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为山西省名老中医秦天富从医50年的经验专辑,由山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选派助手杨俏田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方法篇,包括接诊技巧、思维方法与选方组方;内容新颖,在同类书中罕见。中篇为经济篇,精选内、妇、外、儿、皮肤、五官科等疗效确切的病种81个。所选方药,多为自创方、经验方。并在每个案例后附有点评和辨证论治体会,内容实用。《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下篇为感悟篇,概括总结了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规律与用药特色,同时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全书理论联繫实际,注重实用,体例新颖,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继承、有创新,可供各级各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秦天富,男,67岁,山西省忻州市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山西省名老中医。
现任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山西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忻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现在忻州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坐诊。
曾任山西省中医校际教研组组长,忻州地区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忻州地区医学会中医学组组长,忻州地区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副理事长,光明中医函大忻州地区辅导站站长,忻州地区法医鑑定中心顾问,忻州市卫校中医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特评教授。
从医50年,悬壶治病如一日,其间医学教学15年,医院管理10年。曾多次参与晋、豫、陜三省及山西省中医统考的命题及评卷工作。理论上遵古而不泥古,实践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要学术观点有慢性疾病络病说、消化系统疾病升降说、脉管系统疾病活血说、神经系统疾病气络说。
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指导编写了《中西医结合杂病治要》一书。
周序
秦老生长、工作在山西省忻州市,与我是同乡。
秦老1958年正式拜当地名医张元亨为师,深得张老真传。又靠自己的天赋与勤奋,奋斗50年,实践50年,总结积累50年,名扬当地已近30年。
认识他,缘于为父母诊病,曾多次请他到家诊疗;信服他,是因为他的诊治疗效较好;尊重他,是因为他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他是名副其实的家乡名老中医,悬壶诊病,救死扶伤,在群众中有声誉、有口碑,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故愿为其作序。
秦老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载,学徒出师后,先在医院当医生,后到卫校当教师,44 岁时创建忻州地区中医院,受任院长兼当医生,走的是一条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临床与教学相长,理论得以提升,经验得以丰硕,疗效得以肯定,群众得以信赖,名气得以传扬的发展之道。
秦老一辈子的中医情,一辈子的中医缘,一辈子博览医书,实践、总结、探索,终于写成《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一书。看了初稿之后,不仅感到其总结的接诊艺术和技巧十分新颖,而且感到其系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辨治体会十分实用。
本书的特点以临床实用为鲜明特色,凝聚了秦老的毕生心血,对于我们整理、挖掘民间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弘扬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会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欢迎,并为解除患者病痛带来福音。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山西中医学院院长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会长
周然
齐序
学医之道,当精其术;欲精其术,当多读书、多临证、读好书。今幸阅《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初稿,深感该书理用结合,务求实用,值得一读。
该书上篇介绍的「接诊艺术与技巧」,概述了作者数十载接诊之经验、探病之技巧,内容新颖,功底扎实,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人文素质;在「临床思维特色」中介绍的首选辨证思维、借鉴诊断思维、融合两种思维、宏观思维模式、系统思维特点,对中医思维方法有继承、有创新,特别实用;「选方与组方特色」介绍了秦老数十年临证治疗之所得,独具特色,值得借鉴。
中篇精选的 81 种疾病验案,个案鲜活有据,可楷效。每个病种的辨治体会,既系统又实用,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下篇为感悟篇,介绍了秦老的学术思想,即宣导的慢性疾病络病说、消化系统疾病升降说、脉管系统疾病活血说、神经系统疾病气络说等,同时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秦老的学术思想具有高度概括性、规律性和代表性,全书贯穿一气,各得其彰。
秦老功底深厚,理论扎实,学识渊博。其人品更是敦厚、仁义,令人钦佩。今读其书,如见其人,他将数十年临证所得之精华,倾豆而出,不愧为「临证荟萃」。读后大有收穫,展卷受益,是一本临证好书。
缘于此,谨作序,以示敬之。
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处原处长
山西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齐炳义
自序
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感欣慰的选择。偶尔自问,不做一名中医,我今天会是谁?
人生的路好像多是愿望与机遇的统一。我至今仍记得50年前,我16岁时,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做泥瓦小工时殷切的目光,那目光的对象却是院墙那边出出进进身着白大褂的医生。从此我萌发了自己的愿望。尔后到来的便是机遇,恰逢名老中医张元亨收徒,我这个农村出来的孩子竟被选中了。
学徒4年,深得恩师真传,深感中医灵妙。以后的岁月曾几度深造,我便成了一名医生,也就再也离不开体验患者痛苦与快乐的工作了。1971 年调忻州地区卫校创办中医专业并任教师,开始广泛传承中医理论。
1987 年奉命组建忻州地区中医院,任院长10年。退休后继续我的理想。50年间虽风风雨雨,但值得庆幸的是,始终没有脱离临床,始终有机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提高自己。
而今忙里偷闲,回顾、总结一下数十年来临床、教学、科研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使之成册。之所以写此书,原因很简单,不过是期望个人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事业。如有幸与更多人分享,经验也会更具价值。
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方法篇」,是我所体悟的身为一名中医应具备的接诊技艺、思维方法和组方遣药等内容;中篇「经验篇」,是本书的重点,介绍了急、重、难症及常见病症 81 种,是我医疗实践的精华和升炼;下篇「感悟篇」,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诸如,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慢性疾病络病说、消化系统疾病升降说、脉管系统疾病活血说、神经系统疾病气络说等。
在此,想要感谢的人很多,先是恩师张元亨先生、杜冥先生,是他们引领我走上从医之路;再是我这么多年诊治过的各种各样的病人,是他们提供了我经验的源泉;还有那些遇到和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医界同仁们,是他们的支援使我在这条路上走到今天。
更要感谢的是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为我选派助手杨俏田副主任中医师,以及继承我事业的爱女秦丽玲副主任中医师,是他们协助我收集、整理、编撰而成此书。此刻我还想提及的是,无论我身处顺境、逆境,始终有相濡以沫的妻子对我事业的支持。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实践局限,在内容、结构、观点及文字上难免有失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
秦天富
编写说明
秦天富为山西省名老中医。2005年山西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选派杨俏田副主任中医师为其做助手,并着手整理、总结其从医50年的临床经验。歷经3年的随诊、总结、整理,现已脱稿。
该书稿已经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中医学院院长、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周然,山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卫生厅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齐炳义专家和山西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文渊局长审阅并分别题字作序。
综观已出版的各类中医临床经验书籍,虽各有特色,但多固定在医案举例和点评的模式上。在接诊技巧、临床思维、选方组方等方面可谓空白。本书上篇填补了这一空白,可谓该书的新颖点之一。
在经验篇中,介绍了秦老的典型案例与点评,这些案例多由助手亲眼所见,亲笔所录。更具特色的是,在每个案例后,附有针对该病种的辨治体会,更有宏观指导作用。该书实用性强、可重复性好,此为该书的新颖点之二。
在感悟篇中,其它书籍多着眼某一种病的医理探讨,而本书却着眼于某一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与用葯规律的探讨,此为该书的新颖点之三。
同时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进行了粗浅探讨。可以说,该书是学中医、当中医、带中医、讲中医的必读图书。
综观全书,体例新颖,内容实用,理论联繫实际,有广度,有深度,有继承,有创新。可开阔同行视野,启迪临证思维。
目录
上篇 方法篇
第一章 接诊艺术与技巧
第二章 临证思维特色
第三章 选方与组方特色
中篇 经验篇
第四章 急症验案
第五章 重症验案
第六章 难症验案
第七章 常见病症验案
下篇 感悟篇
第八章 医理感悟
第九章 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粗浅探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