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道教影响于佛教者,有仪轨上的,有哲理上的,有习俗禁忌,及炼养术法。在哲理上的,如道教《太极图》被唐代的宗密拿来解释佛教唯识学、清代的行策用来说明禅宗的曹洞宗;甚至唐代禅宗的不立文字、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等,也都与老庄的思想有关。再者,在仪轨、习俗及炼养上,道教的讲经仪、坛仪、符印、星斗崇拜、安宅、葬埋、药饵、冶炼、食气、导引、灵籤、节庆等等,也都曾对佛经有所影响,常被佛经所袭用。而道教房中术与佛教密宗无上瑜伽,更有密切关系。本书即就这些方面,道教所影响于佛教者,来加以论述。
《现代佛学丛书》总序
本丛书因东大图书公司董事长刘振强先生授意,由伟勋与惠南共同主编,负责策划,邀稿与审订。我们的筹划旨趣,是在现代化佛教启蒙教育的推进,佛教知识的普及化,以及现代化佛学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丛书所收各书,可供一般读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学术机构与图书馆兼具可读性与启蒙性的基本佛学阅读材料。
本丛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佛经入门、佛教常识、现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项,乃系专为一般读者与佛教信徒设计的普及性启蒙用书,内容力求平易而有风趣,并以浅显通顺的现代白话文体表达。第二类较具学术性分量,除一般读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学术机构或佛教研究所适宜有益的现代式佛学教材。计画中的第二类用书,包括(1)经论研究或现代译注,(2)专题、专论、专科研究,(3)佛教语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国佛学名着译介,(6)外国佛学研究论着评介,(7)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等项,需有长时间逐步进行,配合普及性启蒙教育的推广工作。我们衷心盼望,关注现代化佛学研究与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读者与学者共同支持并协助本丛书的完成。
傅伟勋 杨惠南
序
《道教与佛教》一书,是一九九四年应台大哲学系杨惠南教授之邀而撰写的,至今已十余年了,台湾有些大学在介绍佛、道两教时,曾以此书为教材;笔者在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看过书店贩售此书,也曾在星洲日报及网站上看到星、马华人引用笔者所说中元节的来源来做讨论。可见佛、道两教的论题,目前依然是华人社会中所关注的事情。佛、道两教,原为华人社会常见的宗教,迭有兴衰,近日佛教势力的大盛,其实是始于民初太虚和尚的宗教改革,太虚参考西方的宗教,改革教义、改革组织、财产公有化,倡导现代佛教、人间佛教,自此之后佛教由远离人群,闭关自修的宗教,逐渐走向人间,走向生活化;不仅如此,今日佛教在教义上也较过去的佛教宽容,逐渐把妈祖信众、关帝信众拉入佛教范围中,其影响力大增。鲁迅在一九一八年写信给许寿裳时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这句话可能随着佛教僧伽集团的努力,而有所变改,只是这样的改变,对华人的民族性而言,是好是坏,则值得深思。
世界上不同的宗教,造就不同的习俗、文化与思维模式。宗教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常带有决定性的影响。犹太人能在亡国二千年后再度立国,使犹太人凝聚在一起,不因流浪各国而被同化,其中犹太教的信仰,应是主因。今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对抗,基本上也是基督教文明和回教文明两种不同宗教的抗争。因此在人类尚不能摆脱宗教束缚下,慎选自己民族所适合的宗教,去芜存菁,才能使民族更能昌盛、国家发展,进而使全人类都能更团结、和谐,这样的宗教才是我们想要的宗教,也才是适合全人类的宗教。
以存在于中国的佛、道教而言。道教是和中国文化一起成长的宗教。古老的宗教,尤其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出来的宗教,往往找不到教主,新兴的宗教才有教主。举例来说,佛教的教主是释迦,但随印度文明发展而来的婆罗门教,却无法说出它的教主;中国的道教也是如此。再扩之,犹太教、古埃及的宗教等等,都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出来的,无创教教主可言。道教认为生命来自高贵的道体,所谓道生德畜,物形势成 ;以生为贵,乐生养生;甚而想以人类之力来延生、长生,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早期主张三命(正命、遭命、随命)及重视道法自然;以安国济众者为神,以积善修炼者为仙。《礼记.祭法篇》所言的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者,死后都将成神,受后人供祀。这类神,即是道庙中常见供奉的忠臣烈士,或为国为地方尽力牺牲的乡贤。
相对的,佛教以生为苦,以为生命来自无明起行,由淫秽而后有名色、六入,而后有生、老、病、死。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为修道之方,强调因果轮迴,倡导忍辱、布施及一心唸佛。较偏重个人修行,而不是以为国为民牺牲为得道成神 。尤其过度的强调忍辱、布施,造成了捨身餵虎、割肉饲鹰等杀一人命,以救一物命的愚施。三国.康僧会译《六度集经》中所叙述的众多「布施」故事,大都属于愚施愚忍,甚至是背天理而行者,如〈须大拏经〉叙述释迦前世的须大拏太子,逼弃自己二子为别人奴,二子逃走,被太子寻回,二子「抱父战慄涕泣」,但依旧再被布施予梵志,其后更将己妻布施给梵志为妇;这些都是极度泯灭人性的做法,为求布施之美名,将子女、妻子赠予别人;使妻子、子女受尽苦痛,以求一己之果报,悖逆伦常,且是不可思议的做法,却被本生经等愚经的作者所极度称扬,以为可以「获如来无所着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独步三界、为众圣王」。佛经中太多的忍辱故事,如《六度集经.卷五.忍辱度无极章第三》所述自称忍辱者,被王断手脚耳鼻而不起瞋恨,终于因忍辱感动天神。经中以能忍辱为美者,也大都负面者多。过度的倡导忍辱,将使民族性改变成逆来顺受,不敢向不合理的强权抗争,只能让对方「多行不义必自毙」;但如果大家都忍辱,有谁来执法让他「自毙」呢?
(节录自《道教与佛教(增订二版)》〈再版序〉)
目录
《现代佛学丛书总序》
再版序
自序
第一章 道教坛法科仪对佛教的影响
第一节 道教讲经科仪对佛教的影响
一.中土儒学及道教的讲经制度
二.中土儒讲及道教说经对佛教的影响
第二节 道教坛场科仪对佛教的影响
一.道教坛场与佛教密宗金胎两大曼荼罗
二.道教之坛仪禁忌与佛教坛制
第三节 结语
第二章 道教信仰、习俗、方术对佛经的影响
第一节 道教星斗崇拜及时日吉凶等信仰对佛经之影响
第二节 道教符、箓、印对佛经之影响
第三节 道教宅葬、灵籤等信仰对佛经之影响
第四节 道教避谷、食气及药饵、冶炼等方术对佛经之影响
第五节 道教方技房中术与佛教密宗无上瑜伽
一.佛教密宗的无上瑜伽
二.道教房中术与佛教密宗
第六节 道教节庆、习俗对佛经的影响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道家道教哲理思维对佛教的影响
第一节 庄子道体论与道生思想
第二节 庄子道体论与《大乘起信论》的真如佛性说
第三节 庄子道体论与吉藏《大乘玄论‧佛性义》之草木有佛性说
第四节 庄子道体论与湛然《金刚錍》无情有佛性说
第五节 道家老庄对佛教禅宗的影响
第六节 道教《太极图》与佛教唯识学及禅宗的关系
第七节 结语
第四章 道教司命司录系统对佛教检斋及善恶童子说之影响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道教司命系统与检校功过日期
一.道教司命神的演变
二.道教司命神吏所用以记录的簿籍及下凡核阅人世善恶功过的日期
第三节 道教司命系统对佛教的影响
一.道教影响下的佛教司命系统及检斋日
二.左右双童、判官及善恶簿记所衍生的业簿、业镜、业秤、檀拏幢
三.道教庚申会对佛教之影响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道教十二兽、十二神与佛教十二药叉神将
第一节 十二兽探源
第二节 十二兽与道教十二神、十二将
一.三十六禽
二.十二神
三.十二将
第三节 佛经中所见之十二兽、十二药叉、十二因缘
一.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中所见的十二兽
二.智顗、湛然十二兽精物为妖说
三.十二药叉神将与十二时神、十二兽、十二佛菩萨
四.宋‧施护《十二缘生祥瑞经》中的十二因缘与十二兽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道教中元节对佛教《盂兰盆经》及目连传说的影响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道教中元节
第三节 《佛说盂兰盆经》的真伪
一.中印历法不同,道佛节庆互异
二.道重家族佛重个人,救赎方式各异,救赎七世父母与中土帝王立七庙有关
三.孝亲观念为中土特色;印土并不强调孝
四.此经有贬抑道士语,应出道教救赎后
五.此经内容与道教中元日诵唸的道经相近
六.此经供僧众藉以荐拔,仿自汉世三张之饭贤消灾
七.小乘经典无此经,印度无此俗
八.小乘经无目连救母,目连救母是由〈优多罗母堕饿鬼缘〉所衍生出来的
第四节 歷代中元节庆和目连救母故事的衍变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道教血湖地狱对佛教《血盆经》的影响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道教血湖地狱
一.道经中的血湖地狱
二.血湖地狱的成因
第三节 佛教《血盆经》
第四节 结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