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武术 > 尚派形意拳械抉微(一)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尚派形意拳械抉微(一)

prev next

尚派形意拳械抉微(一)
  • 商品编号: dj5868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李文彬,尚芝蓉
    出版日: 2008/02/01
    ISBN13: 9789574685868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48x210mm
    页数: 287
  • 定价:  NT$28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252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4483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目录
第一章 形意拳技艺源流索遗
第二章 尚派形意拳的特点
第三章 筑基功夫
 第一节 桩功——三体式
  一、三体式的涵义和作用
  二、三体式的技法和效用
  三、三体式的具体练法
 第二节 母拳——鹰捉
  一、鹰捉的涵义和作用
  二、鹰捉的特殊技法和效用
  三、鹰捉的具体练法
第四章 五行拳
 第一节 噼拳
  一、噼拳的「形」「意」浅说
  二、噼拳的具体练法
 第二节 钻拳
  一、钻拳的「形」「意」浅说
  二、钻拳的具体练法
 第三节 崩拳
  一、崩拳的「形」「意」浅说
  二、崩拳的具体练法
 第四节 炮拳
  一、炮拳的「形」「意」浅说
  二、炮拳的具体练法
 第五节 横拳
  一、横拳的「形」「意」浅说
  二、横拳的具体练法
第五章 进退连环拳
 第一节 套路拳中连环拳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进退连环拳动作说明
  一、进退连环拳的动作名称
  二、进退连环拳的具体练法
第六章 形意传统器械
 第一节 概论形意传统器械及其特点
 第二节 形意传统器械的内容
 第三节 形意连环刀
  一、形意连环刀的动作名称
  二、形意连环刀的动作说明
 第四节 形意连环剑
  一、形意连环剑的动作名称
  二、形意连环剑的动作说明
 第五节 形意连环棍
  一、形意连环棍的动作名称
  二、形意连环棍的动作说明
 第六节 形意连环枪
  一、形意连环枪的动作名称
  二、形意连环枪的动作说明

作者介绍
  李文彬 1918年生于辽宁海城,大学毕业,会计师。8岁开始练长拳,太极拳等。13岁师从形意大师尚云祥学练形意拳械,磨砺一生,尚德精武,精心育徒,桃李遍播海内外。透过言行及形意专着,文章的发表,确立并发展了「尚派(氏)形意拳」,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多次担任全国武术赛会裁判长,仲裁工作。被聘为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国家级武术荣誉裁判,1996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师名师」之一。
  曾被聘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会员,齐齐哈尔人大三届代表,市政协三届常委,于1997年逝世,终年80岁。

序言
  李文彬、尚芝蓉合着之《尚派形意拳械抉微》脱稿,乃当前武术界一大盛事,非仅嘉惠后学,求艺有径,抑且推动了挖掘整理中华传统武术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尚云祥先生,亲承「单刀」李存义及先辈「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之衣钵,毕生精研形意,悟而有化,广树桃李,身教言传,跃居为当代最有影响大师之一,侪辈深服其能。孙禄堂对其爆发力之刚勐备加贊许。师兄弟中,罕出其右。文彬兄为师之关门弟子,芝蓉则是师至为钟爱之幼女。二人同堂受教,朝夕研习,数十年从未中断。现将所得笔之于书,所附图片,均系亲身演练者,堪称武库珍品。
  僕忝为《中华武术大观》丛书执行编委,有幸先睹,读后略记数语,实乃欲将肤浅之心得公诸同好,非敢云序。
  一、辨析源流,鉴定真义
  本书卷首《形意拳技艺源流索遗》一章,指出形意拳系从心意拳衍变而得。心意拳重动作,讲招法,自姬际可至戴龙邦,已跃进一大步,「转向突出对内意、内劲、神和气的运用」。又在动作、套路上增加了五行拳。由十大形又增加了七小形,以及桩功等等。明确而肯定:这些「就是促成心意拳衍变到形意拳,形成两种不同特色的拳术技艺的前提」。把同源异流的两种拳系分开,各自独立而又相得益彰。师古而不泥古,有利于作进一步的研习和发展。特别推出:「李洛能学自山西戴龙邦,传入河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形意拳。他就是此拳发扬光大的鼻祖。」这是一种大胆而又负责的态度。之所以如此作出断语,有无可辩驳的事实作为依据。「特别是改掉了侧身弓箭步,代之以两腿弯曲、前三后七的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跟后脚的槐虫步。身体则变为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具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的外形和内意的三体式作为母式」。形成了武坛别具一格的步法、步型。此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展进化的观点,从鉴别而定真义。
  心意拳讲:「起如虎扑人,落如鹰之抓物」「起如举鼎,落如分瓶。」而形意拳则要求「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是顾中有打,打中有顾。其他例证尚多,读者可于书中见之。
  二、标举内劲,探赜抉微
  「尚先生教练形意拳,不仅要求外形精炼,内意纯中,伸手投足,动必有由,不务招法,但重内劲。严禁努气使拙力,要求从轻松、自然、和谐中去追求迅勐刚实的爆发劲。」「这种内劲发自丹田,运至周身」,无微不至,感之遂通。「尚先生教练形意拳,所以着重练功、找劲,练的就是形神合一,找的就是体用一源的真劲,不讲形式,不讲招法,专讲找劲,故练出来的自会形神完整、内劲充盈。」内家拳着重劲路,运行于体内者为劲,激发于体外者为力。所谓「蓄势运劲,落点发力」。如何达到形神完整、内劲充盈?则「和严格掌握和运用催三节、惊四梢分不开的」。至于如何催三节、惊四梢?书中有翔实具体的说明。此种探赜抉微,循序渐进,剥茧抽丝,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贯穿了全书篇章。
  纵观现在已广为流行的内家三大拳种,其理论体系的指导,均来自道家。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復。夫物芸芸,各復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復命。」道家知命养性,性命双修。《尚派形意拳的特点》一章,引拳经:「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指明「动静同理,体用一源」。「不真动,就谈不到知『意』;不真静,就谈不到知『性』。静为性,动为意。不静,则真意就不能发动。真意能动,才会『妙用则如神』。故形意拳要求练形神合一,进而追求虚极静笃时,则还于先天本性。」「而这些追求,又何尝不是用意来引化神、气,而求得技击上的妙用。」
  「丹田久炼灵根本,亦即固灵根;真气退藏于密,也就是所谓元神元气相合。由无而有,由小而大,一气之动,发之周身。也是使内劲的形成和发动有根。」道家讲求归根復命,不主外发;拳家则主张静中求动,克敌制胜。此乃初阶,故书中谓「得养练之始」。
  《筑基功夫》章的《三体式的涵义和作用》中,首先标明:「『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形意拳就是以这个朴素唯物的阴阳五行之说为依据。」此依据即道家全真南五祖紫阳派初祖张伯端《悟真篇》中绝句六十四首内之第十二首。亦即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具体阐明。书中指出: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故人体亦有三体之说」。「如果透过锻鍊,能够阴阳相合,内外一气,三体合一,则会不有中有,无可无不可,故云,『三体重生万物张』。」至于「上通三关,下固灵根」等等,都是道家修持在拳术上的具体运用。
  三、揭示窍要,言必有据
  《筑基功夫》章以「三体式」为桩功,以「鹰捉」为母拳,这是尚氏演练形意拳的突出之处。有何根据?经云:「出式虎扑,起手鹰捉。」论四梢中之「筋梢」:「虎威鹰勐,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爪为筋之余,筋长则力大,形意拳注重伸筋拔骨的锻鍊,三体式桩功,正是其具体运用,故以之为母式。「被视为是形意拳特有技法静的定型,静的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桩功三体式诸多技法的运用,是形意拳的筑基功夫。」形意拳发力的技法核心,即「起落、钻翻劲」,而鹰捉正是求得这种真劲的最好锻鍊方法。「我们形意门中特有的,被人们景仰和追求的『翻浪劲』(人们不知其名,仅从动作形态来看,叫它『摩挲劲』,也有叫它『划劲』的),它就是这钻翻劲中的代表形式。」
  形意劲路之发放,有刚有柔,有明有暗,如何体现「刚至柔生,柔极自化」之拳理精髓?正如书中指出:「既得疾用骤发,迅如奔雷的爆发刚劲,就有了发人的真正本钱,再能稍加用心去领悟,则缓动遂发的柔(暗)劲,也会悠然而得。则形意拳发劲技法的精华之一属于柔(暗)劲的所谓『中乘』功夫的『沾身纵力』之言,却多不知『沾身纵力』其技。实际它就是起落、钻翻的具体应用。
  也只有通过练鹰捉,用鹰捉,才能逐渐地懂得它和找到它。才能真正深切地体验到它。有了这个体验,才能推而广之,运用到形意的其他拳法中去。人们称鹰捉为形意之母拳,信乎!它确实当之无愧!」
  将鹰捉提为母拳,使其独立于五行拳之外,并与噼拳作出严格的划分,这是尚派形意拳显着的特点。形意各拳,无不以其作为起手,如果还拿它当噼拳,显然是错误的。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丢掉了真正的噼拳,便失掉了噼拳不用关节处打人、发劲的非常宝贵的特殊技法,良可惜也。必也正名乎?这正是以拳经作为依据的。言必有据,揭出了个中窍要。
  三体式桩功为母式,鹰捉拳法为母拳,二者是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钥匙。着者再三致意,和盘托出,用心良苦。本书价值自可想见。
  四、择善而从,一扫浮夸
  书中指出:「近代形意拳技艺虽同出李门一源,不仅河北、山西两大支的风格、练法颇有差异,就是一支内的名家巨擘所传,亦有刚、柔、长、短、活、实等等不同,可以说风格不同,各有千秋。但后代们对形意拳技法真谛、拳论涵义的理解,却因所学所识和个人条件的不同,便难免有深、浅、对、错之别。从一些书文的论述和所练的动作中,可以略见端倪。我们既爱好形意拳,就愿意研究和提高它,那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比较鉴别,择善而从之。不能因其他什么旧意识影响,而贻误自己和后人。这应是我们新时代的形意拳爱好者的共同态度。」书中正是以这种态度从事着述的。如《心意六合拳谱》中的「十要」,以及相传为曹继武所撰的《十法摘要》,歷来被奉为经典着作。论技法有其不同特点和发展方向,但与衍变进化了的形意拳,虽系一宗所始,却已歧为两途。《十法摘要》提出:「唯我六合拳,练上法、顾法、开法于一贯,而其机自灵,其动自捷,虽黑夜之间,而风吹草动,有触必应。」本书则指出:「在未能精练内在的神、意、气和内劲,是不可能有触即发的。」因「戴龙邦以前的心意拳,尚未究及这方面的技术」。三催劲:心意拳讲「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形意拳则「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一个是以梢节为主,一个是以根节为本,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劲路和技法。形意要求练丹田内劲,单凭起、随、追的发力方法,是无法求得的。书中例证很多,读者可自加辨识。总之,不拘一格,择善而从,不弄虚玄,唯求实效。这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文彬兄于1918年出生于东北渖阳。幼嗜武技,苦练腰腿等基本功及长拳。「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迁至北平(今北京)。启蒙老师为曾任辽海六门提督、精于马上步下各项武功之徐德福老先生。正式习练长拳、器械、硬功、轻功。1933年,投于尚云祥老师门下,并得王茂斋、王占恒诸先辈教益,专研形意,亦旁及通臂、太极。曾任齐齐哈尔市武术协会主席。1959年,任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副裁判长,1960年,又任郑州全国武术锦标赛副裁判长。为人耿直,博艺多才,绘画书法,均所擅长。尤工花鸟,作品赴日展览,深受外邦人士好评,与兄订交,诤言无隐,肝胆相照,推心置腹,虽南北异地,鱼雁时通,天涯犹比邻也。

流 沙
于湖北省文史研究馆

前言
  形意拳从动作来看,简赅无华,但外形好做,实质难悟。想求合顺尚易,但求内劲较难。说难,在学练上实际也并不难,难却难在能否掌握正确的技术和理论指导。
  形意拳因拳理精深,尤多隐讳,故对它深邃的内涵要与实际动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求得真知,确非易事。在学练中对拳经要义又容易流于疏漏,确不是从拳谱字面上可以理解到它深切的内涵。更不是按一般拳术的招法,可能领会到它特殊「劲、意」的运用。正因如此,才有的人下了很大工夫,甚至苦练一生,臆想:「只要功夫到,就会出奇蹟」,实际只能闹个「功夫纯熟体力好」,在内劲和精微的技法方面,却不免「仰着模煳脸」。这就应了拳经所说的话:「武艺虽精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这对我们爱好者来说,该是多么重要的借鉴。
  透过许多事实,使我们知道,功夫是功夫,技艺是技艺,功夫大不等于技艺高,功夫和技艺是两码事,要想真有所得,还得排除一切旧意识的干扰,不能固执己学,不悟其他,要以客观的科学态度,谦虚而又刻苦的钻研精神,从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不同技术、动作和理论中,去比较採择,以汲取这宝贵遗产的精华。
  李洛能先生所传的形意拳,虽同出一源,却已成多样。不仅山西、河北各具特色,就是河北各家所传也不尽同,这是由于个人的师承关系,和才智理解的不同,差别是必然的。这正是要我们在长期的学练中,不断比较、提炼,探赜抉微,借求知深的关键所在。实际这也正是许多名家的成功之路。
  尚云祥先生博通百家,却专攻形意,他就是这样走完了既平凡而又很不平凡的一生。也是我们经由几十年的客观比较和切身体会,才深刻地认识到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形意拳械技术和经验,是非常可贵的。使我们从平凡的技术中,掌握到它不平凡的三昧;从奥秘的拳理中知道它浅明的运用方法。多么可贵的教导,多么可敬的师德,永远让人们深切地怀念。
  先师尚云祥先生字霁亭(1864~1937),山东乐陵人。自幼慧颖强识,勤奋过人,得师中华武士会创办人、「单刀」李存义先生,承蒙倾囊以授,乃至艺冠群英。其后復得「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先生的厚爱,亲传衣钵,深得形意真谛,并继承了先生的「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大杆子」三绝技,对旧学有所改变,艺尤精进。乃至身未出燕赵,却名扬大江南北。清末李存义先生去山西访诸前辈,交融河北、山西技艺之长,回来后,经过提炼,对原有练法和套路有所改进和创新,而尚先生又汲取李先生的心得,融会贯通,对旧学又有再次改进,尤诠要诣,故先生晚年所练所教更别具风格。
  尚先生教练形意拳,不仅要求外形精练,内意纯中;伸手投足,动必有由;不务招法,但重内劲。严禁努气使拙力,要求从轻松、自然、和谐中去追求迅勐刚实的爆发劲。待六阳纯全,无坚不摧,达到「硬打硬进无遮拦」则刚劲功到,再继悟柔寓于刚。则「沾身纵力」「缓动遂发」的「翻浪劲」;「意动劲发」「绝是抖绝也」的「抖擞劲」,以及「挣崩摘豆角」的「炸劲」等诸内劲,皆可得之。进而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这就是先生对「三步功夫」的不分阶段、不单趟去练的简而易得的特点。
  在锻鍊中,强调内外相合,完整一气,丹田发劲。因之,特别着重基本功的训练,突出要求桩功站得坚实,静中求动,用以健身、筑基、培养外形内意的运用。突出要求把鹰捉练得精纯,把它列为五行拳之外的母拳。用它掌握「起落钻翻」的特殊技法,藉以练出被人们视为形意拳特有的绝技「翻浪劲」(一般称为内劲、划劲或摩挲劲),并用它求得「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捲地风」的趟劲和踩劲。仅这些,已足以成为形意拳中尚氏所仅有的技法真谛。
  先生所教练的五行拳,是按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的顺序练的,是符合《内经》要求的,能确切地体现五行「生剋制化」的哲理。无论从动作技法到理论辨识都确有道理和独到之处。所教的十二形拳,是各尽物之性能,不仅动作与一般有所不同,甚至对所学之物亦有异说,突出反映在「鱼它」「鸟台」两拳的外形内意上,但究之物性和特能,以至外形和技法,都确乎符合拳经之所指。
  在传统套路拳中,先生所教的连环、六合、八式、十二洪捶、杂式捶,以及对练的五行炮、安身炮,以及传统器械中的五行,连环,六合的刀、剑、棍、枪,以至特殊器械麟角刀、凤翅钂等等也都别具特色和劲路。所以说习之愈久,究之愈深,则愈觉其意味深湛。
  现在各流派的形意拳广泛传播,推及海外,唯独尚先生所教的形意拳详者甚少,我们有责任作作介绍。尚芝蓉是先生最小的女儿,李文彬是先生最小的门生,同堂学艺,皆蒙厚爱,口授心传,略得要诣,愿公诸于世,以广传播,愿与识家、广大爱好者共同学习、探讨,以求发扬。
  本书是用传统的理论,来指导动作和解释动作的要领和作用的。不仅说明应该怎样做,而且还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和它的理论根据。武术界有句保守的话说「能给一锭金,不说一口春」,这就是只教动作不讲道理的要害所在,而我们这样做正为了打破保守思想,抛出引玉之砖。
  这样不仅使后学能瞭解动作的实质,并能掌握其传统的理论根据。特别是可以加深理解其深邃的技术内涵,避免因师传的不一,使其传统理论与实际脱节,产生误解,又可避免有的同好虽对动作掌握纯熟,而对理论不甚知之,有碍提高。这样用理论指导动作的方法,也是先师心传口授,避免照猫画虎而求真知实传的主要方式。
  故本书在写作上,多有揭前人之秘,又大多不与人同的特点。这正是为了播扬尚门恩师之德和艺所使焉。可能我们的理解还不深,愿有志、有德者得之,有助于探赜抉微,进而追求发扬形意之精华。
  本书所写的套路和动作,悉依先生晚年所教为准,限于篇幅未及其他。本书只列入别具要诣的尚派形意的桩功、鹰捉、五行拳和连环拳,以及会者人稀的连环刀、剑、棍、枪四种传统的器械套路,作为《尚派形意拳械抉微》出版。限于作者水准,疵误难免,待正于识家、读者。一九八七年农历十月初十是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写此书用以略慰先生在天之灵,并藉以传颂先生之德艺。
  本书的写作承蒙武当大家陈流沙老友的一再敦勉,又在老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支持下才动笔的,如果说本书或有小益,首当感谢他们的挚情和厚谊。有关书中动作、图文的编绘、校录等等工作,是由小儿李竑、门生吕太敏等多人共同努力完成的,他们藉之得到锻鍊,也较踏实地做了一项传播所学、有益后进的工作。谨附笔志之。

关东滃然李文彬识
于北疆

 
  作者李宏先生的联繫方法:
  宅电:0452-5970097
  手机:13019038019
  传真:0452-2122494
  Email:spxingyi@yahoo.com.cn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