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经络、穴道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发明,以针灸补泻治病也传承了数百年;其止痛疗效更普遍受世界医坛肯定。但针灸必须经由医师施行,就一般人而言,只要依照针灸原理找出经穴,施予指压或按摩,一样有缓解疼痛、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而且少有伤害性或危险性。
本书依疾病及穴道分类,详细介绍最常用的数十个穴道,并特别公开十种按摩手法,既可依证状按摩多处经穴,也可指压一个穴道缓解多种不适;只要按照图解去做,很快就能改善证状、长保健康。
序:
序:经穴按摩为现代人保健利器 张永贤
时间是检视医药的利器。凡是无效、不符常情的疗法或药物,很快就会被捨弃;只有最自然、常见、本能而有效的才会流传下来,而且歷久弥新,「经穴按摩」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人类感觉器官中首先发育的是触觉,父母若轻轻抚摩小孩,很快就可令他感到安心、温暖、舒适、欢乐,甚至增加适应力及活力。长大以后,此种感觉依旧存在;尤其对全身做有系统地推摩、搓按,不仅可令人进入松弛状态,还可强化肌肉、关节,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系统流畅。因此而发展出来的按摩疗法,即指通过适当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以促进机体的生理效应,改善病理过程、提高自然抗病力,进而达到预防疾病或促进康復的目的。
由于经穴按摩是一种本能,因此发源甚早。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即有按摩治病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明确称为导引按蹻;到了隋唐,更设太医署、按摩科、按摩博士;唐朝韩愈石鼓歌也有「谁復着手更摩挲」一语,一直传承至今未曾中断。
可以说世界上有悠久歷史的国家都重视按摩,包括埃及、印度、波斯与希腊、罗马等等。直到我国唐朝天宝年间,按摩医师康復写了一本「摩挲手册」传入法国,掀起欧洲的按摩热潮。「摩挲」一词经由翻译变成法文「摩挲儿(Masser)」,更变成通俗的Massage,后来传回国内,走入偏锋,称为「马杀鸡」,偏离了按摩疗法的本意;物理治疗师为了避免被误会,而将「按摩学」改为「操作治疗学」,这恐怕不是当初始料所及。
事实上,目前针灸的疗效已经普遍受到医界的肯定,以针灸的原理做经穴按摩也甚被推崇。目前国际推拿学会有二十五个会员国,经常举办国际学术大会,在在都可证明经穴按摩在医坛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传统医学一向讲究「上工治未病」,行政院卫生署也强调「健康是您的权利,保健是您的义务」;经穴按摩正是传统医学的宝藏,也是上工治未病最好的方法,只要认识经络、穴道所在,自己随时随地都可按摩保健康,真可说是忙碌现代人最佳的保健利器。
但人体的经穴有三百六十一个,奇穴一百五十二个,新穴一千五百九十五个,而且还在增加之中,阿是穴更难以计数。本书无法一一列举、详细说明,只挑出上百个最常见、有效而容易按摩、指压的经穴供读者参考,大家如能有恆地做,应该足以达到预防保健不求人的境界,这也是我出版本书的最大希望。
一九九五年九月于中国医药学院
目录
自序:经穴按摩为现代人保健利器....张永贤
大家来学经穴按摩
最原始的本能自然疗法
‧ 古人称为导引或推拿 ‧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重视
‧ 至少有五种效用 ‧对身体内外都可发生作用
‧ 仍须注意适应症与禁忌 ‧常见的按摩手法共有八种
我们身上有多少穴道-腧穴之分类与数目
‧ 腧、输、俞三者通用 ‧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和新穴四种
怎样正确找出穴道
‧ 寻穴首重患者的体位 ‧腧穴定位法可分为三种
‧ 内经骨度法详细量表 ‧常用骨度法详细量表
‧ 指寸法即同身寸法
附录:简介人体工学与人体计测法
治疗之前要先辨证-简介脉诊
‧ 做理学、实验室或生命徵象检查
‧ 脉诊和舌诊最普遍
脉诊:以灵敏触觉掌握脉象
手部按摩最简易
‧ 搓揉手部比脚底方便 ‧针对穴道按摩效果更佳
脚部按摩风行一时
‧ 古时称为「观趾法」 ‧只要分为七大反射区即可
传统按摩秘诀大公开
‧ 传统常用按摩手法约有十种
按揉「阿是穴」最实惠
自我按摩法养生解劳
‧ 益脑振神按摩法 ‧明目按摩法
‧ 聪耳按摩法 ‧固齿利舌吞津按摩法
‧ 强腰益肾按摩法
小儿按摩长得快又好
‧ 明清时候已经相当普遍 ‧重点在摩擦全身、动作轻柔
健康甩手运动操
多数小病可用按摩改善-依证状压揉保健方法
预防近视兼护眼
‧ 预防才是根本之图 ‧眼部保健操
‧ 按摩注意事项
过敏性鼻炎
‧ 鼻部的经穴按摩操 ‧注意事项
耳鸣与重听
‧ 穴道按摩操 ‧注意事项
颜面神经麻痺
‧ 按摩要领 ‧运动疗法:脸部自主运动
‧ 经穴按摩操
落枕
‧ 经穴按摩操 ‧注意事项 ‧运动治疗 ‧悬钟穴
五十肩
‧ 注意事项 ‧运动治疗 ‧经穴按摩操 ‧阳陵泉
腰痛
‧ 注意事项 ‧运动治疗 ‧经穴按摩操 ‧委中穴
痔疮
‧ 预防胜于治疗 ‧经穴按摩 ‧预防体操 ‧承山穴
膝退化关节炎
‧ 经穴按摩 ‧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 ‧膝眼穴
痛经
‧ 经穴按摩操 ‧注意事项 ‧血海穴、三阴交
一穴疗法
‧ 梁丘穴:消胃炎、止下痢 ‧足三里:长寿、健胃名穴
‧ 地机穴:腹胀时指压最佳 ‧丰隆穴:消除鼻塞、解酒兼减肥
‧ 筑宾穴:改善异位性皮肤炎和湿疹 ‧光明穴:使眼睛明亮动人
‧ 崑崙穴:专剋腰痛 ‧太谿穴:缓解牙痛、多痰
‧ 丘墟穴:缓解胆结石疼痛 ‧僕参穴:改善风湿痛与牙周病
‧ 水泉穴:改善皮肤粗糙现象 ‧金门穴:缓解坐骨神经痛
‧ 京骨穴:延缓老花眼速度 ‧临泣穴:改善流眼油及股关节痛
‧ 照海穴:改善便秘、频尿 ‧然谷穴:治口腔炎、喉咙痛
‧ 公孙穴:改善腹胀与噁心 ‧太冲穴:缓解黑斑、雀斑
‧ 行间穴:专治焦虑不安 ‧大敦穴:定喘、治心悸与冷感
‧ 厉兑穴:治头晕目眩、眼睛疲劳 ‧窍阴穴:缓解偏头痛
‧ 至阴穴:改善感冒头痛 ‧阴阳穴:专管喉部不舒服
‧ 脚拇趾:为大小脑反射区 ‧消压点:消除颈硬、防高血压
‧ 泉生足:治打嗝与头重感 ‧里内庭:可缓解过敏
‧ 无名趾反射区:改善耳鸣 ‧小趾反射区:改善五十肩
‧ 涌泉穴:增强生命力 ‧足心穴:改善鬼剃头和多汗症
‧ 失眠症:改善失眠与水肿 ‧合谷穴:止痛、退热、消炎
‧ 阳谿穴:缓解心律不整 ‧曲池穴:抗过敏、头重
‧ 肩髃穴:缓解五十肩疼痛 ‧肩贞穴:改善肩膀疼痛
‧ 迎香穴:消鼻塞、缓解鼻炎 ‧下关穴:缓解牙痛、耳痛
‧ 天枢穴:止腹泻、通便秘 ‧神门穴:镇静、治失眠
‧ 颧髎穴:美容、治脸部神经痛 ‧听宫穴:消除耳鸣、耳朵痛
‧ 天柱穴:治头痛、神经衰弱 ‧肺俞穴:保肝、治背痛
‧ 胆俞穴:治胆囊炎、胃肠病 ‧脾俞穴:强化胰脏
‧ 胃俞穴:治胃不适 ‧三焦俞:调整身体机能
‧ 肾俞穴:精力的宝库 ‧大肠俞:治下痢、便秘
‧ 小肠俞:治腹泻、遗精 ‧膀胱俞:可治夜尿
‧ 内关穴:镇静、防治晕车 ‧瞳子髎:明目、消鱼尾纹
‧ 肩井穴:缓解肩背痛 ‧百会穴:改善头痛、痔疮
‧ 神阙穴:治腹痛、腹泻 ‧关元穴:增强精力
中脘穴:治消化不良 ‧膻中穴:治心悸、唿吸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