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本书对歷代鍼灸穴道之考订及统计,与穴道别名之总结,通盘整理,并将临床常用之要穴,分别标明,较之王氏图经,尤为详尽,諴治此科者之宝笈也。
李序
鍼灸医术,创自先民,事简功宏,流传广远。惟循经取穴,容有差池;不有准绳,何从取法?宋仁宗于天圣四年(1027),特诏尚药奉御王惟一,考次穴道,铸为铜人。王氏并着铜人腧穴鍼灸图经,以资印证,而此道遂有规范可循。惜歷朝所宝之铜人,今已沦于异域!
中国鍼灸学会理事长吴忠平先生,于民国四十四年东渡,遄访东京博物舘,以观摩我国遗失之铜人,归而仿铸之。復将王氏铜人之图片,加以精密之考证,并参考图书逾百,而成此鍼灸铜人图谱一书。
吴先生寝馈斯科,达卅余载,频年奔走各国,以谋此道之发扬,异邦同道从之游者踵相接。着作甚富,且有多种以英法文字刊行,其流传鍼灸医术之热忱,殊堪赞美!
是书对歷代鍼灸穴道之考订及统计,与穴道别名之总结,通盘整理,并将临床常用之要穴,分别标明,较之王氏图经,尤为详尽,诚治此科者之宝笈也!
余自主持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即致力于鍼灸之发扬,并从事经穴之考订与专着之刊印。年前既刊吴先生之鍼灸医学,今又喜获斯编,特精印之,以饷同道。但愿有志之士,倍加奋励,保存国粹,共谋中华文化之復兴!
中华民国五十五年十月三十日
李焕桑
序于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
陈序
我幼时学习中医,后兼习针灸,那时距今约三十年,针灸新书绝少,披阅古书,第一个印像,发觉针灸的穴名,各书不统一,孔穴的位置不统一;十四经的数目各书不统一。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怀疑。
这些问题,当年不能自决,可是针灸功效显着,事实是不容抹煞,所以后来仍把针灸书籍和治疗技术,不断研究,作为业余工作。
近年来针灸新书陆续出版,不但多而且良好易读,可是为着进一步,深入研究,还是需要阅读古书。可是我们读古书时,仍感到甲乙与千金穴数不同,外臺与铜人经穴数有异,种种不统一情形,仍然摆在目前,相信研习针灸的人,对此必有同感。
宋朝王惟一氏当时曾下过很大工夫,考定经络穴位,除着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外,还铸铜人两座,又将经穴圆画刻成石碑,公开陈列在开封三皇庙,使后世学者作为准绳。
铜人经撰于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铜人铸造于1027年,这铜人是古代创造的医学模型,以实物作立体式的姿态,正确地表露经穴位置,真是中国的国宝,现在这座铜人尚在日本。
我友吴惠平君,曾经到过日本,看过这个铜人,而且自己也模铸了相仿的一个铜人,我对他的工作很佩服,现在他新着这部针灸铜人图谱,就是用摄影把留存日本的宋代天圣铜人所有的经穴部位拍摄下来,每一经做成一幅图,并且逐一指出它的穴名,同时对照古今书籍,判定它的异同之处,凡是发觉与其他书籍有不同的地方,他引用古籍原图来作比较,这是中国针灸界一件伟大的工作,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是划时代的鉅着,值得向大家推荐的。
中华民国五十五年五月二十日 陈存仁
李序
针灸医学,为世界最古之理疗医学。吾国在上古时代,即有砭石治病之记载。自殷代以后,逐渐进步,乃以瓷针铁针代石,开金针发明之先河。至纪元一○二七年,宋朝王惟一,以铜铸模型,名为铜人;并着「铜人俞穴针灸图」,分脏腑十二经络。使针灸医学,渐成为有系统之专门医学。迄今数千年,非但在临床上功效卓绝,且传播至全世界各国,视为稀世宝典。以补救现代西洋医学所缺乏之特殊物理疗法。
武进吴惠平氏,研究针灸医学,已卅余年。济世活人,口碑载道。诊务之暇,埋头写作,着有「中国针灸学」,「针灸基础学」,「经络生理学」,「针灸医学」,「经穴人体挂图」,「最新经络挂图」等书行世。一面倡导组织针灸学术研究团体,并铸造针灸铜人。兴学设教,斐声四播,致英、美、德、法、日、越、墨、比、阿、菲、瑞、义、马等国医学博士,慕名相继来华,投拜吴氏为师,以求衣鉢真传,使中国固有文化,更见发扬光大。
吴氏年来週游东亚欧美各国归来,孜孜于学,近復出示新着「针灸铜人图谱」,贯古参今,旁徵博引,对针灸之考证,尤多贡献。诚为现代针灸医学难得之创作,为研究针灸医学者之手典,其嘉惠医学,岂浅鲜哉,爰为序。
中华民国五十五年仲夏东瓯李树猷写于中国医史学会
自序
吾人长期与疾病作鬪争,累积丰富的治疗经验,发明针灸疗法,成为宝贵技术。
近代人士,硏究针灸的途径,分爲两个趋向:
一个趋向,对古来累积的经验,做整理,考证和总结的工作。
另一个方向,是要吸收现代科学的生理解剖和高级神经学说,做阐明,引申,取长补短和发扬光大的工作。
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作者编着中国鍼灸学讲义,开办武进鍼灸医学社。三十年来,作者曾对歷代名着,做过澈底的统计和比较工作,发觉早在宋朝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针灸学说的统一工作,已由一位伟大的人物,做过通盘的整理。这位功勲伟大的人物,就是宋朝的王惟一。可是宋代末期,世人在战乱之中讨生活,他的整理工作,没有好好地发扬。后来大部份针灸家幷没有发觉到他工作的精湛伟大。
王惟一氏所僻的铜人和着作铜人经,确有其不朽的功绩。作者把铜人与古今各书核对,列出一篇统计表,(详见书末附件一『歷代针灸图书经穴数目的统计和总结』)卽能证明它统一了宋代以前的经穴纠纷,定下了宋代以后的规范。针灸学说到今日能够只有微少数目的紊乱,还是王惟一的功绩,今列出简表如次,以资证明。
第一表:钢人以前的经穴状况
朝代 年份
作者名称 穴数 穴数多少 汉 年份无考
汉时出现内经素问 58 内经上说出全身有365穴的数目,可是只有58穴,有穴名,余未说出穴名。(详见书末附件三) 汉 年份无考
汉名鍼经灵枢经 130 灵枢也没有说出全部穴名灵枢说出130个穴名,素问灵枢两书,除重复只有145穴名 晋 282年
黄甫谧着甲乙经 349 没有任脉督脉,十二经仅138穴,余列头胸背部,比铜人少:青灵、厥阴俞、膏肓俞、灵臺、阳关五穴。 唐 674顷
孙思邈着千金方 349 没有任脉督脉,十二经仅152穴,余列头胸背部,比铜人少:青灵、厥阴俞、膏肓俞、灵臺、阳关五穴。 唐 752年
王焘编繤外臺秘要 357 没有任脉督脉,十二经仅3758穴,比铜人多:后腋、转谷、饮郄、应突、胁堂、旁庭、始素七穴、少:厥阴俞、灵臺、阳关、青灵四穴。 宋 有宋刊本
年份无考明堂灸经 356 没有任脉督,十二经仅151穴,余列头胸背部,比铜人多:关员俞、督俞、气海俞、少:青灵。
第二表:铜人以后的经穴状况名称
朝代 年份
作者名称 穴数 穴数多少 宋 仁宗天圣四年(1026)
王惟一着铜仁腧穴
针灸图经354 卽是此书
所载穴名始创将督脉任脉,列成十四经。 宋 仁宗天圣五年(1027)
王惟一着铜人 354 卽是此书
所载穴名始创将督脉任脉,列成十四经。 宋 徽宗政和七年(1117)
政和官书圣记总录 354 十四经相同
穴名相同与铜人完全相同 元 成宗大德七年(1303) 金兰循经 354 十四经相同
穴名相同与铜人完全相同 元 顺帝至元元年(1335)
滑伯仁着十四经发挥 354 十四经相同
穴名相同与铜人完全相同 明 英宗正统八年(1443)
英宗重修重修铜人 365 365穴相同
此件增11穴增:急脉、风市、督俞、气海俞、关元俞、接
嵴、膝眼、中枢、下极俞、下颐、泉门。明 世宗嘉靖九年(1530)
汪机着鍼灸问对 356 354穴相同
其余有增减增:羊矢、风市、督俞、气海俞、关元俞、接
嵴。少:解谿、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明 神宗万歷三年(1575)
李挺着医学入门 359 354穴相同
此书增5穴增:风市、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 明 万历二十九年(1591)
杨敬斋着针灸全书 357 354穴相同
此书增3穴增:羊矢、风市、接嵴。 明 万历二十九年(1601)
杨继洲着针灸大成 359 354穴相同
此书增5穴增:风市、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 明 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
张介宾着张氏
类经图翼356 354穴相同
此书增2穴增:急脉、中枢。 清 圣祖康熙七年(1668)
叶广祚着採艾篇 358 354穴相同
此书增4穴增:风市、眉冲、气海俞、关元俞。 清 干隆十四年(1749)
干隆官书医宗金鑑 357 354穴相同
此书增3穴增:急脉、风市、中枢。 清 干隆四十二年(1777)
陈惠畴着经脉图考 356 354穴相同
此书增2穴增:急脉、中枢。 清 仁宗嘉庆三年(1798)
李守先着针灸易学 359 354穴相同
此书增5穴增:风市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
从这二个表上看来,就可以知道王惟一的铜人经和铜人,是中国针灸史上划清了时代的作品,统一了以前的纠纷,定下了以后的规范!宋代以后,十四经是一致的,354穴是一致的,只是若干书籍,增加两个到十一个穴名。
王惟一氏铸造铜人于宋天圣五年(1027年),这铜人是古代创造的医学模型,(歷代流传经过另详本书『针灸铜人流传考』一文),现在这座铜人已在日本。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作者曾特地到日本访问,这一本图影,就是将铜人图片,加以精密的考证,编排而成,并将作者于民国五十一年(1962年)新铸的鍼灸铜人相片刊山。
本书爲了学者临床参考,在全身五部分图内,特别推荐一百个常用穴。系根据针灸书用穴的统计而得,今用黑框白字标出,因爲三百六十余穴究竟不常用,这等于本草纲目药品近二千种,临床常用药品,不过三五百种而已。爲了应用时的便利,附带将常用要穴加以标明。
本书目的在表达铜人的功绩,希望引起世人更加重视。
本书承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李焕燊博士,及中医学者陈存仁先生,中国医史学会理事长李树猷先生,宠以叙文。学弟程国成、杨光辉、刘希明、黄纬明等悉心校对,特此志谢。
本书有不妥处,请识者指正。
中华民国五十五年鍼灸节 吴惠平序 于中国鍼灸学会
目录
李焕桑先生序
陈存仁先生序
李树猷先生序
自序
铜人全身图
吴惠平铸鍼灸铜人
针灸铜人流传考
十四经络分图
肺经
小肠经
大肠经
肝经
胆经
肾经
心经
心包络经
膀胱经
胃经
三焦经
脾经
督脉
任脉
附识:穴孔相聚部分的比较观察
铜人全身五部分图
附件六种
附件一 歷代针灸图书经穴数目的统计和总结
附件二 歷代针灸图书经穴别名的统计和总结
附件三 内经穴名的统计和总结
附件四 奇经八脉归入十四经的统计和总结
附件五 歷代穴名和别名索引表
附件六 本书引用书目及版本显示完整说明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