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杨班侯太极拳架系列综述、杨班侯中架太极拳、杨班侯快架太极拳、杨班侯大架太极拳、杨班侯提腿架太极拳、杨班侯小架太极拳、杨班侯传杨式炮拳等内容。
再版前言
杨班侯太极拳架系列,是流传于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的一套鲜为人知的太极拳架。自从20世纪90年代面世以来,得到太极拳界的广泛重视,不断有海内外的拳友们前来採访学习。
这套拳架,套路较多,练法各异,循序渐进,技击性强,对于瞭解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演变,特别是「班侯拳」的练功方法,提高练习者的功力和技击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满足拳友们的学习要求,并将这一武术瑰宝发扬光大,现将全套拳架整理出版,也以此告慰班侯拳的所有前辈们的在天之灵。
本书2012年3月以《杨班侯嫡传太极拳》为名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售罄。感谢读者对本书的厚爱。为满足读者需要,现以《杨班侯太极拳真传》再版, 并把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和贾安树珍藏的从未面世的《李亦畬手抄太极拳谱丁丑本》影印件补入。贾安树藏本的面世,也是对太极拳理论宝库的一大贡献。为便于读者学习,再版还附加一个演练光碟。
由于拳架套路较多,而不同层次的拳架又有许多相同的动作名称和姿势,加之练此拳者,多为已经掌握杨澄甫定型架的拳友,所以本书在写法上,採取「提高型」的模式,力求文字简明扼要,对于练太极拳的一般要领,诸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垂肩坠肘,松腰胯、分虚实等等,不再赘述。王宗岳先师的《太极拳论》和杨澄甫先师的《太极拳法十要》,依然是班侯拳的锻鍊要旨。
书中各种拳架,都是从面南起势来叙述方向。图片面向前者向南,面向后者向北,面向左者向西,面向右者向东。个别注明「正面」图者只是为了看清姿势,无固定方向。「臂内旋」,是指大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转,「臂外旋」,是指大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
班侯拳的大架、快架、炮捶等,已由贾安树先生在刊物上发表。这次出版,在原稿基础上,由路迪民教授进行了统一整理,贾治祥老师和贾安树先生也进行了审阅。因为所有套路和练法都是师传而来,没有文字依据,所以在整理中难免有不确切之处,诚望方家指正。
本书的中架、快架、提腿架、炮捶的拳照,由贾安树拍摄,小架拳照由路迪民拍摄,大架拳照由贾安树的弟子刘伟拍摄。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宗师杨振铎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河北永年县和广府生态文化园区的领导,《武当》杂志、《武魂》杂志、《太极》杂志的编辑们,以及着名太极拳学者吴文翰先生,杨式太极拳名家赵幼斌先生,贾治祥老师的弟子关志刚、苏学文、马继革、王振江、李现平、王黎曼、郭王明、闫书新、李海峰等,对于班侯拳的挖掘推广和本书的出版,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贾治祥老师于2009年11月27 日(夏历十月十一日)仙逝。悲痛之余,谨以此书作为献给贾治祥老师在天之灵的一份祭礼。
贾安树 路迪民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章 杨班侯太极拳架系列综述
一、杨班侯太极拳源流及传人
二、杨班侯太极拳架系列简介
三、杨班侯拳架系列与85式的结构对比
四、班侯拳的形、法、功和意、气、劲
第二章 杨班侯中架太极拳
一、杨班侯中架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杨班侯中架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三章 杨班侯快架太极拳
一、杨班侯快架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杨班侯快架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四章 杨班侯大架太极拳
一、杨班侯大架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杨班侯大架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五章 杨班侯提腿架太极拳
一、杨班侯提腿架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杨班侯提腿架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六章 杨班侯小架太极拳
一、杨班侯小架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杨班侯小架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七章 杨班侯传杨式炮捶
一、杨班侯传四路炮捶动作名称
二、杨班侯传四路炮捶动作图解
三、杨班侯传十三路炮捶动作名称
四、杨班侯传十三路炮捶动作图解
五、杨班侯传撩挎八卦掌动作图解
附 录
一、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
二、李亦畬手抄太极拳谱(丁丑本)
杨班侯太极拳架系列简介
李万成所传杨班侯太极拳械,内容相当丰富。太极拳包括中架、大架、小架、快架、提腿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双人练习的有太极推手、大、散手、32 短打等。此外还有太极桩功、太极内功、太极球、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等。
本书介绍的主要是太极拳架系列。
1. 杨班侯中架太极拳
这是班侯拳的入门架子,类似目前流行的杨澄甫定型拳架,永年人称之为杨氏老架。其姿势高低与动作幅度皆适中,弓步坐腿,膝盖不超过足尖,速度较慢,打一遍约20 多分钟。在手眼身法步皆能合度的基础上,做到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由松入柔,运柔成刚,渐至轻灵不浮, 沉稳不僵,加之推手练习,可收相当之功效。
此架体用兼备,老少皆宜,尤以健身效果显着,坚持演练,可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因而最宜在广大武术爱好者中推广。
2. 杨班侯快架太极拳
快架是在中架具有相当功夫时,为增长武功而深入练习的拳架,侧重于发劲练习。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 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全套拳架要在3 至5 分钟内练完, 故称快架子,亦属低架。
该架在姿势与技法上与中架有明显的区别,步子比中架大,弓步坐腿,膝盖一般要超过足尖,大腿基本平行于地面,或臀部再低一些。上步时身体不可起伏,足稍向外侧绕至身前,以前足大趾尖着地。在演练速度上,除整体速度较快之外,很多定式动作要发劲。
要求以意行气,以气催劲;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不用拙力。很多动作均含有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打法,动作大开大合,舒展大方,虚实分明。
据说杨班侯在打快架的四隅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顾。其技击意义多为直取,但非外家拳之刚直,内中仍然有化、引、拿、发之程式,直中有曲有圈,刚中有柔,劲不可断,正所谓「直圈」、「含圈」, 出手中随时都有螺旋劲。此架难度较大,即使中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以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底的增长,渐至一气呵成。
3. 杨班侯大架太极拳等动作的差别
大架的特点与快架近似,但比快架的步子和动作幅度更大,姿势更低,速度略慢,侧重于功力的增长。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由于重心低,还要迈步如猫行,不能起伏,故而腿部用力大,最吃功夫。
功夫深的可以在方桌或板凳底下穿越。练习大架能将周身筋骨拉开,在实战中也能遇高随高,遇低就低,身法自然,随心所欲。
4. 杨班侯提腿架太极拳
提腿架,顾名思义,就是强调要把腿提起来。该架和中架的名称顺序相同,只是练法不同。它是专门练习腿功和桩功的拳架,要求每个动作在上步时,先将一腿直立, 另一腿提起,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单腿沉腰下蹲,再将提起之腿仆步伸出。每次提腿,均含有蹬、踹、挑、踩、挫和膝部沖顶等腿法,以达到脚下落地生根,稳如泰山, 一身轻灵,手脚并用,随心所欲之目的。
显而易见,这种练法的功效大,难度也大,一般人开始学习,很难将一套拳一气打下来。
5. 杨班侯小架太极拳
杨班侯小架太极拳,是在练习中架、快架、大架、提腿架之后,以练意练气为主的高层次拳架,传授也十分秘惜。其特点是姿势高,速度慢,动作幅度小,可以站在方桌上演练。双手总似抱球状,练完一遍约30 多分钟。其动作名称与其他杨式拳架类似,但有许多「开合」动作, 这是其他杨式拳架所未见到的。
姿势变换也有起伏,但不是先起后沉,而是先沉后起,上步时身稍沉,弓步时身再起,这样做有抻筋拔骨之效,也符合发劲的力学原理。
小架的练功层次,可以说是由招功、劲功进入气功阶段的练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便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肃静自然之境。太极拳讲究由开展到紧凑,练到最后,由大到小,有寸劲、分劲之内涵。但若以健身为主,也不一定要先练快架、大架才能练小架,老年拳师以此架养身也更为合适。
贾治祥老师讲,小架不轻易传授,是因为不好练,择人极严。要全身放松,用「心」来练,彻底地以意领气, 以气运身。唿吸可以逐渐与动作配合,但撵不上就不要配合,千万不能憋气。气通全身,有感觉,手心发热,身体发痒,骨缝都练开了,有时发响,但不要着意追求。
6. 杨班侯传杨式炮捶
杨式炮捶,有两种套路:四路炮捶和十三路炮捶。
四路炮捶实际上是六个短套路的组合,各有其独立性,可以单独练习,没有固定的连续性。十三路炮捶是连续的九式动作。
这两种套路都是以增长功力和练习技击应用的套路, 是锻鍊刚劲、直劲、螺旋劲,增长爆发力和内力的拳势。要在中气贯足,柔缠螺旋拧裹中,显出刚、快、脆的形象,体现太极拳如绵裹铁,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真谛。练习炮捶还能将周身筋骨拉开,气血畅通,节节贯串,增强体质,健全内脏,提高内力。
至于为什么叫「四路」、「十三路」炮捶?前辈并没有详细解释,可能是从方位和五行八卦的角度命名的吧!
众所周知,陈式太极拳的第二路也叫炮捶,但它与杨式炮捶没有渊源关系,练法和名称都大不相同。在中国武术中,炮捶是较为刚烈威勐的拳势的一种概括性名词。着名的三皇炮捶流传很广,少林寺也有少林炮捶三路,陕西红拳系统中的炮捶套路多达十余套。
杨式炮捶,似乎在杨健侯的各分支中无传,是杨班侯所创,还是杨禄禅所传,已无法考证。但他作为杨班侯所传的一个重要练功方法,是客观存在、也非常宝贵的。
此外,杨班侯还传有一种单练套路:撩挎八卦掌,按照八卦方位进行练习。其动作和四路炮捶的「撩挎捶」类似,但不属于炮捶,本书附于炮捶之后加以介绍。
以上拳架系列,充分体现了班侯拳「拧裹、钻翻、螺旋、崩砟、惊弹、抖搜」的六合劲特点,使拳式在手眼身法步的前进、后退、上下、左右、闪避、迴旋、奇正等多方位得到锻鍊,从而做到内外合一,浑然一体,在千变万化中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