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目录
第一章 有关查拳的理论简介
第二章 查拳拳法应用
序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中逐渐创造、发展形成的。它既有以地域、自然、气候等特点形成的「南拳北腿」,也有因民族、习俗、环境等特点形成的各种流派的拳种。
查拳作为众多拳种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勐,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法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查拳的发源地是山东省冠县张伊庄。当地民风淳朴,尚武之风甚盛。经过多代人的丰富和完善,目前查拳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理论成熟的庞大拳系,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等地。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查拳的练习者越来越多,遍及海内外。
丁明业出生于查拳的故乡,自幼习武,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习练查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查拳的发展歷程和重要价值有着非常深入的瞭解,加上他同时掌握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博採众长,对武术的技击功能有着独到的理解。
为了写好《中国查拳实用拳法》这本书,他多处奔波走访调查,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于查拳每个动作的应用,反覆揣摩,精心求证,并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借鉴别的拳种的优点,许多提法、用法见解独到,科学合理,令人耳目一新。在查拳的具体应用中,他突出了以巧制敌、不受任何套子的约束和限制,非常实用。该书技术系统较完整,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明理尚德」是练好查拳的先决要求,也是中华武术传习的基本要求。只有对查拳的歷史和用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使查拳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武术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文化被继承下来。
该书的出版发行,又丰富了武术的文化宝库,是武术界的一件喜事。愿《中国查拳实用拳法》一书尽快送到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手中,愿查拳这枝武林奇葩焕发出勃勃生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前言
在传统武术的艺苑中,查拳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起源于鲁西冠县(张伊庄),盛行于全国各地,在武坛中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
查拳派武术,只拳术一项就有查、华、路、洪、炮、弹腿、腿拳、硬八式、软八式、长拳、短打等多项内容,器械套路更为繁多。其特点为筋顺骨直、快速多变、动静分明、灵活敏捷、雄浑有力、起伏转折、方法细腻、自然大方。其方法概括为「四击」「八法」「十二形」。是一项技击性强的拳术,每一个动作具备有攻防含义,是防身自卫的好技法,在国内外是独树一帜的。
笔者自幼爱好武术,从五岁起跟随父亲丁祖文(聊城市东昌府区查拳第四代传人)学习查拳、华拳、炮拳、路拳、弹腿、国家规定拳、各种器械、对练及软硬擒拿等。后又跟随郑秀明、武贵祥老师学习了形意拳、八卦连环掌,得到了宗师的真传。1986年拜于济南第19代陈式太极拳传人李恩久门下,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及推手,并得到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的指导。
歷年来我不断四处寻师访友,拜访过二十余位名师前辈,并得到他们的热心指导。四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学练,认真钻研,不断探索,悟出了查拳技击的一些奥妙所在,功夫也在不断长进,在查拳武技的六个层次中,逐步跨越了「会、对、好」,正向着「精、妙、绝」的高深境界迈进。
2004年10月1日,常振芳先生的亲传关门弟子、北京当代常氏查拳的掌门人刘鸿池先生一行2人,从北京风尘僕僕赶到聊城,寻找正宗查拳传人,抢救挖掘即将失传的查拳套路和技法。我和我父亲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亲自陪同他们前往查拳的发源地——冠县张伊庄寻根问祖,拜见了老一辈仅存的查拳正宗传人、冠县查拳名师张钦明先生和在县文体局工作的王秀芬女士。
由这次刘鸿池先生的聊城寻根问祖,使我看到了查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使自己增加了使命感和紧迫感:如果不将这些前辈们「不可轻传」的宝贝东西——特别是实用方面整理、推广,那么这些瑰宝都将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正像刘鸿池先生所说:等我们这些「活化石」没了,一些东西也将随之永远消逝。
练拳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应该瞭解其动作的真正内涵,透过武术动作的强化升级,获得高度杀伤力,充分体现其技击性、实用性,还武术纯真朴实的本来面目。
本书在查拳套路中精选了部分动作,以踢、打、摔、拿四个主要方面体现了在实践中的应用。全书一共创编了八十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又细分了3~4个小动作。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组合使用;既可以先打后拿,又可以先拿后打;既可打中摔,又可摔中拿,打打摔摔,踢踢打打,能连贯使用、无限循环,使对方措手不及。全面及巧妙的结合,连贯的招法,以及组合动作的应用练习,将会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查拳的实用拳法,有些动作不适合现代竞技散打、摔跤等项目的使用,超出了其规则范围的限制,例如反关节、肘击和裆下等。查拳实用拳法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应用,但非常容易致人损伤,望各位读者谨慎使用。
本书中有关查拳歷史简介的文章,参考了张文广先生《中国查拳》、安天荣先生《查拳》(《武林》杂志,1982年8期)、刘鸿池先生《十字要诀》、家父丁祖文先生《教门弹腿》等武术着述。
衷心感谢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张山先生为本书作序。此书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潘胜利、尚永民、罗清岭、郭文平、赵纪康等人的大力协助以及师兄、师弟、友人及众多学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也一併表示感谢!
由于写作水准有限,加之搜集资料困难,书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希望武术界前辈、同仁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斧正。
丁明业于山东聊城
作者简介
丁明业,男,一九五七年生,山东聊城人,现为聊城大学体育学院武术兼职教授。自幼跟随父亲丁祖文先生(聊城查拳第四代传人)学习查拳、滑拳、炮拳、弹腿、形意拳、八卦连环掌、七十二把擒拿等各种拳术及器械。一九八六年拜于济南第十九代陈式太极拳传人李恩久老师门下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及推手,并得到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口传心授和师伯刘承德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六面金牌。一九九五至二○○一年担任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代表队主教练,培养出九位全国冠军,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金牌十九枚、银牌十枚、铜牌八枚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