴氏,吴时年26歳。吴氏系上虞吴氏候选同知,讳步青长女。生道光庚戌(1850年)十月十七日子时,卒于光绪癸未(1883年)九月初二日寅时上虞寓,享年34歳。时绍勋在沪。子二祖緜、祖芬,女一皆幼。越明年甲申五月卜葬于上虞下闸西南山麓。
1879年(光绪五年)三十岁(己卯)
第七次去杭州,遇堂兄绍森,得知五伯父琴山府君讳观霖与先生同被虏,旋即相失。而遇到脱归者异母姐归张氏与姐夫张季方,姑子方诠。1861年沈氏殉难的有生母徐氏、绍麟、绍联、绍烺、绍康与妹云姑,而先生之父先于萧山阵亡。
1886年继配谢氏。谢氏名宗蕴,上虞安徽候补通判署庐江县县知,女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六日生,光绪十三年(1887年)六月二十日卒,年二十五,善诗文。葬徐村后山。
?年
续配袁氏。袁氏上虞荣庆女。
1888年(光绪十四年)三十九岁(戊子)
照四十小影,时汤寿潜作诗《题沈竹礽四十小影》。
1889年(光绪十五年)四十岁(己丑)
赴威海卫旅顺等处视察海军兵器,见兵器皆旧,不足以御敌,详陈述应增新式器械,作图说明。又说日本在发展海军,其快炮都达到英德水准,水雷亦比我国精锐,而我北洋各轮船,装配砲位既旧又少,以势力论而不能敌日本。而英德诸国,轮船不在吨位大小,而在器械利钝,有船无器,跟无船一样。日本距离北洋很近,一旦有事,日本武器好,我国武器坏,何以制胜。李鸿章听从,购置新式快炮,因费用巨大而中止。
?年
奉命赴东三省探漠河金矿,看见吉林、黑龙江地旷人稀,不及时规划,则有疆土之忧,宜于辽河上游的赫尔苏河距松花江支流伊尔河六十里间,开凿运河,则自牛庄至俄属西伯利亚,航河可达,花费少,获利多,实有利于边陲防务。此建议李鸿章也不用。先生遂辞归,不復问世。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回杭葬祖考竹坪府君于邑之徐村。越半载,来上海,言杭有后进。
自母亲去世,骸骨未归,节衣缩食,稍有富余钱,就去杭州访故居,找母亲死难地。这时故居已易外人,邻里故旧,都已离散。十年中七至杭州,仍无线索,只能以衣冠来葬之。
绍勋先生爲创作《钱塘沈氏家乘》,访问四伯母等亲族,查省府县志及杭州掌故旧书,得到上溯十三世名系,并考知迁杭始祖以下九世名系,并墓地所在。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春,着《地理辨正抉要》。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着《灵城精义笺》。
1906(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六月,卒,享年五十有八。葬于杭州龙井里坞头。
主要着有:《周易易解十卷》、《周易示儿录三卷》、《钱塘沈氏数典录二卷》、《钱塘沈氏家乘十卷》、《留直存牍一卷》、《自得斋杂着十四卷》、《灵城精义笺》、《泰西操法六卷》、《地雷图说二卷》、《沈氏玄空学六卷》、《周易说余一卷》、《地理辨正抉要》、《地理诸书僞正考八卷》、《惠栋易汉学正误八卷》、《自得斋目睹国朝易学书目韵编》、《趋庭学诗记一卷》、《加冠图偶和集》等。
(沈宗文整理)
二、沈瓞民先生(1878-1969)传略 小引
沈瓞民先生(迪民),名祖绵,1878年1月14日生于浙江省钱塘县(今杭州市),1933年起定居苏州,1969年7月4日卒于寓所,终年92岁。
早岁,留学日本东京,进早稻田大学,习歷史地理专业。是时,投身民主革命,参加光復会,爲创始人之一。后人同盟会。遭清政府通缉,八次亡命日本,改名高山独立郎,精通日文,能操流利的日语,赖此奔走于朝鲜和我国东南沿海各地,进行反清活动,始终不渝。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先君于宁波一隅之地,举九千义师,宣佈独立,反对袁贼。抗日战争胜利后,关心民主运动。在上海、扬州参加新四军领导的长江商行,任董事,进行地下活动,将急需的药品,秘密运入解放区。解放后,任江苏省和苏州市政协委员。并聘任中国科学院歷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九十高龄时,犹潜心着述。九十二岁时完成《卦气解略》一卷。一生着作宏富,都一百余部。
少年时期
先君出生在旧知识份子的家庭里。我家是《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后裔,宋以来,出了不少知名之士,但至晚清,家业中落。祖父竹礽先生,名绍勋,在上海从事机械制图工作,业余研究《易》学,着有《周易易解》等书。先君幼年受封建的教育,兼学习英、日文和数理科学知识,拒绝参加科举。稍长,从陈兰甫、林迪臣学经子,秦砚畦学史地。秦是着名的《晋书》专家,在上海浦东讲学,从学的还有黄炎培等。又从支雯甫学数学。支在上虞主讲算学堂,即往就学。此时结识了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和理学大师马一浮诸人。支后任浙江大学总教习,即随师往教,走上了着述和讲学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中华蒙辱,但也找不到救国真理,苦闷徬徨,埋头阅读中外载籍,潜心研究史地,渡过了少年时期。
东渡日本
爲了寻找救国的真理,在1897年,先君年十八岁时,东渡日本,以浙江省公费,进东京早稻田大学歷史地理科肄业。此时颇受康有爲、粱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第二年戊戍变法,先君回上海,创办时宜学塾,又在上海十六铺创设〝识字处〞,招收码头工人,教他们识字,学文化,宣传救国的思想,因此引起清政府仇视,诬爲〝乱党〞,通辑追捕,于是亡命日本。这时留学官费被取消,化名〝高山独立郎〞,在东京留日学生会馆担任翻译,重进早稻田大学,半工半读,继续求学。(后来定居苏州,与张仲仁一麟及其从弟张次干相识。据次干回忆,他去日本留学,是由高山翻译的,开始认爲是日本人,能讲汉语,到苏州相见,才握手而笑云。)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陶成章,又和梁的弟子蔡锷相知。不久,康、樑的保皇面目暴露于天下,先君就抛弃了改良主义的幻想,立志光復,投身反清斗争,虽屡遭清政府兜捕,还是往来日本、上海,潜入朝鲜,广结志士,革命之志,更加坚决。
1902年,经浙江大学派遣,作爲教习进修,再次东渡,入弘文学院进修,和鲁迅、许寿裳等同学,渴求新知。井联繫陶成章、王嘉祎、蒋尊簋等,暗中筹组光復会。留日的浙江学生编辑《浙江潮》杂志,先君暗中代表光復会给以有力的支持,自己也主编《胡天》杂志,在东京出版,昌言革命。然也不废学,编成《英文典》一部,写成《读史方舆纪要校补》十卷,《中国外患史》二百万言。
辛亥革命
清朝政府在辛丑合约签订以后,丧权辱国,万民愤慨。于是推翻卖国的清政府,成爲全国各族人民一致的唿声。光復会推先君负责东南诸省事宜,于1904年归国,策动武装起义。回国后,光復会原打算让先君仍回浙江,因本是作爲浙江大学堂教习赴日进修一年,理应回校继续任职,但此时浙江大学堂的监督陈汉第(字仲恕,陈叔通之兄)已离开,换来保皇派劳乃宣任总理,认爲先君是〝草字头〞危险人物,换言之,认爲是革命党人,拒绝其回校任教。乃改往湖南长沙,与华兴会的黄兴联繫,企图湖南、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先君与黄兴等,同在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习,暗中积极进行筹画。浙江陶成章已佈置妥善,专待长沙消息。不幸长沙运枪械事泄,起义失败。黄兴奔上海,先君处理黄兴未了事宜。不久,到上海进南洋公学(后改爲交通大学)任教习,还兼任吴馨主办的务本女学、柳亚子主办的健行公学、蒋维乔主办的上海师范传习所任教。
光復会首领陶成章和魏兰、敖嘉熊三人密商,由先君在上海组织一学会,以便作爲光復会的交通点,因爲原有〝人和煤号〞交通点,因系商业场所,联繫不便。于是组织在上海的浙籍人士,发起成立浙江旅沪学会。还在学会领导下,创办旅沪公学于上海生生里。学会工作,实际上由先君、姚麟及人和煤号经理王廉负责,盖三人皆光復会会员,姚麟原在徐锡麟、秋瑾创办的绍兴大通学堂任监督,因学会工作需要,特意派到上海来的。这时,浙江掀起拒款保路运动,组织〝决死党〞,汤国梨等发起的〝妇女保路会〞,咸由学会策划。
辛亥革命事起,先君在上海,率领光復会同志,参加革命军攻佔上海制造局之役,先君与光復会同志,首先攻入制造局。1911年冬,浙江都督府成立,应招杭州,担任秘书。旋任上虞民事长。
1912年,光復会的陶成章被刺于上海,孙乃泰等也被杀戮。加以光復会组织本不严密,几经破坏,逐渐涣散。这时期,先君坚持写作,着有《地理学》、《简明地理教本》、《中等本国地理》、《简明地理讲义》以及《四史校补》。对四史的地理、食货、历律、艺文、五行诸篇,悉心校诂。
二次革命
1912年9月,先君从上虞调任宁波民事长。次年,袁世凯窃国,刺死同盟会的宋教仁等,妄图称帝,于是〝二次革命〞在各省纷纷发动。先君事先和上海的陈其美、杭州的朱瑞约定,同举反袁义旗。先君在宁波,于7月20日,会同顾乃斌率领独立旅,加上常备队士卒,总共九千人,宣佈独立。不料上海都督陈其美不堪一击,讨袁失败。杭州都督朱瑞闻上海败北,首鼠两端,叛变投袁。宁波孤立无援,兵力不足,以失败告终。先君被袁世凯逮捕,所有珍贵史地资料和着作,悉爲劫夺,荡然靡遗。经光復会同志营救,出亡日本。袁死,不愿重返浙江,从事山东、山西、江西勘察煤矿工作。
辛亥革命以后
先君亲歷辛亥革命,民国建立以后,目睹陶成章、宋教仁等被刺杀,〝二次革命〞时又被同盟会的朱瑞叛变出卖,愤感时艰,遂于1915年以后,在上海南洋公学担任教习,授徒卖文维生。
1928年至1932年,曾多次从苏州去杭州,与马一浮同校《周易易解》等书,次第刊佈。井手辑《青门诗集》、《房山诗集》以及《钱唐沈氏家乘》,均由西冷书社印行。
先君反袁失败以后,把家安置上海。后经同志相助,尤得黄炎培之助,把早年所写的《中国外患史》二百万言,连版权一併出售,得数千元。又由务本女学的学生杨达权在苏代购德寿坊寓所,就定居苏州。1933年起,在苏潜心着述。是时,章太炎居苏州锦帆路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邀先君与王小徐任特约讲席。同时在章大炎主编《制言》杂志上撰稿,刊印《群经臆断》《诸子臆断》诸书。
1939年,先君爲避日僞的逼胁,寄居上海友人家,先后八年,穷困艰难,教书着述,不足煳口,借贷度日,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此后,在上海和马叙伦、王绍鳌诸老友,参加反蒋的民主活动。不久,回苏州,积极协助他的学生、上海华北煤业公司经理潘以三组织的长江商行,分设支行于杨州。长江商行是新四军的地下经济组织,由叶晋明、蔡辉领导。先君邀集国民党元老许崇智、张家端以及潘以三、徐德明等任董事,许爲董事长,潘爲经理,徐德明爲副理,延国亦忝列董事并爲秘书。商行专运卫生药品、文化用具至解放区,回程则载煤至上海,往返不断,直至解放。陈毅同志对长江商行的工作曾给以好评。在这期间,先君仍从事讲学和着述,撰成《尔雅义证》十卷,《说文系传校勘记》十卷等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先君平生梦寐以求的新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亲眼看到这翻天復地的巨变,感到无比欣慰。虽已是七十高龄的老人,仍发奋学习马列主义,积极参加政协活动。晚年撰述《易》学着述,加以订正,都十余部,临终前,还把《卦气解略》定本完成。自应聘爲歷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以后,又多有着述,郭沫若曾谓:〝沈老年已八十有三,尚勤于述作,甚爲钦佩!〞老友陈叔通多次来苏探望,也以〝《新论》自是杰作,高龄仍孜孜不倦,望尘莫及〞相勉。
九十多年来,先君从事讲学和着述,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地理学、经学诸方面,咸有专着,都一百余种,今整理遗稿,得八十八种。书目见附。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沈瓞民先生着作八十八种
1.易古义三卷。初稿于1909年,三稿于1950年,未刊。
2.象数释疑十卷。初稿于1900年,定稿于1940年,今存三卷。第四卷《先后天释疑》刊入光华大学半月刊,第六卷《问易卦序》、第八卷《中爻释疑》未刊。
3.易学溯源一卷。稿成于1941年,上海钞印本。
4.三易新论十八卷八十八论。稿成于1958年至1964年。1960年抄印本,1964年重抄印。书前有陈叔通题署。
5.周易序缊二卷。稿成于1965年5月,同年12月钞印本。书前有陈叔通题署。
6.周易孟氏学三卷。
7.周易孟氏学补遗一卷。
8.孟氏易传授考一卷。稿成于1936年,书前有蒋维乔《序》、先君《自序》,后有延国跋文,刊入《制言》,另有章氏国学讲习会单印本,1953年增订五十三则,成爲校定本,未刊。
9.周易马氏传辑证七卷。
10.汉魏费氏易学考一卷。定稿于1936年,刊人《制言》。
11.周易京氏学三卷。初稿于1942年,未刊。
12.周易干氏学一卷。稿成于1920年,未刊。
13.读易臆断三卷。重写于1935年,刊入《制言》第三至二十四期。1942年再修订爲校定本。书后有张寿镛跋文。
14.九宫撰四卷。
15.九宫撰略一卷。稿成于1938年。
《九宫撰》稿,部五十万言,末刊。《九宫撰略》稿,刊入《制言》,另有两种单行本,书前有蒋维乔《序》。先君《自序》。《九宫撰》散失于1968年。
16.九宫撰略续一卷。稿成于1942年夏天,未刊。
17.八风考略一卷。稿成于1934年1月,刊入章氏国学讲习会学报第一期,另有单印本。在病中校定,未刊。五十一期。第四十八期。志第一至三期稿未刊完。
18.卦气解略一卷。定稿于1968年,此乃先君最后写稿,在病中校定,未刊。
19.卦变释例一卷。稿成于1932年12月。刊入《制言》第五十一期。
20.变象互体辩一卷。稿成于1936年1月。刊入《制言》第四十八期。 21、易学史略一卷。稿成于1939年,刊入上海《群雅》杂志第一至三期稿未刊完。
22.周易说存一卷。初稿于1961年仲春。未刊。
23.答邢璞山间易三事一卷。稿成于1936年1月。刊入《制言》第三十三期。
24.周易管见一卷,写于1961年7月,刊于1961年8月15日上海《文匯报》。
25.易干凿度故四卷。初稿于1898年,定稿于1950年,未刊。
26.易通卦验故三卷。初稿于1898年,定稿于1950年。前有李根源题签。刊。 (按先君于1908年,成易纬七种校故,定稿存上述两种。)
27.乔氏纬捃校补若干卷。此稿,先君云:..弟子借去。卷帙、写作年月、是否刊出,末详。
28.读老臆断一卷。稿成于1947年,未刊。中国科学院歷史研究所藏。
29.读庄臆断二卷。定稿于1947年,未刊。歷史研究所藏。
30.读文子臆断一卷。初稿于1946年,末刊。
31.读墨臆断四卷。初稿于1934年,定稿于1948年,未刊。歷史研究所收藏。
32.墨经正读二卷。校定于1944年春2月,未刊。
33.读苟臆断一卷。重写于1938年12月,刊入《制言》第五十八期。
34.读管臆断八卷。初稿于1915年,二稿于1939年,定稿于1968年。初稿三卷刊入《制言》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二期。定稿八卷,未刊。前有屈强《读管臆断序》,后有先君《跋》。
35.读管臆断补一卷。稿成于1951年夏,未刊。
36.管子地员篇考证一卷。稿成于1951年冬,未刊。已佚。
37.管子正音三卷。稿成于1957年4月,未刊。
38.读韩臆断四卷。稿约成于1947年,未刊。
39.读鹖冠子臆断三卷。稿成于1924年夏,于1955年4月重爲校定。末刊。
40.子华子理惑一卷。稿成于1934年10月,刊入《制言》第四十九期。
41.读邓析子臆断一卷。稿成于1933年10月,未刊。
42.读六韬臆断一卷。稿成于1954年4月,未刊。
43.太玄探原三卷。稿成于1963年,已佚。
44.太玄校义一卷。稿成于1963年,未刊。
45.白虎通义引书表补正一卷。稿成于1937年。刊人《制言》。
46.礼记正义校十卷。稿成于1947年,未刊。
47.月令章句辑补一卷。定稿于1950年秋,书前有李根源题署。未刊。
48.读吕氏春秋臆断一卷。稿成于1935年,刊人《制言》第一、二期。1961年11月校定本,增加《自序》一篇,末刊。
49.读吕纪随笔一卷。稿成于1941年3月,其中二十二则,1962年刊入《中华文史论丛》第二期,余未刊。前有冒广生《序》,后有孙振麟《跋》
50.读素问臆断一卷。稿成于1923年,刊入《制言》第五十二期。校定于1959年6月,由北京中医学院钞印
51.读灵枢臆断一卷。稿成于1923年冬,未刊。
52.五运六气图解一卷。稿成于1923年冬,未刊。1938年邮寄上海时,与《读灵枢臆断》同时遗失。
53.素问琐语一卷。稿成于1952年5月,定稿于1958年2月,北京中医学院印本。
54.医用阴阳五行浅谈一卷。稿成于1940年,北京中医学院印本。
55.洪范翼四卷。稿成于1933年,末刊。
56.洪范浅释一卷。稿成于1939年1月。上海国专钞印本。末印全。
57.逸周书臆断一卷。
58.逸周书阙文考一卷。
59.逸周书谥法解校笺一卷。
60.逸周书器服解校笺一卷。写成于1940年至1942年之间。《逸周书谥法解校笺》刊入《制言》第十五期,余未刊。
61.汉书艺文志疏四卷。稿成于1910年。其中选刊一部份在何处发表,待考。
62.读周官臆断八卷。初稿于1946年,未刊。
63.读山海经臆断四卷。初稿于1947年,未刊。
64.读史方舆纪要校补十卷。写于1909年前后,未刊。
65.仁钱山脉考八卷。写于1903年,未刊。前有秦砚畦《序》。
66.中国钱币史稿。写于1920年以前。
67.中国外患史。稿成于1903年,时在日本东京所作。
《中国钱币史稿》约五十万言,《中国外患史》约二百万言,均由黄炎培介绍出售。
68.新中国建设论。写于1946年,连载于上海《月刊》杂志。
69.读诗臆断四卷。稿成于1946年,草稿于1920年开始。未刊。歷史研究所藏。
70.趋庭学诗记一卷。稿成于1901年,未刊。
71.屈原赋证辨三卷。校定于1951年秋天。1960年2月中华书局印行。
72.宛陵集校笺一卷。稿成于1915年,未刊。
73.移山新语九卷。自1950年起草。草稿初成,尚未定稿。先君病逝,未刊。
74.读纯常子臆说一卷。定稿于1958年12月,未刊。
75.天臺纪胜一卷。1937年5月写成,刊入1939年2月《制言》。另有单行本。
76.尔雅义证十卷。稿成于1946年至1948年之间,未刊。
77.说文系传汪祁两本校勘记十卷。定稿于1946年至1948年,于1958年10月写成清稿本。未刊。今家藏第一至六卷清稿本。七至十卷,已遗失。
78.说文古本考补遗三卷。此稿爲早年之作,于1958年写成清稿,未刊。
79.续正俗匡谬一卷。稿写于1915年前后,未刊。
80.地理学。稿成于1905年,已刊。
81.中等本国地理。稿成于1906年,上海会文学社印行。
82.简明地理教本。稿成于1906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印行。
83.简明地理讲义。稿成于1906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
84.英文典。稿成1903年,日本东京印行。
85.高山忆旧录二十卷。此稿于1949年至1963年之间,陆续写定。其中部分篇章载于《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十一辑上。
86.瓞民文录十卷。订定于1965年春,未刊。
87.瓞民诗钞八卷。《诗钞》已有散佚,仅存《居东集》等数卷,由吴梅、冒广生等订定。书前原有李详《序》,亦佚。
88.读书札余十卷。《读书札余》十卷,校定本已散佚,仅存草稿一卷,其余待访。
先君着述一百余种,今得八十有八种。散佚诸稿,容后访之。
(沈延国着,刊《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第三辑,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
三、沈延国先生(1912-1984)简歷
沈延国,号子元,浙江杭州人,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民革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主任。平生致力古籍整理,得其父沈瓞民家学甚厚,并从师章太炎先生,深得太炎先生教益(爲太炎先生的寄儿)又求学于蒋竹庄(维乔)、吕思勉、马一浮师。忠诚于教育事业,在他的五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对青年热情提携,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晚年从事古籍整理、抢救工作,勤勤恳垦,不辞辛劳,爲文史资料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位爱国知识份子,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分工所及,事必躬亲。
1912年1月14日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父沈瓞民,母孙琳。长子。
1926年9月
江苏省苏州中学读书。
1932年8月
毕业于江苏省苏州中学,随蒋竹庄先生、吕思勉先生人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系中国歷史系,专攻中国古文学。在大学期间,曾与蒋竹庄(维乔)、杨宽、赵善诒编着《吕氏春秋汇校》。
1935年9月
《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学,由章太炎讲述通论之部,听者近五百人,济济一堂,寄宿学会内者,有一百余人,盛况空前。爲更好培育青年学子,后来学会增设预备班,设在苏州侍其巷十八号,章氏的双树草堂内。收高中程度学员五十名。学习一年,均寄宿班内,由章师母任班主任,沈延国任教务主任,王乘六任训育主任,徐復任总务主任,三人也住班内,除兼课外,对学员严格教育。
制言社同年筹设,9月16日《制言半月刊》第一期发行,《制言》共出六十三期。章太炎计划把制言社的主编、编委委任门弟子担任,但任编委主编,有老、中、青三者,而编委会争论不休,章先生闻而怒斥之,当场宣佈解散编辑委员会,自任主编,指定孙世扬、潘承弼、沈延国三人爲编辑。章先生逝世后,仍由三人来负责。
1936年6月14日晨8时章太炎逝世。
章太炎去世后,按照章先生的遗愿,章氏国学讲习会继续开办。组织了董事会,推马相伯任董事长,章夫人汤国梨任理事长。讲习会有章太炎老友沈瓞民、朱希祖、汪东、沈延国等。
编辑《太炎先生着述目录初稿卷》,署潘承弼、沈延国、朱学浩、徐復(《制言》第25期)。
1936年7月
大学毕业(文学士)。
1938年8月
配合章太炎先生的夫人汤国梨等前辈,在上海筹建《太炎文学院》,任教务长,并主讲中国文学课程。同时,兼任蒋竹庄先生的诚明文商学院、王培荪先生的南洋中学的国文教师,当时受杨刚大姐的影响,增加新民主义教育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得学校、家长、同学的贊许。
1939年7月
太炎文学院停办。
1939年2月
先生返回母校光华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教务长职务。在欧阳路復校的艰难日子里,献出了不少精力,使学校蒸蒸日上,初具规模,设有文、理、工诸学系。任职至1949年10月。
因日本帝国主义侵佔上海,学校不愿向敌僞登记。被迫中断,专办成都光华大学。因爲少数学生无力赴四川成都肄业,拟在上海修毕课程,于上海成都路设格致理商学社,在汉口路原址设诚明文学院。蒋维乔、耿谈和、孙贵定、姚璋、沈延国等负责诚明。兼职由1940年2月至1950年2月。
1946年6月
《记章太炎先生》一书,由永祥印书馆出版
1946年4月
爱国人士潘以三在共产党授意下,开设上海长江商行,先生担任该行董事兼秘书,长江商行实爲上海通向苏北解放区输送医药用品的一条地下运输线,先生虽在教育工作百忙中,还曾跟随潘以三先生亲奔赴苏北解放区协商事宜,作出有益的贡献。并动员上海亨利肥皂厂老工人赴解放区办肥皂厂,并组织光华大学化学系办小型消治龙(磺胺)厂,输入解放区。任职至1950年3月。
1949年11月
上海兄弟图书公司任总编辑。至1950年6月。
1950年3月
上海市建设中学,任校长。
1953年12月
上海市市东中学,任语文教师。
1967年9月
上海市海滨中学,任语文教师。
1973年1月1日
退休回苏州,除致力整理古籍外,同时担任沧浪区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爲创办《东吴业余科技进修学校》出了大力,一面担任付校长职务,一面在学校专门设了《古籍整理研究班》,举办了三期,结业学员中有的已升入大学研究生班,图书馆古籍部等,颇有声誉,深得各界人士的贊许。
爲苏州市、上海市、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方面,编写了很多属于抢救的资料,在政协文史专辑中陆续发表。
1984年
参加《章太炎全集》的校编工作。 1985年
11月3日(隂歷九月二十一日)18时三刻,不幸因病去世。
先生平生着作甚多:
1.与杨宽合撰《吕氏春秋集解》
2.《邓析子集证》
3.编校《章太炎全集》,第一册中撰有《膏兰室扎记校点后记》和第六册《管子余义校点后记》、《广论语骈枝校点后记》、《体撰録校点后记》。
4.《逸周书集释》
5.编校《周易证释》
6.《章太炎传》
7.《章太炎与鲁迅》
8.《吴下集林》
9.《记章太炎先生》,永祥印书馆,1946年6月初版。
10.《记蒋竹庄先生》,常州文史资料。
11.太炎传存稿,整理后给苏州文史至今未刊。
12.与蒋维乔、杨宽、赵善诒合着《吕氏春秋汇校》,中华书局,民国26年2月初版
等等七十余篇。
(沈宗文整理)
四、沈延发先生(1915-2001)生平事迹
沈延发,男,号子周(1915-2001)籍贯杭州,苏州市周易研究会创办人,原苏州市周易研究会会长。
先生系北宋杰出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之后裔,出身于易学世家。祖父绍勛,号竹礽(1849-1906),易学大师,着有《周易易解》、《沈氏玄空学》等着作。父亲沈祖緜,号瓞民(1878-1969),近代易学大师系辛亥革命元老,因反清曾流亡日本九次,从事讲学和着作七十余年,解放后,聘任爲中国科学院歷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一生着作一百余种,其中以《三易新论》爲巨着。先生自幼随父学易,并从国学大师章太炎、易经气功大师蒋维乔爲师。194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毕业后专治设计,对给排水、煤气亦专长,曾工作于上海、北京、天津,奔波于祖国西南、西北、东北各地,参加重庆、云南、北京,锦州等重大规划设计。1960年任高级工程师,1977年由天津建筑设计院退休返苏。退休后,继承祖业,潜心钻研易学,以弘扬易学爲己任,古爲今用,将古代易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有着作三十余种,其中《易学新论》、《沈氏玄空堪舆学》均有独特见解。《易学新论》引用九宫五行平衡学理,创造27个平衡传输公式,应用于新易学,是一种创新成果。并以阴阳平衡学理,得出二进制N=2n±P公式。《沈氏玄空堪舆学》爲古代建筑设计的主要理论要书,可应用于城市规划、小区规划、园林设计、阴阳宅佈置等,爲一本堪舆学上不可多得的实用书籍。
1988年创办苏州周易研究会(当时隶属于儒学研究会),任会长,并与副会长王也六先生(会任苏州市统战部部长)在市老年大学设课开讲。1993年,应香港东方文化学会邀请,在香港理工大学作堪舆讲学三次,并踏堪香港山川,提出〝大屿山是明日香港的兴旺地〞。由于是沈氏嫡系,一时轰动香港堪舆界,凡易学人士不分门派,争相前来听讲,座无虚席。颇获好评。同时,在香港成立国际沈氏易学总会,任研究会会长。1995年,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成立苏州市周易研究会,与美、日、臺、加等友人均有学术交往。
苏州市周易研究会成立后,先生任会长,并亲自授课,开班《六十四卦卦解》、《周易预测学》、《沈氏玄空堪舆学》等课。由于讲课通俗、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古代周易用简表和现代语言表达,使人易学易懂,颇受会员欢迎,当年会员即有近百人。除开班讲课外,每月定期活动,一年八次风雨无阻,会员们积极性很高。自先生2001年逝世后,会员们遵照先生遗志,继续以弘扬易学爲己任,活动按期进行,互教互学,收效甚佳。周易研究会成立迄今已十七年,由于会员们的不懈努力,如今已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易学人才。
先生一生爲人正直,作风正派,生活俭朴,平易近人,经常告诫会员,做人必须〝心正〞,〝讲德〞,做好人才能学好易,才能事业有成。
退而不休,25年间始终以弘扬易学爲毕生事业,爲易学界作出一定贡献。
先生曾提出〝二十一世纪易理将在全球推广应用,此爲造福人类,积德善事也〞,〝二十一世纪理应由东方人爲全球人类做善事的创举,一定能取得很大成就〞。不久将来周易一定能在全球推广应用,造福人类,这就是沈延发先生最大的遗愿。
2005年9月20日
(沈延发先生夫人马毓英着,刊《沈氏玄空堪舆学》,有删改)
前言 风水之谜
人类先祖堪天舆地,总结出风水、玄空学的规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被人们掌握,并运用于生活实际。但爲什么阴阳之宅外在环境、朝向、格局、立宅的时间会影响到后代或居住者的生活,并有吉凶之分。其内在的道理因由,是要深入研究的奥秘。正因爲人们对此还没有明瞭,而被垢病爲〝迷信〞。
世界上许多事物人们总是先观察、实践,尔后总结归纳出其规律,此爲〝知其然〞。然后经过长期深入研究,才能知其规律内在的因由,此爲〝知其所以然〞。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是人类认识事物必然的两个阶段。先〝知其然〞依规律行事、生活,并非〝迷信〞,而是人们遵崇实践、遵崇规律。〝知其然〞后,再去追寻探究〝其所以然〞。
正如人们先熟视苹果从树上落下,尔后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知其规律E=mc2,人们才知重力使苹果落地的〝所以然”。人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一天有昼夜之分,一年有四季之分。尔后,人们知晓知地球有自转并绕环太阳而转,才知太阳东升西落,地球有昼夜之分,四季之分的内在道理,“知其所以然〞。
掌握了万有引力,人们甚至可测出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轨迹。也正是地球在太阳系中受太阳、其它行星、月亮引力的作用,才造成依时间变化及地球在太阳系运行轨道中不同的空间位置。各星球对地球处于不同位置的引力影响各有不同。最明显的一例是钱塘江潮汐。每年农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由于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处于一条直线上,地球受天体引力最大,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也最大,加之钱塘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造成壮观的潮汐。人们发现其中有几大因素: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地理环境、特定的时间,而这三大因素也正风水学中玄空理论的基础。人受宇宙天体影响是浑然不知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时速高达1600公里,不可想象。
过去常有一疑惑,每朝代皇室的墓陵对地理环境、风水如此考究,按理应保皇朝子孙万万年。但唐202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元89年,明276年,清250年,没有超出三百年的,各朝鼎盛期也只不过七、八十年。如钱塘江之潮,星辰运行规律,万有引力的影响,这其中时间变化是最大因素。从数学角度看,世上万物皆是时间的函数。而这正是风水学中玄空理论的奥秘。玄空学将时间列入考查风水的重大要素。玄空学有九运180年一个大周期,每运20年,每个位置分成24个山向方位,受到的影响都是各不相同的,即有好坏、吉凶之别。每运每个山向维繫的影响的年份从160年、120年、到20年各有不同。再好的地理环境上的风水也会依时间而变。这也正解释了爲什么各朝代皇陵如此好的风水佈局也不能保住万万代。所以星辰学,星辰按时间运行的规律、星辰之间万有引力的影响,是玄空学中风水,按时变化内在的原理,是玄空学宏观上的〝所以然〞。
风水学中的精华正是掌握人类处于宇宙星体的影响、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影响的规律。而天人相应正是风水学的追求。
从微观上讲,现代量子力学研究的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量子,这同研究宏观条件下的牛顿力学经典物理有别。量子力学的理论中,两个粒子(量子)经过短暂时间的彼此耦合接触后,如两个粒子在空间上分开,如搅动其中一个粒子,必易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动态、性质,此称爲量子纠缠。目前此理论已由实验证明爲确,并且在百公里的距离已获取量子纠缠的事实。这将改变未来不久的通讯工具,从目前的电子无线传送,到更高一级的量子无线传送。那么这是否能解释了由基本的个体量子构成的两个人,经过身心的接触后,必会在一定时间、一定的距离有相应的感应,而这种感应的强度,必会受到环境、方位的影响。好的风水,好的环境、方位的阴宅中的故人,会对后辈有好的影响,同时人是由千万亿的粒子构成的整体,家族的DNA对后代的影响早已显见。那么量子理论是否会解决爲什么DNA对后代人影响会有强弱的差异?随着量子力学的研究和实验的深入,是否对帮助我们破解风水、玄空之迷?让我们进一步掌握风水、玄空的微观上的〝所以然〞。
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灿烂星光大部分源自距离在十亿光年距离之外。(1光年是光以每秒近30万千米走一年的路。)映入我们眼帘的星光,从时间上讲,已在茫茫宇宙飞奔了十亿年。我们见到的星光从时间上讲无比、且不可想象的古远。那麽我们接到的信息是十亿年前的。同样的,我们现在的地球的信息会在十亿年后被十亿光年之外的某星球的生命所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上的人类和万物的信息也是永存的。
那麽我们按照风水学、玄空学的原理,按时间、方位、地理位置找到了好的风水,会怎么样呢?对风水不可迷信,无德之人即有宝地仍不可得福荫。沈氏曾祖的学生问:〝如公不守秘密,玄空之术大明于世,后人按图立向,富贵家得地更易,而作威作福者举世皆是,何以弭之?〞曾祖答曰:〝得地首在积德,若子孙不能积德,终遭天谴,予生平目击者有六。〞(《沈氏玄空学》卷二《论秘密之缪》)并举例说明:一爲钱塘五姓,一爲上虞北乡某,一爲杭州西溪某绅,……皆得吉地,但子孙多行不义,终丧丁财,败家。后人不积德,风水再吉,也不能保。
仰望茫茫星空,我们对浩瀚宇宙,除太阳系外,知之少而又少;人类对脚下的地球知之甚少;人类对人类自身生命也知之甚少,我们从何而来,生命在我们人体是如何精细运转的?虽然人类在不断的研究发展,我们接受、收集、分析信息的手段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对人类而言,面对宇宙、自然、自身,未知是无限的,而已知是极其有限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因此,我们要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未知的世界。
目录
序一 沈延成
序二 沈延春、张晓苏
沈氏易学、玄空学先辈谱
前言 风水之谜
第一章 风水概论
第一节 从考古发现看八卦、歷法与风水起源
第二节 中西文化中的建筑与风水
第三节 风水也即建筑文化
第二章 中国古代风水的基本论述
第三章 歷代风水之书
第四章 沈氏玄空学
第一节 沈竹礽及沈瓞民的玄空着作
第二节 沈延发的玄空着作
第三节 《沈氏玄空学》论玄空一词
第五章 河图、洛书与九宫图
第一节 河图
第二节 河图数活用于楼层选择
第三节 先天八卦图
第四节 洛书
第五节 九宫
第六章 九宫飞星图、天盘、地盘
第一节 九运飞星图
第二节 三元九运
第三节 年运
第七章 二十四山(向)、运盘、山盘、向盘
第一节 二十四山(向)方位
第二节 天(运)盘、山(向)星盘
第三节 九运二十四山向挨星图排列次序方法
第四节 九运二十四山配九星兼向
第八章 九运二十四山嚮挨星排列图
第九章 罗盘与二十四山向的确定
第一节 罗盘的使用
第二节 二十四山向的确定
第十章 玄空挨星要义
第一节 到山到向与上山下水
第二节 伏吟、反伏吟
第三节 父母三般卦、三般卦、北斗打劫
第四节 生入、生出、剋入、剋出、比和
第五节 令星入囚(地运长短)
第六节 城门诀
第七节 生成合十
第八节 零神、正神
第十一章 九星断事
第一节 详论九星
第二节 飞星吉凶
第三节 双星加会
第十二章 《紫白诀》释
第一节 紫白诀上篇
第二节 紫白诀下篇
附录:易、风水、术数中的五行与系统思维
第一节 五行渊源
第二节 《尚书.洪范》五行
第三节 五行说与系统思维
第四节 《尚书.洪范》中有大疑之时卜筮的规定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