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目次
总理遗像
总理遗嘱
李景林先生遗像
杨建侯先生遗像
杨澄甫先生肖像
于化行肖像
王子章肖像
李景林序
韩主席復序
张秘书长绍堂序
李科长宗唐序
刘参谋长书香题词
赵允协序
自序
自序练法
自序总纲无极学
编者例言
张三丰先生
太极拳源流
太极拳十要
太极拳之意义
太极拳论
十三势歌
十三势行功心解
打手歌
太极与老说合解
太极拳之真义
八字歌
心会论
周身大用论
十六关论
功用歌
用功五志
太极拳各势註解
太极拳各势
太极拳势图解
推手法
策划人语
本丛书重新编排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术爱好者鑑赏、研习和参考,以达弘扬国术,保存国粹,俾后学者不失真传而已。
原书大多为中华民国时期的刊本,作者皆为各武术学派的嫡系传人。他们遵从前人苦心孤诣遗留之术,恐久而湮没,故集数十年习武之心得,公之于世。丛书内容丰富,树义精当,文字浅显,解释详明,并且附有动作图片,实乃学习者空前之佳本。
原书有一些涂抹之处,并不完全正确,恐为收藏者之笔墨。因为着墨甚深,不易恢復原状,并且尚有部分参考价值,故暂存其旧。另有个别字,疑为错误,因存其真,未敢遽改。我们只对有些显着的错误之处,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对缺少目录和编排不当的部分原版本,我们根据内容进行了加工、调整,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读性。有个别原始版本,由于出版时间较早,保存时间长,存在残页和短页的现象,虽经多方努力,仍没有办法补全,所幸者,就全书的整体而言,其收藏、参考、学习价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希望有收藏完整者鼎力补全,以裨益当世和后学,使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不息。
为了更加方便广大武术爱好者对古拳谱丛书的研究和阅读,我们对丛书作了一些改进,并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尝试着做了断句,以便于阅读。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失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予以谅解。
编者例言
一、本书以发扬国术,锻鍊体魄,修养心身,强壮精神,征服病魔为要旨;并期望达到强种救国且能自卫之目的。凡书内一切图解,姿势,动作,其为学者便于练习起见竭力求其显着,使学者了解。
一、本书注重生理卫生学,与自卫奋斗之精神。以锻鍊技术立其体,阐明科学致其用。故运用诸法,均合生理之运动。
一、本书中之经解,皆王宗岳先生之遗註,又经太极专家李公景林,审查校正:惟恐理深意奥,不易了解,故再重加赘述,使学者易于领悟。
一、本书中所云,各式之解说用法,谨择其一端,略加说明,使初学者易于参悟,而太极拳之广义,非止于此。若以狭义击技而视之,未免有负此太极拳之真意。
一、此拳无男女老幼之别,无短衣择地之戒,习之既久,自可强身健胸,填精补髓,有百益而无一害。有健全之身体,才有健全之精神,人生之有为,端赖此身之培植,凡我同胞,岂可勿视?若以此拳为强身必需之营养料,练习久之,而达随心所欲之境时,则别趣丛生,诚无上之补品。
一、本书编者学浅识陋,囿于见闻,此拳之深奥与神妙,理难穷尽,惟恐记一而漏万;又因仓卒付印,而疏忽错讹处在所难免,深望海内贤达之士,不吝赐教,则不吝馨香祝祷,而跂望之。
自序
自古有天地,然后有人民,然后有庶事,而后万民乐业,此自然之趋势也。然所以富强之道,在乎黎庶之振作,振作之主义在精神,若无精神则弱矣。人民弱,国何强?欲图国强,须使人民勿论何界以武术运动不可缺之一科,如此则精神振矣,国奚不强。前此,文武分歧,文人鄙弃武术,武人不通文理,此其中似有畛域之分焉。今国家振兴,庶务百度维新,无论仕农工商,应概全体增加武术太极拳一门,俾诸生文武兼进,可谓法良意美已。余幼而失学,即喜习武事,并非图勐力过人之勇,止求有益卫生健康体格;不以气粗力勐为勇,乃以不粗不勐刚柔之济而为勇也。人有言曰:武学与文学一理,一理即同,则何分轻重?然文学之士所以不讲武术者,实因有粗勐不雅之弊耳。余于太极拳一门,稍窥门径,内含无穷之奥妙,起点诸法探原论之,被太极八卦二门最良,及内家外家两派,虽谓同出一源可也。后世渐分门类,演成各派,实之亦势使之然耳。余习艺二十余年,不揣固陋,因本闻之吾师所口授,暨所得旧谱加以诠释,盖亦述而不作之意也。拳谱并非原本,系后人录抄,所论亦不甚详,惜无解释之词,祇篇首有跋数行。余一时顿开茅塞,立愿续述完备,明知学术陋,无所发明,窃仿此谱深心研究,再照此拳各式,一一着载成书,实无文法可观,于吾所学不敢稍有背(悖)谬,至其间有未至者,尚望诸同志随时指正为感。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 日 山左昌邑于化行谨序
自序练法
太极者,属土也,在人五脏属脾。太极内含者,有阴阳八卦之术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见于心。艺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艺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
起点身法由静而动,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右歪斜;要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两足平行,惟左足根(跟)虚,两肩松开下垂劲,头要往上顶劲直竖,腰往下塌劲,两腿徐徐曲(压)下,两腿曲(压)要圆满,不可有死弯。身子仍不可有一毫之歪斜,心中不可有一毫之努气。起点之时,心如人同在平地,有立竿之形,心气自然平稳沉静,亦无偏倚,谓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合此之谓内三合也。始有一毫之差而终有千里之谬也。故求学者宜深索焉。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 日 山左昌邑于化行序
自序总纲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想,无形无影,无他无我,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干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復出归元,保合太合,总不外乎后天五行之术八卦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太极者也。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 日 山左昌邑于化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